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僅是經濟上的聯通,而且還是一種精神上的聯通”
- 更新時間:2017-11-01 11:54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531898
120多個國家的萬餘件投稿,102個國家的567位藝術家入選,展出的601件作品中,外國作品411件、中國作品190件……已經舉辦15年的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第七屆展覽中又一次刷新紀錄。9月24日至10月15日,由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以“絲路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2017·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來自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藝術家聚集在北京,我們在非常和諧的環境下互相交流,進行了非常廣泛的對話。”參展的伊朗女藝術家法拉赫娜茲·阿紮拉巴迪哈的話並非外交辭令,近70個國家的200多位藝術家來京出席了展覽相關活動。展廳中,他們或共同品評作品主題,或就某一技法深入切磋,或在志願者的協助下與觀眾熱情互動,一時間,讓整個中國美術館變成各國藝術家的交流平台。
“2003年舉辦首屆以來,參展國家從首屆的45個增加到本屆的102個,先後有4000多位各國藝術家參展,累計有百萬人觀展。本屆北京雙年展是活動創辦以來首次突破100個國家參展,也是全球迄今為止首個達到100個參展國家的美術雙年展,表明了北京雙年展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日益提升。”展覽總策劃、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介紹。“十幾年前,2013年的9月,也是在這個大廳,也是這個場館,首屆北京雙年展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那時,有一種聲音說:繪畫、架上藝術已經死亡,北京既然要辦藝術雙年展,就應該追隨影像、多媒體和行為藝術的潮流,而不是以繪畫和雕塑為主要展示內容。十幾年過去,北京雙年展的成績單,令國人和世界矚目,我有幸作為親曆者,作為該展的發起人,一直見證著它的發展和成長。”劉大為說。
據了解,北京雙年展自舉辦以來,一直堅持以繪畫和雕塑為主要展示內容的辦展方針,參展國層面數字上的不斷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各國藝術家對北京雙年展辦展體系的進一步認同與響應。
展覽總策劃、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裏介紹,各國參展作品圍繞“絲路與世界文明”同一主題,采用了從具象到抽象、從現實到超現實的多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大多數作品描繪古代絲路文明遺跡、各國風土人情和象征圖像,但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也並非圖解政治概念,而是注重表現絲路精神——表現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精神,尤其是表現當代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而不是對立沖突的精神。除主題展外,本屆展覽的特展申辦也一度達到10個之多,經策委會綜合考量,本屆北京雙年展共設有“格魯吉亞當代藝術特展”“希臘當代藝術特展”“印度尼西亞當代藝術特展”“蒙古國當代藝術特展”“從丁托列托到利蘭加的藝術之旅”“北京雙年展曆屆捐贈作品特展”6個特展。
“以‘絲路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舉辦,是對‘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的積極踐行。以‘絲路’為紐帶,以美術為形式,在北京雙年展創辦15周年這樣一個重要的年份,邀約全世界的美術家將世界文明做一次藝術化的梳理和呈現:和絲路一樣,文明的一端是昨天、一端在當下,新絲路和世界文明當下的新成果也正是藝術家們重點關注的切題的現代題材,通過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對其進行高水准的塑造與表達,也是時代賦予藝術家們的義務與責任。”展覽策劃委員、中國美協副秘書長陶勤表示,作為藝術領域中重要構成部分的美術,尤其是北京雙年展主要展示的繪畫與雕塑,因其“無國界”與“無障礙”的從視覺到心靈的溝通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著先天優勢和不可替代性。
“藝術是人類心靈的產物,最便於溝通人類的心靈。絲路精神擁有全人類共享的精神價值,本屆展覽主題獲得了當代世界各國藝術家的普遍關注和認同,應征投稿空前踴躍。參展藝術家不限於絲路沿線國家,也包括非絲路沿線國家的眾多藝術家。總體來看,本屆參展作品特別是外國作品的藝術質量明顯高於往屆。可以說,本屆參展作品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結果,就是東西方文明在絲路題材上交流融合的藝術表現。”展覽策劃委員王鏞說。
“絲綢之路不是全新的概念,它一直促進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北京雙年展的藝術家和作品來自於世界的各個地方,以‘絲路精神’這個主題在眾多美術雙年展當中脫穎而出,讓我們見證了東西方文藝複興的新開端。”奧地利藝術家潘特納·埃爾馬·安東說。
“當兩年前我們在討論雙年展主題的時候,我曾經有過一些遲疑:絲綢之路這個主題能得到廣大的藝術家,尤其是能得到國外藝術家的理解和積極參與嗎?但是通過展出的作品和各國藝術家在交流中表達的觀點,讓我對曾經的遲疑感到慚愧,藝術家們對絲綢之路以及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理解和表達十分深入。”北京雙年展顧問、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說,“本屆展覽達到如此規模,與其說是北京雙年展日益提升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倒不如說是‘絲綢之路’的感召喚起了全世界藝術家心中對於文明傳承和文化交流的守望之情。”
展覽國際策劃委員代表溫琴佐·桑福說:“北京雙年展在我眼中是一個奇跡,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美術展覽達到過100個參展國家這樣的規模,而北京雙年展做到了,僅僅用了15年的時間,在這一點上超過了起步早和資曆更老的其他藝術雙年展。為什么西方的藝術家如此渴望和中國的藝術家進行接觸、交流?正是因為北京雙年展內在精神的吸引。”
“這次展覽是古代和現代絲綢之路融合的見證,也是中國和世界溝通的見證。它顯示了中國文化是一種包容性的文化,而且可以將貿易、商業、人文交流融會貫通。”埃及藝術家誇瑟爾·埃爾·謝裏夫說。
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雷米·阿隆認為,當代藝術之間的對應關系是為數眾多的,且內涵特別豐富。“絲綢之路給我的第一印象,它是一條路,是一個運動的概念,再就是一種跋涉……這條路象征著走向其他國家、其他地區、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的必要性。它是一條包容的共性之路。在我們看來,我們也可以理解這種跋涉的必要性,但必須根植於藝術家自己的文化,甚至自己的土壤之中。通過展覽,我們在嘗試探求一些組合,讓我們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藝術家,能夠更加生動地看清‘一帶一路’。這當然是全球外交與文化的對話,從中也能看到它為藝術發展帶來的活力。”他說。
回溯曆史,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用生命開辟了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史上書寫出“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華彩篇章。伴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習近平主席將絲路精神概括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強調弘揚絲路精神,就要促進文明互鑒、尊重道路選擇、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對話和平,這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觀念和方法上的靈魂。今天,在絲路精神的指引下,沿著茶馬古道、沙漠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等交流故道,“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孕育合作的碩果,舒展開嶄新的交融圖景。雖然膚色不同、語言相異,身處的文明語境也存在差別,當人們聆聽著絲綢之路的曆史回響、觸摸到因互利合作帶來的獲得感,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正凝聚起更廣泛的共識,激蕩著更豐富的智慧。
環顧寰宇,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但沖突與動蕩也頻頻敲門。事實一再證明,和平對話是解決問題的優選方案,攜手合作是走向繁榮的光明之路。沐浴著21世紀的陽光,合作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在肯尼亞奇蘇姆省,一名瘧疾孕婦因使用中國生產的青蒿素藥物“科泰新”被治愈,遂將生下的孩子取名為“科泰新”;在浙江義烏,隨著中歐班列的抵達,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品嘗正宗的蘇格蘭威士忌。當人類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崇揚“和”的理念、秉持“合”的心態,追求平等互利、共享共贏,是對絲路精神最好的詮釋。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綻放異彩。合作、開放、共享,可說是絲路精神恒久不變的底色。千年之前,東南亞的占城稻經海上絲路傳至福建,逐步影響了中國水稻的品種結構。老撾種植的水稻雖同為占城稻後代,卻受制於落後的生產技術水平。2015年,一位名叫徐國武的中年人開始在老撾種植水稻,以中國標准定義了稻米品質,讓老撾米重新煥發生機,闊步邁向國際市場。從共同考古挖掘曆史交集到開設孔子學院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從亞吉鐵路開通並為員工開展系統培訓到為柬埔寨西港特區引入深圳式管理服務……放眼“一帶一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美好願景,正在一步步化為現實。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正如阿根廷文學家博爾赫斯所言,“友誼是最可靠的財富”。如果心與心能緊密聯結,就不懼山海之遠。由於能源短缺,巴基斯坦經常遭遇停電的煩惱,即便在第一大城市卡拉奇,這種尷尬也經常上演。但許多巴基斯坦朋友保留著這樣的習慣:“中國朋友來了給開電風扇”。這種“高級待遇”的背後,體現了老百姓對真誠合作的朋友的尊重。據測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向旅遊交流規模已超過2500萬人次,中國遊客已成為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客源。在絲路精神的感召下,人與人之間跨越國境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凝聚起彼此互信、共同前行的正能量。
打開衛星拍攝的地球夜間燈光分布圖,分布極度不均衡的光亮令人印象深刻。它仿佛某種隱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依然任重道遠。中國有句古語,“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無疑已成為令人矚目的全球公共產品。倡導對話和平、堅持合作共贏、尊重道路選擇、促進文明互鑒,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務實奮進,我們這一代人一定能肩負起屬於自己的曆史使命,讓絲路精神照亮人類文明的前行之路。
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弘揚絲路精神?黨建網微平台帶您一起學習了解總書記的部分論述。
如何看待古絲綢之路?
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出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
我的家鄉陝西,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裏,回首曆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嫋嫋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親切。
千百年來,在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出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兩千多年的交往曆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這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
20多年來,隨著中國同歐亞國家關系快速發展,古老的絲綢之路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國同歐亞國家的互利合作不斷推向新的曆史高度。
——2013年9月7日《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頻繁展開
公元前100多年,中國就開始開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漢代張騫於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兩次出使西域,向西域傳播了中華文化,也引進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西漢時期,中國的船隊就到達了印度和斯裏蘭卡,用中國的絲綢換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中國唐代是中國曆史上對外交流的活躍期。據史料記載,唐代中國通使交好的國家多達70多個,那時候的首都長安裏來自各國的使臣、商人、留學生雲集成群。這個大交流促進了中華文化遠播世界,也促進了各國文化和物產傳入中國。15世紀初,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到了東南亞很多國家,一直抵達非洲東海岸的肯尼亞,留下了中國同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話。明末清初,中國人積極學習現代科技知識,歐洲的天文學、醫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知識紛紛傳入中國,開闊中國人的知識視野。之後,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更是頻繁展開,這其中有沖突、矛盾、疑惑、拒絕,但更多是學習、消化、融合、創新。
——2014年3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如何認識絲路精神?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倡議,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曆史記憶。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在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征的絲綢之路精神。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2016年4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共商、共建、共享
絲綢之路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財富。中國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沿線國家廣泛認同。中國願同沿線國家一道,構建“一帶一路”互利合作網絡、共創新型合作模式、開拓多元合作平台、推進重點領域項目,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
——2016年7月25日致2016“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的賀信
如何弘揚絲路精神?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
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正所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曆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采用同一種發展模式。否則,這個世界就太單調了。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
中國追求的是共同發展。我們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直接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倡導對話和平
中國將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地區事務,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同阿拉伯國家一道,推動通過對話找到各方關切的最大公約數,為妥善解決地區熱點問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2014年6月5日《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根據人民網、浦江同舟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上一篇:美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寄予希望
下一篇:習近平率常委重溫創黨初心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實現工業産值超百億 爲當地創造3萬多個就業崗位
作爲中國企業最早“走出去”建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泰中羅勇工業園區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吸引百余家中國企業入駐,帶動中國企業累計在泰投資超過29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過100億美元,爲當地創造了3[詳細]
- 2“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
今年夏天,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精彩紛呈,而在非洲塞內加爾的很多村落,球迷們也度過了一個狂歡的盛夏。由于中國在非洲啓動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塞內加爾300個村落因此受益,球迷們通過電視機觀看了這[詳細]
- 3王義桅:貿易暢通是應對逆全球化之道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貿易暢通成果豐碩,對于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性[詳細]
- 4孔子學院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6年 架設了解與友誼橋梁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以及世界對了解中國語言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強,應運而生的孔子學院從2012年開始相繼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一些島國。位于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的南太平洋大學艾瑪盧校區主管魯本·馬克沃德盛贊孔子學院是一[詳細]
- 5探訪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區域發展
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區,開車向北大約30多分鍾,就來到了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四個跨越式發展區之一——納傑日金斯基跨越式發展區。“納傑日金斯基”是俄語“希望的”意思。將在這片面積爲806公頃的土地上建設的俄羅[詳細]
- 6“一帶一路”為波黑發展提供“加速器”和“穩定
波黑12日舉辦“一帶一路”5周年研討會。波黑主席團塞爾維亞族成員伊萬尼奇盛贊“一帶一路”倡議,認為“一帶一路”不但在經濟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也促進了不同社會間的交流,將影響未來數個世紀。[詳細]
- 7物流樞紐已成形 “一帶一路”促進中哈投資
五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五年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顯著。 昨日(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一帶一路”中哈智庫媒體人文交流論壇上,多位嘉賓指出,[詳細]
- 8衢州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6月28日,由衢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務廳、南南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中國 衢州)國際經貿合作活動盛大啟幕。近年來,衢州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衢州的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有力務實地推動[詳細]
- 9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必將給世界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提供了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方案,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熱情參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應運而生。[詳細]
- 10搭“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橋,中國校企聯盟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
身處經濟全球化洪流中,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詞匯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技術語言”。5月20日,由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5所高校共建的“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下稱“標準化大學聯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希冀以標準化文化交流搭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詳細]
- 11拉美已成“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參與方
5月28日,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拉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中拉全面合作夥伴建立三周年的背景下召開,多位前駐拉美國家大使、拉美研究學者就新時代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倡議進入關鍵實施階段,中拉關係和[詳細]
- 12中剛共同開發黑角經濟特區 助剛果(布)打通“夢想之路”
9月5日,在習近平主席和剛果共和國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見證下,中國海外基礎設施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OIDIC)與剛果共和國政府在北京簽署《剛果共和國黑角經濟特區開發框架協議》。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和剛果共和國大型工程部長讓·雅克·布亞[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