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政績——歷史自有定論
- 更新時間:2016-05-21 10:40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80635
5月19日,臺北,馬英九八年臺灣地區領導人任上的最後一天。
臨近卸任,似乎也沒有了顧忌,馬英九團隊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做最後的形象公關。和以往那些諸如“臺灣加油”等雞湯式文字不同的是,這位正經得永遠像小學班幹部的領導人開始在FACEBOOK上傳影片感謝網友所提意見。馬英九特別調侃“死亡之握”、“逆轟高灰”,還特別為“鹿茸是鹿耳朵裡面的毛”承認錯誤,罰寫3遍。
這讓我想起2012年他成功連任的那個夜晚。在臺北八德路的國民黨總部大樓,他用流利的英語答記者問,滿面春光。當時一位熟悉的女性朋友也在現場,她告訴我,馬英九帥極了,你們這群男人何苦為難男人。“他執政成績不好,但起碼總是讓人想起‘溫良恭儉讓’五個字。如果紳士兩個字也適合東方男人,馬英九是絕佳的代言人。”
這是她第二次與馬英九如此近距離接觸。那次大選,她在臺北街道偶遇馬英九掃街拜票。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馬英九真人,為了得到第二次握手的機會,她在握手後奮力向前跑了近百米,然後再次站在馬路邊等待下一次握手。
與己無關,喜歡是一件很輕省的事情。但在臺灣,過去幾年,批評馬英九已成為顯學,不罵的就不時髦,甚至比當年罵阿扁還狠。當然,這一定律在海峽對岸並不適用——如果在大陸微博等社交媒體逛一圈的話,會發現小馬哥依然人氣爆棚,各種偽造的語錄很受歡迎,以供七字黨“釣魚”和網友表達對有關部門不滿時可以提供一些談資。而官方媒體雖然鮮有提及這個名字,但對其執政下的兩岸政策不乏肯定之詞。
這是媒體世界裡的馬英九——一方面,他所有的政績都被反對黨質疑,尤其是兩岸政策,嘲諷他在危機處理方面的失言;另一方面,在媒體和公眾面前,只要有講話機會,他依然在強調自己有功于民——習馬會功在後代、二代健保改革、大幅降低詐騙案件、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緊密、免簽國家和地區從54個增為124個等。
他就像一個不知道該如何評價的多面體。一個後現代社會裡,轉型尚未徹底的民主化初期,民選領導人遇上夾縫中求生存的弱勢時代(但人均水準又頗為發達);政績算不上成功,和北京之間的關係符合北京和華盛頓的期待,但還沒走出“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就傳來了當年投票者的質疑聲。在人際關係處理上,馬英九十分珍惜自己的羽毛;但他處理和王金平之間的矛盾,卻讓媒體大跌眼鏡——從政意味著幹了紙牌屋這一行的髒活兒,卻想獲得陋室銘般的美譽,又缺乏蔣經國時期的威權專制環境,結局可想而知。
特殊時代下的政治偶像
僅從媒體上看到的馬英九,很難想像他曾是國民黨改革下的產物,馬英九三個字幾乎等同於變革和希望。
1999年,馬英九剛當選臺北市長。在那個年代,臺灣人民的各項生活和事業都迎來解除戒嚴體制後的春天,靠選舉獲得上崗機會的政治明星也在享受各種光環,臺北市民稱馬英九為心中的“小太陽”。
清晨,馬英九在公園裡奔跑,一路上和市民互動,那張沒有皺紋的臉和微笑時露出的潔白牙齒,很容易讓人想到南方週末那句著名的新年獻詞標題——“陽光打在你的臉上”。
自1998年擊敗了民進黨明星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後,馬英九曾在臺灣掀起了“小馬哥旋風”。之後十餘年,馬英九堪稱臺灣政壇奇跡:三度重大選舉均毫無懸念獲勝;只要有小馬哥出現的地方,就有掌聲和歡呼。
2005年,國民黨完成了歷史性的首次差額直選黨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成為新黨魁。他用選票擊敗了黨內最具政治實力的王金平——當年,王金平已經連任三屆“立法院”院長。
過去百餘年,這個自詡為“亞洲第一個民主政黨”的權力交接從來都是“欽定”接班人,公眾提前多年就能目睹接班人的成長。黨的改革甚至遠比地區民主化進程還要慢。
彼時,剛完成大陸“世紀之旅”的連戰宣佈不參選,但“戰哥”沒有表明自己屬意的接班人是誰。當連戰走到投票所投下莊嚴一票時,他希望能留下這個歷史鏡頭,彰顯自己的讓賢之舉,因此在投票時多停留了幾秒鐘,配合媒體拍攝。但也因此,電視媒體事後通過技術手段證實,連戰將票投給了王金平。
連戰的決定,代表的正是黨內大佬的真實想法。若不是馬英九人氣旺盛、實為黨內最有希望在2008年勝選的人物,論資排輩遠遠輪不到他。1954年,江丙坤從政時,馬英九才5歲;吳伯雄1973年擔任桃園縣縣長時,馬英九剛從台大法律系畢業。沒有地方人馬和黨內派系支持的馬英九,無疑是第一個從黨內民主中受益的主席。
改革的受益者馬英九在推動改革時便遇到了很大的困難。2016年臺灣大選的慘敗中,國民黨黨內大佬的眾生相在選舉前後的候選人敲定、更換等風波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證明了馬英九對這個政黨的改革並沒有獲得成功。在這次大選的一些助選場合,人們仍然可以看到這個政黨的“遺風”——在吳伯雄到場時,前排所有人均起立迎候,唯獨蕭萬長巋然不動。直到連戰到場,較連戰更晚當上“副總統”的“微笑老蕭”才趕緊站起來,頻頻致意。
這種特殊的文化,讓國民黨看起來極為不像民主社會的選舉型政黨,蘇聯式政黨的文化展露無遺。比如在兩岸交流過程中,國共平臺是最主要的途徑,因此國民黨黨內的各個大佬極為重視自己的職位,以便於在兩岸交流中獲得自己的地位。比如當年國民黨十八大時,為了調整各方利益,設置了八個副主席,被臺灣媒體調侃為方便與中共九常委交流。
最為典型的例子來自馬英九對“吃皇糧”人群的改革。遷台之後,作為穩定社會的主要力量,國民黨對軍公教人員照顧有加,軍公教也是國民黨歷次選舉的大票倉。在2014年11月“五都選舉”投票當天,臺灣軍公教退休人員權益促進會面對國民黨的選情,罕見地在自己的網站上發佈聲明稱:“背信忘義的國民黨,失去了軍公教,你們還剩下什麼?”揮刀砍向自己人,有革自己命的勇氣,但卻沒有策略,馬英九廢除軍公教人員慰問金的舉動並未討好到綠營選民,卻被親藍媒體批得體無完膚。
在這樣一個政黨和特殊支持人群內,表面上擁有高票支持的領導人終究只能維繫表面上的和諧,用和諧掩蓋所有的不和諧。轉型正義、黨產等問題就像揮之不去的陰影一樣籠罩在國民黨身上,無論姿態和外表看上去走得有多遠,腳趾頭總會有一天被制度性這個鐵板砸到。關於馬英九的想像空間最終是一種錯覺,何況他被批評最多的便是魄力和危機處理能力。
在5月11日舉行的國台辦新聞發佈會上,面對臺灣記者提出“大陸如何評價馬英九八年努力”相關問題時,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回應中指出,這八年的兩岸關係得到了兩岸同胞的廣泛支持,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容否認的,將寫入史冊。
半年前,2015年11月的習馬會後,媒體用“紅光滿面”來形容馬英九。那天,馬英九如沐春風,輕鬆祥和,明顯比任何一次答記者問心情都要好。半個多小時的記者會中,馬英九在聆聽、回答問題時不時面露微笑,甚至偶爾有意無意抖點“包袱”。
八年前,馬英九在扁家貪瀆醜聞中意氣風發地崛起,整個民進黨幾乎被打趴在地。誰料,八年之後,他竟是在「九趴總統」的譏諷下黯然告別總統府。更悲慘的是,經過他執政的八年,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皆敗得潰不成軍,江山殘破,不知如何收拾。
今天是馬英九在總統府的最後一天,在下班熄燈離開時,他可能仍在企圖說服自己:這八年兢兢業業,從未愧對國家。無論如何,人民逐漸遠離了他是冰冷的現實,馬政府許多施政無法順利推動也是殘酷的事實;而國民黨內離心離德,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負。更重要的是,臺灣近年經濟一路下坡,前景黯淡,他卻開不出解方來止住頹勢;「六三三」一路跳票,是他失去民心的癥結所在。
以陳水扁的八年為對比看馬英九的八年功過,儘管兩人都辜負了民眾的期待,不過在本質上仍大有不同。陳水扁號稱「臺灣之子」,其執政的八年是玩法弄權、見縫即鑽,利用權力來增益自己家族和親信的風光,利用衝突來擴大操弄人民感情的空間。最後,他深陷貪瀆風暴,違法踰矩無法自拔,終於鎯鐺入獄。馬英九的特色,則是謙抑保守到畫地自限的地步,以為溫和可以感動對手,以為退讓能爭取好感。這種「唾面自乾」的風格,卻導致自己的元首權威掃地,政府行動的魄力減損,人民也失去了對他的敬意。
陳水扁和馬英九同樣出身台大法律系,前者是視法律為無物的政客,後者是奉法律如天條的法匠;兩人分別當了八年總統,卻使臺灣陷於原地打轉的漩渦。陳水扁的作為,除驗證「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的鐵律,更說明貪瀆政治如何藉由「本土」的包裝,騙得人民團團轉。這種手法,八年之後,似乎仍有捲土重來之勢。馬英九的困局,則說明一個徒有理想而缺乏鬥志的總統,如何在消極自持的守則中,失去了因應環境變動的能力。他的溫良恭儉讓,終歸止於個人教養的層次,無法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能量。這點,馬總統在為自己的無能辯解之餘,是他必須認清的事實。
如果再站高一點看,陳水扁八年的濫權貪瀆,和馬英九八年的欲進不前,難道只是兩名元首失職所致,別無其他因素?試想,如果臺灣的民主真如臺灣自豪地那般美好,如果政黨政治真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健全,為什麼在陳水扁貪婪腐敗之際,沒有任何監督機制提出示警,黨內反對者立即被打成「寇」;在馬英九疏離人民卻自我感覺良好之際,為什麼黨內外的諍友不全力向他提出諫言,政壇唯聞一片詛咒之聲?
這裡顯示的問題有三:一,全民直選的總統擁有莫大的權力,但在他們做錯事或不求作為時,我們在政治上有何鞭策機制來提醒他們及時導正?二,當臺灣政黨政治發展成藍綠惡鬥,朝野以奪權、互相毀滅為目標,「忠誠的反對黨」即不可能存在,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也必然遭到犧牲。三,政黨輪替的意義,在於人民可以透過選舉汰換不適任的政黨;但如果缺乏深刻的檢討,政黨輪替將淪為一個彼此拉扯、互相清算的垃圾處理機,卻無法提煉出品質更好的政治。
從陳水扁的八年,到馬英九的八年,表面上看,臺灣似乎在常態的政黨輪替中保持穩定的前進;但實質上,這整部民主機器,除了供人民自由、公平的投票之外,政府解決政經、社會、民生各項問題的能力卻毫無增長。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藍綠互相指責及仇中恐中意識交雜作祟下,我們有時甚至變得盲目,而看不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例如臺灣經濟的不振,究竟是過度傾中所致,或是產業轉型太慢,還是我們錯過了面向世界的運轉節奏,仍未見客觀有效的分析。
馬英九告別後,總統府仍將由台大法律系出身的蔡英文進駐。希望她能汲取馬扁十六年的教訓,勿再辜負人民期待。
習馬會是馬英九這半年來最為“高光”的時刻。而在當年7月,接受BBC採訪時,馬英九表達了任內“習馬會”可能無法成行,各種遺憾。他的執政生涯充滿了苟且,而詩和遠方卻不被民意認可,糾結成一團麻花。
毋庸置疑的是,不少臺灣人正受益於兩岸關係的改善。民進黨已經在這兩年來的所有選舉中大獲全勝,完全執政,但也很難改變兩岸關係不斷拉近的長期趨勢。這是馬英九的成績單。
臺灣民眾渴望兩岸關係正常化帶來的和平與經濟成長。但臺灣的一些年輕人並不願意為了得到繁榮,而放棄一些價值。北京的立場是無法動搖的,北京的影響也是無法回避的。自太陽花學運以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開始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
和其他發達經濟體類似,極左派和類似綠黨、工黨的准政治組織正在讓臺灣民粹化。馬英九積極推進兩岸交流,但是“左派”對大陸極為警惕,總是擔心大陸新娘、大陸學生會佔用臺灣人的工作機會。為維持“全民健康保險”系統能夠正常運轉,馬英九政府擬提高交保比例,也被罵成“不知民間疾苦”。更為荒謬的是,在去年的“立委”選舉中,幾位立志讓“全民健康保險”完全免費的台南農民創立的小政黨(這個宣傳口號簡直是無常識的政治理念),竟能得到十來萬張政黨票。
臺灣還未出現可靠且理念真誠的左翼政黨。而大多數所謂的反財團、反資本和反全球化的運動都喜歡搭兩岸關係便車,認為馬英九與財團勾結,大財團則是兩岸關係緩和後最大受益者。學生運動將臺灣一些民眾近年對馬英九兩岸關係政策上的不滿推向了高潮,觸及了人們關心的一些根本性問題,包括國民黨的獨裁歷史、以及臺灣與大陸之間令人不安的關係:不斷崛起的北京堅持“臺灣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雙方經貿往來越頻繁,臺灣越依靠大陸……
臺灣領導人難幹,幾乎已到了任何公共政策都出現意見分歧、莫衷一是的狀況,不僅僅是兩岸議題。而且臺灣年輕人與他們的父輩有很大不同,民主化帶來的新思維,加上他們正在面臨臺灣經濟高速增長後的停滯期,各種泡沫的崩裂,失業率上升,“念不起書”的憂慮不斷萌發、“流浪博士”的說法悄然風行。因此,他們不信任權威,也不信任經濟學者,更不信任當局,甚至對自己都缺乏自信。這種極端不信任未來會持續很久。這不僅僅只是馬英九這八年來的難題。
最後的党國偶像
坦率地說,馬英九在臺灣民意低落,全球經濟低迷與網路造成的世代落差都是可見的外因。對手指責他過於親北京,執政無力;而黨內同志批評他決策封閉,引發“馬王政爭”。除了這些原因,馬英九的個人特質也似乎決定了其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必然會遭遇民意滑鐵盧。
這位深受建豐同志喜歡,生長在戒嚴時期的國民黨“官二代”,雖然在從政的後半段經歷過民意的檢驗,但其思維模式和成長經歷充滿了戒嚴時期的烙印,十分正統。馬英九在其臺北市長任期內,曾上過《康熙來了》,除了接受小S花癡的提問外,還在現場彈吉他,哼唱在美國留學期間學的鄉村音樂,訴說自己是如何喜歡貓王。他回憶大學時和俄國留學生喝酒,就會想到黑龍江以東、烏蘇里江等丟失的領土。
馬英九在擔任臺北市長時,曾到《康熙》做客。
“忠党愛國”這一詞彙已經深深地在馬英九這樣根正苗藍的國民黨人身上打下烙印,這批蔣經國時期發跡的“政務官”身上多少都有些“蔣經國”印記。我訪問過吳伯雄、江丙坤,談及國民黨時,他們眼神裡總是充滿自豪感。比如江丙坤在談及他獲得中山獎學金赴日本留學時,坦承他的價值觀就是“忠党愛國”。在他們身上彙集了早期臺灣政治人物發跡的諸多要素:從地方首長到“部會首長”再到黨務高層,政治歷練十分完整。但到了政治生涯晚期,參與臺灣民主轉型,又因自身局限與“果實”失之交臂,最後因有功於兩岸關係緩和,在大陸獲得人生最後的慰藉。
和上述國民黨大佬相比,年齡更小的馬英九等是臺灣民主轉型的最大受益者,因為他們終究收穫到果實。在戒嚴時期,他們雖然身在體制內,但畢竟還沒有像連戰等人一樣位居高位,解禁後又深度參與了早年國民黨發起的政治改革。而且,因為接受過西方名校教育,加上臺灣和韓國等亞洲前獨裁地區政權屬於冷戰時期的產物,兩蔣也曾自詡其統治地區為“自由中國”,他們整個價值觀又趨近于歐美保守派,這讓他們在黨內顯得十分開明。因此馬英九身上的包袱比吳伯雄、連戰等人小很多,到了臺灣實現政黨輪替常態化的年代,他們已經沒有“體制內”的原罪,只有烙印。
在陳水扁和馬英九執政的這十幾年,臺灣的政治偶像風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蔡英文、朱立倫、江宜樺、柯文哲等藍綠政客人多少都有學術或者專業人士背景,都曾被稱為政治素人,哪怕希望子承父業但還沒學會如何當平民的連勝文,也鮮有政治經驗。這和那些以“有功臺灣經濟騰飛”、“改革派”(藍營)、“戒嚴時期的民主鬥士”(綠營)為標籤的老政客截然不同。
從這個意義上說,馬英九和陳水扁更像是這兩個世代政客過渡時期的代表,最後有戒嚴時期印跡的党國偶像和民主偶像。馬英九擁有極其良好的教育背景、流利的外語、文質彬彬的大學教授般的形象,加上沒有連戰那種公子哥的氣質,給保守派的精英們帶來了希望。而草根出身的陳水扁則代表著另外一種審美,就像一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比如那些知名外語培訓品牌的創建者——他們擁有出色的口才,自身努力成功改變自己命運,又積極投身于民主這項偉大的事業。
但當政治人物成為偶像時,你對他的要求也變得不同,這些年馬英九正在經受這樣的落差。
在臨近卸任前的這一個月,馬英九又開始在媒體上強調自己的政績,諸如最低工資漲幅前所未有,控制住通貨膨脹等。但這些似乎是他本應該做的,而且經濟增長並不能達到預期——早在戒嚴前夕,新興的中產階級和新生代選民就根本不買“生活比過去更富裕”的賬,何況是今天,如同他的偶像蔣經國一樣克裡斯瑪式的政治人物是時代的特殊產物,再也一去不復還了。
論政治人物的品德和勤奮,蔣經國無疑是樣板。他持之以恆的勤政更給那個時代所有臺灣人留下深刻印象。終生與蔣氏父子為敵的李敖亦做過統計,1978年到1981年,蔣經國下鄉197次,“與民同樂”155天。為視察一條建設中的公路,他竟進山21次。1980年永安礦難,蔣經國挨家挨戶慰問。
但哪怕當年臺灣經濟騰飛、人均GDP和收入大漲,且擁有勞模般的領袖——並且領袖以及他的技術官僚們真心誠意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呼籲社會責任——但一切由領袖決定,民眾無權參與管理社會,許多政策的推行並不能深入人心,對領袖的評價也不見得會有多好。那些在臺灣各地被推翻的銅像便是鮮活的例子。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馬英九將會是臺灣政治人物在大陸影響力的巔峰代表。後馬英九時代的臺灣政治人物會更加務實,理想主義的色彩會進一步淡化,對兩岸關係的政治考量色彩並不濃,只是希望通過改善關係,讓臺灣從中獲得交流紅利,以獲得政績。
這也意味著,臺灣政客未來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將會十分有限,不管他們將扮演臺灣利益推動者、看門者等任何角色。尤其是那個還經常出現在大陸各衛視荒誕無比戰爭劇上的國民黨,它已經成為政黨輪替的常客;若不是其對兩岸關係的見解可以讓北京官方更為容易接受,國民黨在臺灣所扮演的角色和民進黨並無太大差異。
根據鳳凰網、中新網等綜合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上一篇:【台灣】蔡英文就職典禮流程
下一篇:【兩岸】兩岸媒體解讀兩岸關係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港高鐵明年直達梅州 僅需1.75小時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李家超:香港全力攜手大灣區城市推進灣區建設
- 中美元首會晤/「剝奪中國人民發展權利,我們決不答應」
- 中美須相向而行 走出困境
-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將訪華
- 搶企業報捷 阿斯利康華為進駐香港
- 曼谷槍擊案 | 泰國王王后派代表看望受傷中國公民
- 李家超:明起一連兩日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意義重大
- 聯招放榜 港大攬四成尖子 三狀元留港讀醫
- 特首:「八大中心」定位添新吸引力 將「補充維他命」強化獨特優勢
- 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 不容妥協退讓
- 習近平就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提出「八點建議」
- 1【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
香港回歸中國接近19年了,中央政府格守“一國兩制”的承諾,讓港人治港。和問題百出的臺灣一樣,香港的民主,在世界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也催生出各種怪胎來。極小部分不滿足現狀的人,違背民主的宗旨,掀起違法“占[詳細]
- 2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創辦於1939年5月1日的香港《成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雖然後來被競爭者相繼超越,風光不再,但依然在香港傳媒界和中老年讀者心中享有盛譽。作為一家很成熟的媒體,《成報》從去年8月以來的一系列出格行為[詳細]
- 3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4“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參訪綏德革命紀念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綏德革命紀念館。走進綏德縣名州鎮,一座嶄新而恢弘[詳細]
- 52024海外媒體采訪團參訪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頤高榆林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來自美國、加拿大、德[詳細]
- 6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72024海外媒體榆林行|一座會唱歌的陜北民歌博物館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7月10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陜西省僑聯主辦,延安市僑聯、《華商報》社、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的“追夢中華·弘揚嘉庚精神啟新篇”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這里是聲音與城市的千古共鳴,是歷[詳細]
- 8鄭逢春:萬峰林不僅是一座座山峰!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萬峰林不多余一座山峰!群峰之上,陽光燦爛,天空遼闊而透明,任憑情思與心智往來縱橫。峰巔之下,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村寨炊煙裊裊……每有閑暇,人們便會由四面八方往這里趕,爭先恐后地投入萬峰林的懷抱,一個也不多[詳細]
- 9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亞[詳細]
- 10追夢中華·多彩黔行 | 石阡溫泉:療養與悠閑的完美融合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香港繁體版銅仁訊 朱梅仙報道】10月15日,由中國僑聯指導,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省僑務辦)支持,貴州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多彩黔行”2024海外華文媒體貴州采訪行活動媒體采訪團走進中國溫泉之鄉石阡縣采訪,深入了解石阡溫泉歷史與文化[詳細]
- 11“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世界規模最大的新疆國際大巴扎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1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在烏魯木齊啟動。來自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詳細]
- 122024國際山旅大會開幕式暨2024亞洲山地旅游推廣大會舉行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貴州興義訊】9月26日,2024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在黔西南州興義市啟幕,來自國內外相關業界專家匯聚一堂,共話助推山地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