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中國夢 >

中國夢同時也是世界的夢

更新時間:2018-03-12 15:07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390977

中國夢同時也是世界的夢 

進入2018年,法蘭西學院再次向中國藝術家授予最高榮譽,中國畫家吳為山被授予法蘭西藝術學院通訊院士,成為繼吳冠中之後第二位當選該院通訊院士的中國藝術家。

從18世紀的“中國熱”起,中國文化在法國思想界、學術界、藝術界乃至民間,一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法國學者維吉爾·比諾曾說:“當人們翻閱18世紀法國思想家、經濟學家撰寫的作品、遊記或報刊文章時,會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名字是如此頻繁地出現,激起了那么多的贊譽之詞。”時至今日,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中國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古老的中國文化在法蘭西的土地上正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越來越受到官方及民間的認可和接受。

吳為山的雕塑作品,在法國獲得了藝術界的高度評價。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法國著名雕塑家安托萬·蓬塞表示,吳為山的作品造型獨特,充滿藝術想象力,富有情趣和格調。他的作品就像一本妙趣橫生的書,讓人百看不厭。安托萬·蓬塞認為,從吳冠中到吳為山,中國藝術家對法國乃至世界藝術的影響不可小覷。“我期待湧現出越來越多傑出的中國藝術家,對他們能給世界藝術帶來何種驚喜與啟發,我充滿好奇。”

作為法國最具學術權威的機構,法蘭西學院下轄五個分院,分別為負責法國語言文化的法蘭西學術院,負責文學的法蘭西文學院,負責自然科學的法蘭西科學院,負責藝術的法蘭西藝術院以及負責道德和政治的法蘭西人文學院。五個院都有冠以本院名稱的院士,院士為終身制,只有前任院士去世後,才可增補。1997年,著名法籍華裔畫家朱德群入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成為該院曆史上第一位華人院士。

而在法國學術界和藝術界,還有三個中國人的名字可謂聞名遐邇,他們就是朱德群、趙無極和程抱一。三位大師是旅法華人藝術家的傑出代表,在法國乃至歐洲文學、藝術界均享有崇高地位。他們皆受教於祖國,20世紀四五十年代來到法國,在各自領域成就斐然,並先後於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當選法蘭西學術院院士。直至目前,他們是僅有的進入這座藝術聖殿的三位華人,是在法華人藝術界當之無愧的泰鬥。

法蘭西學術院是曆史最悠久,也是最負盛名的一個分院。2005年,79歲的程抱一在巴黎正式就任法蘭西學術院院士,成為名副其實的“法蘭西學院院士”。他不僅僅是法蘭西學術院第一位華裔院士,也是該院近370年曆史中的第一位亞裔院士。

在法語中,法蘭西學術院院士有一個很特別的稱呼——“不朽者”。這個稱呼來源於它的創建者黎塞留。在發起並推動法蘭西學術院成立後,他為學院專門刻了一個印章,上面寫著“致不朽”,從此以後入選的院士就都被稱為“不朽者”。在這些“不朽者”中,有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哲學家、曆史學家、藝術批評家、醫生、科學家、政治家、律師等各行業的人,比如眾所周知的拉辛、拉封丹、小仲馬、繆塞、雨果、列維-斯特勞斯、程抱一等。

法蘭西學術院共有40個席位,一旦入選,終身都是院士。每當有院士去世,某個席位空缺出來,才會由其他院士提名候選人,也可以毛遂自薦,此後再由院士們投票選舉。由於席位珍稀,有不少大文豪與法蘭西學院擦肩而過,比如赫赫有名的盧梭、薩特、波德萊爾、普魯斯特、凡爾納、加繆等,由此也誕生了一種說法——“第41席”,專指無緣“不朽者”稱號的文壇大家。

程抱一曾在接受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正在進入曆史最好的時期。中法兩個分屬於東西方的國家,有眾多相似之處,兩個文化大國之間的交流,對人類的未來一定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除了旅法華人藝術家外,中國籍藝術家也越來越多地被這座法國最高學術殿堂所認可。2000年,著名書畫家吳冠中入選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通訊院士是法蘭西學院授予在學術領域有卓越建樹的外籍人士的稱號,同樣為終身制,只有前任通訊院士去世後,才可增補。

2016年,學者、翻譯家董強在位於巴黎塞納河畔的法蘭西學院正式履新,成為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的首位華人通訊院士,並參加當日舉行的學院年度會議。法蘭西學院院長加布埃爾·德布羅意向記者表示,董強是法中兩國文科領域重要的“擺渡人”,為兩國間文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交流互通作出了諸多貢獻,此次當選實至名歸。他同時希望董強能夠繼續通過翻譯、創作等形式的工作,讓法蘭西學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文化、社會與曆史。董強在履新現場感謝法蘭西學院對他多年為中法交流所做工作的認可。他表示,在日漸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中國與西方世界需要有更好的溝通與交流。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應該有更多的中國聲音被世界聽到。“我將利用好通訊院士這一身份,繼續致力於文學和社科領域研究,做好雙向翻譯工作,為加強中西方之間的相互了解貢獻一己之力。”他對記者說道。

作為歐洲的文化藝術中心,巴黎擁有大皇宮、蓬皮杜、集美、橘園等多個全球知名的展覽館和藝術中心,每年舉辦的藝術展更是不計其數,涵蓋繪畫、雕塑、攝影、當代藝術等各個領域。隨著中國文化不斷“走出去”,以及中法文化交流的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也走出國門,將他們的作品帶到了這些世界頂級的藝術場館進行展出。

2015年,位於巴黎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法國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宣布收藏5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分別為徐震的大型裝置作品《集團-四把刀組合》、丁乙的《十示》、張恩利的《材料》和《水》以及趙洋的《春天》。據介紹,這些作品是由知名收藏家鄭志剛、周大為、趙令勇、餘德耀以及佛羅倫斯和丹尼爾·嬌蘭夫婦捐贈的。蓬皮杜中心主席塞爾日·拉斯維涅表示,這些作品不僅以多元化的現代藝術風格豐富了館藏內容,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實力和勃勃生機。此次捐贈也為中法兩國現代藝術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機。拉斯維涅說,蓬皮杜中心共收藏了128件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不僅包括20世紀早期劉海粟、徐悲鴻等大師的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畫作,也包括趙無極、黃永砯、嚴培明等在法華人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反映了中國藝術的多樣性。

法國獨立沙龍藝術展覽的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曆史。一個多世紀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如凡·高、莫奈、雷諾亞、塞尚、馬蒂斯、畢加索、夏加爾、達利、趙無極和朱德群等,均曾攜作品參加過展覽。自2006年起,在法國總統府和文化部的支持下,由四家知名沙龍——“獨立藝術家聯盟”“對比沙龍”“法國藝術家聯盟”以及“水墨沙龍”共同創辦的沙龍聯展“藝術財富沙龍”開始在巴黎大皇宮進行展出,聯展年均吸引超過4萬觀眾,已成為當前法國當之無愧的年度藝術界盛宴。除了“獨立藝術家聯盟”之外,其餘三個主辦單位均用一位藝術家一幅作品的形式布展。

去年應“對比沙龍”主席保羅·亞曆克西的邀請,十餘位來自中國國內的藝術家首次攜自己的作品來到巴黎,向法國、向世界展現中國當代藝術魅力,也為聯展帶來了一股清新的“中國風”。參展畫家周松是國內青年一代傑出藝術家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此次應邀參展的中國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向記者表示,中國的青年藝術家應當從自身作品出發,站在世界藝術發展潮流的角度去提高創作水平,打破固有思維的束縛,同時努力拓展眼界及藝術胸懷,讓創作出的作品擁有更大的包容性及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更好地展示當前中國文化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新一代中國中青年藝術家們需要更多地“走出去”,與世界范圍內各文化、各民族的藝術進行碰撞、交流。

近年來,通過法國中國文化中心以及落戶各地的孔子學院為平台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讓法國普通民眾多了很多近距離接觸和體驗中國文化的機會,也讓中國文化更加深入法國民眾的內心。

作為中國在西方國家中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文化中心,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成立15年來,已經成為法國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最直接的窗口和平台。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向記者介紹,中心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動,如法國中國電影節,通過電影展示與研討,推進了兩國電影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成了幾部合拍電影;中國傳統戲曲節,培養了一批法國戲迷;中國曲藝節,讓法國友人了解了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等。與此同時,中心還圍繞春節和中秋節這兩個中國傳統節日積極策劃,希望讓“歡樂春節”“天涯共此時”這兩個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活動在法國能夠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拉近兩國民眾距離的橋梁和紐帶。

一年前,我駐法使館教育處特組織動員在法國家公派漢語教師和志願者,在其任教的21個城市的30所大中小學校舉辦了“中國日”或“中國周”活動。曆時近兩個月,共計近萬名學生和家長以及當地數萬名市民積極參加了系列活動。“中國日”或“中國周”活動通知發出後,各地學校校長積極支持配合,通過公派教師和志願者積極地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以春節晚會、中文歌唱比賽、中國民間藝術文化展、中國電影欣賞、中國知識競賽、傳統書法展、文化曆史講座、中華傳統小吃品嘗會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通過法國民眾親身參與,激發了法國民眾了解中國曆史和文化的興趣,促進了法國漢語推廣工作與漢語教學的深入發展。

“中國日”或“中國周”活動主題鮮明,不僅活動內容豐富多樣,而且活動輻射面廣,不僅有學習漢語的學生,亦有學生家長與當地市民參與其中。更有多校聯合舉辦演出或展示,擴大了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活動還受到了當地政府與學校的大力支持,法國媒體也對活動進行了報道,社會影響力很大。活動通過頗“接地氣”的形式,加深了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民眾之間的交流,使更多的法國學生和民眾進一步了解了日益繁榮的中國,激發了他們學習中國語言的興趣,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越來越多的法國學生希望有機會前往中國學習交流,成為中法溝通的青年“使者”,早日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1月3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等聯合舉辦的“學院與沙龍——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集中呈現了“學院派”這一法國藝術史上重要流派璀璨奪目的篇章。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藝術以及法國社會風貌。參展的103件學院派藝術精品均來自世界聞名的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和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包括藝術家多米尼克·安格爾、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帕斯卡·達仰—布弗萊、弗朗索瓦·呂德和保爾·郎度斯基等人的重量級作品,展覽還同時展出了中國藝術家常書鴻和方君璧的作品。

早在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就舉辦了“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史無前例地彙聚了盧浮宮博物館、奧賽美術館、凡爾賽宮博物館等5家法國著名博物館的珍品名作來華展出。此次舉辦“學院與沙龍”展,不僅有助於加深兩國人民對雙方充滿魅力的文化藝術和蘊涵其中的人文精神的相互理解,更進一步彰顯了文化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術和文化發展部負責人kathyAlliou說:“‘學院與沙龍’展充分體現了中法兩國文化之間相互靠近的重要性,兩種文化的互相吸引和互相尊重19世紀就已經存在,直到今天依舊在不斷豐富與發展。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是法國學院派的繼承者,同時也在鼓勵當代藝術的發展,它對國外學生,包括中國學生發現和探索藝術提供了一個好的場所。”

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繪畫和雕塑作品的藏品負責人施瓦茨也表示,我們另外一個願景是希望在法國能介紹更多的不為法國人所知的中國偉大藝術家,包括方君璧等人的作品。他認為:“相對於徐悲鴻時期的中國,明代中國更為法國人所了解。在19世紀的100年中,法國通過每隔一段時間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使得法國成為了世界藝術中心。自‘一戰’之後,法國的老師開始到美國、中國等世界各地去教書,中國的學生也被法國的藝術氛圍所吸引,紛紛來到法國留學。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大家尋找知識、藝術、政治的中心,但是這樣一個中心可能不再是巴黎了。”

此次展覽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美的聖殿”,系統展示了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對19世紀藝術家的培養,以及“羅馬大獎”等重要的競賽制度對於藝術風格的塑造。二是“沙龍美術舞台猶如時代的鏡子”。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舉辦的沙龍展曾為18、19世紀法國藝術的繁榮做出很大的貢獻。

1737年開始,學院每年在盧浮宮的“方形沙龍”大廳舉辦一年一度的“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沙龍展”,此後每次展覽都被稱為“沙龍展”。沙龍體制為藝術家提供了新的欣賞者和贊助者,使藝術界更活躍、多元,也形成了新的藝術取向,影響著藝術的發展。本次展覽展出了在沙龍中獲得聲譽的重要作品,包括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歐仁·德拉克洛瓦的《弗朗索瓦·拉伯雷像》、卡米耶·柯羅的《意大利風光》,亨利·熱爾韋以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場面入畫的《4日晚上的回憶》等名作,還有達仰—布弗萊的《應征入伍者》和其他一些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的藝術家們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可以讓我們很清晰地看到法國19世紀的美術系統。本次展覽策展人菲利普·傑奎琳認為,巴黎高美學生成為藝術家的必經之路是畢業之後必須進入“沙龍展”,這是其職業生涯的第一步,而當中不容忽視的是獲得“羅馬大獎”的作品。本次共有20多件獲得“羅馬大獎”的繪畫和雕塑類作品得到展示,比如繪畫類安格爾的作品《阿喀琉斯接見阿伽門農使者》,雕塑類卡爾波的作品《赫克托爾懷抱兒子阿斯蒂亞納克斯》,體現出藝術家在學院的土壤學習、奮鬥與成長的曆程。另外,“在展覽當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就是安格爾的《朱庇特與忒提斯》,這件藏品自從被普羅旺斯艾克斯的格拉內博物館收藏之後,幾乎是第一次拿出來到國外參展”。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院長Jean—MarcBUSTAMANTE和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負責人YvesROBERT在前言中介紹:“這些藝術家中的絕大部分,比如典型的保爾·郎度斯基,本身也是嚴謹而具有洞察力的老師,不斷接受和教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從紐約來的美國人、俄羅斯的猶太人、奧斯曼帝國的亞美尼亞人以及遠東的藝術家,尤其是中國人——兩次大戰期間他們是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為數最多的外國學生。這些學生的作品同樣在我們的收藏中擁有一席之地,此次展覽能以中國留學生的作品作為收尾,讓我們感到欣慰。”

正如策展人所說,本次展覽的展品來源於兩個最重要的巴黎藝術機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和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巴黎高等美院是享譽300年的殿堂級美術學院,其影響力遍及歐洲大陸,也對20世紀中國美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徐悲鴻、林風眠、常書鴻、方君璧、劉開渠等都曾就讀於這所學校。其倡導的學院體制,包括教學以及競賽,成為了世界各地美術學院的標杆。例如,其開創的羅馬大獎學術體系培養了19世紀最重要的學院派代表:安格爾、卡巴內爾、布格羅、卡爾波、法居葉赫等藝術家,學院自1648年創辦以來繼承了超過45萬件藏品,通過展覽和出借給其他重要藝術機構的方式,與大眾分享這些珍品帶來的藝術享受。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是一家國立藝術品收藏機構,被授權管理庫存在冊的曆代法國公共藏品。為了實現藏品的傳播與增值,中心收藏的作品經常出借給各個博物館進行展示。其收藏范圍廣泛,其中還包括一部分中國留法藝術家的作品,展覽中常書鴻的油畫作品《病中的妻子》即是一例。

菲利普·傑奎琳介紹,處在20世紀之初的中國是與法國之間交往最為明顯的國家之一。“對於法國美術來說,這樣一個展覽能夠在中國舉辦將會起到示范作用,我們也非常榮幸在整個展覽的結尾部分呈現曾在法國學習的中國藝術家作品。這兩件作品並不是19世紀的,而是‘一戰’以後的,分別來自常書鴻和方君璧,通過他們的作品我們能夠了解到19世紀美術的‘法國夢’如何成為後來的美術的‘中國夢’。”他說。

《鐸爾孟的紅樓夢》(商務印書館)新書發會在京舉行。作者鄭碧賢女士與讀者分享了一個故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三位翻譯者和校譯者鐸爾孟、李治華和雅歌,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托,曆時27個春秋,合力將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翻譯成法文出版的曲折曆程。

安德烈·鐸爾孟是法國貴族、詩人、載灃親王府法語教師、北洋政府外交顧問、中法大學創辦人之一、國民政府總統府顧問。他在中國生活了48年,回到法國後參與到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法譯本的翻譯、校譯工作中,把生命中最後的十年光陰獻給了《紅樓夢》。在鐸爾孟的堅持下,法文版《紅樓夢》成為一部包括詩詞歌賦的全譯本。1981年11月,《紅樓夢》由法國著名的伽利瑪出版社列入法國最負盛名的文學叢書《七星文庫》出版,如今已出第四版。

在舒乙倡議下,《紅樓夢》法譯本手稿從法國落戶到北京,被中國現代文學館珍藏。

150年前的一位法國人,就是當年出任福建船政正監督的日意格。另一個150年後的法國人,是法國友人魏延年。當天,日意格的10多位後裔和魏延年一起共同按下啟動球,為展覽揭幕;也與船政後裔首次見面,共溫祖輩的榮光。

1873年,日意格在法國工程師協會發表了一個演講,介紹福建船政誕生與發展步步為艱的同時,流露出他對中國船政事業的執著和熱愛。百年後,這份珍貴講稿由愛好中國曆史文化的魏延年獲得,並捐贈給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此次展覽就循著這篇演講稿的脈絡鋪開,克服語言障礙,跨越文化差異,帶領觀展者走進悠久的船政曆史,品味異國友人的“中國夢”。日意格在150年前福建船政發軔時期孜孜以求的背影被逐漸定格。

1866年8月19日,31歲的日意格受晚清重臣左宗棠所托,第一次來到福州。他為福建船政制定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幫助中國人建立一個能生產軍艦和輪船的船舶制造廠,幫助他們培訓有能力建造和駕駛船舶的人員。

在他看來,當年的中國工業幾乎處於封閉狀況,“福州船政,意味著工業活動的起點”。

建船廠、造兵船、造水上飛機、辦學堂、引進人才和派員留學……福建船政開展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其間,日意格多方爭取,終使法國政府同意他以官方身份參與福建船政工作,准予派遣技術人員。

日意格還與中國留法學生結下深厚師生友誼。1875年,日意格在法國老家結婚,在法留學的船政學子們依照福州古制送上一幅帷幔,在一張紅紙上寫就的賀詞中,用“鴛鴦”來稱贊尊師伉儷情深。

當天展覽上,兩廂後裔相見甚歡。沈葆楨第六代外孫女黃見嘉老人邀請對方到福州三坊七巷宮巷26號沈家故居坐坐,“覺得很親切,這位法國人真了不起。”

“日意格的老家在法國西部,但我對孫女說,他的故鄉在中國。”日意格後裔德·巴納費爾說,在家族的“中國房間”,至今陳列從中國運來的中式家具和華美繡品。

日意格牽起的中法友誼,至今亦仍有回響。

2006年,魏延年來到馬尾,重走前人日意格的船政路。他回國後便投身船政資料研究與搜集工作,延續他的法國“老鄉”日意格的中法友好夢想。

2014年2月,法國外長洛朗·法比尤斯在訪華期間曾專程到訪福州船政文化遺存。8個月後,法比尤斯將一尊日意格的雕像回贈福州。如今,這尊雕像陳列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我相信,在那個年代,日意格有一個‘中國夢’,並為此付諸一生。”魏延年耗時十年收集整理福建船政史料,方有了《一個法國人的中國夢》專題展覽。展廳內,他為觀展的嘉賓仔細介紹展出圖片背後的故事。

福州馬尾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曉東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展覽讓日意格被更多人知曉和了解,讓中法兩國的友誼和文化交流更加深遠。

“中國夢同時也是世界的夢。”另一位船政後裔劉毅說,當年以日意格為代表的一批外國友人真心幫助過中國,回顧船政走過150年的曆程,“我們不能忘了他們。”

根據中國網、中新網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實現工業産值超百億 爲當地創造3萬多個就業崗位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實現工業産值超百億 爲當地創造3萬多個就業崗位

    作爲中國企業最早“走出去”建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泰中羅勇工業園區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吸引百余家中國企業入駐,帶動中國企業累計在泰投資超過29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過100億美元,爲當地創造了3[詳細]

  • 2“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

    今年夏天,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精彩紛呈,而在非洲塞內加爾的很多村落,球迷們也度過了一個狂歡的盛夏。由于中國在非洲啓動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塞內加爾300個村落因此受益,球迷們通過電視機觀看了這[詳細]

  • 3王義桅:貿易暢通是應對逆全球化之道王義桅:貿易暢通是應對逆全球化之道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貿易暢通成果豐碩,對于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性[詳細]

  • 4孔子學院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6年 架設了解與友誼橋梁孔子學院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6年 架設了解與友誼橋梁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以及世界對了解中國語言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強,應運而生的孔子學院從2012年開始相繼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一些島國。位于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的南太平洋大學艾瑪盧校區主管魯本·馬克沃德盛贊孔子學院是一[詳細]

  • 5探訪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區域發展探訪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區域發展

    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區,開車向北大約30多分鍾,就來到了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四個跨越式發展區之一——納傑日金斯基跨越式發展區。“納傑日金斯基”是俄語“希望的”意思。將在這片面積爲806公頃的土地上建設的俄羅[詳細]

  • 6“一帶一路”為波黑發展提供“加速器”和“穩定“一帶一路”為波黑發展提供“加速器”和“穩定

    波黑12日舉辦“一帶一路”5周年研討會。波黑主席團塞爾維亞族成員伊萬尼奇盛贊“一帶一路”倡議,認為“一帶一路”不但在經濟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也促進了不同社會間的交流,將影響未來數個世紀。[詳細]

  • 7物流樞紐已成形 “一帶一路”促進中哈投資物流樞紐已成形 “一帶一路”促進中哈投資

    五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五年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顯著。 昨日(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一帶一路”中哈智庫媒體人文交流論壇上,多位嘉賓指出,[詳細]

  • 8衢州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衢州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6月28日,由衢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務廳、南南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中國 衢州)國際經貿合作活動盛大啟幕。近年來,衢州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衢州的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有力務實地推動[詳細]

  • 9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必將給世界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必將給世界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提供了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方案,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熱情參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應運而生。[詳細]

  • 10搭“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橋,中國校企聯盟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搭“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橋,中國校企聯盟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

    身處經濟全球化洪流中,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詞匯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技術語言”。5月20日,由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5所高校共建的“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下稱“標準化大學聯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希冀以標準化文化交流搭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詳細]

  • 11拉美已成“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參與方拉美已成“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參與方

    5月28日,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拉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中拉全面合作夥伴建立三周年的背景下召開,多位前駐拉美國家大使、拉美研究學者就新時代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倡議進入關鍵實施階段,中拉關係和[詳細]

  • 12中剛共同開發黑角經濟特區 助剛果(布)打通“夢想之路”中剛共同開發黑角經濟特區 助剛果(布)打通“夢想之路”

    9月5日,在習近平主席和剛果共和國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見證下,中國海外基礎設施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OIDIC)與剛果共和國政府在北京簽署《剛果共和國黑角經濟特區開發框架協議》。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和剛果共和國大型工程部長讓·雅克·布亞[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

“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