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南朝征戰地:東吳陸遜家族的故事
- 更新時間:2023-11-07 14:41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5380
漢末,廬江郡舒城,目所能及的遠方,塵煙大起,蹄聲隆隆,一支虎狼之師正向這座江淮之間的重鎮撲來。
廬江郡舒城
守衛這座城池的是一位年過七旬、蒼髯白發的老者,名喚陸康。
他是漢室冊封的廬江太守,也是為數不多的忠於行將就木的漢帝國的忠貞之士。
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套了,各地州牧郡守割據地盤,互相攻伐,早就不把皇帝當回事了。可陸康卻不忘初心,始終記得自己的官職是朝廷冊封的
皇帝很感動,可他除了加封陸康為忠義將軍,表其節義,也做不了什麽
然而以區區廬江一郡,想在亂世中持節守忠、安境保民,必不可得。盤踞在壽春的袁術早就盯上了肥腴的廬江,差人向陸康借兵借糧。
在陸康心中,袁術無疑是漢室叛逆,豈能聽從他的調遣?盛怒之下,袁術派兵向舒城攻來。
陸康看來就要盡忠報國了!
陸康感慨,對於他這樣一個老者而言,此生已再無遺憾。然而,陸康還是陸氏家族的族長,身擔一族人的安危以及這個吳中大族的興衰榮辱。他可以為大漢殉葬,可陸家不能在此戰絕嗣。
陸康將族中年紀尚幼小者挑了出來,在大軍圍城之前,將他們放出城去逃難,為陸氏家族保留血脈,因為幼子陸績當時才六七歲,不能主事,於是陸康選了一名叫陸議的侄孫為陸家「綱紀門戶」。於是這支陸家的小分隊,由舒城出發,輾轉渡江,最終回到了老家吳郡吳縣,免於一場災禍。
多年以後,陸議和陸績得知,他們走後不久,袁術的大軍就將舒城圍得如鐵桶一般。陸康堅守舒城達兩年之久,城池最終陷落,陸康油盡燈枯,月余之後便病逝了。
留在廬江的陸氏家族百余人的下場極為慘烈,近半數都死於戰亂與其後的饑饉,身為「吳中四姓」之首的陸氏家族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陸議記下了那個領兵包圍陸康的將軍——孫策。
他做到了。在歷史上,他有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作陸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春秋時為吳國都城,遂以吳為名。秦漢設吳縣,為會稽郡的治所。當時的會稽郡極其廣大,包括現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和福建,因此吳縣可以說是當時整個華東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東漢順帝時,分會稽北部置吳郡,吳地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吳地的世家大族們也逐漸浮出帝國政壇的水面。
吳郡有四大家族最負盛名,即顧、陸、朱、張,史稱「吳中四姓」。四大家族的興盛均起於漢末三國,對應吳國的四位名臣,分別是顧雍、陸遜、朱桓、張溫。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援引民間品評,為「吳中四姓」各加了一個修飾字——張文、朱武、陸忠、顧厚,其中陸家占了一個「忠」字;陸家世代相承的家風,也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這個「忠」字。
廬江之難後,返回吳縣老家的陸遜、陸績也沒過幾天太平日子,戰火很快從江北燒至江南。
不是冤家不聚頭,舉兵渡江南下的,正是當年兵圍陸康的「江東之虎」孫策。孫策憑借武力,幾年間便盡有江東之地。對江東大族、豪強而言,孫策與侵略者無異,他們一開始並不接納孫策為主公。
孫策對他們也是恩威並施,有的需要殺雞儆猴,有的則需要拉攏;陸氏家族就屬於後者。
孫策到了吳縣,搞了一次茶話會,在座的除了孫策帳下的謀士張昭、張纮、秦松外,還有僅十來歲的陸績。他由於年齡最小,坐在末席。
陸績,字公紀。陸康老來得子,於垂暮之年有了陸績,十分珍愛。陸績事母至孝,此前陸康與袁術關系還沒鬧僵時,曾帶六歲的陸績去袁術那裏做客。席間,小陸績看到盤中橘子鮮美,便揣在衣袖裏幾個。
臨別行禮,橘子從袖中滾出,陸績被袁術嘲笑。陸績回答,因為母親喜歡吃橘子,想帶回去給母親嘗嘗。尷尬的局面被瞬間化解,陸績的孝心於是也傳播開來。
「二十四孝」中的三國故事不少,「陸郎懷橘」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陸績來說,此次出席這樣一場茶話會,又是另外一種尷尬。其父陸康因孫策圍攻而死,全族罹難皆因其故。如今孫策又耀武揚威地打到吳縣老家,在他面前宣示武功,他肯定看著不爽。
於是當孫策與眾人高談闊論天下未定、該如何武力征伐時,陸績在末席突然大聲發話,宛若潑去了一桶冷水。
陸績說:「當年春秋時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大合諸侯卻不用兵車。孔夫子也說過:『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現在你們討論了半天,卻不用仁義道德去懷柔,反而一味崇尚武力,我這個小孩子都覺得不可取啊!」
這不明擺嘲諷孫策不仁不義嗎?
但從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嘴裏說出來,還是讓張昭等重臣頗為驚奇。
以孫策充滿戾氣的性情,當時應該已經暴怒了。不過史書中沒有記載孫策的反應和陸績是否被懲罰。也許,孫策看在他童言無忌,抑或對陸家畢竟心中有愧,考慮到冤家宜解不宜結,便一笑了之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孫策也認為陸家這小子說得在理,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治理江東又是另一回事。
想要長期在吳地坐得穩,還得借助本地大族的威望,那首先便要籠絡「吳中四姓」。辦法只有一個:將他們吸納進江東政權的體製之內,為孫策所用。孫策應該是想到了這一點。
但很快孫策就因為刺殺受重傷而去世了,建安五年(200),孫權接管江東,當時東吳宗室成員和孫策舊部中多有對他不服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孫權急需從吳中本地提拔一批忠於自己的人士,孫氏與江東世族之前的宿怨開始冰消,「吳中四姓」開始步入東吳官場。
陸氏家族的陸績被孫權征為奏曹掾,管理奏章。陸遜被孫權任命為東西曹令史,從事文秘工作,後來又被派往海昌縣(今浙江海寧)基層鍛煉
孫權掌事之初,始終在做一件事,就是提拔自己的親信班底以製衡孫策留下來的老臣宿將,比如在軍政上提拔魯肅、呂蒙以製衡周瑜,以致東吳在對外戰略上反復不定。
「吳中四姓」世代交好,互為姻親。顧雍娶陸康之女,其子顧邵與舅舅陸績年齡相仿,兩人少時便在吳郡因有才華而齊名,而陸遜的名氣還要排在他們後面。然而,隨著顧氏家族成為孫權穩固基業的依靠,陸氏家族的正牌傳人陸績卻被冷遇。
陸績平素裏結交的朋友,要麽是狂直之徒如虞翻,要麽是恃才傲物如龐統。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陸績的性格也十分耿直,於是免不了要得罪人。
孫權也很不喜歡陸績,便將其外放,擔任郁林太守,並加偏將軍,給兵兩千人,內政軍務一把抓。
郁林是哪裏?治所在布山(今廣西貴港)。當時此地不僅偏遠窮困、民風不化,且與蜀國的牂牁郡接壤,孫權就把陸績放到這裏做官。
陸績雖然領了一郡軍政,但他腿上有疾,是個跛子,無法領兵作戰,加上他從小就是個書蟲,對打仗並不感興趣。他鐘愛的書籍也並非當時文人們常讀的孔孟老莊,而是天文、歷法、算術,市面上有的此類書籍都被他讀了個遍。
陸績在郁林郡的漫漫時光中,一頭紮進了科學專著的寫作中。他完成了對《渾天圖》的繪製,註釋了《易經》和《太玄經》。探索自然的神奇和宇宙的奧妙,讓陸績飄然於俗世間的爭權奪利之外。
據說有一天,陸績抵達了一層很高的境界,擁有了可以預知未來的神奇技能。然而他預知到自己的壽命將盡,於是提起筆來為自己寫下了悼詞:「有漢誌士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玩《禮》《易》,受命南征,遘疾逼厄,遭命不永,嗚呼悲隔!」
陸績對自己的稱謂是「有漢誌士」。他終於在臨終將自己真實的心跡說出來了——陸績和父親一樣,始終是大漢的忠臣誌士,忠於孫家也是為了忠於漢朝。
陸績死時才三十二歲,時為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是魏蜀吳三家打得最為火熱之時,早已名存實亡的漢王朝也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陸績可能是最後一批以漢臣自居的人,孤臣走了,一個時代也結束了。
陸績不光對家人孝順,而且是個忠臣,可算忠孝雙全。陸績臨死時,還留下了一條預言,大致就是未來天下會統一。
就在陸績去世的同一年秋天,突然傳出駐軍陸口的東吳大將呂蒙病逝的消息,代替呂蒙掌軍的人選一經公布,朝野皆驚——陸遜。恰好就是陸績的侄子。
屬於陸遜的時代,要開啟了。
關羽在荊州的覆亡,是漢末三國歷史中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這不僅僅是關羽一個人的事情,也讓此前高歌猛進的劉備集團一下子跌入谷底。
在這起爆炸性事件中,關鍵的轉折點是孫權在捅了關羽一刀,這一刀就有陸遜的份兒。
孫權襲取荊州,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長期的謀劃,早在孫劉聯盟的「蜜月期」,荊州的歸屬權問題就為孫劉兩家的關系埋下了隱患。建安二十年(215)爆發了孫劉兩家爭南三郡事件。
這起事件雖然最終以兩家劃湘水為界握手言和而告終,但雙方信任已失。在孫權內部則表現為魯肅失寵,主張對劉備強硬的呂蒙嶄露頭角,並在魯肅死後取代其執掌東吳軍權。
呂蒙乃一介武夫,是孫權從行伍中一手提拔起來的。孫權曾專門寫信指導他如何讀書,把他培養成為一名文武兼備的帥才。
呂蒙也不負期待,「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成長速度令人稱奇。在與劉備爭南三郡的戰鬥中,呂蒙引軍兩萬為主力,使長沙、桂陽兩郡望風而降,又用詐誘降了零陵太守郝普。這樣的戰績無疑刺激了呂蒙收回荊州的野心。
呂蒙掌軍之後,雖然表面還維持與劉備的同盟關系,私下裏則完全推翻了魯肅的政策,為武力奪取荊州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關羽對呂蒙並非沒有防範,他北上圍曹仁於樊城,依然留有足夠的兵力駐守江陵、防禦東吳。
對孫權來說,要想讓關羽放松對東吳的警惕,增兵北上,唯一的辦法就是造出呂蒙被撤職的假象。
此計一個巴掌拍不響,有撤就要有換。呂蒙稱病,自陸口回建業述職,路過蕪湖時,與時年三十六歲的陸遜進行了一次交談。
等到了建業,呂蒙就立即向孫權推薦陸遜代替自己。理由有兩條:一是陸遜當時名聲較低,讓他統軍更能麻痹關羽;二是陸遜確實有將略之才,未來可以與關羽一決雌雄。
陸遜在史書上有兩個名,初名議,後名遜。姓名對於一個人來說極其重要,無緣無故不會改名。史書中沒有記載陸遜是在何種情況下改名的,但我們依然能夠找到一些端倪。《三國誌》《吳書》中統一為陸遜,而《魏書》《蜀書》的記載中仍稱陸議。
陳壽寫史的素材來源於本國史料。可見,在陸遜聲名遠播時,用的是陸議這個名字,而他改名陸遜比較晚。
何為遜?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這看起來更像顧氏家族的家風。「遜」這個字,悄然透露著一種陸氏對孫吳政權虔誠地臣服。在孫權穩坐江東之後,陸氏家族的兩大才子陸遜與陸績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條路。
前面已經說過,陸遜早年的名聲遠遠不如他的小叔父陸績。但陸遜在基層工作時政績很突出,當時他任海昌屯田都尉,為東吳解決最為緊迫的糧食問題。當地連年遭災,陸遜開倉濟民,勸課農桑,得到百姓好評。
這期間陸遜還發揮軍事才能,剿滅了危害當地多年的會稽山賊潘臨和鄱陽賊帥尤突,招降兵勇兩千余人。
陸遜在內政與軍事上展現出的才幹很快就得到了孫權的註意,孫權同樣看重陸氏家族的背景。陸績被外放後,孫權需要在陸氏家族中物色一個新的人選——籠絡了「吳中四姓」之首陸家,才能讓江東世家大族們真正為孫權效力。
孫權籠絡陸遜的大禮,就是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他,讓他成為孫氏家族的女婿。
這可以說是相當諷刺了。孫策是當年兵圍廬江的始作俑者,與陸氏家族可謂有著滅族之仇,作為陸氏家族「綱紀門戶」者的陸遜卻娶了孫策的女兒。這標誌著江東大族陸家與孫氏政權捐棄前嫌,認可孫氏家族對江東的統治。陸氏之忠,也從忠於漢室移作忠於孫氏政權。
但陸遜誌不在內政,卻對行軍破敵有著濃厚興趣。當時東吳政權內部最大的肘腋之患是山越武裝,陸遜向孫權提出「腹心未平,難以圖遠」,提議出兵剿滅山越,一來穩固後方,二來充實兵源。
相當一部分反抗孫權的山越酋長,實際上是接受了曹操的招撫,在孫權後方使絆子。陸遜平山越為東吳增添了萬余軍力。
建安二十四年(219),陸遜固然對外仍是籍籍無名之輩,但在東吳內部的長期磨煉已經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軍政經驗,他也早已進入了孫權的後備人才名單中。因此當呂蒙推薦陸遜後,孫權就立即拜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掌呂蒙之軍。
陸遜也知道,呂蒙推薦自己的用意在於麻痹關羽,於是在駐軍陸口後就給關羽送去一封書信,信中態度極其謙卑恭敬,將關羽的戰績誇耀了一番,又自我貶損是「書生疏遲,忝所不堪」。總之,捧得關羽心花怒放,使其完全放松了對東吳的警惕。
看到關羽中計,孫權突然出兵,以呂蒙、陸遜為前部,襲擊並占領了關羽的大本營南郡、公安,其中陸遜領宜都太守。宜都是荊州與巴蜀接壤的地區,周圍尚有不少蜀漢軍勢,內部又有親蜀漢的大姓武裝,環境極其復雜。
陸遜到任後將其一一擊破,收降納叛,前後斬獲招納達數萬人,在極短的時間內穩定了這塊新附之地。
荊州之變,引起一系列連鎖效應——北方曹丕代漢;西面劉備稱帝,然後大興復仇之師撲向荊州;東吳這邊呂蒙突然病逝,實際上,呂蒙臨終向孫權推薦的接班人並非陸遜,而是昭武將軍朱然。
朱然是老軍頭朱治的養子,又是孫權幼年的陪讀發小,在襲擊荊州的軍事行動中與潘璋一道在臨沮生擒關羽,功勛在陸遜之上。但當劉備大軍壓境之際,孫權同時給予了陸遜和朱然兩人假節的權力,就像當年赤壁之戰時周瑜與程普分任左右督。
但實際上,陸遜的權力顯然更大。他任大都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孫桓等將領都在他的節製之下。著名的夷陵之戰由此拉開帷幕。
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當時劉備引蜀軍在五萬到八萬之間,陸遜帶領的荊州軍也大抵是這個數。面對北方大敵曹魏的威脅,蜀吳雙方均不敢投入血本,雙方行動時都很謹慎,就像兩個老練的棋手博弈,落子穩健,不求險招,只等待對方慌亂出錯,才蓄勢反撲。
劉備大軍從巫峽、建平進入夷陵地界後,立下數十個據點,按兵不動,一面用金銀誘使武陵蠻夷出兵協助,一面以吳班為先鋒在平地立營,誘使吳軍來攻。陸遜並沒有中劉備的圈套。
陸遜時年四十歲,既沒有劉備的英雄暮氣,也不像一些年輕將領那般急功冒進,正如孫權對他的評價一樣,他的心性沈穩,如長者一般耐得住性子。雙方僵持數月後,陸遜終於等來了戰機。
由巴蜀東向荊州,於水流而言是順江而下,如果戰艦齊備、水軍精良,在戰略上顯然要占據極大的優勢。後來晉滅吳之戰就是由王濬走水路,率先抵達建業迫降孫皓。
但劉備稱帝後三個月即起兵伐吳,興兵倉促,戰略準備嚴重不足,加上巴蜀之兵長於陸戰,不習水戰,這使得劉備明明有上遊優勢,卻放棄了水路,而讓大軍於夷陵棄舟登陸。
陸遜抓住時機,趁機攻打之,遂得火燒連營。蜀將馮習、張南、傅肜、程畿及蠻王沙摩柯等皆陣亡,蜀軍軍資船械全部陷落,陣亡戰士的屍骸塞滿了江面。
夷陵之戰鏈接
雖然劉備成功逃脫吳軍追捕,但史書《傅子》記載劉備「僅以身免」,意思就是只有他或則帶著少數人逃到白帝城了,可見多麽狼狽不堪。
此戰讓三國中本來就最弱的蜀漢遭到沈重打擊,劉備甚至都不敢回到首都成都,因為沒臉見文武百官,只敢呆在白帝城。劉備嘆息道:「我竟然被陸遜折辱,這難道是天意嗎!」。不久劉備就抑郁身亡。
劉備死後,蜀國各地爆發叛亂,試圖顛覆劉備的政權,還好諸葛亮給他收拾爛攤子才沒讓蜀國提前滅亡。
而陸遜憑此戰一戰成名,受封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江陵侯,當仁不讓地成為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新一任東吳軍事領袖,這成為東吳軍權由淮泗人士轉入江東世族的標誌。此後直至吳亡,陸氏家族執掌吳國軍權達五十年之久。
在陳壽《三國誌》中,臣子常以多人合傳形式出現,唯有《蜀書》的諸葛亮與《吳書》的陸遜享受單獨列傳的「特權」。
夷陵之戰後,吳國又因送質子之事與魏國翻臉。魏文帝曹丕隨即發動三路伐吳之戰。陸遜傳記中未記載他參與此戰,他很可能仍駐守夷陵提防劉備卷土而來。
曹魏三路伐吳之戰中,曹休在洞口擊敗呂範,曹休戰果最大。
吳黃武七年(228)的石亭之戰,朱桓與全琮為左右督,各領三萬人在陸遜的指揮下大敗魏國當時重要將領曹休,同樣讓曹休還軍後飲恨而逝。也算是報到了三路之戰中被曹休擊敗的仇。
孫權去世後,吳國內部先後經歷了孫峻誅諸葛恪、孫綝廢孫亮、孫休誅孫綝等血腥事件,內耗讓吳國日薄西山。飽受摧殘的「吳中四姓」亦陷入沈寂。
而與此同時,北方的司馬氏家族卻加緊步伐實現霸業,平淮南、滅西蜀、代曹魏,一個崛起的巨人晉國矗立在吳國的面前。
內憂外患之下,守衛吳國的重擔,依然落在了陸氏家族的肩上。
受《三國演義》敘事節奏的影響,許多人都會誤以為三國歸晉是一個一氣呵成的過程,蜀漢亡後沒多久吳國也滅亡了。實際上,在蜀漢亡國後,東吳與晉南北對峙長達十六年。東吳後期軍事上主要依賴陸抗,內政上則有陸凱持重。
陸抗自二十歲承襲父親陸遜的爵位和部曲。東吳皇室與大族、大族與大族之間錯綜復雜的聯姻,在陸抗的身上實現了奇妙的交會:他是吳郡陸氏家族的傳人;因為母親是孫策之女,他又是孫策的外孫,東吳皇族的親戚;他的妻子是張承之女、諸葛恪的外甥女、廢太子孫和妻張妃的姐妹,這就使他與張昭、諸葛瑾所帶領的兩大淮泗家族也成了親族。
同時,陸抗與孫和是連襟。孫皓登基後也對他有著天然的親近,並將自己的嫡妹,也就是張妃所生的女兒嫁給陸抗之子陸景,讓孫陸兩家再度聯姻。陸抗在孫皓一朝的持重,也就成了自然之事。
但陸抗絕非靠裙帶關系或父親的功勛上位,吳國後期缺乏良將,而陸抗在軍事上的功績可圈可點。起初陸抗任武昌督,後與柴桑督諸葛恪互換防區,陸抗的城池齊整如新,而諸葛恪的城池多有毀損,這讓自命不凡的諸葛恪大為慚愧。
吳太元二年(252),諸葛誕於壽春反司馬昭,孫綝提兵北上救援,當時陸抗亦在軍中,並於壽春擊敗魏軍。吳永安二年(259),陸抗升任鎮軍將軍,駐守吳國西大門西陵,這裏就是他父親當年一戰成名的夷陵
西陵城經陸抗治理,成為堅固的防禦碉堡。等到大司馬施績去世後,陸抗就接手了吳國荊州方面的軍事指揮權。
但是沒想到,陸抗辛苦修築的西陵城,卻於吳鳳凰元年(272)由步闡投降交給晉國。西陵之戰成為陸抗在任內打得最漂亮的一場仗。
當時晉國三路來援,車騎將軍羊祜率軍向江陵趕來,荊州刺史楊肇救西陵,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至建平,吳軍面臨被反包圍的境地,形勢非常危急,當時甚至有人提出放棄西陵。
陸抗堅持奪回西陵的戰略構想,他通過決堤放水延緩了羊祜的進軍速度,利用贏得的寶貴時間,集中兵力擊敗楊肇,迫使晉國援軍撤退,最終收復西陵城,斬步闡。
陸抗在父親當年戰鬥過的地方再建奇功,這可能是吳國最後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勝仗。
西陵之戰讓晉國不敢再小覷吳國的軍事實力,為吳國延長了好幾年的國祚。當時羊祜與陸抗在荊州邊境對峙,雙方以君子之禮相待,度過了一段令人稱頌的和諧時光。
和諧到什麽程度?羊祜要求軍士越境割了對方的麥子要用絹來償還;在邊境打獵,若獵物先被對方射中,也要將獵物歸還。
陸抗生病,羊祜會貼心地送藥過去。左右將領害怕藥中有詐,陸抗大笑道:「羊祜豈是那種下毒的小人?」毫不懷疑地仰頭服下。終陸抗一生,晉軍不敢南侵吳國。
與陸抗同時期的陸氏家族名臣還有陸抗的族兄陸凱。陸凱亦是由軍功起家,在陸抗之前曾短暫都督荊州軍事,後來被調回中央,任左丞相。
孫皓為政暴戾,濮陽興、張布、萬彧等重臣即便身登宰輔之位,也為孫皓所殺。陸凱在孫皓身邊直諫忠言,盡人臣之本分,多次規勸孫皓,教導他體恤子民。孫皓很煩他,幾次想要治他罪,但想到陸氏家族是名門望族,陸抗又是守邊大將,不能把他怎麽樣。
陸凱有次還對孫皓說:「君賢臣忠,這樣的國家才興盛;父慈子孝,這樣的家族才興盛。現在政治頹敗,民生雕敝,國家處於滅亡的邊緣,我們陸家又怎麽能稱得上興盛呢?」
陸凱作為臣子,在皇上面前應該不太可能說「我大吳國要亡」這樣喪氣的話,但這則趣聞至少能夠說明,陸凱面對這樣一個殘忍好殺的皇帝和一個日薄西山國家,依然在盡自己的本分。
然而孫皓對陸氏家族還是有所忌憚的。吳鳳凰二年(273)陸抗病逝,孫皓讓陸抗的五個兒子分領陸抗之兵,拆散陸抗部曲,分割其家族軍權。正當孫皓準備清算陸凱時,陸凱就去世了,他便將陸凱一家流放到偏遠的建安郡(今福建省)。
隨著陸凱、陸抗、施績等國之柱石相繼亡故,吳國喪鐘也隨之敲響。吳天紀三年(279),晉六路大軍展開滅吳之戰,陸晏、陸景在戰事中陣亡,陸氏家族為東吳貢獻了最後的忠臣死節。
接下來我們看看歷史上名人對東吳陸家評價,我這個人有個特點,一般不引用明清時期對三國人物評價。畢竟這時候《三國演義》已經風靡全國,所以對三國人物評價肯定多少帶有主觀色彩。所以我就挑選明清之前歷史人物對東吳陸家的評價。
先看對陸績的評價;《三國誌》作者陳壽曰:績,博學多識,星歷算數無不該覽。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
這裏很明顯陳壽誇贊陸績博學多才,竟然將他與「仲尼」也就是孔子相提並論。
再看東吳陸家名氣最大的陸遜評價;陳壽說: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誌。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簡而言之就是哪怕能跟曹操孫權掰手腕的劉備,遇到陸遜照樣要吃大虧。
唐朝詩人王維用詩稱贊陸遜和周瑜:夜火人歸富春郭,秋風鶴唳石頭城。周郎陸弟為儔侶,對舞前溪歌白纻。
蘇東坡說:陸遜之於孫權,高颎之於隋文(楊堅),言聽計從,致君於五伯矣。
最後看對陸抗評價;東晉大臣何充說:所謂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者。
意思就是陸抗在東吳就在,陸抗不在東吳就會滅亡。很明顯陸抗就是東吳後期的中流砥柱。
劉禹錫更是在賦詩《自江陵沿流道中》中稱贊了陸家: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謠有漁父,風天氣色屬商人。沙村好處多逢寺,山葉紅時覺勝春。行到南朝征戰地,古來名將盡為神。
雖然整首詩裏沒有提陸家人的名字,但提到的是陸遜、陸抗父子鎮守的江陵即夷陵城,但間接也歌頌了陸家父子的豐功偉績,「行到南朝征戰地,古來名將盡為神」這句更是將陸家父子給神化。
來源:搜狐
上一篇:浙江紹興打造“活著的千年古城”
下一篇:没有了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香港史不再 可教可不教
新修訂初中中國歷史課程分三部分,包括政治演變(治亂興衰)、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受到關注的「香港發展」,在中史總課時(一百五十小時)佔一成,相當於十五課節,但它不是如之前所建議的獨立成章,而是融入中國歷史的大框架,講述不同時期的香港情況,當然[詳細]
- 2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近四旁,統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嶽;歷九朝,包伊纏洛澗,三台風雨作高山。松柏蒼翠,峰嶺巍峨,位於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歷經千年歲月,古樸雅致,溫潤依然。 [詳細]
- 3廿四節氣/小滿物候錄
農曆四月過半,天氣漸漸燥熱,這才發現,今天已然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了。我喜歡小滿,因為那個小字—小滿則盈,大滿將虧。它的可愛之處,在於不將事物說透。歐陽修的那句「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應該是描述小滿的詩歌中最動人的一句了。萬物到了[詳細]
- 4青年一直是戲劇節的核心
從觀眾就座,蚌灣劇場的舞台燈光亮起那刻開始,青年競演十八組入圍劇目的角逐就正式開始了。[詳細]
- 5史家筆墨 | 清明時節話美德
元旦、寒食、冬至,在古代被稱為一年中的三大節日。過去的寒食節活動很多,一是“禁火”,這項制度至少從周代就開始了,官員敲著木鐸提醒人們不許燒火,只能吃寒食節的前一天備好的食物;二是郊遊,有踏青、蕩秋千、宴飲、打球、吟詩等;三是掃墓。寒食節最後[詳細]
- 6槳聲裏的龍情
端午節的到來,鑼鼓聲響遍各區,龍舟健兒百槳齊發爭奪錦。赤柱有一群「龍的傳人」,是航海學校的舊生,他們眼中的賽龍舟不只是一項運動,還承載一場友誼,賦予一段回憶。年逾花甲的黃炳明笑說:「40年無扒,一講起組龍舟隊,個個唔認老!」每個周日,在赤柱以[詳細]
- 7春節習俗有“三變”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習俗又是壹個社會的時代印記。記者采訪發現,隨著時代發展,春節禮品、過節方式、團聚範圍等都悄然發生了變化。 壹變:從“三斤馃子壹斤糖”到“堅果海鮮大禮包”年禮是春節必備品[詳細]
- 8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
相比農曆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從唐宋詩詞的角度而言,把元宵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似乎更為合適。 舊時年輕女孩,平日裏是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的,但元宵節卻可以結伴出遊。元宵燈會為未婚男女相識提供機會,而已訂婚或有意中人的,則趁此機會相互約會。[詳細]
- 9新時代我們為什麽要祭祀黃帝?
“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5日(清明節)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本文作者原系陜西省祭陵辦幹部,這篇文章追憶了幾千年來黃帝陵對於中華兒女的重要意義。 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離開和祭祀黃帝陵有關的工作崗位。 曾一人在黃帝陵祭[詳細]
- 10家風傳承面臨考驗 家風文化何以再立“潮頭”?
最近一個月,2018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展,觀者如織。從民國時期的家風,再到2017年首都最美家庭非遺絕技“擲子”傳人李崇波一家,家風不僅影響著每個人、每個家的成長和發展,還維系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就在剛過去的狗年春節,一些[詳細]
- 11人生看得幾清明?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文化習俗,因此在中國人的一年之中,大大小小的節日有好幾十個。清明算得上是開年後第一大節,自古便有不少文人雅士賦詩作詞來描述這一時節。最出名的一句當屬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讀來頗有清明思故人的淒冷[詳細]
- 12藝術人生為線索 換個角度看蔣勳
由佳士得主辦,「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特別展覽正在上海佳士得藝術空間(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舉行,以蔣勳的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文件、作品朗讀等,其間還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在內[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