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把創新作為經濟戰略的核心”
- 更新時間:2017-11-08 16:1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787411
半年前,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經營攝影工作室的華人龐鈞開通了支付寶,中國顧客在國內用支付寶付費,來澳拍照省去了付款的麻煩。在馬來西亞,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近日宣布啟動世界電子貿易平台,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可利用這一平台在全球范圍買賣貨物、獲得融資、完成支付及發送。
數字經濟時代,在中國湧現出一系列創新成果:網購、數字支付和共享單車等。中國創新經濟迸發的巨大活力引起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關注,也契合了今年APEC峴港會議“打造全新動力,開創共享未來”的主題。
根據美國網上支付系統“貝寶”發布的白皮書,數字支付的演進對亞太地區消費者和商戶的財務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中國正在引領數字支付浪潮。
中國互聯網經濟創新的浪潮正在影響整個亞太地區。“泰國版阿裏巴巴”“菲律賓版微信”“印尼版滴滴”……許多在中國熱門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在亞太多個地區實現了本土化。諸多創新、有活力的領軍企業正參與改變世界溝通、消費和出行的方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說,中國一直致力於推動開放型亞洲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亞太地區面臨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而創新將是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作為APEC重要成員,中國蓬勃發展的創新經濟為亞太區域合作不斷注入新動力,拓展區域自由貿易正從實體經濟領域進入互聯網經濟領域。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說,中國期待今年APEC會議取得的成果之一,便是全方位推動貿易暢通,批准《APEC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框架》。
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在APEC會議周期間發表聲明說,面對互聯網經濟等新形式,各經濟體都在想方設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APEC提供了絕佳平台,各成員經濟體可以在此協調立場、實施新政策、鼓勵創新。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馬旭飛表示,中國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模式創新、支付創新創造了一些新行業。中國正從引進先進技術轉為輸出商業模式。
中國創新經濟的發展將利好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認為,中國創新經濟快速發展,對亞洲其他經濟體有正面的溢出效應,將助力後者產業升級。他說,中國創新經濟龍頭企業資本雄厚、輻射市場較大、有技術和人才優勢,可有效降低其他亞洲經濟體發展創新經濟面臨的“門檻”。
陳世淵認為,中國的創新經濟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亞洲;共同發展新經濟、實現地區經濟繁榮,將是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強勁而持久的新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部數據顯示,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2%,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2016年,全社會R&D支出達到15440億元,占GDP比重為2.1%,其中企業占比78%;全國技術合同交易額11407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在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速的背後,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漸建立。
日前,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一款小型無人機再次引爆全球市場。這款名為“曉”Spark的小型掌上無人機,用手勢即可控制起飛、降落、自拍、錄影和返航。大疆公司消費級無人機新市場,已占據全球約80%市場份額。2016年產值突破100億元,8年增長1萬倍。
一大批高成長性創新型中小企業正在深圳不斷湧現。超材料、基因測序、柔性顯示等領域創新能力處於世界前沿。生物、互聯網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17.4%,約為同期GDP增速的2倍。
“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讓深圳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先鋒隊。”深圳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科技體制改革的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制度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科技人員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亮點紛呈,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位勢不斷提升。
隨著具有中國特色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法規體系的初步形成,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載體不斷豐富,迅猛發展的各類技術交易市場超過1000家。中國技術交易所等一批“互聯網+”技術交易平台孕育發展,掛牌、競價拍賣、難題招標等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科技事業站在新的曆史起點,科技工作面臨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
國際著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拿出兩本相隔5年的《自然》期刊,有幾分神秘地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科研這幾年的變化,在其中有著典型體現。
第一本發刊於2012年5月,封面文章是一篇有關西紅柿基因組測序的論文,作者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二本則是上個月剛剛發刊,重點推介了一組量子通信研究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
安諾傑解釋說:“前者是中國參與國際科研合作的極佳范例,後者則凸顯了中國科研不斷提升的獨立突破能力和在國際科研界的地位。”
對中國科研的持續關注,讓這位外國人特意給自己取了中文名字,而他所在的這家全球頂級學術期刊,也在去年6月制作了“中國的科學特輯”,罕見地僅以一個國家的科研進步作為介紹和探討的重點。
“過去幾年裏,中國的科研產出一直在增長,相關論文的質量也在迅速提升,”《自然》雜志編輯理查德·莫納斯捷爾斯基對記者說,“《自然》雜志希望深入審視這個國家的科學發展。”
《自然》雜志執行主編尼克·坎貝爾則道出了中國科研迅猛發展的驅動力和世界意義。他說,中國政府非常強調科研在驅動創新和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正朝著全球科研領導者的方向快速邁進,未來數年內,中國有可能成為對全球科研發展貢獻最大的國家之一。
正如坎貝爾所言,從墨子“傳信”到北鬥組網,從超算“發威”到“天眼”探空……5年來,中國在許多重大尖端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成為促進全球科學進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基礎科學或許有些“高遠”,應用技術則更接“地氣”。
近年來,全球新技術發展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新技術的概念或萌芽並非源於中國,但在中國與創新應用、商業模式相結合,取得巨大的成功後反哺世界。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其典型是被稱為“新四大發明”的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這些創新應用不僅成為閃亮的“中國名片”,也為應對世界共同的經濟社會問題貢獻正能量。
比如,高鐵為世界互聯互通提供高效可靠的路徑,網購向全球提供蓬勃的“互聯網商機”,支付寶超越地域限制成為全球輕松買賣的金融血脈,共享單車則在各國傳遞綠色交通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發明創造讓中國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也讓中國成為一個對世界有積極貢獻的國家,一個讓世界感到溫暖的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中國的優異表現讓西方傳統創新強國開始“向東看”。
“在報道東西方國家創新的15年裏,我從未見過矽穀如此關注中國對西方技術的影響,”全球創新問題專家麗貝卡·范寧近日為美國《福布斯》雜志撰文說,“‘拷貝中國’的新趨勢也常常被人論及。”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近日也刊文指出,近年來,中國已“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創新的領跑者,正在引領新一輪的世界工業和消費潮流。
與安諾傑一樣,近年來常把“中國”掛在嘴邊的還有澳大利亞人弗朗西斯·高銳。這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關注中國,更多是由於中國近年來顯現出的創新活力。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國。”今年4月,來北京參加活動的高銳對記者說。
更令人驚歎的是中國專利申請量的井噴式增長。“在國際專利申請方面,來自中國的申請量一年內增長了44%,”高銳說,“中國的表現非同尋常。”
創新在中國已經從指導理念轉化為自主行動,如火如荼。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今年8月發布的《中國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6》顯示,中國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活躍度逐步提高,超過40%的受訪企業有創新活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也顯示,中國在創新質量上再進一步,連續5年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創新排行的“領頭羊”。在國內市場體量、知識型員工、原創專利、高技術出口,以及原創工業設計等單項指標方面,中國都排名第一。
高銳指出,中國不僅在不斷提升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並且“正在把創新作為經濟戰略的核心”。美國《華爾街日報》用“雄心勃勃”來形容中國的創新舉動,並認為“這種創新可能最終讓全球經濟再次走上一條更快增長之路”。
根據新華社、中新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撐金融 提信心/兩新規 穩A股 利好港股後市
- 諾獎得主:港經濟具多元發展潛力
- 穗頒首個工程領域港澳企業執業認可證書
- 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
- 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
- 史上最大“金融泡沫”,這場可怕的龐氏騙局終於崩塌了!
- 美聯邦政府正式“關門”
- 1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訪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據路透社、美國CNBC網站及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為了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對加拿大徵收進口鋼鋁關稅,加拿大政府在6月29日宣佈,從7月1日起,對約126億美元(約988億港元)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橙汁、番茄醬和波本酒等商品。這是加國自二戰以來[詳細]
- 3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今年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的關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 [詳細]
- 4特稅讓美港口機場很受傷
綜合美國《福布斯》、《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動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據統計,美國主要的五個機場和五個港口會因為貿易戰受到重創。 [詳細]
- 5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
當地時間4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說,他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考慮再對中國1000億美元出口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分析人士和投資者認為,美國這一最新舉動雖然有可能是虛張聲勢,但已給美國及世界經濟造成了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 [詳細]
- 6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經濟困局
經過八年艱辛談判,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共15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值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在全球大行其道,各國經濟飽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外界認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RCEP的簽署,將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表[詳細]
- 7美國73%民眾憂貿易戰傷及自身
綜合《華盛頓郵報》、美聯社及法新社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與和美國高校近日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形勢不利於美國就業。73%的受訪者均擔心貿易戰傷及自身。 [詳細]
- 8香港物流商會:貿易戰對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的物流公司影響最大
中美貿易戰「號角」響起,航運物流市場不確定性提升。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表示,香港地區物流業勢將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其中以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等相關物流公司影響最大,他又留意到近日中美航線的航班已有減少。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回應記者查[詳細]
- 9海關總署:美加關稅 華即行反擊
針對美國301調查項下關稅反制措施的實施時間,中國海關總署關稅徵管有關負責人7月5日應詢指出,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18年第5號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將在美方的加徵關稅措施生效後即行實施。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詳細]
- 10從美元歷史看人民幣走向
人民幣匯率問題關係到中國股市、債市的表現,也直接關係到房價的走勢。近期人民幣連續下跌,市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會出現非理性大幅貶值,但筆者對此不抱有太大「希望」或「熱情」。[詳細]
- 11巴菲特妙語論投資 讚中國前景買買買
本年度“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已於五月五日在美國中部的奧馬哈市舉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個人口只有45萬的小鎮,每年五月第一個周六,數萬賓客從全球各地蜂擁而至,聆聽巴菲特和老拍檔芒格的投資聖經,令當地人[詳細]
- 12逆回購三天泵4000億穩信心
人行進一步加大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力度,除定向放水外,更創設新工具。人行昨晚宣布,決定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根據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向其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此外,還決定再增加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000億[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