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香港青年酒泉見證太空神州之旅

更新時間:2016-10-18 14:53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31960

香港青年酒泉見證太空神州之旅

國家科研發展一日千里,繼天宮二號今年中秋期間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昨天亦順利升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進行三個由香港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包括「水膜實驗」、「太空養蠶」和「雙擺實驗」。來自三間中學、參與今次科研活動的逾廿名師生,應邀前往酒泉見證「神十一」發射過程,並展開五天「神舟之旅」,也創下香港中學生現場觀看神舟發射的先河。三校師生在出發和抵達後接受《大公報》訪問,除了一片喜悅和歡欣,更希望三個太空實驗能為國家航天事業和人類未來生活作出貢獻,有老師更希望形成學界的航天競賽。\大公報記者唐曉明 楊 州

行政長官梁振英曾發表網誌表示,他們一代人的中學時期,在電視屏幕前看美國人登陸月球,之後的幾十年,太空的主角都是外國人,他們只是觀眾。「現在我們不只是觀眾,因為中國人在太空已經有了角色。」「神十一」飛天,本港中學生擔當了參與國家航天科研實驗的角色,天水圍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將軍澳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和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分別獲得「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的冠、亞、季軍。

望特製蠶絲用於太空衣

「能夠看到火箭發射,實在是很難得。從前只能在電視中觀看發射,這次終於親眼看到了!」翁祐中學的區鈞堯同學興奮地叫着。同校的陳翠珊表示,十分榮幸參加是次火箭升空考察團,親眼看見作品衝出地球令全隊人十分雀躍。「這次機會難能可貴,使我們更珍惜所有學習機會,希望從日常生活細節當中找到新的啟發,拓闊思維。」

參與設計太空養蠶實驗的宣基中學女生梁芷韻說,倒數火箭升空很激動,尤其聽到聲音,很開心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能在太空試驗。「現場(藉熒幕)看風景很特別,太陽月亮共存,亦影了不少現場的照片作留念。」

同校的鄧梓儀說,蠶蟲吐絲對人類好大貢獻,可應用在國防上、醫學上,甚至在衣物上,都想多些了解這種生物,看看牠在太空吐絲,會否產生更堅韌等特別情況,冀望可將設計用於太空衣或其他民用產品上。「親身見證火箭升空,參觀中國科研技術,和當地的學生交流,這些機會非常難得,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香港青年酒泉見證太空神州之旅

為與航天專家交流感動

同校的王嘉寶說,今次提出養蠶實驗,令國家科研史上有人類以外的生物上太空,有份為國家帶來這突破,深感榮幸。比賽中有很多機會和國家航天專家進行交流,過程都看到他們用心幫學生將研究心血送上太空,非常感動。同校的黃采妍說:「以往對航天和太空等接觸,往往只限於熒幕,無法去到現場觀看,這次可以見證神舟十一號升空,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宣基中學「太空養蠶」指導老師周穎熙表示,香港是國家一分子,今次有機會享受中國十多年的航天成果,獲獎是其次,見到學生從構思到落成產品,想法全面可行,得到國家航天專家肯定,雙方有機會彼此交流,機會非常難得。

陪同師生直擊酒泉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表示,不僅同學很激動,連他們亦如是。「前晚(15號)11點出發,昨(17號)凌晨兩點到達現場,見到同學們非常興奮,並無絲毫睡意,在現場觀摩跟在電視機前觀看感覺完全不同。」今次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不會直播,但錄影資料會帶回地面,生產力局將向相關部門磋商,相信不久會在本港播放,讓更多的學生觀看學習。

梁振英表示,這是首次有香港師生組團到酒泉發射中心,觀看他們構想的實驗設備,搭乘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他又感謝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昨早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回本港同學談及目睹火箭升空感受的相片和影片。

梁振英憶述,本月初在禮賓府接待得獎的同學、老師和家長,聽取同學們構思太空實驗的由來和期間遇到的困難。梁振英表示,「套用今次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的話來說,同學們的實驗是奇思妙想」,「我也為同學們的創意和對科技的熱誠而鼓舞。他們是香港創科的未來動力」。

勞莉欣表示,受到國家女太空人王亞平在太空向學生展示的基礎物理實驗啟發,尤其在失重環境下進行水膜實驗。蔡欣澄坦言比賽過程與不同相關專家交流,才有今天的實驗方案。

何奕龍說,曾參加兩次「少年太空人體驗營」,但最多只能入選候補名單,藉着今次機會能圓太空夢,前往酒泉與太空人交流,甚至能夠體驗到他們的生活等。

指導老師崔婉琪表示,學生剛與國家航天專家交流後,在樓梯處熱烈討論,每人都有自己想法,感受到他們那種執著精神,討論內容是尋求另類物料取代原先物料,「方案當中有部分物料不能帶上太空,以及實驗過程因工具轉變而有所改變」,如最初實驗含有揮發性氣味的丙酮。學生亦花上不少心思和時間查閱文獻、聯絡相關專家,最終才找到合適的物料。

香港青年酒泉見證太空神州之旅

太空吃桑葉有何不同?

榮獲亞軍的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四位就讀中六的同學均期待其太空養蠶實驗結果。黃采妍表示,用了半年時間完成實驗設計,其中兩個多月研究蠶蟲的特性和生長,對於心血能獲國家認同感到開心和興奮。王嘉寶大讚比賽過程有很多機會和國家航天專家交流,帶來難忘的體驗。

鄧梓儀說,這次報告經過多次修訂,進行不少前期實驗,例如吃的桑葉大概多久會乾、需要吃多久,再在實驗上不斷作出緊密的修改,除令蠶蟲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更減輕太空人的工作負擔。

宣基中學指導老師周穎熙稱,「國家航天發展快,如果有這麼高水平的專家指導學生,對香港很有益處。」香港有機會享受國家多年的航天成果,機會非常難得,「今次香港學生設計的作品,透過國家航天科技,可以將人類以外的生物帶上太空,好榮幸參與這次升空計劃。」

推論引力是否引致不規則

季軍作品「雙擺實驗」的設計者,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的學生,希望實驗上天後能觀察到雙擺(例如兩隻人工臂一起擺動,或受引力影響,模式呈現差異)在微重力狀態下的運動情況,與在地球上的運動情況對比,推論出引力是否導致「混沌」(不規則)運動的因素。

學生侯柏全介紹,實驗結果可運用於設計機械臂,亦能為太空儀器修補工序提供技術支援。

「雙擺實驗」指導老師黃洋稱,香港中學普遍只能和其他學校交流,「厲害一點」能與外國院校接觸,今次能與國家航天員合作,有份參加國家航天活動,感到非常榮幸。

黃洋指,「如果國家繼續舉辦這類活動,將吸引更多香港學校參加,甚至會做成學界的『航天競賽』,推動創科發展。」

根據中新網、大公網等綜合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