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圓 韓志勳以光入畫
- 更新時間:2019-03-17 13:29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120754
圖:香港藝術館藏韓志勳代表作《火浴》(1968,油彩、塑膠彩及絲印布本),韓氏以多種技法展現上世紀60年代愈漸繁華的香港
關於韓志勳(1922-2019)的作品,其摯友、同為藝術家的熊秉明(1922-2002),在1988年為韓志勳個展而寫的《光的故事》中有細緻而準確的描述:「這裏有西方人看見的緊張,也有中國人看見的溫文細膩;有西方人看見的嚴峻精確,也有中國人看見的朦朧恍惚;有西方人的奮然超越,也有中國人的飄逸,物我兩冥。」
距離上一次較大型展覽舉辦已多年,現時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正舉行「光的故事:韓志勳」回顧展,透過追溯韓志勳在媒介和題材上對於光的運用,梳理他多元的藝術生涯。/大公報記者 黃 璇 文、圖
「光的故事:韓志勳」展出的逾30幅畫作,橫跨40載,除了歷年以「圓」為基本意念的油彩、塑膠彩、絲印及版畫精選作品外,亦涵蓋了早期的風景畫作、1960年代的黑白作品以至2007年後的新作。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助理策展人陳嘉賢(Kaitlin)表示:「韓志勳兩年前獲亞洲協會頒發的『亞洲藝術創變者大獎』時,已計劃為他辦回顧展,至去年正式落實『光的故事』這主題。香港有多間機構曾為他籌劃大型展覽,這次我們希望向觀者展示一些平日較少見的作品,譬如焦點作品《浮提》。今次約三分之一展品是韓氏夫婦的收藏。」
藝術先驅
展廳以三個主題劃分,從「本土前衛」開始展示韓氏1960年代結合普普藝術和道家哲學的絲印作品,以及1980年代的寶麗來照片,這單元展示的是他最具實驗性的作品。1954年韓志勳開始涉足繪畫,彼時他剛過而立之年,受僱於香港郵政局。與許多初出茅廬的習畫者一樣,他從風景寫生入手,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期,他行遍港九新界,四處捕捉景物,這為其構圖和描繪能力都奠下了扎實的功底。直至後來他學習絲網印刷技術迎來轉變,從他當年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創作人如何從東方傳統追趕西方現代的各種嘗試,作品風格遂趨向幾何和抽象,《浮提》作為「本土前衛」的開篇即是典例。
《浮提》中他勾勒出一顆帶光澤的圓球,球體表面刻寫的文字出自他在荷李活道購買的佛經,畫面頗為晦暗,卻又清楚見到不同層次,彩度不高的色塊,形成一個有深度的空間;畫中有書法入畫,將東方氣韻繪於畫布上。同時期另一創作《火浴》則有更大的轉變,作品開始只用純紅、純綠或純藍,用平塗畫法糅合絲印、攝影影像。Kaitlin解說,這幅色彩對比鮮明的三聯畫《火浴》是一件「野心力作」,也是韓氏代表作之一,作品幅面很大,當中以沒有寄出的書信、照片、禪宗圖相、詩歌等等素材,創作過程繁複,充分顯示他熱衷於實驗各類素材,並藉此表達內心的激盪澎湃。
圓融純粹
1970年代韓志勳成為香港首位獲洛克菲勒三世基金會獎助金得主,遠赴紐約研習藝術。時年45歲的韓志勳,在瀰漫紐約各處活躍藝術氛圍中,踏遍大街小巷,觀察風氣正盛的嬉皮潮流、塗鴉文化。遊學結束後,韓氏獨自闖蕩南亞、南美各國,其間反覆自省,動盪的轉變還未喘定,他的畫反而沉靜下來。此次展覽第二單元「意欲淵停」,即是「圓」的系列的誕生。回港後,他開始以塗鴉常用的噴筆作塑膠彩繪畫,噴筆移印是普普年代流行的技巧。但韓志勳選取的只是畫的理念與作畫技巧,畫中的襟懷其實愈來愈個人化,他相信個人的顯露也是文化情懷的呈現。1970年代,他的畫更純粹,就只有圓與大的正方形的畫面,《恆淵》、《素心》、《未央》、《卿卿》都是這時期的重點作品,其本人亦對圓形產生迷戀,將之視為自我象徵,並表示「圓就是我,是我的自生形態,是我追求的完美境界。」
「圓」有時是光,只是氣、只是色痕,但有時又隱喻女體的乳暈或是豐盈肌膚,在「意欲淵停」展廳中,他所展示的抽象作品更貼近人們的感知,助理策展人Kaitlin補充道:「韓志勳喜歡畫圓,若定眼望某些噴筆作品的圓,會見到它或跳躍或震動。一個圓蘊藏了靈性、色欲與永恆,以及深厚的中國文化根基。數碼時代往往覺得只靠人手和肉眼做出這樣的作品很不可思議,但這些作品旨在讓觀者重新認識版畫。」
「圓」隨韓氏經歷着藝術及人生路上的多番轉折與蛻變,幾十年來為他的理念留下獨特的詮釋。歷年來,許多藝術理論裏都曾經從不同角度去解讀過韓氏不同時期的「圓」,他亦多次談及「圓」之源:「一靜一動正如圓在方中,方在圓中。」「圓」包含韓氏最認真和關切的課題——生命的真諦。而就在韓氏思索中不自覺地時而緊鎖的眉宇間,我們所看到和體會到的似乎已浸出了「圓」的藩籬,正如韓氏曾謂:「軀形未限,大塊無邊。」
處處觀心
韓志勳所採用的媒介及技巧多樣,除了油彩、塑膠彩、絲印拼貼、噴筆及潑彩外,亦曾嘗試於畫作上配合石塊、鐵輪及書法等,效果卻又統一而融合。1980年代後,城市在變,他的「圓」也跟着轉動,1990年代開始,他的畫不拘於很多既有的元素,但同時又隱約見到很多理念的重現。步入展廳最深處的「處處觀心」單元,這裏展示的是韓氏從1990年代以後,啟發自遊歷亞洲、北南美以及歐洲,融會繪畫、攝影及拼貼的作品。
韓氏初涉繪畫時曾對風景寫生着迷,相隔數十年後他再度探索以地方為主體的創作路線。其風景畫的尺寸往往偏長或偏高,如《一蹤》、《天水》、《風的故事》等,教人聯想起古代的卷軸畫。他在這幾幅作品中應用拼貼手法,想像同一場景在不同角度下的不同面貌,猶如在拼湊多則影像記憶;而對於這些地方的認知,也因為充滿了不同時期的回憶而變得複雜。《天水》一作以甘肅省天水市為主題,他在畫面中重疊的影像,也暗示人們對一個地方的印象會是多層且豐富的。
「光的故事:韓志勳」回顧展,探討了韓志勳如何透過新穎的媒介運用和創作技法,反思文化身份和藝術界限。對於韓志勳,身為香港藝術家意味着持續反思不同文化、身份和媒介間的界限與共融性。韓氏畫作的中英命題,常為其畫境作出提示,若有觀者能從文字與畫的交錯時空中有所領會,相信這就是韓氏最希望尋得的「知心人」。
編者註:「光的故事:韓志勳」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至6月9日(逢星期一休館)。
【來源:大公報】
上一篇:鄭麗莎:盡己能讓孩子學多些
下一篇:常書鴻:一生只為敦煌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Howard Hodgkin:把弄色彩
著名學者薩義德曾在《論晚期風格》(On Late Style)一書中,提到貝多芬與史特勞斯等知名藝術家的晚期創作。在他看來,有些藝術家的晚期創作趨向圓融安寧,而像是貝多芬等人卻並未因循此理:愈到晚年,他們的作品愈發張揚另類,甚至呈現出一種抗拒的、倔強的姿[詳細]
- 2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
打印人體心臟、骨骼,這些原本只存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將變成現實。作為科技界的“當紅明星”,3D打印已遍及航空航天、醫療、食品、服裝、玩具等各個領域,在拓展自身領地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詳細]
- 3姜文:我想通過電影表達成長和變化
6月22日晚,結束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工作的姜文接受媒體群訪,談自己即將上映的新片《邪不壓正》。 [詳細]
- 4常紀慶:將滿醫發揚光大
常紀慶,1957年出生在吉林省海龍縣興華華鄉的金家崗。身為漢族人,卻有滿族血統,2011年他申請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長白山滿族醫藥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具有中醫執業醫師,現任世界中聯滿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及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滿醫藥分會副秘書[詳細]
- 5向站在高點的任正非致敬
任正非,可能是近期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企業家,作為華為的創辦人,同時也是華為的代言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標誌性人物,在這場硝煙瀰漫的中美貿易戰中,任正非更成為不少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前幾天(五月二十一日)他接受內地媒體採訪的視頻和文字被刷屏,[詳細]
- 6周迅:網友說我老我哭了 但現在我敢說出來
因為演了如懿,周迅接連一段時間都被推到風口浪尖。先是有人批評她“女兒死了都不會哭”,又刻薄她已經演不了年輕的如懿,還有人更直接地說她“老了”,臉都腫了。對一個女演員,這些評價每一句話都是插到死穴上,雖然可能只是看客在飯後茶余的話茬,周迅卻真[詳細]
- 7“90後”作家如何擺脫“90後”標簽
90後作家李唐在自己的長篇小說《身外之海》的新書發佈會上,嘉賓徐則臣是70後,主持人方悄悄是80後。 北京的春日,作家和新書都仿佛蘇醒過來,陸續與讀者見面。在單向空間的一場新書發佈會上,作者李唐、主持人方悄悄、嘉賓徐則臣分屬於90後、80後、70後,免[詳細]
- 8阿瑟.魯賓斯坦:永不從俗
上周此欄介紹了嚴謹理性的布倫德爾,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鋼琴家是這位奧地利人的前輩,性情與那位「學究」式鋼琴家迥然不同,他就是阿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一八八七至一九八二)。 [詳細]
- 9艾青:生活逆水行舟
曾卓先生一九八三年夏天來到北京,約我一起前往艾青家中。這才知道,艾青家與我工作的《北京晚報》相距甚近。報社在西裱褙胡同,艾青的家則在東裱褙胡同裏一個往南拐進去的小胡同——豐收胡同。東、西裱褙胡同,本是同一條胡同,後因修建北京站,自車站廣場往[詳細]
- 10魯益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一般簡稱C S Lewis。中文習慣上譯作魯益思,倒是一個音義兼顧的譯名。不過,在英國如果你喊他Clive,他肯定充耳不聞,絕不理睬。為什麼呢?原來他童年時所養的愛犬Jacksie有一天不幸被車撞死。他極度傷痛,甚至從那時起,把[詳細]
- 11陳紅天:港商「超級聯繫人」角色不斷升級
改革開放四十年,港商是最先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到內地投資和參與建設的先行者,對內地制度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陳紅天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為內地改革開放輸送了資本、人才、知識,到今天仍然是連接內地與國際的「[詳細]
- 12白巖松:不管走多遠,請看看妳的18歲
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回頭看,我覺得是減法,從某種角度來說《痛並快樂著》也是一種減法,但是對於我來說,30歲,我覺得無論從自己還是對各位的提醒來說,做減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