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啤酒節
- 更新時間:2016-03-29 15:37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864295
由於德國人將喝酒視為每天的“必修課”,各種酒館、酒屋、小客棧便多似天上的星星。僅人口100萬的慕尼克就有3000多個每天都座無虛席的啤酒館。幾乎每個踏進酒館的人至少都點半升啤酒佐餐(最受歡迎的是
“比爾森”啤酒),但人們最常點的還是一升。所以“一升”在慕尼克及整個巴伐利亞可說是個“計量單位”,當地還盛行一諺語“有節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賽神仙”。人們也不只是進餐時才喝酒,幾乎是隨時隨地喝。德國各地幾乎都有“啤酒公園”,只要太陽一露臉,人們就蜂擁至啤酒公園,盡情享受一下大自然。
慕尼克一向是公認的“啤酒之都”,每年秋季都會舉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啤酒節——十月慶典。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紛至遝來,湧向慕尼克,一品“巴伐利亞啤酒”,並親身體驗德國人民歡慶節日的熱鬧和喜悅。其實,早從西元1517年起,德國每隔7年就會在慕尼克舉行一場“桶匠之舞”。這種花式舞蹈是由18人共同演出,他們不斷舞動桶箍,並把它們弄成王冠,在黑死病終止蔓延的年代,這些桶匠就是第一批通過歡樂的舞蹈而重燃希望之火的災民。而製造啤酒桶的這種職業,對整個啤酒業和飲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不過,由於清潔大木桶的工作不僅費事又昂貴,所以如今僅剩下少數釀酒廠遵循古老的習慣將啤酒裝進大木桶中。桶裝啤酒的味道最是香醇。但真正的桶裝啤酒只有小酒廠才會有,其他在各大城市及民俗節中見到的木桶都是假的,只用來裝飾而已。[1]
慕尼克每年的二三月份還舉行著名的“四旬齋節”。每到這時,德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彙聚在山城“Nockher-Berg”測試巴伐利亞四旬齋啤酒的品質。過去的測試是這樣的:一些“達官貴人”身著皮褲坐在木板凳上,然後開始暢飲新鮮啤酒,並在凳子上坐半個小時,等他們起身時,木板必須能夠貼著他們的皮褲,才表示啤酒真正通過了測試,不然就表示這種啤酒濃度太低,沒有資格成為“真正的四旬齋啤酒”。
開桶儀式(即將第一桶啤酒開封),好讓那些挑剔的嘴嘗過點評過。藝術家與演員也獲准參與這項儀式,他們可以用幽默機智的方式公開譴責政治人物的惡行,甚至公然揭露這些政治人物的“真面目”。這種活躍、充滿嘲諷的“政治大遊行”真算得上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戲劇演出,這都是啤酒節的功勞。另外,在斯圖加特、科隆、多特蒙德等地,也有啤酒節舉行,熱鬧非凡。
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說:“每一種文化都是植根於故土觀念之上並形成的獨特風景。”啤酒節正是誕生於德國人的這種情結,並在這個被浪花和酒花共同浸潤的城市氛圍中逐步成長起來的。
每年的九、十月份,正是德國的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季節,德國人喜歡用喝啤酒、唱歌以及跳舞等方式來表達收穫的喜悅之情。
請叫我“草坪兒”
200多年前,也就是1810年的10月12日,來自德國薩克森的特蕾莎公主嫁給了巴伐利亞州的路德維希王子。為了慶祝這一世紀婚禮,慕尼克舉辦了隆重的慶典,人們聚集到慕尼克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自那以後,啤酒節就作為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
在傳統德國人的觀念裡,慕尼克啤酒節的原名是“十月節”,因為它的舉辦時間是在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的兩周時間。
不過,德國國家旅遊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李朝暉卻告訴記者,那只是官方的叫法,當地人從來不叫它“十月節”,他們有自己的巴伐利亞方言―“草坪兒”。因為它的舉辦地點叫“特蕾莎草坪”。今年9月21日―10月6日,是它的203周年紀念活動。超過600萬遊客將從各處湧來參加慶祝活動。
在被稱為“草坪兒”的娛樂場,尤其是在慕尼克老牌啤酒廠的帳篷內,人們每年都要喝掉500萬公升量的啤酒,並且吃掉超過50萬隻雞。
資深旅遊愛好者楊靜怡正巧趕上了去年的慕尼克啤酒節,對於那場狂歡盛宴至今記憶猶新。“我之前以為啤酒節就是一大堆人喝啤酒吃香腸,來到慕尼克才發現遠不止如此。”楊靜怡說,十月節開幕那天,要舉行盛大的開幕式和由各大啤酒廠組織的五彩繽紛的遊行。開幕式在一個臨時搭起的大帳篷裡由慕尼克市市長主持。中午12時,在12響禮炮聲和音樂聲中,市長用一柄木槌把黃銅龍頭敲進一個大啤酒桶內,然後擰開龍頭,把啤酒放出來,盛在特製的大啤酒杯中。市長飲下這第一杯,著名的十月節便正式開始了。
隨後,來自德國各個州的人們穿上民族服裝,演奏著音樂,浩浩蕩蕩地穿過慕尼克的市中心,最後來到啤酒節的現場。參加的人從老到少,有家庭婦女、中學生、連幼稚園小朋友都有……你會發現,整座城市都在狂歡。
永不妥協的品質
作為德國旅遊局在中國的推廣者,李朝暉眼中的慕尼克啤酒節有著更濃郁的民族風情,並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風俗。據她介紹,在可容納萬人的啤酒大棚裡,身材矯健、熱情奔放的巴伐利亞啤酒女郎穿梭在人群中,把一杯杯蕩漾著白色泡沫的鮮啤酒端到人們面前。耳邊不斷傳來悅耳的民歌,大家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著德國啤酒、當地特色的烤豬腿和麵包圈。正宗的啤酒杯是用1釐米厚的玻璃製成,能盛兩升啤酒,特別結實。按照習慣,碰杯後要將杯子在桌子上磕一下,因此很多木桌上留下了斑駁的傷痕。
“在這個啤酒節上擁有一頂自己的帳篷,可謂是啤酒商的一種至高榮譽。”李朝暉說,按照規定,只有採用傳統工藝釀造的、品質最好的、並且符合1487年慕尼克啤酒純淨度規定和1906年德國啤酒純淨規定的啤酒商,才有資格在啤酒節上搭建自己的大帳篷。因此,目前慕尼克啤酒節的啤酒都是由當地六大傳統釀酒廠釀制而成,也只有出自這六家釀酒廠之一的啤酒才允許出現在慕尼克啤酒節上。
在當地人看來,如果允許非慕尼克的啤酒廠進入,全世界有錢的大啤酒商就會攜鉅資前來,慕尼克周邊那些小釀造廠就沒什麼競爭力了,而這些傳統的釀造廠則傳承著德國啤酒釀造的百年技藝。對於慕尼克今天的啤酒釀造商來說,堅持1487年慕尼克啤酒純度標準是無可爭議的事情。
城市文化的脈動
德國人在釀酒技術上的堅持和嚴謹與人們印象中德國人的形象如出一轍。然而,在慕尼克啤酒節上德國人卻表現得無拘無束,幾近瘋狂。
楊靜怡回憶起她的慕尼克之夜。夜幕降臨,大棚裡氣氛達到高潮。一些微微醉意的德國人一改溫文爾雅的形象,爭先恐後地跳上桌子,隨著音樂節拍起舞歌唱。夜深了,意猶未盡的飲客不肯離去,清潔工只好把椅子倒置在桌子上表示謝客。對此,德國媒體曾這樣解讀,因為德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要遵守各種清規戒律,啤酒節正好提供了放鬆精神的機會。
慕尼克啤酒節不僅吸引德國本土人的參與,美國、英國、瑞士和義大利人在啤酒節客人中占很大比重。為此,“啤酒節”也成為慕尼克城市形象的關鍵字。在啤酒節期間,慕尼克開通多條連接機場、火車站至啤酒節現場的專用線路;專用停車場可停放數萬輛汽車;上千名救護人員隨時待命;甚至還專門為全家活動設立了“兒童中心”。
“一座城市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裡生活的人的生活品質。”李朝暉告訴記者,在德國人看來,啤酒不是酒,許多公司的“飲水處”放置的就是啤酒,上班時間小酌點這種“飲料”,不會被認為不合適。也正是這種文化軌跡,讓人們在感受慕尼克啤酒的同時,也能觸摸到隱藏其中的城市文化脈動。(本版圖片由德國國家旅遊局提供)
如今,慕尼克啤酒節正受到世界各國啤酒節的競爭。德國啤酒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中國青島啤酒節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啤酒節,每年吸引近400萬遊客。隨著人們對啤酒消費需求的增加,啤酒文化也將越來越熱。
在中國,青島國際啤酒節有23年歷史,大連啤酒節已舉辦了15屆,哈爾濱、西安、天津、杭州、深圳等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啤酒節。
再看北京,“慕尼克啤酒節―北京之旅”在奧林匹克公園區舉行,這是德國“慕尼克啤酒節”首次在北京被官方授權的節慶活動;第三屆香山啤酒節也如約在七葉香山的德國啤酒大棚上演;還有在各大星級酒店舉辦的大大小小的啤酒節……僅北京在這個9月,啤酒節就不下10場。
越來越多的啤酒節讓消費者有點應接不暇。開懷暢飲的同時,我們不禁感歎:啤酒節固然能給人們的娛樂生活增色不少,但真正的啤酒文化到底體現在哪裡,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筆者看來,中國啤酒節民眾的參與性、互動活動的多樣性正在進步。不過,與世界級啤酒節仍存在差距。中國的啤酒節目前缺乏對品牌建設的系統策劃,同質化節慶太多,地域風格、文化差異也不是特別明顯。
其實,一場成功的啤酒節,並不是將啤酒機械地拿來吃吃喝喝就可以實現的,啤酒節也需要文化做積澱。啤酒節的舉辦並不是夏季消暑那麼簡單,擁有長久生命力的啤酒節,需要恪守品質的釀酒人,需要經歷社會轉型卻世代傳承的啤酒文化,需要通過具有個性化的啤酒文化平臺,整合美食、演藝等附加元素,還需要將啤酒節寫進城市發展計畫,由專門機構進行調研調整。
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啤酒節來說,如何發掘背後的啤酒文化、城市文化,讓消費者每年期盼著啤酒節的開幕,這值得業界思考。
根據中新網、南都等綜合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上一篇:小橋流水在錦溪
下一篇:清明到陝西黃帝陵觀禮祭祀大典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人的夢想勝地“永泉小鎮”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西鄉:老街承載幾代人記憶的鄉愁
在這裏,嘗一下阿叔牛雜,透過滷煮的香氣回想兒時的記憶;在這裏,逛一下北帝古廟,透過門口的石獅子感悟歷史的滄桑;在這裏,看一下綺雲書室,透過瑯瑯的讀書聲傾聽西鄉的人文氣息。賞不盡的人生百態,看不夠的西鄉情懷。在每個西鄉人心裏,都有一段關於西鄉[詳細]
- 3九寨之外,更有深藏不露的深厚歷史文化
二十年前,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縣叫南坪縣。隋唐時候的南坪,威武得很,是個州,稱扶州。南坪又叫羊同,故事長長。因此,九寨溝縣不僅有世人矚目的風景,九寨之外,更有深藏不露的深厚歷史文化。 [詳細]
- 4威尼斯:世界上惟一一座不通汽車的城市
結束了在巴黎的四天三夜之旅後,我們按照原計劃返回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一行,雖然停留時間有限,卻未減少我對她的期待。對一切臨海的地方,我總是沒有抵抗力,威尼斯亦如此。 [詳細]
- 5哈瓦那風華猶綻放
講起古巴,也許大家想到的是封閉與共產,古董車與海明威,雪茄與冧酒,騷騷舞與音樂。其實古巴又豈止這些呢?筆者現暫居於古巴首都哈瓦那,就讓我來帶大家漫步這兒吧。 [詳細]
- 6巴塞爾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奇怪,以湖光山色壯麗大自然享譽世界的瑞士,何解成為現代藝術重地?事出有因。 一九六七年四月,Globe Air一架飛機於暴風雨中在Cyprus(塞浦路斯)降落時發生意外,居於巴塞爾的大股東Peter Staechelin要賣資產來作巨額賠償,不得不考慮出售他擁有的[詳細]
- 7沿着隆河賞兩岸情迷南法
我的旅程是從隆河流入日內瓦湖開始的。 Rhône是它的法語名字,中文叫作隆河。這是法國東南部的一條河流,它發源於瑞士,流經法國東南部多個城市,最後注入地中海。 [詳細]
- 8好一場江南雪
二○一九年伊始,急轉而下的冷空氣為新的一年帶來了一場不期而遇的雪,讓大半個中國都沉浸在了白茫茫的世界,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瑞雪兆豐年了吧。 北方的雪,總是來得特別熱烈,自然也下得格外厚重;而當雪落在南方時,卻變得嬌婉動人,就連魯迅先生都說:「[詳細]
- 9國際博物館日來了:這些好玩的博物館妳感興趣嗎?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又來臨了。在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會舉辦各種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走入其中參觀。在北京,名聲在外的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自不必說,像中國古動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等一些有特色的博物館,也有精彩展品值[詳細]
- 10琅琊山:我來攜酒醉其下,臥看千峰秋月明
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唐大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勝,據東晉司馬睿任琅琊王時曾寓居於此而轉運稱帝的傳說,稱其為琅琊山。後因山川秀美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詳細]
- 11亞特蘭大,《飄》的故鄉
作為前總統,卡特在美國很受尊崇,從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特設的“卡特中心”就能看出端倪。實際上 “中心”即卡特的個人博物館及藏書樓。為了全面了解卡特執政時期代表美國和中國簽約的曆史背景,以及這位美國前總[詳細]
- 12新加坡地小花樣多
參加郵輪遊,每天習慣了清晨到甲板鍛煉。岸邊一排高樓由遠而近,密麻麻的建築物後面的天際露出魚肚白,天色漸朗。和平號郵輪緩緩駛入亞太區最大的轉口港新加坡。一位講普通話的船友對我說,這裏他來過多次,沒有什麼好玩的,他不打算上岸了。我也在多年前到訪[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