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生 活 > 前 沿 >

劉慈欣與他的《三體》,將中國硬科幻小說帶向國際前沿

更新時間:2015-08-24 14:17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54576

劉慈欣與他的《三體》,將中國硬科幻小說帶向國際前沿

一部於2006年開始連載的長篇小說,用十年的光陰等來了世界級專業獎項的認可。山西陽泉,走出了第二個可以刷爆互聯網和媒體從業者朋友圈的60後中年男子。由於科幻文學受眾一邊倒的性別屬性,你不難看出這些“心裡有塊柔軟的角落被觸動”的中青年男性快樂得十分真誠,比如他們會在知乎相關問題下回復到“下回和妹子安利三體的時候多了一條理由!”《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畫“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2006年至2010年連載、出版的硬科幻小說系列,作者是劉慈欣。該系列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均已出版。

《三體》三部曲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第一部小說的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反響熱烈,並於2015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星雲獎”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事實上,過去兩年間,《三體》在中國已經超脫出它原本的垂直文學領域,被引申和解讀出太多普世價值,在這塊充滿了吸引力、誘惑和希望的土壤上生根發芽——“看《亮劍》懂企業管理!看《士兵突擊》懂企業文化!看《三體》懂企業戰略!”

這不是什麼難於理解的問題,科幻小說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夏笳曾這樣說過:“從某種角度上講,中國的科幻小說從清朝第一次在中國出現開始,就承載著‘中國夢’的重量……這個夢就是要超越西方國家、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現代中國,同時又能保留這些舊元素”。這個意見十分中肯,與著名《三體》粉絲、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先生的評價高度一致——“他(張藝謀)又土又前衛,又中國又世界,和大劉作品其實有精神契合……我越來越覺得,如果讓張藝謀來拍三體,各方都會成為贏家。”

其實,即便在《三體》的思想性和價值觀被外界質疑得最猛烈的時刻,依然有專業主義的聲音認為“攻擊科幻小說中的技術漏洞最厲害的,恰好是那些不能很好的理解技術想像的人群,因為技術構想與想像並不能吸引他們,吸引他們的只是其中的社會學謬誤與政治不正確。”

我倒是蠻同意這句話的。可是我們也不難看出,任何熱門虛構文學,都難逃在現時現世中國得到世俗視角解讀的結果。更何況開篇就仿佛“文革傷痕體”一樣的《三體》?這是一部註定與公共話題乃至政治因素糾葛沉浮、命運交織的作品。網上常說大劉“單槍匹馬”,這不客觀。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三體》自身的政治光環必然會吸引大量無厘頭的痛恨,以及同樣沒來由的支持。

一部《三體》讓很多人對中國科幻文學和電影重新燃起了希望。早在去年,廣電總局的官網已經有《三體》的備案公告,憑《三體》一戰成名的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另外4-5部短篇的改編權也已經陸續出讓,包括四年前就傳聞要拍攝的《鄉村教師》,然而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相關電影已經拍攝或即將上映的消息。劉慈欣自己也表示,後來購買版權方沒有跟他聯繫,他自己也並不清楚電影的進度如何。

先不說中國為什麼沒有好的科幻電影,甚至中國類型片裡根本就都沒有出現過科幻電影這個名字。

劉慈欣與他的《三體》,將中國硬科幻小說帶向國際前沿

王小波曾經在一篇文章裡討論過這個問題,文中說,“缺少科學知識,沒有想像力,這都是中國出不了好科幻片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科幻片要搞好,就得搞些大場面,這就需要錢——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那麼多錢。”他還揶揄道,“假設我要搞的是《侏羅紀公園》那樣的電影,我怎麼跟上面說呢?我這部片子,現實意義在哪裡?積極意義又在哪裡?為什麼我要搞這麼一部古怪的電影?最主要的問題是,我這部電影是怎樣配合當前形勢的?”

概括起來是三點:缺乏科學素養和想像力;資金不足;審查制度嚴格。

與王小波的總結雖然精確,但過於簡單,太空堡壘創始人、著名影評人張小北對此有更深刻的分析:

首先,從產業鏈角度來說,我們的創意環節就太薄弱。雖然國內有劉慈欣這樣的一流科幻作家,但版權制度和代理人制度不明晰,導致他的小說無法有效地轉換為可流通的交易產品,因此無法有效地進入電影產業鏈。

其次,科幻電影的發展需要有大量優秀的科幻文本做基礎。所謂基礎就是要有足夠的風格和類型供電影產業鏈挑選。從數量來說,目前優秀的科幻文本作品還太少,僅僅出現一個劉慈欣是遠遠不夠的。

第三就是,我們的電影創作環節跟不上。科幻電影需要有好的編劇完成從文學到劇本的轉換,但國內真正能夠熟練掌握好萊塢類型片敘事手法的編劇很少,而懂科幻的製片人和導演更加加稀缺。

第四是特效行業缺乏經驗。硬體的設備問題好解決,但人的因素,人的經驗的更重要。中國缺乏優秀的特效團隊,也沒有操刀大場景科幻片的經驗。

最後還有市場環境,中國觀眾沒有“科幻片”的消費經驗,好萊塢科幻片在國內都被當成“特效大片”來消費,沒多少觀眾意識到其中的“科幻”元素。而僅僅憑藉拼特效,中國電影短期內根本無法和好萊塢在正面戰場抗衡。

可能這樣說會好聽一些,中國的科幻電影雖然差,但是除了好萊塢,其他國家水準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或許可以證偽之前討論中國科幻電影為何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應該科技比中國發達,科學素養更高吧,但也沒有反映到科幻電影上去,所以科技發達、工業化水準高也許只是產生科幻電影的必要而不是充分條件。

劉慈欣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也表示,“科幻電影大量產出就是在美國,不是中國的問題,人們很容易找到很簡單的原因討論為何中國拍不出科幻電影,例如導演不懂科學,科學文化氛圍不濃,不重視,審查問題,的確這是一些原因,但不是根本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我也說不清,但美國的確是一個特例。”

不容置疑的是,在美國,科幻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大量的漫畫、小說等作品。《生活大爆炸》中的宅男們都是科幻的擁躉。

只要環顧世界影壇就會發現,科幻片是好萊塢的獨家產品,其他的國家所拍攝的科幻片大都是被一個科幻架空的普通電影而已,它們使用最低限度的特效,將一個普通故事裝進科幻電影的外殼。我們可以將這類電影稱為“軟”科幻片,中國目前的電影工業水準暫時也只能支撐這樣的科幻片。

也許是因為美國沒有歷史所以只能展望未來?也許是科幻電影在工業設計的背後還需要宗教情懷?這些都說不清。

有人悲觀的認為,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要用整體觀念來看這個問題,或許世界只需要有美國這一個科幻電影中心,就夠了。

不過,劉慈欣也向記者坦露了目前美國科幻電影的問題,“美國科幻電影和科幻文學很不一樣,差別極大。看當代現代科幻小說完全沒有看科幻電影的感覺,美國科幻電影風格處於小說30-50年代黃金時代的風格,而科幻文學已經向前發展了很遠了,科幻文學變得和電影風格差別很大了。喜歡看科幻小說的都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年輕人不太喜歡。隨著電腦特技發展,故事越來越服務於特技,整個電影都特技演示,沒有故事。畢竟,《駭客帝國》、《盜夢空間》、《雲圖》這樣的優秀作品也是少數。”

劉慈欣與他的《三體》,將中國硬科幻小說帶向國際前沿

雖然自己寫科幻小說,但是劉慈欣並不是喜歡文學,只是喜歡科幻而已,他認為科幻題材最適合通過電影來表示。“科幻寫的不是我們生活中的事物,是作者腦海中幻想出來的,虛擬的,沒法讓讀者產生直覺聯想,必須用文字來艱難描述;而對於影像來說,就會非常直觀,外太空是什麼樣子,太空船如何飛過,再好的語言也無法描述這樣的情景。即使是複雜而深刻的面壁計畫、黑暗森林理論,也可以借用電影人物之口直接說出來。”

“但是,雖然科幻題材適合通過電影來呈現,不代表科幻電影容易拍,科幻電影十分難拍,因為從頭到尾都是創意,創意非常密集。而做創意相當難,寫小說一個人就可以了,電影的拍攝是一個團隊,是導演編劇特技的創意合到一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失敗,是最難拍的一種電影。”

劉慈欣的觀點非常正確,除了導演、編劇外,科幻電影的創造還需要很多其他工種的配合,例如概念設計師。他會通常按照導演的要求,設計出很多和電影有關的造型,供電影製作者參考。

通常概念設計師和電影的美術師最大的區別就是,概念設計師只負責關鍵性角色或者場景的設計,並且奠定科幻片的基調和世界觀。概念設計像是一個發明家,他會發明很多不存在的東西,並為導演所用。

劉慈欣:我也不知道《三體》電影劇本該如何寫

在接受藝恩網記者採訪時,劉慈欣表示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三體》的電影項目。“簽訂的合同沒有提及劇本改編這部分的內容,對方運作我不太瞭解,跟我時間精力也有關,我知道這個電影拍起來比較困難,我也不知道這個電影該怎麼拍,我能參與的也就是劇本策劃,但我也不知道這個劇本該怎麼策劃。”

很多讀者擔心,劉慈欣不做編劇會讓《三體》電影跟原作有很大偏差,但劉慈欣卻認為,“電影和小說之前存在差距是必然的,電影應該按照電影的藝術規律來運作,我對電影藝術知道的不是很多,但電影非要忠實原著,也不一定是好事。小說作者往往不是合格的編劇,在編劇過程中,原作者的干預沒什麼益處。”

劉慈欣認為,自己的短篇改編起電影也許更加容易,比如《球狀閃電》、《贍養上帝》,《三體》最大的問題不是太長,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題太複雜。對於科幻電影來說,背景可以複雜,故事可以複雜,但主題一定不能複雜。《三體》的主題太複雜,偏離主流價值觀,即使通過了審查,也很難被主流觀眾群體接受。此外,科幻電影特技其實可大可小,但《三體》的特技不可能小。

市場對《三體》的期待非常高,但劉慈欣自己反而很淡然,“任何一種文學,只要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必將湧現精品,美國有很多優秀的科幻電影的原因是,他本身就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先把市場做起來,讓觀眾形成對科幻電影的觀影氛圍,才能談得上精品。無論是觀眾還是媒體,指望市場在零的情況下,砸下幾個億,就創造出一個較好又叫座的經典,這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開端和起步,這是我對《三體》抱的心態。”

劉慈欣與他的《三體》,將中國硬科幻小說帶向國際前沿

電影的本質是講故事,而科幻電影也需要講故事。無論對於什麼類型的電影,故事是核心元素。無論是科幻電影也好,其他電影也罷,學會講故事才是唯一的出路。

正因為這樣,中國科幻市場出現了劉慈欣,才會如獲至寶。

中國科幻電影想要蓬勃發展,樹立一個標杆是必要的,《三體》有希望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國電影市場喜歡跟風的做法其實是可以被好好引導利用的,只要有一部優秀的作品出來,賺到錢,不管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才會蜂擁而至。

劉慈欣,當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生於六十年代。身為企業高級工程師,他至今已經出版5部長篇科幻小說,創下連續八年榮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紀錄。無論對於科學技術還是宇宙社會人生的理解,劉慈欣都令當下年輕一代的科幻作者們很難望其項背。

《三體1》是劉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的序幕。小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直至當下。故事講述的是文革扭曲的時代裡,一些“秘密”工程在表層的混亂之下“秘密”展開。由人民解放軍參與的“紅岸工程”,在探尋外星文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當歷經文革劫難的主人公葉文潔按下與外星文明聯繫的按鈕時,地球文明之聲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這一行為,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未來。在四光年外,在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無數次毀滅和重生的三體文明正收到了地球的資訊。於是,龐大的遠征艦隊開始起航。這一文明將於四百年後與地球相遇。《三體2:黑暗森林》緊接前部,時間上從人類得知三體艦隊的出發到四百年後艦隊抵達,作家用史詩的手筆橫跨四個世紀,以兩個互不關聯的主人公章北海和羅輯為線索,展現了四百年間人類為了迎戰先進的外星文明衝擊所做的一切。在這一時刻,在地球上,那些被稱為基礎科學的創新行為被嚴密地鎖定,人類的一切活動受到監視。人類只能為生存而反擊。小說從社會最底層平民的內心動盪,到國際大格局的宏觀變動;從經濟軍事科技的轉向,到親情友情愛情的震顫;小說對人類文明的進程進行了深刻反思。在遠方,外星人的艦隊始終如達摩之劍懸在人類的心頭。作為一個階段結束的小說結尾,嚴酷中仍然充滿了希望。

劉慈欣與他的《三體》,將中國硬科幻小說帶向國際前沿

貫穿全書那種對浩瀚宇宙的敬畏與思考,仍然是劉慈欣故事內在的核心。以天文學的尺度,汪洋恣肆,漫無邊際,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仍然是劉慈欣的拿手好戲。小說開始時一代人的努力要到“十代人”之後的後代才能看到結果!星際文明交往的巨大時空尺度襯托出地球生命的渺小。作者利用經濟學的基本資源假設,指出有限的宇宙資源面對無限發展的文明,必定形成尖銳的矛盾。在沒有統一道德規範的社會,矛盾發展成衝突不可避免。於是,整個宇宙成為一個充滿隱藏著獵手的黑暗森林。問題是,在蒼茫寥廓的宇宙叢林中是否存在著更高等的秩序?小說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饒有趣味且不乏深刻的思考。

雖然任何一部科幻小說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哲學小說,但《三體2:黑暗森林》卻不會僅僅停留在哲學思考。小說中還充滿了對未來科技發展細節的描繪。在故事中,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能通過太空電梯穿梭地球上空,類比人腦的電腦和全息控制的太空戰艦刷新了讀者的視覺螢幕。技術的變革還妙趣橫生地推動起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行動,科幻小說的文學獨特性在這裡清晰地體現出來。

劉慈欣是一個永不停止改進創作的作家,在《三體2:黑暗森林》中,章北海以中國太空軍政委的身份出現,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中國未來軍隊建設那種前仆後繼的過程,既是追思過去,也是展望未來。作為未來中國太空軍隊的指揮官,章北海擁有清醒的意識和敏銳的洞察力,他為了最終的目標實現所作出的“必要的犧牲”,構成了小說中明確的道德選擇主線。劉慈欣用小說展示出的觀點是,在人類文明的整體生存面前,個體的存在微不足道。這與當前流行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泛人道主義思潮,形成頡頏。小說的另一個人物邏輯,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青年學者,卻因為無意傾聽到了宇宙社會學的法則,像哈姆雷特一樣背負起了拯救人類的使命,成為了擁有人類最高權力的“面壁者”。小說中的外星人—三體人被設置為擁有高科技、思想完全透明、無法進行欺騙和窺探人心的生物。面對三體人,地球上的人類毫無秘密。但地球人也有自己不可攻破的堡壘,那就是個體思維。小說在這樣疏離于現實的邏輯背景下發展,平添了許多驚異感、閱讀期待和探索的喜悅。在作家的筆下,肩負著“救世主”責任的羅輯,居然能看到當下追求思維獨立的80後的影子,這也算是劉慈欣關注現實的一個例證。

在中國當代的科幻創作中,劉慈欣是極其獨特的一位,他扭轉了之前以破壞性為主潮的中國科幻文學的當代走向,而代之以積極的建構方向,在回歸20世紀中期西方科幻“黃金時代”的古典傳統時,又結合了當下中國現狀進行了積極的創新,《黑暗森林》就是這樣一部新古典主義科幻傑作。

根據虎嗅網、好搜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華發網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

    7月6日下午,共用單車品牌Eazymov新聞發佈會在上海舉行,正式宣佈品牌的旗艦產品——混合動力自行車於義大利與希蠟成功落地。 [詳細]

  • 2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6月23日消息,小米終於啟動港股招股,在香港四季酒店召開全球發售新聞發佈會。此次出席的高管有,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及聯合創始人王川、黎萬強、林斌、洪峰、劉德以及CFO周受資等董事長雷軍及高管一行在香港面基投資者和媒體。 [詳細]

  • 3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

    ■今年海味供應約少三成,市民過中秋想食靚海味,荷包隨時「大出血」。全球氣候暖化,北半球多地近月備受高溫煎熬,內地東三省、日本、韓國等地錄得近攝氏40度高溫,其中盛產遼參的大連有6.8萬噸海參熱熔致死。事實上[詳細]

  • 4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張曉明在講話中強調,港澳辦在新時代更好地履職盡責,需要把握好四個角色定位。國務院港澳辦網站圖片「新老港澳辦人」聚首座談成立40周年 當好「一國兩制」事業傳承人奮進者據國務院港澳辦網訊,9月13日上午,國務院[詳細]

  • 5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

    1967年1月12日,加州格倫代爾學院(Glendale College)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James Bedford)剛剛死於癌癥,邁出了重獲生命的第一步。那天,教授成為第一個接受低溫懸置的人,置身於-32華氏度的液氮中。[詳細]

  • 6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

    眾所周知,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活在神秘的社交性的觸覺和氣味世界中,但他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感知和整合靜態視覺資訊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熱門話題。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黑腹果蠅光學系統的解析度是有限的,但是其他研究人員則註意到在黑腹果蠅看似[詳細]

  • 7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

    如果再有人對妳說:“妳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時,妳可以明確的告訴Ta,對!不光現在進水,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進水。近日,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水從血液流向大腦的方式。 [詳細]

  • 8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

    ■總理維克勒馬辛哈發表演說。 美聯社斯里蘭卡持續近兩個月的憲政危機終於落幕,10月底被總統西里塞納解職的總理維克勒馬辛哈,昨日獲西里塞納重新任命為總理,並宣誓就職。立場親印度的西里塞納於10月26日解除維克勒[詳細]

  • 9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

    ■1970年代的余光中。選自《古堡與黑塔》,香港中華書局出版。著名詩人余光中日前因病逝世,文化界故友們紛紛表達哀思。香港學者、作家、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維樑研究余光中的作品並書寫評論近五十年。曾說由[詳細]

  • 10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

    據外媒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激活”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腦”——一台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據曼徹斯特大學官網介紹,這台計算機擁有100萬個處理器內核(processor cores),每秒可進行200萬億次運[詳細]

  • 11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

    ■左起:HKIRC署理行政總裁秦佩文,香港互聯網協會執委宋德嘉。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岑健樂攝近九成小額交易 最憂私隱外洩近年流動支付宣傳攻勢浪接浪,惟有調查顯示,市民對使用流動支付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項昨日公佈[詳細]

  • 12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

    由全球首富傑夫·貝索斯所創辦的藍色起源,距離夢想的實現越來越近。 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藍色起源火箭成功發射,這是這家公司今年的首次發射,也是史上第八次,與之前所不同的是,此次成功發射進一步奠定了藍色起源最快在今年底實現真正將人類送上太空進行[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