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媒體講好中國故事|范長江:手無寸鐵兵百萬,力舉千鈞紙一張
- 更新時間:2020-11-06 23:30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8699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 內江報道)2020年11月6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支持,四川省僑聯主辦,成都、自貢、內江、南充市僑聯共同承辦的“追夢中華·僑瞧雙城記”2020海外華文媒體四川采風行活動采訪團走進了內江市新聞泰斗范長江紀念館。聲音甜美的講解員給我們講述了很多范長江的生平經歷與故事,受益匪淺。
人物生平
范長江(1909年10月16日-1970年10月23日),男,原名希天,出生于四川省內江市農村。193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新華社總編輯、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等新聞宣傳單位重要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黨的新聞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中國杰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社會活動家。
范長江青少年時代就追求革命、追求進步,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他深入中國西北地區考察采訪,公開報道了紅軍長征,采寫了《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經典作品。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長江帶領一批“新聞兵”,跟隨解放軍先頭部隊進入北平,成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50年1月,范長江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社社長。他生前寫過大量的出色的新聞報道,擔任過新聞機構的領導工作,為全國的新聞事業做出很大貢獻。
1991年,中國記協與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合設立了“范長江新聞獎”,這是表彰獎勵我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全國性高層次新聞獎。該獎項于2005年與“韜奮新聞獎”合并成為“長江韜奮獎”。為紀念范長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范長江創立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日期)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記者節”。
非凡少年
1909年10月,范長江生于四川省內江市趙家壩村(今內江市東興區田家辦事處)。范長江自幼就隨堂兄弟跟著祖父學習識字讀書。他也時常仿照祖父的模樣和腔調,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念著先祖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名言。
1927年初,報考黃埔軍校未果的范長江進入中法大學重慶分校學習。中法重慶分校是共產黨員吳玉章創辦的一所宣傳馬列主義、培養革命干部的學校。范長江在這里逐漸接受了反帝反軍閥的思想,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同學們一道在街頭進行反帝反軍閥的宣傳講演。
“南京事件”發生后,范長江參加了事件后的示威,并與鎮壓示威的反動軍閥展開斗爭,成為反動軍閥在四川通緝的對象,他被迫離開重慶,來到武漢。為謀生計,范長江加入了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教導團,成為一名學生兵,并隨賀龍轉赴南昌。
1927年8月1日,范長江參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后,范長江隨部隊轉戰途中遭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攻與部隊失去聯系,輾轉到了南京。
艱難選擇
1928年秋,范長江考入中央政治學校。該校原名中央黨務學校,是國民黨政府培養行政干部的大學,蔣介石兼任校長。范長江選學了鄉村行政系,打算“將來在窮鄉僻野中建立一個理想的世界”。在這里,范長江加入了國民黨。但是,“九一八”事變改變了范長江的夢想。范長江清醒地認識到,抗日救國是出路,而國民黨培養所謂人才的地方,并非他的歸宿。于是,范長江換掉學校的制服,秘密離開了南京。在留給學校當局的信中,范長江公開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合理的教育應當是啟發青年的思想,使他們能對宇宙和人生的法則有正確的把握,然后配合著各時代的環境,培養他們服務于人類、國家的能力”。在離開學校的同時,范長江宣布他脫離國民黨。
進入北大
1932年初,范長江來到北平,在黎錦熙主持下的國語大辭典編纂處謀得一份剪貼資料的工作。同年秋天,經過自己的努力及友人之助,他進入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在北大期間,范長江廣泛涉獵哲學、政治、經濟、英語等書籍,以豐富自己,并時刻關注抗日形勢的發展。他經常苦思冥想:如何用正確的哲學思想來為現實服務?一次上課時,他向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全國人民要求抗日而政府不抗日,怎么辦?二是一個人肚子餓了,自己又沒錢,鋪子里卻堆滿食物,能不能拿來吃?回答是:這不是哲學的事,哲學主要是為了弄明白各學派的情況,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教授的答案再次讓范長江對大學教育失去信心,他決定走出書齋,投入到現實的抗戰中去。
從業新聞
1933年下半年起,范長江正式開始為北平《晨報》、《世界日報》、天津《益世報》等撰寫新聞通訊,內容多為文化教育方面。由于他文筆精練、視角獨特,引起了天津《大公報》社的注意。《大公報》社總經理胡政之還親自出馬,請范長江專為《大公報》撰稿。《大公報》是當時有全國影響的報紙,知名度很高,范長江遂答應下來。這年年底,經過調查研究,范長江先后寫出《佛學在北大》、《陶希圣與“食貨”》、《顧頡剛與“禹貢”》、《北大研究院所藏明清檔案及其整理》等數篇通訊,在《大公報》、《晨報》上發表。
成名之舉
在日本軍國主義覬覦中國,全民抗戰難以避免的時刻,范長江從一個記者的政治敏感意識到:中日一旦開戰,沿海一帶必不可久守,抗戰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帶,因此,對這些地方進行考察和研究,很有必要。
范長江25歲時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從成都出發,經川西、隴東、祁連山、河西走廊、賀蘭山、到內蒙古……他走遍大半個中國,經歷了長達2000余公里的跋涉。這段勞途不亞于兩萬五千里長征,不但如此,他還采寫了大量通訊報道,真實地記錄了中國西北部人民的苦難生活。
1935年5月,范長江以《大公報》社旅行記者的名義開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從上海出發沿長江西上,在四川做短暫停留后,經四川江油、平武、松潘,甘肅西固、岷縣等地,兩個月后到達蘭州。在蘭州稍事休整后,他又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門、西寧,向北到臨河、五原、包頭等地進行采訪。
范長江的這次西部之行,歷時10個月,行程6000余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沿途寫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訊,真實地記錄了中國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對少數民族地區有關宗教、民族關系等問題也作了深刻的表述;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旅行通訊中還記載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況。更為可貴的是,范長江第一次以寫實的筆法公開、客觀地報道了紅軍長征的蹤跡,字里行間顯然傾注了他對紅軍的同情,甚至不無敬意。范長江的這些通訊陸續發表于《大公報》后,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公報》的發行數量陡增。不久,當這些通訊匯編為《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后,出現了讀者搶購潮,“未及一月,初版數千部已售罄,而續購者仍極踴躍。”接著數月內,此書又連出了七版,一時風行全國。西北之行結束后,范長江回到天津,被《大公報》社聘為正式記者。他接連又寫出了《從嘉峪關說到山海關》、《百靈廟戰后行》、《憶西蒙》等著名的通訊。
冒險采訪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他不顧個人安危直奔事變中心,對周恩來進行采訪。抗日戰爭爆發后,范長江又“冒著敵人的炮火”深入戰地采訪,寫下了大量戰地通訊報道。周恩來在給他的信中說:“聽到你報道的前線上英勇的戰訊,并帶著光榮的傷痕歸來,不僅使人興奮,而且使人感念。”每想到此就不免令人心潮澎湃!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后,范長江毅然決定涉險去西安、延安等地進行采訪,“本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到西安去,一探中國政治之究竟。” 當時西北對外交通完全斷絕,范長江利用各種私人關系,冒險飛赴蘭州。他說服了甘肅省主席兼51軍軍長于學忠,特撥給軍用卡車一輛,還選派了數名全副武裝衛士隨車護送前往西安。
1937年2月2日傍晚,范長江終于在亂軍叢中,頂風冒雪,抵達西安。2月4日,在《大公報》西安分銷處同仁的協助下,通過陜西省主席鄧寶珊的介紹,范長江來到楊虎城將軍的公館。周恩來同志在日理萬機的繁忙中,熱情地接待了這位來自綏遠前線、冒著生命危險闖進西安,當時年僅27歲的《大公報》戰地記者——范長江。在采訪到周恩來后,范長江對西安事變的真相以及中國共產黨關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有了深刻的了解,厘清了真相。
就在范長江計劃刊發“西安事變”報道的同時,被張、楊釋放回到南京不久的蔣介石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討論“西安事變”后的局勢。
《大公報》從上海運到南京,報紙在顯著位置登載了范長江連夜趕寫的文章——《動蕩中之西北大局》,該文像一枚炮彈,沖破了國民黨的新聞封鎖,不僅報道了西安事變的真相,而且清楚地傳達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主張,轟動了朝野,人們爭相購閱。蔣介石看了范長江的文章,內容與自己上午所作的報告截然相反,勃然大怒,將正在南京的《大公報》社總編輯張季鸞狠罵了一通,并命令此后嚴加檢查范長江的文章和私人信件。
進入延安
為深入了解陜北的情況,范長江向周恩來提出到延安去采訪的請求,得到了同意。1937年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博古和羅瑞卿的陪同下,范長江到達延安。當天下午,“抗日軍政大學”(即紅軍大學)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范長江先后見到了林彪、廖承志、朱德等。晚上,毛澤東在他工作的窯洞里會見了范長江,就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和當時共產黨的總路線、總政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問題作了精辟的分析,并建議范長江立即回上海,利用《大公報》的影響,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范長江是除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外,第一個正式以新聞記者身份進入延安的人,雖然他在延安只呆了一天時間,卻深深感受到這里火熱的抗日之情。
加入組織率先打開國民黨新聞封鎖大門的范長江一鼓作氣,連續在上海《大公報》上刊登了他的《暫別了,綏遠》,《寧夏進入記》,《隴東未走通》等約三萬多字的長篇通訊。全國人民從這些通訊中,第一次看到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在報道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范長江更多地了解了共產黨,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國的未來,清楚了自己作為記者的使命和任務。1937年11月8日,在周恩來的直接指導下,范長江與中國文化運動的先驅胡愈之等團結全國廣大進步記者,組成了“中國青年記者學會”。”這就是中國記者協會的前身。這一天,也成為后來的中國記者節。
1939年5月,在國民黨特務機關嚴密監視下的重慶曾家巖五十號“周公館”里,由周恩來作為介紹人,范長江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指定與周恩來、李克農單線聯系。自此,范長江從一個民主主義的愛國主義者,進入了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行列。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中央和平談判代表團由重慶遷往南京,范長江被周恩來指名由華中解放區飛抵南京,任代表團新聞處處長,并擔任中共對外發言人。此時,他不僅要經常發布代表團的各種宣言,還要接見頻頻來訪的各界人士,向他們解釋中共中央的政策和回答各種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宣傳和平的一個窗口。
人民日報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時任新華總社總編輯的范長江帶領一批“新聞兵”,跟隨解放軍先頭部隊進入北平,奉命接管國民黨在北平的各新聞單位,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張黨報——《人民日報·北平版》,范長江也因此成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在范長江準備出版《人民日報·北平版》的時候,北平市委書記彭真把范長江等人叫去開會,彭真說,市委剛剛進城,事情很多,人手不夠,設想《人民日報·北平版》先出對開兩版,以后再出四版。范長江等人認為,國民黨的《華北日報》還出對開四版,我們是勝利者,無論如何不能少于四版,而且兩版容量太少,內容很多不好安排。長江還說,他愿立出四版的軍令狀:保證報紙不出大錯誤,保證每天只睡4小時,完不成任務愿受處分。
長江帶領的這支隊伍很年輕,但他很快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他培養年輕記者編輯不遺余力,指點他們的作品時,在政治思想、方針政策上嚴格斟酌,文理邏輯上認真推敲,連字都要寫得工工整整。他要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1950年1月,范長江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社社長。
迫害致死
正當范長江英年盛名、大有作為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范長江受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長期被關押,受盡折磨摧殘。
1970年10月23日,在范長江被關押的地方——河南省確山的一個農村機井里發現了范長江的遺體。雖然多數媒體都以“自殺”來評述年僅六十一歲的范長江,但事實上,范長江的死至今都是一個謎。
平反昭雪
1978年,共產黨結束了那段不幸的歲月后,范長江獲得了平反。同年12月27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舉行了范長江同志追悼會,以遲到的追悼會為這位著名的記者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胡耀邦同志親自主持了追悼會。
性格特點
范長江開朗熱情,善交朋友。他常說,做記者重要的是交朋友,而且要交各式各樣的朋友,上至軍政要人,下至黎民百姓,什么人都要交,朋友越多,新聞來源越多,越能寫出有分量的報道。從他的代表作《中國西北角》可以看出,長江的朋友無所不有:從政府的部長,軍隊的司令,以至土司、活佛、喇嘛、纖夫、水手等。他去采訪時,還盡量幫助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經常同被采訪對象保持聯系。正是這種廣交朋友的氣概,使他采訪路子廣,新聞觸角多,同時代的記者幾乎無人能比。
人物評價
范長江參加過南昌起義,是第一位報道紅軍的國統區記者。抗戰中他是活躍在各戰區的戰地記者,周恩來同志在給他的信中寫道:“聽到你飽載著前線上英勇的戰訊,并帶著光榮的傷痕歸來,不僅使人興奮,而且使人感念。”解放戰爭中,他跟隨毛澤東轉戰陜北,親眼看到毛主席指揮三四萬人,打敗胡宗南二十余萬人。
《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回憶說:“1950年初,范長江來到《人民日報》任社長。
他不定期地舉辦‘飛行集會’,常突然地召集編輯部全體人員會議,隨時傳達中央領導同志的意見,批評或表揚某個工作人員,或者讓大家對當天的報紙提意見,或提出一些問題讓大家當場回答。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突然向某某編輯或記者提出一些問題,常常讓某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十分窘迫。弄得大家心情十分緊張,不知道今天是不是會被長江同志點中。其實,這是社長對編輯、記者的一種當場考試,是一種嚴格的職業訓練。長江同志提的問題并不刁鉆古怪,本來是記者、編輯應該知道的,不過這種方式畢竟太特別、太尖銳了,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但他從來也沒有批評過我們這些新同志,他只要求我們能很好地完成報道任務。
范長江對一些工作疲沓的老同志頗不客氣,批評他們憑老資格吃飯,工作上不力求上進。有些人對他雷厲風行的作風很不習慣,對他的尖銳批評也很不滿意。也許這是長江的缺點,但也恰恰是他的性格。”
范長江還諄諄告誡大家,要清醒地認識人民日報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作用。報社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兢兢業業,不能“大致差不多”就算了。韜奮辦報刊多么周到精細,一點不含糊,數十年如一日。不要以為“我過去在老解放區就是這樣做的,那時還受到過表揚呢!”要知道,時代不同了,環境不同了,自己所處的地位不同了,從前可以的,現在就不行。他還說,靠中央黨報的牌子、地位嚇唬人是不行的,要自己真有領導輿論的本領才行。
范長江五十年前對新聞工作基本規律的概括和總結,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今天看來,許多觀點仍未過時,并不乏真知灼見。他認為“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他指出“新聞是報紙的生命,是報紙的靈魂。”“新聞必須是事實,謠言不是新聞,感想不是新聞,一定是事實。”而且“必須是新的事實,有代表性的事實。”
范長江認為,記者要有健全的人格。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他說:“在時局艱難的時候,新聞記者要能堅持真理,本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實在非常重要。”他還說,一個記者,如果能為一個偉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
死亡之謎
正當范長江英年盛名、大有作為的時候,腥風血雨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長江受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長期被關押,受盡折磨摧殘。1967年,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的范長江被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關押起來,這成了范長江厄運的開始。
1969年3月,被定性為“反革命”,長期遭到關押的范長江,隨首批500名勞動改造和接受鍛煉、批判的人員來到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瓦崗鎮薄山林場蘆莊林區(中國科學院五七干校所在地)。范長江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度過了近兩年的時光。
1970年10月22日晚,對范長江的批斗會一直持續到深夜。在確山五七干校大門前五六十米處,是范長江經常挑糞澆灌的菜園子,菜園旁邊是一口深7米、直徑為1.4米的水井。
1970年10月23日早晨起來,五七干校的監管人員發現范長江不見了。早上7時多,有人在菜園邊的水井里發現了范長江的遺體,已浮在水面上了,且只穿了一身單薄的衣服。至于死因,或是投井自盡,或是失足墜落,或是其他,無人能說清。五七干校院內,并沒有多大反應。上午10時左右,監管人員從隔墻的蘆莊大隊加工廠叫了幾個工人,把范長江的尸體從井中撈出,用塑料布裹住,抬到離干校七八百米遠的一個山澗陰溝里,草草掩埋了。他的死至今都是一個謎。
1978年12月27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舉行了范長江同志追悼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胡耀邦同志親自主持了追悼會。
范長江同志曾寫過一首紀念魯迅的詩:“橫眉冷對眾虎狼,俯首甘隨牧牛郎。層層迫害骨愈堅,種種欺蒙瓦上霜。手無寸鐵兵百萬,力舉千鈞紙一張。堅持真理勇戰斗,先生火炬照四方。”
這可以成為我們堅持真理,清正廉潔,正直正派的新聞工作者的座右銘。
他的通訊作品,以其特有的風格和深遠的影響,為我國新聞通訊寫作提供了新經驗與新樣本,在我國新聞史上有重要地位。
人物紀念
設立獎項
我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范長江新聞獎”,是以中國杰出的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的名字設立的新聞獎。
1935年,我國處于民族危亡的年代,26歲的范長江以天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到貧窮落后的大西北采訪,他看到了當地人民的苦難,也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他以極大的愛國主義熱情,連續發表了反映當地人民備受煎熬壓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漲以及工農紅軍堅持戰斗的通訊,引起國人的關注。范長江也因此一舉成名。后來他又為我國的新聞事業奮斗幾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
他曾經擔任新華通訊社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社長,他還是中國記協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的發起人和領導人之一,范長江是中國新聞界著名的杰出的代表,用他的名字設立我國中青年優秀新聞工作者的最高獎,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開拓新聞事業的未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范長江新聞獎是中國記協主辦的全國中青年記者的優秀成果最高榮譽獎,也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本獎從1991年起每三年舉辦一次,但自2000年起本獎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
2005年根據中央關于《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的精神,與韜奮新聞獎合并為長江韜奮獎。
記者節
為紀念范長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即他創建“中國青年記者學會”的日子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記者節”。
座談會
紀念范長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2009年11月9日,紀念范長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出席并講話。范長江同志的親屬和生前好友、原工作單位和家鄉代表、部分老新聞工作者、中國記協常務理事、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等參加了座談會,百余人匯聚一堂,共同緬懷這位杰出的新聞記者。
中國記協主席田聰明、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吳恒權、新華社總編輯何平、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以及范長江同志親屬代表范小建,老新聞工作者代表楊翊,范長江同志家鄉代表唐利民,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代表欒俊學在座談會上發言,會議由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主持。
2009年10月16日是我國現代著名記者、杰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前身“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的主要發起者和領導人之一范長江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日。
紀念范長江誕辰110周年暨2019年記者節系列活動
2019年11月10日,由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的“紀念范長江誕辰110周年暨2019年記者節系列活動”在汕頭大學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嘉賓參加了此次活動。
中國新聞社原社長章新新,中國青年報原社長兼總編輯、黨組書記陳小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記者敬一丹;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張濤甫,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教授支庭榮等近30位新聞與傳播業界和學界的杰出人物,齊聚汕頭大學,共話范長江精神與中國新聞傳播行業的未來。
開幕式上,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姜虹和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劉昶一起為“范長江班”揭牌。
紀念館
2009年是范長江的百年誕辰,政府決定以此為契機,籌建范長江紀念館,作為對這位新聞巨子的紀念。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于2006年8月19日還正式作出了《關于同意修復范長江先生故居的復函》的批示。
范長江紀念館總占地1800畝,其中包括核心區60畝,故居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以及水體面積4879平方米的范長江紀念館。工程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范長江故居進行修復性建設,并對周邊環境進行設計。根據范長江的工作性質,工程計劃把中心地帶的造型定為喇叭形,同時在中心景觀上將筆的形態進行變形,將竹捆扎起來,形成筆筒,中心栽種竹子,象征筆桿,再用竹廊連接。碑林和景墻,象征報紙。
隨著范長江紀念館的建成,一系列紀念范長江的活動也將隨之在內江展開,其中包括建設范長江主題公園、命名范長江學校、場館、組建范長江新聞學院等一系列活動。據范長江的兒子介紹,范長江的夫人沈譜(沈鈞儒之女)對于紀念館的修建工作非常重視,90歲高齡的她在醫院中得知這一消息之后,感到十分欣慰。而參加座談會的新聞界人士則一致認為,范長江紀念館的修建為有新聞理想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朝圣”的地方。
紀念銅像
2019年10月17日,在新聞巨子范長江誕辰110周年之際,范長江銅像揭幕儀式在內江師范學院范長江新聞學院舉行。
范長江銅像揭幕儀式上,范長江長子、范長江新聞學院顧問、范長江紀念館顧問范蘇蘇說,父親的銅像能夠落在家鄉,非常有意義。銅像做到了神形兼備,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感受,展現出了“青年范長江”的堅毅、智慧、深邃、儒雅。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于寧與范蘇蘇、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馮海青、四川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陳欣、內江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張志遠、內江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潘梅一起共同為范長江銅像揭幕。全體人員向銅像鞠躬致敬。
【圖文編輯:朱梅仙】(來源:網絡整合)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港高鐵明年直達梅州 僅需1.75小時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李家超:香港全力攜手大灣區城市推進灣區建設
- 中美元首會晤/「剝奪中國人民發展權利,我們決不答應」
- 中美須相向而行 走出困境
-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將訪華
- 搶企業報捷 阿斯利康華為進駐香港
- 曼谷槍擊案 | 泰國王王后派代表看望受傷中國公民
- 李家超:明起一連兩日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意義重大
- 聯招放榜 港大攬四成尖子 三狀元留港讀醫
- 特首:「八大中心」定位添新吸引力 將「補充維他命」強化獨特優勢
- 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 不容妥協退讓
- 習近平就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提出「八點建議」
- 1【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
香港回歸中國接近19年了,中央政府格守“一國兩制”的承諾,讓港人治港。和問題百出的臺灣一樣,香港的民主,在世界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也催生出各種怪胎來。極小部分不滿足現狀的人,違背民主的宗旨,掀起違法“占[詳細]
- 2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創辦於1939年5月1日的香港《成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雖然後來被競爭者相繼超越,風光不再,但依然在香港傳媒界和中老年讀者心中享有盛譽。作為一家很成熟的媒體,《成報》從去年8月以來的一系列出格行為[詳細]
- 3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4“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參訪綏德革命紀念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綏德革命紀念館。走進綏德縣名州鎮,一座嶄新而恢弘[詳細]
- 52024海外媒體采訪團參訪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來自美國、加拿大、德[詳細]
- 6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72024海外媒體榆林行|一座會唱歌的陜北民歌博物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這里是聲音與城市的千古共鳴,是歷[詳細]
- 8鄭逢春:萬峰林不僅是一座座山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萬峰林不多余一座山峰!群峰之上,陽光燦爛,天空遼闊而透明,任憑情思與心智往來縱橫。峰巔之下,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村寨炊煙裊裊……每有閑暇,人們便會由四面八方往這里趕,爭先恐后地投入萬峰林的懷抱,一個也不多[詳細]
- 9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亞[詳細]
- 10追夢中華·多彩黔行 | 石阡溫泉:療養與悠閑的完美融合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香港繁體版銅仁訊 朱梅仙報道】10月15日,由中國僑聯指導,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省僑務辦)支持,貴州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多彩黔行”2024海外華文媒體貴州采訪行活動媒體采訪團走進中國溫泉之鄉石阡縣采訪,深入了解石阡溫泉歷史與文化[詳細]
- 11“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世界規模最大的新疆國際大巴扎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1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在烏魯木齊啟動。來自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詳細]
- 122024國際山旅大會開幕式暨2024亞洲山地旅游推廣大會舉行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9月26日,2024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在黔西南州興義市啟幕,來自國內外相關業界專家匯聚一堂,共話助推山地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