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步伐正日益加快

更新時間:2016-11-24 10:5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91010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步伐正日益加快

作為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一大創新,“滬港通”啟動以來運作平穩安全,成果顯著。一年來,從“滬港通”到兩地基金互認,再到箭在弦上的“深港通”,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步伐正日益加快。可以說,“滬港通”為交易所之間的聯通提供了一種可供複制的發展模式——

11月17日,“滬港通”迎來了它一周歲的生日。一年前,伴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聲鑼響,“滬港通”正式“通車”,搭建起一座溝通上海、香港兩地資本市場的橋梁,為滬港兩地的資金投資對方市場提供了通道。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17日表示,一年來,“滬港通”股票交易總體平穩有序,交易結算、額度控制、換彙等各個環節運作正常,其間經受住了國際資本市場和內地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的檢驗,實現了預期目標。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對“滬港通”也作出了如下評價:在過去一年中,“滬港通”運作平穩、交易結算機制不斷完善。

“大橋通車了,改善體驗、完善規則成為重要內容。”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說。

目前,投資者已就滬港通提出了十餘條改進意見,包括增加投資標的、擴大交易天數、放寬或取消額度、降低投資者門檻等。方星海介紹,下一步,正准備擴大投資標的股范圍,加大跨境執法力度,並加快基金互認步伐。他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關門練拳不行,必須打開國門調結構,著眼全球,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滬港通的順利開通和平穩運行,不僅為交易所之間的聯通探索了道路、積累了經驗,也激發了全球各交易所之間聯通的熱潮。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談到,將進一步提升上交所市場國際化水平,加快推進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程。他介紹,上交所正積極落實中英兩國元首會談成果,研究推出“滬倫通”,以探索跨時區交易所互聯互通合作新模式。

與貿易開放不一樣,股市跨境互聯互通涉及監管、外彙、法律、交易系統、稅務等多方面複雜問題,考慮稍不周,就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從這個角度回看,滬港通之所以能夠順利推出,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精巧的制度設計。簡言之,就是成本最小化,效應最大化。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步伐正日益加快

成本最小化,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便利、效率和實惠。滬港通開啟之後,投資者可以使用滬市人民幣普通股賬戶進行交易,交易過程與買賣A股基本一致,一鍵搞定。而且,投資者進行港股通投資不受換彙額度限制,也不用經曆“人民幣—港幣—人民幣”的資金流轉,一幣連兩市,減少了兩次貨幣兌換過程的“蝕彙差”。

成本最小化,對於資金流動來說,就是“交易過境,資金不過境”。以港股通為例,內地投資者買香港股票,只是通過內地券商下單,交易在香港撮合。但是錢、賬戶仍然在這邊。滬股通方面,海外投資者來上海市場買股票,也是同理。不是每筆交易都需要資金的跨境流動,而只是兩邊交易的淨量,由中國結算和香港結算進行清算。這樣,就避免了資本的大進大出。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就表示,這種獨特的創新交易模式,是深港通、滬港通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成本最小化,對於監管來說,就是“本地原則為本,主場規則優先”。這讓兩地投資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沿用自身市場的法律、法規、交易習慣投資對方市場,在監管透明、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邁出雙向開放的腳步。當投資者到了對方的市場,就應遵循對方市場的規章制度與交易習慣,同時也享受對方市場監管機構的投資者保護。

兩年來,兩地監管機構為了滬港通的順利開通,開展了大量監管合作、執法互助的工作。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至今年8月下旬,中國證監會共辦理涉港協查請求案件138件,雙方相互提供通力協助。互相長期持續監管的互助是滬港通成功的核心基礎之一。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步伐正日益加快

能夠有效管控風險的開放才有生命力,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方便的創新才有生命力。滬港通兩年運行,是對這句話的生動詮釋。

目前,滬港通的總額度已取消,但仍設置了滬股通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105億元人民幣的每日額度。兩年來,從交易情況看,滬股通的日均成交額50億元左右,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額20多億元,所占比例也比較小。

如果由此得出滬港通“熱度”有點不夠的結論,就沒有抓住重點。

一方面,從交易額的變化可以看出,滬港通的“熱度”其實是穩中有升,投資者對這一新機制的熟悉程度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平穩的開局,本身就是最大亮點。這兩年來,國際金融市場風雲動蕩,A股也曾出現巨幅震蕩,但滬港通這座大橋依然結實穩固。正如一家香港媒體所評價:滬港通越是冷靜理性,越是代表一個好的開局,它為進一步雙向開放創造了更大的可能。

市場層面之外,滬港通在運行機制上的變化更值得關注。

從參與主體看,滬股通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貝萊德、富達投資、威靈頓等境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都已經開始通過滬股通配置A股。港股通大部分為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占比較小,但基金公司、險資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使用港股通渠道的意願逐步增強。今年9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標志著未來保險資金可直接參與滬港通試點業務。

從市場偏好看,滬股通資金偏好以上證180指數成份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資金流入前三的行業分別為金融地產、工業和可選消費,這三個行業的交易量占滬股通總交易量的69%以上。港股通的資金流入相對居前的是金融、工業和非日常生活消費品,這三個行業交易量占港股通總交易量的65%以上。

從資金流向看,從初期“北熱南冷”到“北冷南熱”,再到雙向均衡,表明一窩蜂、跟風式的情況正漸漸淡去,投資者更多地從兩市市場情況和自身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來決定自身的投資行為。

在滬港通運行兩年後,深港通已萬事俱備。深港通即將推出,不僅可以看作是滬港通的升級版,更宣告這一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跨境資金流通模式,在實踐層面上獲得初步成功。

滬港通順利開通和平穩運行,不僅為交易所之間的聯通探索了道路、積累了經驗,也激發了全球各交易所之間聯通的熱潮。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將滬港通稱為交易所行業互聯互通的“新趨勢”。有學者建議,在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宏觀背景下,可以將滬港通成功的運作模式和風險管理進行複制推廣,再打開更多類似的通道,比如滬美通、滬歐通等。

兩年來,相關的合作與探索正在展開:2015年10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北京簽署協議,共同投資2億元合資成立名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公司。今年11月11日,財政部發布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其中特別提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關於滬倫通聯合可行性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雙方同意下一步將開展相關操作性制度和安排的研究與准備。

對於百姓而言,越來越多通道的打開,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選擇,越來越多的資產配置方式。

“滬港通”不僅為交易所之間的聯通探索了道路、積累了經驗,也激發了內地資本市場與全球各交易所之間聯通的熱潮,備受國際資本市場關注的“深港通”蓄勢待發

桂敏傑介紹,“滬港通”順利開通和平穩運行,不僅為交易所之間的聯通探索了道路、積累了經驗,也激發了全球各交易所之間聯通的熱潮,成為交易所之間聯通的典范,全球眾多交易所也通過不同形式向上交所表達了互聯互通的強烈意願。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宏觀背景下,“滬港通”的模式業已逐步應用到我國內地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雙向互聯互通領域,表明這一模式可以複制。

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將“滬港通”稱為交易所行業互聯互通的“新趨勢”。9月21日公布的《第七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和10月份習近平主席訪英期間兩國發表的《中英關於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宣言》中,都明確寫入“雙方支持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就互聯互通問題開展可行性研究”。據了解,上交所正積極落實中英兩國合作共識,在總結“滬港通”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滬倫交易所開展互聯互通合作的可行性。

此外,10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北京就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簽署了三方股東協議。根據協議,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將按照40%、40%和20%的比例,共同投資2億元合資成立名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公司。公司在“滬港通”一周年前夕成立,體現了我國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和魄力。

不僅如此,備受國際資本市場關注的“深港通”也已蓄勢待發。業內人士透露,“深港通”將包括主板、創業板、中小板中有代表性的股票標的,讓境外投資者的標的選擇更加豐富。

根據新華社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