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生 活 > 前 沿 >

這3位經濟學家獲諾獎,美聯儲前主席在列!他們的發現,改善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

更新時間:2022-10-11 09:24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3921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


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

據悉,這3位獲獎者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630余萬元)。


諾貝爾委員會介紹,3位獲獎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學術工作「顯著提高了我們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期間」,並說明了為什麽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這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和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是無價的。


公開資料顯示,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9年至2022年期間共頒發了54次,有92名獲獎者。


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亮相


公開資料顯示,本·伯南克,1953年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197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本·伯南克於2006年至2014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目前就職於華盛頓特區的布魯金斯研究所,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獲諾獎的美聯儲主席。


道格拉斯·戴蒙德,1953年出生,1980年耶魯大學博士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菲利普·迪布維格,生於1955年,1979年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銀行與金融教授。


據悉,三位獲獎者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630余萬元)。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工作「顯著提高了我們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期間」,並說明了為什麽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他們補充說,在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和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這是「無價的」。


本·伯南克在1983年寫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解釋了銀行倒閉可能會傳播金融危機,而不僅僅是危機的結果。伯南克對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分析發現,銀行擠兌是這場危機持續如此之久、如此嚴重的一個主要原因。


同樣在1983年,戴蒙德和迪布維格撰寫了一篇關於期限轉換(將短期借款轉化為長期貸款的過程)固有風險的論文——《銀行擠兌、存款保險及流動性(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戴蒙德還寫道,銀行是如何監控借款人的,他指出,一旦銀行倒閉,有關借款人的信息就會消失,從而擴大了動蕩的後果。


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吉介紹,戴蒙德和迪布維格1983年的研究首次將博弈論應用到銀行擠兌等金融問題研究中,並提出了銀行擠兌(bank run)理論。「Diamond-Dybvig」銀行擠兌模型也隨後成為金融學中常用的模型,它顯示了銀行是如何通過創造資產流動性來促進經濟運行,以及這種流動性在沒有任何存款保證或其他保障的情況下是如何依附於銀行運作的。


沈吉還表示,他們的研究發現非常重要,實際上在上世紀80年代到2000年左右,世界上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沒有發生擠兌,學界對於該問題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學術討論範疇,並且對於風險的關註高於流動性。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實際上在當時的回購市場發生了擠兌,本質原因在於房地產價格下跌觸發了人們對於流動性的擔憂,信心被擊潰從而導致協調博弈的失敗。


改善了世界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


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官方發布的新聞稿中,以「他們的發現改善了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為標題,介紹了這3位諾獎得主的貢獻。


新聞稿中介紹,作為今年的經濟學獎得主,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維格在上世紀80年代的研究,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對銀行在經濟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他們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為什麽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


現代銀行研究闡明了為什麽要有銀行,如何使銀行在危機中不那麽脆弱,以及銀行倒閉如何加劇金融危機。這項研究的基礎是由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維格在上世紀80年代初奠定的。他們的分析對規範金融市場和應對金融危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使經濟運轉,儲蓄必須用於投資。然而,這裏有一個矛盾:儲戶希望在意外支出的情況下立即提取他們的資金,而企業和房主需要知道他們不會被迫提前償還貸款。在他們的理論中,戴蒙德和迪布維格展示了銀行如何為這一問題提供最優解決方案。通過充當接受許多儲戶存款的中介機構,銀行可以允許儲戶在他們願意的時候提取他們的錢,同時也向借款人提供長期貸款。


然而,他們的分析也表明,這兩種活動的結合如何使銀行容易受到有關它們即將倒閉的謠言的影響。如果大量儲戶同時跑到銀行取錢,謠言可能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銀行發生擠兌,導致銀行倒閉。通過政府提供存款保險和充當銀行的最後貸款人,可以防止這些危險的動態。


戴蒙德演示了銀行如何執行另一項重要的社會功能。作為許多存款者和借款者之間的中介,銀行更適合評估借款者的信用度,並確保貸款被用於良好的投資。


本·伯南克分析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這是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此外,他還指出,銀行擠兌是導致危機變得如此嚴重和持久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當銀行倒閉時,有關借款人的寶貴信息丟失了,無法迅速恢復。社會將儲蓄用於生產性投資的能力因此嚴重削弱。


「獲獎者的見解提高了我們避免嚴重危機和昂貴救助的能力。」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Tore Ellingsen說。


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約翰·哈斯勒(John Hassler)表示:「這些獲獎者為我們現代理解銀行為何被需要、它們為何脆弱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提供了基礎。」


與其他諾貝爾獎不同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唯一一個並非根據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遺願設立的獎項。該獎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旨在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Sveriges Riksbank)設立了紀念諾貝爾獎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學獎。該獎項是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在瑞典中央銀行成立300周年時收到的一筆捐款而設立的。官網顯示,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9年至2022年期間共頒發了54次,有92名獲獎者。


戴蒙德:當下世界對金融動蕩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


據紐約時報報道,戴蒙德在宣布獲獎的新聞發布會上通過電話發表了講話。當被問及他今天是否對銀行和政府有任何警告時,戴蒙德說,當人們開始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失去信心時,金融危機就會變得更糟。


他說:「在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的時期,比如,我認為許多人對世界各地名義利率上升的速度感到驚訝,這可能會在金融體系中引發恐慌。」「最好的建議是做好準備,確保你所在的銀行部門被認為是健康的,並保持健康,並以審慎和透明的方式對貨幣政策的變化做出反應。」


但他補充說,與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相比,世界現在對任何金融動蕩都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因為「對那場危機的近期記憶」和監管改進已使銀行體系不那麽脆弱。不過,他指出,他和迪布維格發現的漏洞不僅限於銀行,還可能出現在金融體系的其他領域,比如保險公司或共同基金。


2022年諾貝爾獎陸續出爐


前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獎頒獎流程取消了傳統的頒獎典禮和晚宴,改為網絡和電視直播。只有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去年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為和平獎舉行了小型頒獎儀式。


今年,傳統儀式將全面回歸。12月,2022年諾貝爾獎得主與2020年和2021年得主將一同受邀參加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頒獎典禮和晚宴。


2022年的諾貝爾獎已於2022年10月3日至10日陸續頒布。


10月3日,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佩博(Svante Pääbo )獲獎,以表彰他「 在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據悉,佩博被稱為古遺傳學的創始人之一,古遺傳學是一門利用遺傳學方法研究早期人類和其他古代種群的學科。評獎委員會說,佩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一門全新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通過揭示當今人類與已滅絕的古人類之間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究是什麽使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奠定了基礎 」。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John F.Clauser)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用糾纏光子進行的實驗,建立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並開創了量子信息科學」。


10月5日,美國科學家卡羅琳·貝爾托齊( Carolyn R. Bertozzi)、卡爾·巴裏·沙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和丹麥科學家莫滕·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分享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發展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的貢獻。其中,卡爾·巴裏·沙普利斯是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0月6日,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授予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以表彰她發現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製的勇氣和敏銳度」。埃爾諾是當代法國文壇最有影響力的女作家之一,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包括《悠悠歲月》《位置》《一個女人的故事》等。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

    7月6日下午,共用單車品牌Eazymov新聞發佈會在上海舉行,正式宣佈品牌的旗艦產品——混合動力自行車於義大利與希蠟成功落地。 [詳細]

  • 2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6月23日消息,小米終於啟動港股招股,在香港四季酒店召開全球發售新聞發佈會。此次出席的高管有,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及聯合創始人王川、黎萬強、林斌、洪峰、劉德以及CFO周受資等董事長雷軍及高管一行在香港面基投資者和媒體。 [詳細]

  • 3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

    ■今年海味供應約少三成,市民過中秋想食靚海味,荷包隨時「大出血」。全球氣候暖化,北半球多地近月備受高溫煎熬,內地東三省、日本、韓國等地錄得近攝氏40度高溫,其中盛產遼參的大連有6.8萬噸海參熱熔致死。事實上[詳細]

  • 4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張曉明在講話中強調,港澳辦在新時代更好地履職盡責,需要把握好四個角色定位。國務院港澳辦網站圖片「新老港澳辦人」聚首座談成立40周年 當好「一國兩制」事業傳承人奮進者據國務院港澳辦網訊,9月13日上午,國務院[詳細]

  • 5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

    1967年1月12日,加州格倫代爾學院(Glendale College)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James Bedford)剛剛死於癌癥,邁出了重獲生命的第一步。那天,教授成為第一個接受低溫懸置的人,置身於-32華氏度的液氮中。[詳細]

  • 6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

    眾所周知,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活在神秘的社交性的觸覺和氣味世界中,但他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感知和整合靜態視覺資訊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熱門話題。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黑腹果蠅光學系統的解析度是有限的,但是其他研究人員則註意到在黑腹果蠅看似[詳細]

  • 7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

    如果再有人對妳說:“妳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時,妳可以明確的告訴Ta,對!不光現在進水,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進水。近日,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水從血液流向大腦的方式。 [詳細]

  • 8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

    ■總理維克勒馬辛哈發表演說。 美聯社斯里蘭卡持續近兩個月的憲政危機終於落幕,10月底被總統西里塞納解職的總理維克勒馬辛哈,昨日獲西里塞納重新任命為總理,並宣誓就職。立場親印度的西里塞納於10月26日解除維克勒[詳細]

  • 9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

    ■1970年代的余光中。選自《古堡與黑塔》,香港中華書局出版。著名詩人余光中日前因病逝世,文化界故友們紛紛表達哀思。香港學者、作家、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維樑研究余光中的作品並書寫評論近五十年。曾說由[詳細]

  • 10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

    據外媒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激活”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腦”——一台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據曼徹斯特大學官網介紹,這台計算機擁有100萬個處理器內核(processor cores),每秒可進行200萬億次運[詳細]

  • 11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

    ■左起:HKIRC署理行政總裁秦佩文,香港互聯網協會執委宋德嘉。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岑健樂攝近九成小額交易 最憂私隱外洩近年流動支付宣傳攻勢浪接浪,惟有調查顯示,市民對使用流動支付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項昨日公佈[詳細]

  • 12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

    由全球首富傑夫·貝索斯所創辦的藍色起源,距離夢想的實現越來越近。 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藍色起源火箭成功發射,這是這家公司今年的首次發射,也是史上第八次,與之前所不同的是,此次成功發射進一步奠定了藍色起源最快在今年底實現真正將人類送上太空進行[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