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別忘了配個蘿蔔助消化
- 更新時間:2019-02-19 10:20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5701034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都是象征團圓和美,也標誌年過完了。今天咱就應個景,說說元宵節的來歷,以及南北方所偏愛的的元宵和湯圓的差別。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得名,因其節俗活動在每年的第1個月(正)的15日夜(宵)舉行而來。元宵節也叫“燈節”、“燈夕”,因為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故名。此外,元宵節也叫“上元”、“上元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認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太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漢文帝是大將周勃勘平“諸呂之亂”後即位稱帝的,而那勘平叛亂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後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漢文帝都要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且確定這天為元宵節。不過,和這兩位漢室皇帝有關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遊玩,並無張燈、放火的記載,漢室的另一位皇帝———漢明帝則敕令元宵燃燈,從而形成了後世張燈、觀燈的習俗。
湯圓與元宵的3大區別
1.元宵有嚼頭,湯圓更細軟
元宵比湯圓的個頭大不少,這是因為兩者的制作方法完全不同。
中國保健協會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介紹,元宵是將備好的方塊餡在糯米粉中反復翻滾,自然形成圓形;湯圓是將湯圓粉加水成粉團,就像包餃子一樣,用粉團將餡料包成圓形。因此,元宵比較粗糙,有嚼頭,湯圓則更細軟。
2.元宵全甜,湯圓有甜有鹹
元宵最大特點就是甜,餡料種類相對少一些,主要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再加些白糖。
湯圓則不同,除了甜的,還有鹹味的,既有包餡的,也有無餡實心的。
其中鹹味的湯圓基本是中間不加餡料,靠湯入鹹味;而無餡實心湯圓則非常清淡,只是在湯裏放入少量白糖,不像芝麻花生餡的那麽油膩,適合怕油的人士選用。
3.元宵做法多,湯圓只能煮
與南方的湯圓只能煮不同,元宵可湯煮、蒸食、油炸。尤其是炸元宵,外面的糯米粉油炸後會蓬鼓鼓的,咬一口糯米特別黏,餡料會自行流出來,特別滑。所以,吃的時候最好先在元宵上紮一個小孔透氣,以免由於元宵內外溫度反差太大而燙傷嬌氣的嘴唇和舌頭。
吃元宵和湯圓要配蘿蔔
元宵和湯圓是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比較不好消化,搭配好解膩食物很重要。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營養科主任王宜的辦法是,搭配蘿蔔吃。
蘿蔔是纖維素含量很高的食物,能助消化,解油膩。元宵節的餐桌上準備一盤涼拌蘿蔔皮,或者涼拌蘿蔔絲,都會非常爽口。吃元宵或湯圓的時候,小菜還可以選擇山楂為輔料,比如非常有助消化作用的京糕條等。
選湯圓可以有個健康側重
健脾篇
特別推薦:山藥湯圓、豆沙茯苓湯圓、蓮蓉湯圓
營養解讀:山藥餡湯圓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紅豆沙和茯苓餡湯圓對咳嗽、肩背酸痛以及心悸、失眠等癥的人群尤有裨益。蓮蓉餡湯圓具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的作用。
專家提醒:大便燥結者不宜多食此類湯圓。
養血篇
特別推薦:玫瑰湯圓、紅棗湯圓
營養解讀:玫瑰能養顏、解郁,特別適合女性食用;紅棗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食用用紅棗做餡的湯圓,對於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病癥的患者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專家提醒:有痰濕、積滯、齒病、蟲病的人群不宜。
補腎篇
特別推薦:芝麻核桃湯圓、板栗湯圓
營養解讀:芝麻可補血明目、強身體、抗衰老;核桃能補氣養血、補腎、潤肺、養神、健腦。芝麻核桃作餡的湯圓,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身體虛弱、頭暈耳鳴、咳嗽、頭發早白、貧血萎黃、大便燥結、乳少的人。板栗又稱為“腎之果”,特別是老年腎虛、大便溏瀉者更為適宜。
專家提醒:患有慢性腹瀉、痰熱咳嗽者不宜食用芝麻核桃湯圓。此類湯圓熱量大,不容易消化。
解膩篇
特別推薦:山楂湯圓、龍井茶煮湯圓
營養解讀:山楂有健脾開胃、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的作用,用山楂做餡的湯圓,兒童、老年人、消化不良尤其適合食用。用龍井茶水煮湯圓也有解膩的作用。
專家提醒:山楂只消不補,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由於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孕婦莫吃山楂。吃完山楂湯圓後,要註意及時漱口刷牙,以防傷害牙齒。
來源:健康時報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香港史不再 可教可不教
新修訂初中中國歷史課程分三部分,包括政治演變(治亂興衰)、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受到關注的「香港發展」,在中史總課時(一百五十小時)佔一成,相當於十五課節,但它不是如之前所建議的獨立成章,而是融入中國歷史的大框架,講述不同時期的香港情況,當然[詳細]
- 2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近四旁,統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嶽;歷九朝,包伊纏洛澗,三台風雨作高山。松柏蒼翠,峰嶺巍峨,位於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歷經千年歲月,古樸雅致,溫潤依然。 [詳細]
- 3廿四節氣/小滿物候錄
農曆四月過半,天氣漸漸燥熱,這才發現,今天已然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了。我喜歡小滿,因為那個小字—小滿則盈,大滿將虧。它的可愛之處,在於不將事物說透。歐陽修的那句「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應該是描述小滿的詩歌中最動人的一句了。萬物到了[詳細]
- 4青年一直是戲劇節的核心
從觀眾就座,蚌灣劇場的舞台燈光亮起那刻開始,青年競演十八組入圍劇目的角逐就正式開始了。[詳細]
- 5史家筆墨 | 清明時節話美德
元旦、寒食、冬至,在古代被稱為一年中的三大節日。過去的寒食節活動很多,一是“禁火”,這項制度至少從周代就開始了,官員敲著木鐸提醒人們不許燒火,只能吃寒食節的前一天備好的食物;二是郊遊,有踏青、蕩秋千、宴飲、打球、吟詩等;三是掃墓。寒食節最後[詳細]
- 6槳聲裏的龍情
端午節的到來,鑼鼓聲響遍各區,龍舟健兒百槳齊發爭奪錦。赤柱有一群「龍的傳人」,是航海學校的舊生,他們眼中的賽龍舟不只是一項運動,還承載一場友誼,賦予一段回憶。年逾花甲的黃炳明笑說:「40年無扒,一講起組龍舟隊,個個唔認老!」每個周日,在赤柱以[詳細]
- 7春節習俗有“三變”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習俗又是壹個社會的時代印記。記者采訪發現,隨著時代發展,春節禮品、過節方式、團聚範圍等都悄然發生了變化。 壹變:從“三斤馃子壹斤糖”到“堅果海鮮大禮包”年禮是春節必備品[詳細]
- 8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
相比農曆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從唐宋詩詞的角度而言,把元宵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似乎更為合適。 舊時年輕女孩,平日裏是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的,但元宵節卻可以結伴出遊。元宵燈會為未婚男女相識提供機會,而已訂婚或有意中人的,則趁此機會相互約會。[詳細]
- 9新時代我們為什麽要祭祀黃帝?
“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5日(清明節)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本文作者原系陜西省祭陵辦幹部,這篇文章追憶了幾千年來黃帝陵對於中華兒女的重要意義。 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離開和祭祀黃帝陵有關的工作崗位。 曾一人在黃帝陵祭[詳細]
- 10家風傳承面臨考驗 家風文化何以再立“潮頭”?
最近一個月,2018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展,觀者如織。從民國時期的家風,再到2017年首都最美家庭非遺絕技“擲子”傳人李崇波一家,家風不僅影響著每個人、每個家的成長和發展,還維系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就在剛過去的狗年春節,一些[詳細]
- 11人生看得幾清明?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文化習俗,因此在中國人的一年之中,大大小小的節日有好幾十個。清明算得上是開年後第一大節,自古便有不少文人雅士賦詩作詞來描述這一時節。最出名的一句當屬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讀來頗有清明思故人的淒冷[詳細]
- 12藝術人生為線索 換個角度看蔣勳
由佳士得主辦,「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特別展覽正在上海佳士得藝術空間(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舉行,以蔣勳的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文件、作品朗讀等,其間還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在內[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