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焦 點 >

【台灣】剩食,有春? 將地球從垃圾桶中救出

更新時間:2016-06-28 13:41來源:網絡作者:@思齐人氣:78181

正當中,一輛貨車滿載著藍色的廚餘桶,開進新竹市某國中的校園廚房旁。司機俐落地將空桶從車上卸下,再換上盛滿的沈重桶子,每桶重達一百多公斤。打開黑色蓋子一看,是學生剛剛吃剩的營養午餐,五彩繽紛,甚至還冒著熱氣與香味。

貨車跑了好幾個學校,最後才滿載而歸,送到湖口的胖嘟嘟牧場。養了兩千隻黑豬的牧場主人徐國秋,在鍋爐旁為我們介紹廚餘變成豬食的過程:必須經過加熱、悶蒸半天,充分消毒殺菌後,再打碎成粥狀,成為小豬們的大餐。

「養黑豬的,有九成以上都是吃廚餘,白豬都吃進口飼料。」徐國秋加以解釋,這就是為何養黑豬的牧場大都位於北部,因為人口密集、廚餘產出量大;不過也因廚餘來源不如飼料固定,無法如南部養白豬的牧場大規模飼養。

【台灣】剩食,有春? 將地球從垃圾桶中救出

                                                                          圖片來源於:經典雜誌

人吃剩的給豬吃,這農村時代的惜福好習慣能延續至現代社會,已屬不易。台灣行之有年的廚餘回收制度,更吸引鄰國前來取經,民眾還認真地區分出養豬廚餘和堆肥廚餘;近年各地社區與學校也盛行自主性堆肥的活動,剩食與果皮菜葉變身為有機肥,是種菜好幫手。

剩食在台灣,看似都有了第二春的好歸宿。這讓我們將剩菜丟進廚餘桶時,彷彿稍解罪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台灣】剩食,有春? 將地球從垃圾桶中救出

   清晨天色剛亮,在西螺果菜市場裡大量堆置著前一天被淘汰的各種蔬果與其殘渣,是食物產銷鏈中食物浪費的前線。

                                                         圖片來源於:經典雜誌

被火葬的食物

二○一四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公布《我們把食物送進焚化爐》調查報告,指出一個驚人的數據:二○一二年,每天全台都有超過兩萬桶的廚餘混在垃圾中,被送進焚化爐或掩埋場。一年下來約有七百五十萬桶廚餘,全部疊起來相當於一萬三千多座一○一大樓。

根據環保署委託逢甲大學所做的《一○二至一○四年度一般廢棄物最終處置前組成採樣及分析工作》報告,二○一四年,混入一般垃圾的廚餘含量約為百分之三七點六,總量一百二十三萬二千五百八十八公噸,其中八成是生廚餘(菜葉果皮可做堆肥廚餘)、一成是熟廚餘(烹煮過的剩餘飯菜可做養豬廚餘),只有不到百分之九為骨頭、魚刺等不可再利用部分。

而同年的廚餘回收量為七十二萬多公噸。算起來,儘管家家戶戶都努力做回收,但仍有高達回收量一點五倍的廚餘,並沒有進入回收系統,而與垃圾同歸於盡。換言之,垃圾當中有近四成是可再利用的食物資源,卻遭無情火葬或土葬。

而送去堆肥或養豬的廚餘,也無法就此擺脫浪費之嫌。譬如,徐國秋的牧場中一包包黑色塑膠袋裡裝滿了土司皮,是從專做三明治的供應商處載回來的,每次多達兩噸,一週收三次。他也曾經收過價值數百萬的冷凍海鮮,原因是設備跳電致使溫度從零下三十度變成零下兩度,廠商不敢再賣。

「中秋節收很多粽子,因為冰庫要清出來放月餅,到了過年,就換月餅清出來了。」徐國秋打趣地說,豬吃的年節食物都慢半拍。他也常收食品廠商過量生產或大賣場退貨的商品,很多都尚未到期。「兵仔ㄆㄨㄣ」更是養豬場的最愛,據說是「軍中伙食難吃,有些人寧可吃泡麵。」

而這些食物,其實都還能吃。

隨著地球資源日益匱乏、人口持續增加、貧富差距擴大,食物浪費議題在國際輿論漸趨白熱化。二○一三年,義大利麵食商百味來(Barilla)舉辦論壇邀各國簽署〈米蘭議定書〉(Milan Protocol),希望比照京都議定書的減碳模式,讓全球食物浪費減半。報告當中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丟棄,每年達十三億公噸,是全世界八億飢餓人口所需食物量的四倍。也就是說,食物足夠餵飽所有人,問題在於分配不均。

媽媽在餐桌上總是對不愛吃飯的小孩說:「小心雷公打!」「你知道非洲有很多人沒東西吃嗎?」前者是傳說,而後者卻一直都真實不虛。

今年五月在義大利米蘭登場的世界博覽會,開幕同時也公布了〈米蘭憲章〉(Milan Charter),將「食物權」列為二十一世紀的新公民權,呼籲各國正視食物浪費與永續農業議題。「把好端端的食物扔掉,就像是偷走飢餓窮人的食物。」儉樸治身的教宗方濟各,更對當今食物浪費現象發表嚴厲譴責。

看不見的浪費

認真把碗底最後一顆飯粒吃光的人,一定會納悶:這麼多的食物浪費從何而來?為何在日常生活中感覺不到?

「民眾對剩食的概念大都局限在家庭廚餘,但其實更大的問題是,你根本還沒買到,它就已經被丟掉了,」青年楊宗翰點出食物浪費現況的盲點。他曾到克羅埃西亞當交換學生,在當地結識一群反消費主義的夥伴(Freegan),開啟了打探剩食的驚奇之旅。

楊宗翰與夥伴們經常在晚間九點推著手推車出門,在麵包店和披薩店打烊前進去詢問是否有賣剩的食物,他們總能獲得一袋袋不用錢或極便宜的麵包、漢堡、薯條……。下午三、四點則前往傳統市場,向即將收攤的菜販募集賣不掉的蔬菜水果。他一開始也害羞於這種類似乞討的行為,並且懷疑:真的可能免費拿嗎?

「結果不但有,而且還真不少。尤其夏天根本拿不完。」楊宗翰觀察,這些蔬果的問題通常是些微碰傷、個頭迷你或外表畸形,抑或是已經熟軟,完全可食卻失去商品價值。迷你高麗菜、兩隻腳的蘿蔔、紅透了的番茄、生產過剩的橘子……只需經過簡單處理烹調便足以餵飽所有的夥伴們。有回在市場獲贈的過熟奇異果,是他這輩子吃過最甜最好吃的奇異果。

楊宗翰也曾跟著夥伴一探超市後方的垃圾桶,品項之多令他歎為觀止,尤其是許多包裝完好的食品,才剛過保存期限或僅因外觀受損就被扔掉。「食物又不會因為期限到了就啟動一個自爆裝置!」他認為保存期限往往只是最佳賞味期,提醒消費者必須更注意食物品質,但現代人卻寧可相信這組數字,而放棄了判斷食物新鮮與否的生物直覺。

【台灣】剩食,有春? 將地球從垃圾桶中救出

  某高中班級同學們正將碗裡吃剩的食物倒回餐盤,待校方集中後回收處理。惜食觀念的養成和對食物的情感需從小培養,校園午餐正是最好的食育機會。

食物浪費,並不是在進食完畢才發生,而是充斥在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生產、儲藏、運輸、販賣、烹煮、銷燬。而丟棄一樣食物,也不僅僅浪費食物本身,更同時浪費了它在食物供應鏈中所消耗的所有資源,包括水、電、石油、人力……我們正在把地球倒進垃圾桶。

但位於食物鏈尾端的民眾往往看不見這些浪費,食品工廠、超市商家、餐廳食肆更對食物報廢這件事避而不談。這是賣場鎂光燈下光鮮亮麗的食品背後,不為人知的巨大陰影。

剩食去哪? 沒紀錄最高罰3萬

台灣剩食數量驚人,衛福部食藥署曾推估,全國每年過期廢棄食品達三萬六千多公噸。為了讓剩食再利用,同時防堵逾期食品遭改標再賣,食藥署昨天預告「餐館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草案,規範全台八萬五千多家業者,若將廢油、廚餘委託清除或再利用,都需詳細記錄備查,以免成為食安漏網之魚。

新制最快九月公告上路,違者最高可處罰鍰三萬元。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許朝凱表示,通路商業者可針對即期品採取適當促銷或建專區販售,或提供給社福窗口,送給需要的遊民及弱勢家庭。當剩食變成廚餘,就不得進到食品鏈當中,但可做廢棄物再利用,例如做成動物飼料、飼料之原料或有機肥料等;至於廢棄食用油,則可改製為柴油或肥皂。

食藥署預告的新草案,主要配合環保署的廢棄物清理法之子法規,規範餐館業的事業廢棄物,主要內容為規範廢棄物再利用種類,餐館業需與委託的清運及再利用機構簽訂相關契約並作成紀錄,並向環保署申請核准後才能再利用。

許朝凱表示,雖然過去餐館業的廚餘及廢油,也是送交合法的清運公司或再利用機構處理,但沒有特別登記備查;為防止剩食遭不當利用,特地規範登記廚餘及廢油的數量和流向,紀錄保存五年備查。新制適用對象包括餐廳、便當店和速食店。

新制違者,可依廢棄物清理法處六千到三萬元罰鍰,並按次處罰。倘若違法進入食品鏈,則可按食安法開罰六萬到兩億元。

根據經典雜誌(撰文/蔡佳珊(經典雜誌特約撰述),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攝影))、聯合新聞網等綜合採編【文章觀點不歸華發網官方所有】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

    香港回歸中國接近19年了,中央政府格守“一國兩制”的承諾,讓港人治港。和問題百出的臺灣一樣,香港的民主,在世界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也催生出各種怪胎來。極小部分不滿足現狀的人,違背民主的宗旨,掀起違法“占[詳細]

  • 2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創辦於1939年5月1日的香港《成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雖然後來被競爭者相繼超越,風光不再,但依然在香港傳媒界和中老年讀者心中享有盛譽。作為一家很成熟的媒體,《成報》從去年8月以來的一系列出格行為[詳細]

  • 3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4“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參訪綏德革命紀念館“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參訪綏德革命紀念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綏德革命紀念館。走進綏德縣名州鎮,一座嶄新而恢弘[詳細]

  • 52024海外媒體采訪團參訪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2024海外媒體采訪團參訪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來自美國、加拿大、德[詳細]

  • 6​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72024海外媒體榆林行|一座會唱歌的陜北民歌博物館2024海外媒體榆林行|一座會唱歌的陜北民歌博物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這里是聲音與城市的千古共鳴,是歷[詳細]

  • 8鄭逢春:萬峰林不僅是一座座山峰!鄭逢春:萬峰林不僅是一座座山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萬峰林不多余一座山峰!群峰之上,陽光燦爛,天空遼闊而透明,任憑情思與心智往來縱橫。峰巔之下,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村寨炊煙裊裊……每有閑暇,人們便會由四面八方往這里趕,爭先恐后地投入萬峰林的懷抱,一個也不多[詳細]

  • 9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亞[詳細]

  • 10​追夢中華·多彩黔行 | 石阡溫泉:療養與悠閑的完美融合​追夢中華·多彩黔行 | 石阡溫泉:療養與悠閑的完美融合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香港繁體版銅仁訊 朱梅仙報道】10月15日,由中國僑聯指導,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省僑務辦)支持,貴州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多彩黔行”2024海外華文媒體貴州采訪行活動媒體采訪團走進中國溫泉之鄉石阡縣采訪,深入了解石阡溫泉歷史與文化[詳細]

  • 11“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世界規模最大的新疆國際大巴扎“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世界規模最大的新疆國際大巴扎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1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在烏魯木齊啟動。來自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詳細]

  • 122024國際山旅大會開幕式暨2024亞洲山地旅游推廣大會舉行2024國際山旅大會開幕式暨2024亞洲山地旅游推廣大會舉行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9月26日,2024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在黔西南州興義市啟幕,來自國內外相關業界專家匯聚一堂,共話助推山地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