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發展新藍圖已繪就
- 更新時間:2018-02-25 12:23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127460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工農城鄉,著力強農惠農,引領我國“三農”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五年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村改革蹄疾步穩。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旋律,廣闊田野高奏起新的“三農”交響曲。
今年小麥收購時節,在江蘇省東台市一家面粉廠,跟收購同步開展的還有一項特殊實驗:用面團吹氣球,測試小麥粉的面筋含量。結果顯示,參與測試的弱筋小麥粉,面筋含量低,達到制作糕點專用粉的標准。
小麥是國人口糧的當家品種,由於以前主要用來做饅頭、面條等主食,我國種植品種多以中筋小麥為主。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蛋糕、餅幹、面包等需求越來越旺,而做面包要用的強筋小麥、做餅幹要用的弱筋小麥等品種,恰恰在國內缺乏有效供給,不得不通過進口來調劑。
還不只是小麥。過去一段時間,伴隨產量連續增長,我國糧食出現生產量、庫存量、進口量“三量齊增”現象。表面看,進口量增加是國內外糧食的價差所致,但從深層次講,問題出在我國農業供給能力上。
習近平總書記的判斷高屋建瓴: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
著眼結構性,發力供給側,直面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幕開啟。
穩產量,生產能力穩中有進。
糧安天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糧食生產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十三五”期間不再追求年年增產,但產量必須保持穩定,尤其產能要鞏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2358億斤,比2016年增加33億斤,增長0.3%,是曆史上第二高產年。這是繼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2萬億斤大關以來,連續5年站穩這個台階。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首席統計師侯銳說:“在高產作物大幅調減等情況下,依然小幅增產,說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調結構,供給質量不斷提高。
從生產結構看,玉米減了,大豆增了。近兩年,籽粒玉米種植面積累計調減近5000萬畝,大豆增加了1600多萬畝。
從產業結構看,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競相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
從區域結構看,糧棉油糖產業集中度日益提高,生豬養殖向糧食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養豬大縣和奶牛大縣的產量分別佔全國的80%和60%。
轉方式,農業生產更加綠色。
走進浙江衢州市衢江區全旺鎮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田埂邊“生態農業”的牌子很顯眼。“防病蟲害,我們用的是綠色防控技術;施肥用的是配方肥、沼液、有機肥,產品質量絕對有保障。”農民王水龍底氣十足。
——該降的堅決降。農業資源利用的強度降下來:農田灌溉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退耕還林還草4240萬畝,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擴大到1200萬畝。農業面源汙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全國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化肥使用量提前3年實現零增長。
——該漲的堅決漲。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擴大,糧菜果茶等總計超過5億畝;畜禽糞汙、秸稈資源綜合利用以及農膜回收力度加大,綜合利用率和回收率均超60%。
強科技,“靠天吃飯”明顯改觀。
運用物聯網技術,輕點鼠標就能種田;掃掃追溯碼,農產品“來龍去脈”盡在掌握;無人駕駛的拖拉機牽引著播種機,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指引下自動播種……
一項項“黑科技”,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煥然一新。據農業部統計,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過5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5%,設施農業超過5500萬畝。
重創新,中國糧用上中國種。
遼寧昌圖縣玉米種植大戶張強,原先一直用著美國杜邦先鋒公司的“先玉335”種子。而今,他的1萬多畝地都換成了國產品種“良玉99”。
“一開始也不信,國產種子能比國外的強?試種後發現,國產品種不僅抗大小葉斑病,還特別抗倒伏。”張強說。
支持種業發展文件接連出台,專項投入持續增加,種業兼並重組步伐加快。“目前,我們的玉米、蔬菜自主選育品種已各佔85%以上和87%以上,水稻、小麥等全是自主品種,真正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介紹。
調優結構,調好方式,調順體系;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這5年,我國農業的“筋骨”越來越強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不僅要看農業供給能力,還要看農民的小日子過得咋樣。讓農民群眾的“錢袋子”一年比一年鼓,讓農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是“三農”事業發展的邏輯起點與核心目標。
聚焦富裕農民,一道超級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在田野山鄉鋪開。
做加法,千方百計促進增收。
6月,河南商水,金黃的麥子已入倉。“30多畝地一共收了近25000斤麥,純收入1萬多元。”除了種糧收入,村民劉國富每年的家庭賬本裡,還有3萬多元打工收入、近3000元的各種補貼。“這些年黨的政策好,補貼多。買農機有購機補貼,病蟲害防治也發藥,種糧劃算!”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民收入增長7.4%,全年人均有望突破1.3萬元。5年來,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民收入增速連年跑贏城鎮居民。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0%,持續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年均減少貧困人口1300萬以上。
這得益於支持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國家財政收支形勢雖然趨緊,但“三農”始終是公共財政的支出重點。2013—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事務支出預計將達82839億元。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農業補貼制度,不讓種糧農民和主產區吃虧。
這得益於脫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完善脫貧攻堅政策,增加脫貧攻堅投入,精准幫扶,精准施策,精准退出,一批又一批貧困老鄉告別窮苦日子。
做減法,不讓負擔拖累增收。
看病、上學、養老……一筆筆開銷曾讓農民增收的步履十分沉重。
“真沒想到,在外省看病報銷,跟在家裡一樣方便。這個政策對我們在外打工的人來說,實在太棒了!”今年7月,安徽滁州市定遠縣園藝村患者李某,因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在貴州省腫瘤醫院就診,花去9776元,新農合報銷3611元,出院時就享受了即時報賬,成為定遠縣第一位新農合跨省就醫即時結算的受益人。
提高新農合籌資標准,擴大新農合保障范圍,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不讓“病根”變“窮根”;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制度,提高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農民“老有所養”有了基本保障;改善農村薄弱校辦學條件、解決隨遷子女就讀、為義務教育階段農家娃提供營養餐,更多寒門子弟求學不再艱難。
做乘法,致富門路越來越寬。
江南四月天。浙江安吉縣的白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萬畝茶樹一片蔥蘢,茶事體驗、白茶文化展示、戶外拓展等系列休閑農業項目,引來大批遊人流連忘返。
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帶旺了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也成為集聚資源、促農增收的新平台。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共接待遊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逾5700億元,帶動672萬戶農民增收。同期,農村網商數量達800萬家,佔全國網商總量的25.8%;農村電商銷售額8945億元,佔全國總量的17.4%。
做除法,沖破制約增收羈絆。
在四川成都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社區,年過半百的高利洪從一個普通農民變成了“股東”。今年6月,包括他在內的2367名社區農民迎來又一次按期分紅。土地租金、鋪面租金加上股金,現在老高每年可以從社區的股份經濟合作社領取3730元。
高利洪這塊新收入,來自集體資產收益。集體經營性資產經過清產核資,折股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5.8萬個村、4.7萬個村民小組累計向農民股金分紅近2600億元,看不見的股權帶來看得見的實惠。近年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民住房財產權……農村“沉睡”的資產被喚醒,牽絆被清除,增收之路越走越輕松。一串串數字,串起了農民沉甸甸的“錢袋子”,生動詮釋著好日子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曾經,中國城鄉之間是一幅撕裂的圖景:一邊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邊是低矮陳舊的木屋土房;一邊是霓虹閃爍、車水馬龍,一邊是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協調發展,城鄉發展必須協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論斷、新舉措。他強調:“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建設美麗村莊,是廣大農民的熱切期盼,更是建設新農村的時代呼喚。
鄉村美,人居環境要美。
“以前俺村都是旱廁,夏天蒼蠅蚊子到處都是,一進廁所能熏一個跟頭。老人怨,孩子怕。”說起過去的廁所,山東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辛莊村村民王秀華連連歎氣。如今再到辛莊村,各家有寬敞的衛生間、水沖式便器和貼著明亮瓷磚的牆壁。昔日的衛生死角,幹淨了。
改變發生在更多的村莊。數據顯示,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從2012年的71.7%提高到2016年的80.4%,不僅明顯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面貌,還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疾病發生率。“照亮每村每戶的‘小角落’”,美歐媒體紛紛點贊中國的“廁所革命”。
不僅是“廁所革命”。一幢幢危房經過改造後漂亮簇新,一個個易地搬遷的新村整潔宜居;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開展生活汙水處理;建設規劃先行,保留鄉村特色……環境質量和農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很多鄉村成了城市“後花園”。
鄉村美,基礎設施要強。
江西媳婦梁思維剛嫁到湖北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時,帶過來一部時髦的三星手機,沒料到手機成了“玩具”,想打通電話,得跑到山頂才能有點信號。
隨著我國加大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下營村和許多偏遠山村一樣,迎來了電信網絡新生活。移動4G、免費WiFi全面覆蓋,電信20兆光纖入戶,這個昔日信息閉塞的貧窮小村,已變為湖北省赫赫有名的“淘寶村”。全村339戶中,從事電商的有139戶,開設淘寶店、微店500餘家。
普及自來水,加大集中供水,提高水質達標率,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加快推進農村公路發展,5年來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7.5萬公里;井井通電、村村通動力電、小城鎮電網改造,新一輪農網改造讓農村發展產業的路子更廣。從通電、通水、通路到通郵、通網,影響農民生活品質的設施短板正在補齊。
鄉村美,精神風貌要好。
安徽界首市舒莊鎮大魯村,村民劉軍強孩子的滿月宴就辦在便民大禮堂。他算了一筆賬:“按照老傳統,要吃3天流水席,怎么都得花2萬元。現在遵守村規民約,請至親好友吃一頓,只花了不到1000元。”村民觀念的更新,源自界首市在農村推行的鄉風文明建設,全面建立村民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等“四會”組織,修訂村規民約。
越來越多的“大魯村”倡文明鄉風,強治理機制,風氣變了,風貌新了,聚齊了人心,聚旺了人氣。和諧氛圍裡,鄉村生活更美好。
江蘇近年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引領傳統農業“觸網升級”、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引入金融活水“喚醒”農村“沉睡資產”……一系列舉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77歲的單玉佩“一指禪”敲擊電腦鍵盤發單,夢想照亮“夕陽紅”;31歲的耿巍曾是網癮青年,500元起步,如今一年賣出約兩億元襪子……在宿遷,2.4萬家農村網店帶動5.1萬人直接參與網絡經濟,實現增收1.9億元。
在蘇州,僅陽澄湖大閘蟹就集聚500多家網店,年電商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秉常村2000多人“觸網”銷售枇杷等農產品,450多家網店今年已賣出1200多噸枇杷,為村民戶均增收2.3萬元。
江蘇去年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285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江蘇供銷系統打造“網上供銷合作社”,今年前三季度實現電商銷售額172億元,同比增長71.7%。
“江蘇人多地少、耕地資源不足,卻實現了農業持續增效、農村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新技術應用功不可沒。”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說,江蘇將物聯網與農業智能結合,創建省級智能農業示范基地127家,全省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面積佔比超過14%。
施肥有專人,農藥由無人機噴灑,餘糧可換下一季種子、肥料……把土地委托給公司種,農民成了“甩手掌櫃”,地還是自己的,又不耽誤外出打工。說起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好處,淮安市漣水縣南集鎮村民李壽才贊不絕口。
李壽才提到的“公司”是淮安市供銷社獨資組建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今年上半年,江蘇供銷系統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495萬畝,其中土地托管407萬畝,土地流轉88萬畝,開展耕、種、管、收、加、貯、銷等環節系列化服務,為農民節約農業生產成本1.2億元。
“田保姆”托管土地,既節省成本又增加效益。射陽縣四明鎮托管的土地,由於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經營,糧食品質和產量雙提高,平均每畝地一年分別增收約200斤水稻和小麥,折合增加收入400多元。“一畝地一年可實現1300元左右純收入。”村民梅鶴飛說。
農業管理服務電子化、網絡化進程同步加快。多年來,農機作業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現象突出,農忙時“農民找機難、農機找地難”。宿遷農機部門發佈“嘀嘀農機”手機軟件,推出農機作業“網上打的”業務,成功將“滴滴模式”移植到“嘀嘀農機”,受農民歡迎。
“兩權”抵押引金融活水 產權變革讓“村民變股東”
泗洪縣返鄉創業青年張松以數百畝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物,累計獲得本地農商銀行40萬元貸款,種植富硒黑花生、西瓜和“上塘貢米”等,並經營農產品深加工,生意逐漸做大。
在提出“探索農村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可抵押”改革方向後,農村“沉睡資產”被“喚醒”。
點“土”成金,“死資源”變“活資本”。江蘇建成全省聯網的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平台,每筆土地流轉和經營權抵押信息都進入平台,抵押時,平台向金融機構提供“他項權證”,防范“一女多嫁”騙貸,平台累計放貸金額已逾20億元。
“我們一家三口都享受村裡股東分紅,今年每人分了6157元,加起來超1.8萬元。”2011年以來,江陰市先鋒村村民沈松定一家已享受村級股份合作社股權分紅合計8.79萬元。
“村民變股東,戶戶有分紅。”近年來,江蘇全面推進以股份合作制改革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明晰產權歸屬、界定成員資格、固化量化到戶,盤活了農村資源要素,活了經濟,富了農民。
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大省山東日前提出,將在持續提高種植業機械化水平的同時,同步推進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等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
在主要農作物生產方面,山東省將圍繞重點作物的關鍵生產環節,著力發展土地深松、寬幅精播、種肥同施、糧食烘幹等環節機械化,重點提升花生、馬鈴薯聯合收獲和宜機採棉花、大蒜機播水平,努力實現主要農作物各生產環節機械化協調發展。
在此基礎上,山東省將積極推廣牧漁林等行業機械化技術,著力在部分用工較多、機械基本成熟的環節實現突破。重點發展畜禽養殖、水產品採捕烘幹、果實清洗分級、農產品包裝等設施裝備,實現農村各業機械化全面發展。
在服務體系建設上,山東省鼓勵開展農機跨區作業、土地流轉、生產托管、訂單作業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大型骨幹農機企業與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山東省還提出,將以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改造提升農業機械化,促進信息化與農機裝備、作業生產、管理服務深度融合,實現裝備智能化、作業精准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
活力,是當前“三農”形勢的一個關鍵詞。從遼遠的塞北到秀美的南國,從雪域高原的青藏到魚米之鄉的江浙,空前活躍的要素、主體、市場,透射出令人感奮的活力。
看人氣——據農業部最新統計,全國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人。這些農村“創客”平均年齡44.3歲,高中、職高或大專學曆佔比40.7%。他們創辦的經營實體80%以上都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與此同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超過290萬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
看土地——目前在全國2.3億農戶中,約30%、逾7000萬農戶流轉了土地,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這一比例超過50%。截至2016年底,全國耕地流轉面積達4.79億畝,經營面積5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逾350萬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佔比達40%。
看資金——截至2016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達28.2萬億元。不僅是信貸資金來了,民間資本也來了,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2074億元,同比增長14.3%,對第一產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95.5%,主力軍作用愈加凸顯。
看市場——2017年的秋糧收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市場化購銷非常踴躍,多元化主體入市積極。截至12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已逾1億噸,超過預計收購量的一半。
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39次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其中19次涉及農村改革議題,審議了28項涉農改革方案。土地“三權分置”、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村改革“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建立。
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始終是農村改革的主線。從土地入手,活權活地活“三農”。
上世紀80年代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讓承包經營權同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分離,“一權變兩權”調動了農民勞動積極性、生產經營自主性,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風起雲湧,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已成必然趨勢。讓一家一戶的“一畝三分地”動起來,如何規范流轉,確定流轉雙方權責,亟須加強頂層設計。
各地探索實踐,中央大膽決策,農村承包地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作為我國農村改革又一項重大創新,成為今後一段時間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新起點。
深化農村改革,理順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是重要一項。從糧價入手,活價活糧活市場。
小麥、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玉米、棉花、大豆的臨時收儲制度,對保障農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帶來庫存增加、進口增加、補貼壓力加大等弊端。
新疆棉花、東北大豆,實行市場定價加生產者補貼的目標價格改革,讓小麥、稻穀的最低收購價不再只漲不跌,“政府之手”讓位於“市場之手”,收購市場上不再“國字號”一家獨大,過去只能“等政策”的農民也學會了“看市場”。
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塊地”改革試點正在深入開展;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辦法出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貸款試點啟動……多點突破的農村改革,不斷為“三農”發展積聚著動力、創造著活力。
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天下安。麥壟風來,改革活水源源奔湧;稻花香裡,“三農”根系深紮社稷;春種秋收,廣袤田地希望無垠。
“我國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新時期增進農業農村動能,推進鄉村振興,根本還要靠深化改革。”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為《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撰文時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了包括《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在內的一系列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文件,確立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四梁八柱”。
十九大報告對農村改革進一步作出部署。報告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此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也是十九大報告劃定的農村改革重點。報告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教授看來,土地政策是鄉村振興的抓手,農村可以在土地上做文章,發展養老產業和農村休閑旅遊產業。
他分析說,現在中國大部分的鄉村還無法吸引城鎮老人來鄉村養老,因為缺乏政策引導,社會資金進不到農村,農村的軟硬件條件不能及時得到改善。
在過去幾年,建設生態文明、加強汙染防治成為中國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農村是這一工作的重要戰場。因此,十九大報告提出,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報告還要求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今年以來,諸多改革已經試水。今年初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控制農村建設用地總量、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前提下,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遊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今年8月,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安徽省金寨縣基本實現了村村有農民文化樂園的目標。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從過去的“農業現代化”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黨對農業和農村定位的再思考,使農業農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涉及農村的經濟、農村的政治、農村的文化、農村的社會、農村的生態文明各個方面的建設。”韓俊說。
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一項重大曆史任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方針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12年後,十九大報告又用了20個字,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專家表示,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其中的變化,反映的是新的曆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當前,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具備了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韓俊表示,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中國“三農”發展新格局。
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韓長賦認為,“這是給億萬農民的一個政策‘大禮包’。”
韓長賦說,這一政策安排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期盼,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既可以沉下心來搞生產,又可以放心流轉土地經營權,還可以安心進城務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預期也更穩定了,可以放心投入、擴大生產,改善農田設施條件,有利於形成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很好地繼承了黨對‘三農’問題一以貫之的重視並進行了創新發展,有利於形成村鎮化與城鎮化雙輪驅動。”他說,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向社會各界釋放了一個信號:資源要素配置要繼續向“三農”傾斜,補短板、強弱項,“三農”事業大有可為。
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專家表示,報告強調“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關係,是對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弱勢群體的保護。
“三農”發展新藍圖已繪就,沿著新坐標奮力前行,人們所期待的鄉村振興不再遙遠。
“可以預見,鄉村振興戰略將實實在在惠及農業、農村、農民,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李國祥說。
根據中國網、中新網、經濟日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港高鐵明年直達梅州 僅需1.75小時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李家超:香港全力攜手大灣區城市推進灣區建設
- 中美元首會晤/「剝奪中國人民發展權利,我們決不答應」
- 中美須相向而行 走出困境
-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將訪華
- 搶企業報捷 阿斯利康華為進駐香港
- 曼谷槍擊案 | 泰國王王后派代表看望受傷中國公民
- 李家超:明起一連兩日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意義重大
- 聯招放榜 港大攬四成尖子 三狀元留港讀醫
- 特首:「八大中心」定位添新吸引力 將「補充維他命」強化獨特優勢
- 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 不容妥協退讓
- 習近平就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提出「八點建議」
- 1【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
香港回歸中國接近19年了,中央政府格守“一國兩制”的承諾,讓港人治港。和問題百出的臺灣一樣,香港的民主,在世界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也催生出各種怪胎來。極小部分不滿足現狀的人,違背民主的宗旨,掀起違法“占[詳細]
- 2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創辦於1939年5月1日的香港《成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雖然後來被競爭者相繼超越,風光不再,但依然在香港傳媒界和中老年讀者心中享有盛譽。作為一家很成熟的媒體,《成報》從去年8月以來的一系列出格行為[詳細]
- 3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4“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參訪綏德革命紀念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綏德革命紀念館。走進綏德縣名州鎮,一座嶄新而恢弘[詳細]
- 52024海外媒體采訪團參訪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來自美國、加拿大、德[詳細]
- 6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72024海外媒體榆林行|一座會唱歌的陜北民歌博物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這里是聲音與城市的千古共鳴,是歷[詳細]
- 8鄭逢春:萬峰林不僅是一座座山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萬峰林不多余一座山峰!群峰之上,陽光燦爛,天空遼闊而透明,任憑情思與心智往來縱橫。峰巔之下,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村寨炊煙裊裊……每有閑暇,人們便會由四面八方往這里趕,爭先恐后地投入萬峰林的懷抱,一個也不多[詳細]
- 9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亞[詳細]
- 10追夢中華·多彩黔行 | 石阡溫泉:療養與悠閑的完美融合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香港繁體版銅仁訊 朱梅仙報道】10月15日,由中國僑聯指導,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省僑務辦)支持,貴州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多彩黔行”2024海外華文媒體貴州采訪行活動媒體采訪團走進中國溫泉之鄉石阡縣采訪,深入了解石阡溫泉歷史與文化[詳細]
- 11“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世界規模最大的新疆國際大巴扎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1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在烏魯木齊啟動。來自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詳細]
- 122024國際山旅大會開幕式暨2024亞洲山地旅游推廣大會舉行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9月26日,2024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在黔西南州興義市啟幕,來自國內外相關業界專家匯聚一堂,共話助推山地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