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粵非務實合作 把握“一帶一路”機遇
- 更新時間:2018-08-30 09:49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663723
“我買單,掃我的碼。”在廣州市淘金路一家咖啡館裏,非洲商人巴比·阿里正用流利的普通話與店員溝通,熟練地使用手機付款。
阿里來自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馬里共和國,已在中國生活了8年,成為了一名“中國通”。如今他在廣州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從事跨境電商貿易。
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今年8月剛剛揭牌成立的非洲廣東總商會緊鑼密鼓地籌備設立投資基金,為中企、粵企在非洲的可持續發展護航。總商會的“80後”副會長霍江濤10餘年間走過十幾個非洲國家,目前已轉型為中非合作的平台運營者與“橋梁搭建者”。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9月3日至4日舉行。這將是中國今年舉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中國和非洲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快速推進,作為中國與非洲經貿聯系最密切、合作基礎最紮實的省份之一,廣東與非洲的經貿、人文交流合作不斷疊代升級,像阿里、霍江濤一樣在兩地之間牽線搭橋的“民間使者”群體日益壯大,共同築牢粵非互利合作的友誼之橋。
搶抓機遇開拓新藍海
不少非洲生意人初到廣東,都會選擇在廣州淘金、小北一帶紮根。小北地鐵站附近的寶漢直街更是廣州最大的非洲人聚集地之一。非洲商人們在這裏熙熙攘攘,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也是粵非貿易熱潮的一個縮影。
生意剛剛起步的時候,阿里常到小北附近尋找機會。因為中文說得不錯,他就在這裏幫一些非洲客商訂酒店、叫的士。“他們往往會與我交換聯系方式、成為朋友,有人還會問我能否幫他們採購。”就這樣,勤奮、踏實的阿里慢慢建立起他在廣州的人脈圈。
為了幫客戶採購到合適商品,幾年下來阿里的足跡幾乎遍佈整個珠三角地區——他會到廣州大沙頭選購小商品,到佛山買家具,偶爾還會到深圳批發電子產品。
得益於中國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阿里親自外出採購的節奏才稍微慢下來。如今他更喜歡通過線上管道選貨進貨,既方便又省事。
阿里向記者展示了幾款經常使用的手機商務應用。“這些手機應用可幫了我大忙,現在我不用離開家裏或辦公室,躺在沙發上就能做生意。”阿里說。
在非洲商人湧入廣東的同時,不少粵企精準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主動擁抱非洲大陸,“走出去”開拓新藍海。
“國有企業走在合作前列,支持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發展經濟。民營企業緊隨其後,將觸角延伸到非洲的各個角落,與國有企業形成互補。”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秘書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副院長劉繼森分析。
在“一帶一路”快速推進的背景下,粵非合作加速疊代升級,合作領域從貿易、基建、能源、製造等擴大到農業、環保、旅遊、教育、文化、科技、金融等行業,廣度和深度協同並進。非洲的工業化進程亦成為廣東省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良好契機。
東丹投資總裁霍東明就是從廣東走出去的企業家代表之一。“近年來中非友誼不斷深化,非洲人民對中國人越來越友好。”霍東明說,這吸引了不少廣東企業和商人選擇投資非洲,投資領域更加多元。
從2010年開始,霍東明陸續在坦桑尼亞、馬拉維、剛果金等國投資了預制混凝土管樁廠、網絡覆蓋工程等項目,同時也致力於推廣技能教育慈善工作。
霍東明回憶,在非洲的投資並非一帆風順。他分析道,非洲處於快速工業化的時期,市場廣闊,但投資見效相對慢,企業需要做好準備。以混凝土電桿為例,有的非洲國家並不熟悉,一直用的是木質電桿,因此大範圍推廣需要一定時間。對於有的採用歐美標準的非洲國家,中國產品進入當地也有一定難度。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要做對當地政府和民眾有益的項目,體現社會責任,比如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優化醫療服務等,這樣可以更快提升企業在當地的認可度和美譽度,為未來深入合作打好基礎。
文化先行促民心相通
粵非經貿合作屢結碩果,為兩地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血液,也成為文化深度融合的高效催化劑;民心相通也將為互利合作行穩致遠提供不竭的原動力。
來廣州之前,阿里在武漢待了一年半,一位熱心的阿姨一直把他當家人一樣對待。“她帶我去參加中式婚禮和葬禮,讓我接觸到了中國文化。”這段經歷也讓阿里覺得,馬里文化與中國文化差異沒有想像的那麽大。隨後,阿里來到廣州,在暨南大學主修商科,因此更深入地瞭解了中國的經商之道。
“現在我會想著如何與廣州的供應商做朋友,我知道說什麽能讓他們高興。”阿里說,像“一分錢一分貨”這樣的俗語、方言已成為他的口頭禪。
塞內加爾女歌手塔布也同樣在廣州發現了中國文化的迷人之處。塔布的母親在廣州做生意,4年前,為了給母親幫忙,塔布來到了廣州,並開始學習中文。這4年間,她交了不少中國朋友,還取了一個中文名“菲菲”。
菲菲告訴記者,她有一個“音樂夢”,希望可以和廣州本土音樂人共同錄制專輯。在菲菲以往的音樂作品中,不乏將非洲音樂元素與中國、廣東文化進行混搭的嘗試。有時她也會將在廣州的生活經歷寫進歌裏。
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舉辦之際,她結合自己在廣州的經歷,與南方英文網、南方日報海外版共同譜寫並演唱了一曲反映中非友誼的歌曲。
“在廣州,我看到了很多故鄉的人來這裏經商、學習。同樣,在非洲我也認識了很多中國朋友。我覺得中國和非洲在發展中都需要彼此。未來,我還希望可以參與一部講述廣州非洲人的電影。”這是這位塞內加爾姑娘的另一個夢想。
“我們主張對非投資,文化先行。”談及粵非合作,文化融合是霍江濤反復提及的關鍵領域。
光看外表,旁人可能很難想像這位“80後”女性在非洲“走南闖北”已有10餘年。今年4月,霍江濤發起的CAEC中非經貿文化周在廣州成功舉行,以多種浸入式體驗促進了粵非人民之間的文化理解與認同。
“非洲大陸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的國情、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不少企業和個人對非洲並不瞭解,到當地投資會碰到不熟悉當地法律和勞資糾紛等問題;中國地大物博,也需要非洲朋友們加深認識。”霍江濤提到,廣東企業到非洲發展的另外一個障礙是人才匱乏,需要特別註重跨文化管理人才的培養。“基於此,非洲廣東總商會在今年5月創建了非洲商學院項目,已逐步推出精品課程,為廣東企業在非洲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粵企宜抱團出海 發揮產業鏈優勢
根據廣東省商務廳公佈的數據,2017年廣東企業在非洲新設立境外企業29家;截至去年底,廣東已累計在非洲設立境外企業達244家。而非洲國家目前已在廣州設立了10個總領事館,這在同類城市中是最多的。
“非洲土地廣袤,自然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但工業化水準較低;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製造產能優勢突出,技術水準與非洲國家呈梯度配置,粵非合作互補性很強。”劉繼森指出,近幾年雙方合作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包括粵企對非投資佈局明顯提速、投資覆蓋的產業面更廣等。
劉繼森認為,在中非合作十大計劃中,廣東省可以發揮製造業能力強、資本技術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在非洲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兩大領域重點突破,提升粵非合作的質量。
有意到非洲投資的粵企如何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劉繼森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親身感受非洲,如果不去非洲實地考察,只是道聽途說,可能永遠走不出去。二是要先做好詳盡的可行性研究,與非洲研究機構、商務咨詢機構合作,花小錢規避大風險。三是可以抱團出海,發揮產業鏈優勢,一起走進非洲。”
霍江濤則表示,粵非之間路途遙遠,氣候、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粵資企業赴非投資應註重“本土化”原則。
她認為,企業可以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聘請當地行業精英幫助開拓異國市場。
同時,加大對當地員工的培訓力度,把非洲豐富的勞動力轉化為人才資源,並重視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培訓,如定期安排優秀員工到廣東接受培訓,增加其對粵方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的認同感。除此之外,粵非經濟貿易合作仍然存巨大發展空間。
(一)非洲將是廣東企業投資新熱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非洲促進經濟發展、鼓勵外來投資的政策不斷出台,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以及人口紅利成為非洲的突出優勢。非洲的三大自由貿易區包括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以及東非共同體,這些地區性自由貿易區將合並成“非洲自由貿易區”,覆蓋從開普敦到開羅的整個非洲大陸,隨著非洲中產階級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政治和金融穩定性的逐漸提升,非洲自由貿易區可以與其它貿易區洽談自由貿易協議,預計消費支出將增至2020年的1萬億美元。
非洲將是中國企業未來幾年海外投資的新熱點。摩托車、電視機、手機、紡織品等越來越多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產品在遙遠的非洲正成為暢銷產品。因此,粵非經貿仍存巨大的發展空間。
擁有8億人口的非洲市場不但廣闊,而且充滿商機。當地工業普遍落後,大部分商品依靠進口。在北非,“中國製造”的生活用品備受歡迎;東非由於比較偏重農業,來自我國的塑膠製品和農產品的市場非常廣闊;而在南非,我國的輕工業和紡織產品都是暢銷商品。
廣東與非洲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即在工業、貿易、市場、資源上的高度互補。幾乎所有非洲國家對輕工、家電、電子等產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這恰恰是不少廣東商人忽略的巨大市場。當前廣東一些製造行業已進入產能過剩與微利時代,如家電行業中的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和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國內市場需求已近飽和。同時,廣東原有的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正在逐漸失去。而非洲除了具備低廉的勞動力外,本身就是一個巨大消費市場。經歷較長時間市場洗禮的廣東家電、紡織品、服裝、IT產業、手機、集成電路和農業等產業已經在海外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同時,一大批中國企業如華為、中興等已在加快建立全球生產和銷售網絡。
隨著非洲越來越向世界打開大門以及我國與非洲經貿往來的蒸蒸日上,到非洲投資辦廠將有成為廣東今後投資非洲的主要形式。未來5到10年將是廣東企業投資非洲的“黃金時期”。
(二)出口非洲的高附加值產品迅速增加
按照目前的經貿發展態勢,我國將在幾年後取代歐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與此同時,中非貿易產品和種類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近幾年來,我國向非洲出口的高端機器、通信設備、電子和電氣設備,以及機動車輛等產品在迅速增加,這些高端產品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出口非洲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產品出口,我國能更多地參與非洲的基礎建設,對非洲能源及礦產勘探行業的投資也在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對資源需求強勁,也在積極尋求中東以外的能源和礦產來源,資源在未來數年仍將主導非洲對中國的出口。目前,我國約三分之一的石油進口來自非洲。資源出口給非洲帶來了急需的資金,但非洲各國政府也在採取措施,希望降低對資源出口的過渡依賴。
近年來,非洲各國正紛紛向外國直接投資開放本國經濟,以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我國企業與當地政府合作,對非洲的道路、鐵路、港口、機場和電廠作出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非洲每年約為900多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資金缺口。基礎設施的發展將提升非洲對全球企業的吸引力。
非洲食品加工蘊藏著巨大發展機遇。非洲擁有全球60%的未開墾可耕種土地,通過推廣科學農耕技術提高生產力,然後對農產品進行食品加工,再銷往整個非洲和全球,就可以為非洲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我國正面臨著快速城市化建設所帶來的耕地壓力,必須大量進口農產品。非洲也有可能成為我國下一個農產品主要進口來源。
(三)非洲中產階級正在迅速掘起
非洲大陸中產階層的的掘起是近年來出現的另一大趨勢。非洲南部地區的消費支出將從2010年的6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1萬億美元。這恰恰可以滿足中國的高價值商品和服務的出口需求。
我國企業已開始進入這一尚未開發的消費者市場。目前“中國製造”汽車,正與來自日本和歐洲的廠商展開競爭。同樣,我國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和家電品牌也在與韓國和日本產品爭奪市場。
此外,我國企業也在進一步融入非洲各國,他們不僅建立了中非貿易網絡,還為非洲各國之間,以及非洲與全球提供了貿易網絡。許多企業也在考慮將製造基地遷至非洲,以貼近當地市場。目前,我國已經出資在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贊比亞、毛裏求斯和埃及建立出口特區。
非洲大三大自由貿易區擁有超過6億人口,其中大多數為年輕人,GDP總量達1.2萬億美元,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未開墾土地最多的地區。隨著非洲中產階級人數的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私人消費在GDP增長中比重的增大,這些因素在推動非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粵非貿易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人民幣將成為非洲的核心貨幣
快速發展的中非貿易、不斷增加的企業投資以及我國政府及相關機構提供的財務援助和補貼貸款,為人民幣在非洲的推廣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人民幣已成為一種認可的貿易結算貨幣,非洲各央行也將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隨著我國逐漸放寬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吸引力將日益增加。
中國為非洲經濟發展提供的戰略支持、非洲中產階級的掘起及中國價值鏈地位的提高正在釋放市場潛力,並為經貿發展提供動力。
隨著中非經貿合作關係的發展,非洲有望成為我國企業的主要製造基地以及我國食品供應的主要來源地。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也可能成為非洲央行外匯儲備的核心貨幣。可以預計,粵非經貿合作將迎來一個可持續、多贏的新局面。
為深化粵非合作創造良好環境
雖然粵非經貿合作在諸多領域卓有成效,貿易投資合作在不斷擴大,但粵非經貿合作在深入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存在合作結構不夠優化,投資合作相對較少、參與程度不深等情況。廣東企業在非投資也同樣面臨挑戰,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企業在非洲融入當地觀念的程度還比較低,企業的管理方式簡單和粗放,生產的產品質量也不高,個別企業在非洲經營不規範,甚至出現不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等問題。非洲部分國家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也制約了粵非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因此,為了不斷提升粵非的經貿交流合作水準,需要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經貿合作的發展環境。
(一)加強粵非高層經貿交往
粵非高層之間加強互訪,有助於加深雙方瞭解,鞏固合作基礎,同時有利於建立多層次的協商機制,經常就重大合作問題和雙邊關係進行磋商,爭取達成共識,在利益趨同下共同應對各類挑戰。隨著美歐發達國家加強對非洲的投入,我國在非洲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更重要的是,國際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中非關係的快速發展,一些人仍然用冷戰思維來看待中非關係,對我國的對非政策進行攻擊和詆毀,給中非合作的健康穩定發展造成幹擾。盡管國際局勢、非洲局勢以及廣東的情況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但長期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符合粵非發展的共同利益。因此,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政治情況下,粵非高層應一如既往地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使之成為發展雙方經貿關係的重要保證。在註重加強粵非高層交往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推進與非洲民間組織、媒體智庫等交往與合作。
(二)推進經貿合作轉型升級
廣東在非企業仍較多集中在貿易、工程承包等低端領域,一定程度上出現與非洲人爭利現象,導致雙方摩擦增多。而在物流、電力、能源、航運等高端和戰略性行業,以及管理、運營等核心經營環節,廣東企業涉足不多,從長遠看不利於廣東企業競爭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優化粵非經貿結構。一是應盡量避免廣東產品對非洲當地民族工業產生的沖擊。要加快廣東產品的升級換代,主動引導企業由生產粗放型、低附加值型產品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轉變,也為非洲國家的同類產業讓出一定的生存空間,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二是為了避免粵非雙邊貿易摩擦,要鼓勵引導廣東有優勢的企業到非洲國家進行投資辦廠,將具有較強競爭力、在當地有一定市場的製造業轉移到非洲,這樣即可以增加非洲當地的就業機會,又解決了貿易摩擦問題。三是在同等條件下要積極擴大從非洲國家的進口,為非洲國家的經貿發展爭取到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環境。為了擴大從非洲國家的進口,可以探索對從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進口商品實施免關稅待遇,以此鼓勵非洲國家向廣東的出口。四是對非合作中既要加強與非洲在基建、農業、製造業等領域合作,也要重視與非洲在醫療、教育等民生項目的合作。
(三)加強對企業的政策指導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已發生了的深刻的變化,廣東對非洲的貿易政策也應做出相應調整,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採取有差別的國別政策,以適應不同國家市場的變化。廣東相關部門還應採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廣東企業瞭解非洲市場的特點以及非洲國家的政策法規、文化習慣、宗教信仰以及社會需求等因素,在貿易投資過程中要尊重各國的習慣和風俗,盡量滿足其市場需求。在開展貿易之前,企業還應事先進行市場調查,聘用當地管理人員管理地方分公司,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企業,從而減少廣東出口企業在非洲市場上的風險。
為了維護粵非正常的經貿關係,還要整頓和規範廣東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非洲的競爭行為,對於故意擾亂出口市場、低價傾銷的企業則要給予嚴厲查處,引導廣東企業走良性發展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還有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為粵非經貿活動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
(四)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品牌
目前廣東一些企業在對非洲的貿易投資方面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認為非洲窮國比較多,人均GDP比較低,購買力水準差,在對其貿易時無需考慮商品的質量和品牌,卻忽視了許多非洲的市場是開放的,進入這些國家的中國商品,既要與其他新興國家的產品競爭,又要與發達國家的產品開展競爭,由於在出口產品質量和品牌上沒有下夠功夫,而失去了一些傳統的市場。因此,廣東企業要克服自身觀念和經營策略上存在的誤區,要明白雖然產品有高中低檔之分,但要做到同一檔次的產品質量最好,樹立良好信譽和形象,從長遠考慮,要有確立品牌質量意識,廣東企業要加大對自身品牌的宣傳,重視產品的售後服務,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廣東產品在非洲的競爭力。
(五)完善在非洲投資設廠的扶持政策
為了鼓勵廣東企業增加對非洲國家的投資,政府應加強與非洲國家的合作,為廣東企業提供安全保護和投資指導。同時,廣東企業通過在非洲投資設廠,還可間接擴大對美歐市場的出口。近年來,美歐等發達國家對非洲實施了一系列貿易優惠政策。我們可以借助這些優惠政策,引導廣東企業在非洲投資設廠,然後通過非洲市場,向美歐市場出口,這不僅有利於轉移部分行業和化解產能,如服裝紡織品出口過快增長導致的廣東在歐美市場的貿易摩擦壓力,而且也有助於進一步擴大粵非經貿合作的領域,推動雙方經貿的快速發展。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在非洲投資設廠政策,為廣東企業在非投資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根據 中國經濟網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實現工業産值超百億 爲當地創造3萬多個就業崗位
作爲中國企業最早“走出去”建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泰中羅勇工業園區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吸引百余家中國企業入駐,帶動中國企業累計在泰投資超過29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過100億美元,爲當地創造了3[詳細]
- 2“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
今年夏天,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精彩紛呈,而在非洲塞內加爾的很多村落,球迷們也度過了一個狂歡的盛夏。由于中國在非洲啓動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塞內加爾300個村落因此受益,球迷們通過電視機觀看了這[詳細]
- 3王義桅:貿易暢通是應對逆全球化之道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貿易暢通成果豐碩,對于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性[詳細]
- 4孔子學院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6年 架設了解與友誼橋梁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以及世界對了解中國語言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強,應運而生的孔子學院從2012年開始相繼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一些島國。位于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的南太平洋大學艾瑪盧校區主管魯本·馬克沃德盛贊孔子學院是一[詳細]
- 5探訪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區域發展
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區,開車向北大約30多分鍾,就來到了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四個跨越式發展區之一——納傑日金斯基跨越式發展區。“納傑日金斯基”是俄語“希望的”意思。將在這片面積爲806公頃的土地上建設的俄羅[詳細]
- 6“一帶一路”為波黑發展提供“加速器”和“穩定
波黑12日舉辦“一帶一路”5周年研討會。波黑主席團塞爾維亞族成員伊萬尼奇盛贊“一帶一路”倡議,認為“一帶一路”不但在經濟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也促進了不同社會間的交流,將影響未來數個世紀。[詳細]
- 7物流樞紐已成形 “一帶一路”促進中哈投資
五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五年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顯著。 昨日(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一帶一路”中哈智庫媒體人文交流論壇上,多位嘉賓指出,[詳細]
- 8衢州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6月28日,由衢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務廳、南南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中國 衢州)國際經貿合作活動盛大啟幕。近年來,衢州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衢州的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有力務實地推動[詳細]
- 9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必將給世界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提供了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方案,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熱情參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應運而生。[詳細]
- 10搭“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橋,中國校企聯盟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
身處經濟全球化洪流中,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詞匯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技術語言”。5月20日,由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5所高校共建的“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下稱“標準化大學聯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希冀以標準化文化交流搭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詳細]
- 11拉美已成“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參與方
5月28日,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拉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中拉全面合作夥伴建立三周年的背景下召開,多位前駐拉美國家大使、拉美研究學者就新時代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倡議進入關鍵實施階段,中拉關係和[詳細]
- 12中剛共同開發黑角經濟特區 助剛果(布)打通“夢想之路”
9月5日,在習近平主席和剛果共和國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見證下,中國海外基礎設施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OIDIC)與剛果共和國政府在北京簽署《剛果共和國黑角經濟特區開發框架協議》。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和剛果共和國大型工程部長讓·雅克·布亞[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