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焦 點 >

新公屋可租可買 八成家庭做業主

更新時間:2015-11-10 08:25來源:網絡作者:@missdream人氣:32458

新公屋可租可買 八成家庭做業主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首份研究報告,倡議推行「補貼置業」及加快土地供應。左起:曾維謙、王于漸、鄭李錦芬及黃元山。

團結基金倡補貼置業 調整補地價降門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樓價貴絕全球,令不少港人擔憂「上樓」無望。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首份「土地房屋」研究報告,倡議特區政府推行全新的「補貼置業計劃」,日後所有新建的公營房屋均以「置業」機會為目標,並放寬公營房屋的「補地價」政策,幫助無法負擔市場樓價的家庭以優惠價置業,長遠目標可令八成香港家庭都是自己居所的業主,安居樂業,分享香港經濟繁榮的成果。提出主張的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兼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王于漸強調,房屋是關乎香港未來的問題,認為特區政府有必要協助市民解決,否則社會將會永無寧日。

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首份題為《土盡其闢 百堵皆興,屋盡其利 萬家受惠》的土地房屋研究報告。研究項目由王于漸、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以及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曾維謙撰寫。王于漸昨日與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基金會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及曾維謙出席記者會介紹研究成果和建議。

五折至七折上車 按揭95%

「補貼置業計劃」倡議,日後特區所有新建的公營房屋不再分「公屋」、「居屋」,均以「置業」機會為目標,並放寬公營房屋的「補地價」政策,幫助無法負擔市場樓價的家庭置業。「補貼置業計劃」長遠目標期望,可令八成香港家庭都是自己居所的業主,安居樂業,分享香港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成果。

在建議計劃下,「上樓」住戶可先租住,儲夠錢就可以五折至七折的優惠價「上車」,由政府擔保按揭95%;日後轉讓時需要補地價鎖定於其買入時的水平,不會隨市價調整。該計劃規定港人優先,每戶要有一半人是住滿7年的永久居民,首5年設有轉售限制,類似現時居屋做法。

王于漸昨日於記者會承認,新政策的定位不只幫市民有屋居住,還要協助他們置業,「如果樓價一直升,便不是解決居住問題,而是絕對要解決成為業主問題。市場機制不會幫到你成為業主,所以要政府糾正市場問題。如果不能糾正,香港社會將會永無寧日。」

王于漸又舉例說,一個市價400萬元的單位,房委會以200萬元售出,由特區政府提供擔保,住戶只需交5%首期,即10萬元便可置業,「申請的居民要自己完成扣除5%首期之後,其餘的95%的所有供款,政府不提供補貼。政府的介入,只是糾正市場失誤的問題,向住戶提供置業階梯,讓他們選擇購買或繼續租住單位。」

達到目標 需開發土地

該計劃跟以往的「租置計劃」相近,但基金強調與以往「租置計劃」的最大分別是打通了「補地價」這個環節。「補貼置業計劃」倡議放寬「補地價」政策,提供明確「補地價」目標,而不用追逐按市場浮動的補地價比例,甚或減少補價,「400萬元的樓以200萬元買入,地價鎖定在餘下的200萬元,樓市升,不用補差額;如果下跌,甚至可以按市價付少一些。」

對於董建華曾經推出「八萬五」政策,目標令七成市民做業主,最終政策落空,王于漸解釋說,當年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樓價下跌,令計劃無法推動。他強調今次的計劃與先前的不同,目的在於逐步推動新的資助房屋置業計劃,但認為倘要達到八成置業目標,需要開發土地建屋。

王于漸又不認同此計劃是為特首梁振英連任解決問題,強調這是關乎香港未來的問題,「相關問題30年來都解決不到,在曾蔭權或董建華上任特首前已存在,這是香港的問題,不是任何一屆政府的問題,如果今屆政府解決不了,下屆都要處理。」

香港文匯報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

    香港回歸中國接近19年了,中央政府格守“一國兩制”的承諾,讓港人治港。和問題百出的臺灣一樣,香港的民主,在世界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也催生出各種怪胎來。極小部分不滿足現狀的人,違背民主的宗旨,掀起違法“占[詳細]

  • 2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創辦於1939年5月1日的香港《成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雖然後來被競爭者相繼超越,風光不再,但依然在香港傳媒界和中老年讀者心中享有盛譽。作為一家很成熟的媒體,《成報》從去年8月以來的一系列出格行為[詳細]

  • 3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4​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5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亞[詳細]

  • 6美陸戰隊擬入島 挑戰「一中」紅線美陸戰隊擬入島 挑戰「一中」紅線

    ​據中央社、中評社報道:2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兩名美方官員的話稱,美國務院已提出要求派駐海軍陸戰隊至台灣,以協防「美國在台協會(AIT)」。CNN報道還附上了短評:此舉料將引發中國憤怒。30日,AIT回應此報道,新館維安作法與現行做法一樣[詳細]

  • 7中消協:“3.15打假”年度“黑榜”成為消費關註的熱點!中消協:“3.15打假”年度“黑榜”成為消費關註的熱點!

    2017年,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酷騎、小藍單車等共享單車企業出現經營異常,引發了消費者對自己押金安全的擔憂,紛紛提出退還押金,但商家的相關售后服務未能跟上,出現了退款難等問題。[詳細]

  • 8南美「友邦」高危 台再瀕「斷交潮」南美「友邦」高危 台再瀕「斷交潮」

    台當局上月接連失去多米尼加及佈基納法索兩個「邦交國」後,近日又傳出有「邦交國」可能與台灣「斷交」。據悉,有知情人士坦言,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尼加拉瓜可能成為下一個與台灣「斷交」的對象。此外,由於當局維持「邦交」的壓力沉重,導致駐外代表積勞[詳細]

  • 9公共年金或增至200億 下周一派表公共年金或增至200億 下周一派表

    ■左起:香港年金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與香港年金計劃宣傳大使黎明昨主持啟動禮。劉國權 攝政府公共年金計劃-香港年金公司昨公佈推出終身年金計劃詳情,為退休人士提供一項新的理[詳細]

  • 10港大研製醫用超薄感應器測炎症快30倍港大研製醫用超薄感應器測炎症快30倍

    陳國樑(中)、梁嘉傑(右)展示醫用超薄感應器。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及李嘉誠醫學院合作成功研發醫用實時超薄感應器,可令醫生檢測及治療炎症速度大大加快30倍。負責研發的港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陳國樑[詳細]

  • 11商務部:美徵稅是向全世界開火商務部:美徵稅是向全世界開火

    ■高峰表示,美國公佈的340億美元徵稅產品清單中,約200多億是在華外資企業的產品,其中美國企業佔有相當比例。圖為內地一家焊接機械人生產企業的工人在工作。 資料圖片清單多為在華外企產品 中方籲各國聯手反對單邊[詳細]

  • 12金英哲蓬佩奧紐約鋸扒 討論「特金會」金英哲蓬佩奧紐約鋸扒 討論「特金會」

    ■蓬佩奧向金英哲介紹紐約。朝鮮勞動黨副委員長金英哲前日抵達美國紐約,會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並共晉工作晚宴,商討美朝峰會安排,雙方昨日舉行多場會議。蓬佩奧未有透露會談內容,但形容與金英哲的晚宴氣氛愉快。[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