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港各界盡力支持港青發展創新

更新時間:2017-01-11 10:19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88972

港各界盡力支持港青發展創新

近日,《小學生學整飛機 期望發掘科創人才》的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內容圍繞大埔一間小學推行「大型定翼無人偵察機建造計劃」,校方期望讓學生贏在起跑線,及為社會培養更多科學尖子及科創人才。另外,同樣令人關注的是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並成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旨在吸引高端研發機構、高等教育、創新科研機構等進駐,共同發展創新科技。

本地創科將有新的發展,實在令人鼓舞。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創造,且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作用。馬克思曾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兩彈一星」帶動科技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嚴峻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抵擋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在當時中國經濟困難、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仍然堅定地要發展科技,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即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一星」的成功研製,不僅增強了我國軍隊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禦能力和作戰能力,同時帶動了我國高技術及產業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是我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誌。科學家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當代經濟全球化,科技創新能力往往是國家實力的關鍵體現。內地科研人員不斷學習外國高鐵技術和積極創新,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的國家。貫穿東西南北的高速鐵路,帶動着全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至於智能手機,隨着其普及使用,反映出智能科技的迅速發展,像蘋果公司不斷創新,不但讓自己東山再起,亦可謂是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為全球社會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台階。

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都對創新及科技有一定的投入,如舉辦「創新科技月」、支持有關的創新科技比賽、透過「創新科技獎學金計劃」鼓勵本地傑出大學生投身創新及科技業等。

港各界盡力支持港青發展創新

教界須激發學子探索精神

2015年11月,特區政府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為香港制定全面的創新及科技政策,可見特區政府發展創新和科技的決心。

即將動工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亦預示着本地創科範疇將有重大發展。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表示,香港科技人才不多,「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助培育本地科研人才,吸引外國公司來港發展創新科技,以及吸引國內外科創人才回流。

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指出,由於香港現時高中及大學銜接不足,令本港科技人才出現斷層,建議檢討修改現時中學的教學方案,給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探索新事物,培養學生科研知識及興趣,從小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培育更多科創人才配合創新及科技的發展。

科教興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針,徐立之表示未來是科技帶動新經濟社會,香港是離不開此發展模式的,相信「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發展對香港有益。為了香港經濟的繁榮,建議修改現時中學的教學方案,期望能發掘和培養出一批批的科創人才。

香港創投基金會重視培育大學生了解創業,並支援有意初創的大學生實踐想法。去年三月,與太平山青年商會合辦「『點夢成金』創業實務體驗計劃」活動,連辦七場專題研討會,令參加者認識互聯網及中國市場的機遇。

港各界盡力支持港青發展創新

基金會聯合創辦人及總幹事張智賀表示,至今與教育大學、樹仁大學及中文大學展開講座及分享會,包括分享財務策劃行業、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初創者的故事。「大學生想創業存在多個問題,第一沒有足夠的行業或人際網結、第二對商業模式感覺困惑,第三欠缺項目起動資金等。」基金會去年舉辦「青年創業家培育計劃」,為處於創業早段的創業者或正準備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學習平台。

對於香港在創科發展上不及內地,張智賀表示,問題在於本港有完善的法律體系,這本身是優點,但亦限制創新發展。「好比大數據收集,什麼情況下才算是不侵害私隱?」他續說,以互聯網金融為例,本港有很多規管,有些手續是必須親自簽名,甚至只能線下辦理,這亦影響相關應用的普及,對用戶帶來不便。至於創科局對本港創業有否影響,他認為,「有好過無」,雖然未見成效,但相信會逐漸改善現有的政策,以配合目前的趨勢。

根據中新網、大公網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