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人物訪談 >

蔣彝:英式幽默,中式逸趣

更新時間:2018-06-27 09:08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3071637

蔣彝:英式幽默,中式逸趣

圖:蔣彝的倫敦,著眼於人,包羅萬象。見諸細節處,則猶抱琵琶,全賴中西讀者各自解讀。

亦中亦西,可口可樂

關於蔣彝(Chiang Yee,一九○三至一九七七年),最著名的段子,和享譽世界的飲品相關。一九二七年剛剛進入中國時,「Coca-Cola」有個拗口的中文譯名「蝌蚪啃蠟」,不開胃到極點,可想而知長時間銷售慘淡。負責拓展全球業務的出口公司在英國登報,以三百五十英鎊的獎金重新徵集譯名。一位旅英學者從《泰晤士報》獲悉,以「可口可樂」之名應徵,一擊即中。力挽狂瀾的人,就是蔣彝。

如今看來,這個脫穎而出的譯名在市場上的斬獲,可謂令人擊節。我上課與學生講到商業翻譯的「信達雅」,仍常以之作範本。其他提及包括「宜家」(Ikea)或者「露華濃」(Revlon),當然也是頗具典故的妙譯,但總覺不及「可口可樂」活色生香。

這件事,足以說明兩點,其一,蔣彝是個很有趣的人;其二,他對中西文化觸類旁通。但這本《倫敦畫記》,副標題是「啞行者在倫敦」(The Silent Traveller in London)。緘默的形象,總與有趣有些不搭調。事實上,字裏行間的蔣彝「聒噪而溫暖」。

「啞行者」系列,派生自他的個人經歷。其字「仲雅」而諧音「重啞」,一是紀念早年投筆從戎,也曾金戈鐵馬入夢來(北伐期間,給自己更名為激情昂揚的「蔣怒鐵」,略見一斑),但其間得罪地方權貴,他鄉遠走,有苦難言。再則初至英倫,英語能力欠奉,諸般感受語塞於胸,有聲卻類啞。「在湖區的兩星期,我幾乎完全靜默,因平靜而生的喜悅將會是我在英國的難忘回憶。」蔣彝對此念茲在茲,甚至以「重啞」羅馬字首C.Y.作為自己名字的縮寫,此後又送給了女友英妮絲.E.傑克遜(Innes Jackson)作了名字「靜如」(Ching-yu)。

英式幽默,中式逸趣

看目錄,總疑心蔣彝是巨蟹座,因為篇目整飭驚人。上半部是倫敦的春夏秋冬、風月雪霧,下半部是倫敦的男女老幼、書茶酒食。但讀下來,行文風其實類似漫談,隨意跳脫,有些信馬由繮。我喜蔣彝,在其謙和,將自己的文章低進塵埃裏。他稱所作畫記,為「枕下書」或「茶餘飯後的談資」,不為學富五車之人所著。並引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對讀者的分類,不敢捭闔於膚淺、無知、飽學之間。

其好有一比,說西方人很喜歡在中餐館點「Chop Suey」這道菜,其實就是廣東話裏的「雜碎」。意在混合瑣屑,亦成大觀。所以,你在蔣彝筆下,看不到針砭時弊。談及對政治的冷感,他甚而自稱還不及認識四年的老郵差健談。但有趣的是,在行文裏,蔣彝頻頻提到一本喜歡的雜誌《笨趣》(Punch)。這是英國著名的政治諷刺類雜誌,以批判時事、揶揄時人著稱。可見蔣氏的夫子自道,或許也是對自己一種大隱於市的人格保護。

事實上,他的文章裏,處處入手於微,但又頗見英國散文之譏誚。比如他談到某次宴請,關於女主人的形容,寫道:「如果我說她類似魯本斯(Rubens)畫裏的女士,你大概就知道,她看來什麼樣子了。」這幾乎是蘭姆(Charles Lamb)的口脗。

但整體上,上承明清小品性靈之風,或是西人愛他的地方。他談倫敦的夏天,回溯鄉情,說到中國人愛荷。其中有頗風雅的一筆,即將小撮茶葉置於花苞中,過一兩日,茶葉便會散發微妙若無的香氣。熟悉《浮生六記》的朋友,知其出處是主人公陳蕓的作風。這一段用英文來表達,自然極其美妙。記得哈金的《等待》(Waiting),其中寫人物被毆打得「遍體鱗傷」,本是很普通的成語。但他用英文表達出來,是「傷痕纍纍,如周身魚鱗密佈」,便帶來驚心動魄的「美感」。所以,蔣彝或也得益於這種文化橋樑的地位。

蔣彝的畫家身份,與文並重。他的父親是肖像畫師,無奈早逝。蔣未得其傳。後來四叔祖延請江州名家訓導其子,這個表叔並不成器。靠旁聽觀摩,倒成就了偷師學成的蔣彝。足踏東西,鮮有執念,故而舉重若輕。他談倫敦霧,也談寫生,透納、惠斯勒、庚斯博羅等信手拈來。

我很喜歡的一篇,《在美術館》(At Galleries)。難得蔣氏有許多精準而樸白的藝術觀念。如以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指代東西方藝術的含蓄平和與強烈深沉。「中國藝術技巧主觀而空靈,嘗試讓人的感覺和自然的精神合而為一。相對的,西方藝術則是我所謂的客觀而戲劇化,想用人的力量控制大自然。我發現西方的繪畫是動態的,和本國繪畫中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樣。」這些觀念,放到當今或不特出。但結合蔣所處的時代,是很先進的洞見。其坦言喜歡西方文化,卻並無媚態。而以之躬身返照。

如《談書籍》一文,寫白話文運動過後,中英出版及文學的異同,他寫道:「在這兒我得強調,如今我們已能像欣賞古文般欣賞新式文章,我們還覺得,許多方面,前者對後者頗有幫助,可奇怪的是,雖然我們的新式文章較為容易,但許多西方漢學家並不樂意讀,即使我們讀的是現代英文,而非喬叟的古英文。事實上,我們寧可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自負於得以閱讀『古代漢語』。真了不起!可這麼一來,世人對中國文學的誤解該多麼深呀!」最後一句,令人讀罷如坐針氈。蓋因當今學界,情況亦然。某顧姓漢學家對當代中國文學大張旗鼓的全盤否定,或為明證。

以中國眼,畫西方景

即使長居英國,蔣看重華人的身份。這由他談到中國的古典藝術家,以「我們的大師」稱之可見。甚至,當名聲日隆,也曾被誤會是日本人。他在《日本畫記》中以詩明志,「朝朝多少遊春者,我是唐人知不知」。或許他的一雙「中國之眼」,永遠帶著飽滿的好奇,去刺探異文化的癢處。在他看來,英國作為民族的有趣,並不僅體現於會為了準點的下午茶而在戰爭中放棄攻陷敵手;也不僅止於可善待類似孔乙己行徑的偷書者並視其為「雅賊」;更不單是將偉人塑像放在廣場上任日曬雨淋、鴿糞盈額而沒有涼亭遮擋。她擁有一個完整而迷人又匪夷所思的文化體系。

《名字研究》大約最能體現這種文化對撞感。這篇文章令人莞爾,在於蔣彝放棄了一貫的淡和筆調,從無法容忍英國人對有上千個「比爾」、「約翰」、「瑪格麗特」安之若素講起,進而「譴責」這個國家取名的隨意程度。這是一篇典型的吐槽文,甚至英國皇室也無法幸免。蔣氏認為是所謂「民主」影響了這個國家對名字的謹慎。中國人取名原則「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

而在英國堪布蘭,一個賣羊肉的農民卻可以也叫「羊肉」(Lamb)。那麼姓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巨大的好奇推動蔣彝做了似乎荒誕的事情,翻看倫敦的電話號碼簿並發現了諸多「無法想像的姓氏」。進而推論,一個英俊的年輕人來自「卡麥隆」(Cameron)家,意思是「歪鼻子」。一個竊賊可能是「高貴先生」(Mr.Noble),一個生病走路慢吞吞的人可能是「匆忙先生」(Mr.Rush),一個矮子可能姓「高人」(Long fellow),一名國會議員可能是「管家先生」(Mr.Bulter)。

這種揣測,或者帶著點淡淡的惡意,也是兩種文化對接時必然付出的代價。其實西人看中國的名字,又何嘗不若此。有次小聚,一位藝文界的前輩,說歐洲電影圈,談及張藝謀導演皆稱Johnny,眾人自然很費解。聽他解釋才明白,西人將張的姓名發音按自己的習慣拆解為Johnny Moore,自然將張導演叫成了開修車行的鄰家兄弟。

蔣彝筆下,中西有異。如英國兒童的成熟來自對大人的模仿,而老人則抗拒任何關於年齡的提醒。中國百善孝為先,以長為尊。漸入老境,從心所欲,不逾矩。又有相似處,比如體會「懼內」的尷尬,又視其為美德。

蔣彝的倫敦,著眼於人,包羅萬象。見諸細節處,則猶抱琵琶,全賴中西讀者各自解讀。一如他寫一個大霧天,中國友人帶美國朋友登山的故事:

登上了山頂,四周盡是綿延的霧靄,盡頭處是小山模糊的輪廓。「可這兒什麼都看不到。」美國朋友抗議道。「那就對了。我們上來,就是什麼都不看。」中國朋友回答。

【來源:大公報】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Howard Hodgkin:把弄色彩Howard Hodgkin:把弄色彩

    著名學者薩義德曾在《論晚期風格》(On Late Style)一書中,提到貝多芬與史特勞斯等知名藝術家的晚期創作。在他看來,有些藝術家的晚期創作趨向圓融安寧,而像是貝多芬等人卻並未因循此理:愈到晚年,他們的作品愈發張揚另類,甚至呈現出一種抗拒的、倔強的姿[詳細]

  • 2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

    打印人體心臟、骨骼,這些原本只存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將變成現實。作為科技界的“當紅明星”,3D打印已遍及航空航天、醫療、食品、服裝、玩具等各個領域,在拓展自身領地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詳細]

  • 3姜文:我想通過電影表達成長和變化 姜文:我想通過電影表達成長和變化

    6月22日晚,結束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工作的姜文接受媒體群訪,談自己即將上映的新片《邪不壓正》。 [詳細]

  • 4常紀慶:將滿醫發揚光大常紀慶:將滿醫發揚光大

    常紀慶,1957年出生在吉林省海龍縣興華華鄉的金家崗。身為漢族人,卻有滿族血統,2011年他申請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長白山滿族醫藥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具有中醫執業醫師,現任世界中聯滿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及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滿醫藥分會副秘書[詳細]

  • 5向站在高點的任正非致敬向站在高點的任正非致敬

    任正非,可能是近期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企業家,作為華為的創辦人,同時也是華為的代言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標誌性人物,在這場硝煙瀰漫的中美貿易戰中,任正非更成為不少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前幾天(五月二十一日)他接受內地媒體採訪的視頻和文字被刷屏,[詳細]

  • 6周迅:網友說我老我哭了 但現在我敢說出來周迅:網友說我老我哭了 但現在我敢說出來

    因為演了如懿,周迅接連一段時間都被推到風口浪尖。先是有人批評她“女兒死了都不會哭”,又刻薄她已經演不了年輕的如懿,還有人更直接地說她“老了”,臉都腫了。對一個女演員,這些評價每一句話都是插到死穴上,雖然可能只是看客在飯後茶余的話茬,周迅卻真[詳細]

  • 7“90後”作家如何擺脫“90後”標簽“90後”作家如何擺脫“90後”標簽

    90後作家李唐在自己的長篇小說《身外之海》的新書發佈會上,嘉賓徐則臣是70後,主持人方悄悄是80後。 北京的春日,作家和新書都仿佛蘇醒過來,陸續與讀者見面。在單向空間的一場新書發佈會上,作者李唐、主持人方悄悄、嘉賓徐則臣分屬於90後、80後、70後,免[詳細]

  • 8阿瑟.魯賓斯坦:永不從俗阿瑟.魯賓斯坦:永不從俗

    上周此欄介紹了嚴謹理性的布倫德爾,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鋼琴家是這位奧地利人的前輩,性情與那位「學究」式鋼琴家迥然不同,他就是阿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一八八七至一九八二)。 [詳細]

  • 9艾青:生活逆水行舟艾青:生活逆水行舟

    曾卓先生一九八三年夏天來到北京,約我一起前往艾青家中。這才知道,艾青家與我工作的《北京晚報》相距甚近。報社在西裱褙胡同,艾青的家則在東裱褙胡同裏一個往南拐進去的小胡同——豐收胡同。東、西裱褙胡同,本是同一條胡同,後因修建北京站,自車站廣場往[詳細]

  • 10魯益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益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一般簡稱C S Lewis。中文習慣上譯作魯益思,倒是一個音義兼顧的譯名。不過,在英國如果你喊他Clive,他肯定充耳不聞,絕不理睬。為什麼呢?原來他童年時所養的愛犬Jacksie有一天不幸被車撞死。他極度傷痛,甚至從那時起,把[詳細]

  • 11陳紅天:港商「超級聯繫人」角色不斷升級陳紅天:港商「超級聯繫人」角色不斷升級

    改革開放四十年,港商是最先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到內地投資和參與建設的先行者,對內地制度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陳紅天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為內地改革開放輸送了資本、人才、知識,到今天仍然是連接內地與國際的「[詳細]

  • 12白巖松:不管走多遠,請看看妳的18歲白巖松:不管走多遠,請看看妳的18歲

    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回頭看,我覺得是減法,從某種角度來說《痛並快樂著》也是一種減法,但是對於我來說,30歲,我覺得無論從自己還是對各位的提醒來說,做減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

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