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突破地緣限制 打造國際合作
- 更新時間:2017-05-26 17:47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7981906
2017年註定是中國地緣政治突破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行,讓全球的關注點從東北亞,從中美關係轉向了中國,轉向了亞洲,轉向了歐亞大陸,“一帶一路”所跨越的不僅是一座興都庫什山脈,更是突破了中國地緣政治的千年宿命。2017年將要改變的,不僅是中國自東向西傾斜的經濟版圖,還有中華民族整體的思維模式。
當我國的大江大河向東奔流不息的時候,我國發展的列車的輪船卻在向西飛奔,向南行駛,越過我國西部那座壁立千仞、空氣稀薄、高寒荒漠的高原,駛過南海,駛向印度洋,駛向中東、中亞、歐洲、非洲。站在西部那道威嚴的世界屋脊之上,我們將聽到什麼?我覺得我們將聽到印度洋的濤聲,聽到阿拉伯大沙漠的駝鈴聲,聽到里海、黑海、紅海、地中海的風聲。
突破歷史宿命和傳統思維的大道之行:“一帶一路”宏大視野中的中國戰略突破
地球上的河流、山脈、沙漠、曠野、高原、大海、洋流、半島、島嶼、海峽這些脈理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這些地理因素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文化、宗教、政治、經濟到底有什麼樣的決定性影響?為什麼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土面積仍要瘋狂地擴張?為什麼美國要將中美洲和南美洲視為自家的後院?為什麼印度次大陸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始終是各個民族相互征伐的戰場?為什麼有人將伊朗高原視為歐亞大陸的樞紐?為什麼非洲大陸始終貧窮?為什麼是歐洲而不是亞洲首先開啟現代工業革命?
翻開世界地理版圖,對照人類進化史和世界文明發展史,聽聽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我們會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和當代世界地緣政治的變革中,逐漸找到地理版圖中隱藏的秘密,理清世界地緣政治的脈胳,然後找到我們前面提出問題的答案。
隨著中國重新崛起為世界上的強大國家,隨著印度經濟的崛起,隨著伊朗重新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也隨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成為全球發展的主導戰略,中國、印度和伊朗這個“文明三角”將成為21世紀世界格局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美國將退出這一“文明三角”地區,俄羅斯將回歸被封鎖在大陸和冰川之間的陸權地位,歐洲文明的力量將逐漸衰落,“文明三角”將崛起並在與歐洲文明相互融合中脫穎而出,成為未來全球政治的主導力量。
中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端,面朝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北面是寒冷空曠的森林和草原,冰蓋一直沿伸到北冰洋,南面是破碎的中南半島環擁的南中國海和由此構成的亞洲“地中海”,黃河、長江自西向東流注其間。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一直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淵源流長的中華文明在這裏萌芽、生長、繁盛,從未間斷。中國人從未想過要去佔有北方的大片荒漠,直到十七世紀俄羅斯從萬裏之外策馬奔來,才想起那片大草原有著巨大的價值。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僅只是向南海和印度洋周邊國家宣示泱泱中華的威儀,而不是去擴張領土、進行殖民統治。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在一片相對固定的版圖上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無法穿越北邊大漠,無法跨越西部大山,地理格局和文化傳統限制了他們的擴張衝動,他們一直都視這塊土地為自己的家園。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除了與產生於印度的佛教有過文化融合,基本上沒有與其它文明產生過衝撞和融合。中華文明是一個未受歐洲、中東文化侵蝕的純粹的單一文明體系,而且是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體系,這得益於西部的那道巨大的天然地理屏障。
如果有一天,中國去跨越橫亙在版圖西部邊陲的巨大屏障——喜馬拉雅山脈、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脈,中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害怕?恐慌?狂喜?不屑一顧?中華民族所生存的這塊版圖既是一個家園,也是一個囚籠,中國人的思維已經不習慣走出這個家園或囚籠,這裏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家,他們不會去攀爬西部那道千仞之上的屏障,即使站在了這個世界的屋脊之上,他們也不會留戀,而會返身回到東部向著大洋的地方繼續他們平靜的牧歌般的田園生活。
除了草原上的英雄成吉思汗率蒙古鐵軍一路向西,橫掃中亞、中東、東歐,摧毀城池、屠殺百姓,所到之處,要麼臣服,要麼滅亡,其金帳汗國、藍帳汗國令基鋪公國、莫斯科公國、中亞、中東各國稱臣進貢達數百年之久。而大漢、大唐、大清的英雄豪傑卻只能揮師西域而止,不是他們不英雄,不是他們不血性,而是他們知道,山的那邊不屬於他們,不屬於中國,那是另一個世界,這種認知既是中華民族的遺憾,也是中華民族的幸運。
西部屏障那不是一座山脈,而是一堵牆,一堵無法穿越也無法跨越的高牆,這就是中國的宿命,是中華文明地緣政治的宿命。其實也正是那道屏障將羅馬帝國軍團、波斯帝國軍團以及中東、中亞各個族群的鐵蹄擋在了外面,中華文明得以持續傳承而從未中斷,除了修築長城擋住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和民族內部的爭鬥,基本上沒有與歐洲、中亞、中東各種文明產生正面衝突。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都是如此。
中國人沒有想到,敵人不是從背後,而是從前面的大海上來。先是荷蘭佔領了臺灣島,然後是英國割占了香港,葡萄牙割占了澳門,俄羅斯割走了東北和西北的大片土地,並讓外蒙古獨立,德國割占了山東青島,最後是日本,割走了整個東北,進而佔領華北,並將鐵蹄踏向華東、華中、華南。
儘管“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可中國並沒有在西方列強的圍獵中像印度一樣死去,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也沒有像中南美洲一樣被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的強盜征服,中華民族在大廈將傾的生死一線之際能夠存活並復興,得益於中國的地理優勢,廣大的西部縱深使日本無法分兵攻取,正如拿破崙和希特勒攻打俄羅斯和蘇聯一樣,面對俄羅斯和蘇聯無邊無際的國土,法國和德國只能無奈地落荒而去,既可以說是俄羅斯民族打敗了法國和德國,也可以說是廣袤的俄羅斯國土打敗了法國和德國,既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打敗了日本,也可以說是幅員遼闊的中國國土打敗了日本,這是上蒼恩賜給俄羅斯和中國的家園,沒有人可以從他們手中奪走,即使強盜踏上了這塊土地,也會丟盔解甲而去。從地緣政治角度講,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是永遠也不會被打垮、被征服的。
俄羅斯與美國相比,與中國相比,與英國相比,雖然國土面積很大,卻一直被封在中歐、中亞和中國以北的廣大區域,從來沒有真正成為一個海洋大國,這就是俄羅斯只能是一個陸權大國而不能成為一個海權大國的宿命。除了北面被冰雪封凍的北冰洋,俄羅斯從立國時期的基鋪公國就是一個陸權國家,沒有一個出海口,俄羅斯左沖又突,四處擴張,從歐洲打到亞洲,甚至穿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大陸,經過多次戰爭,他們在西北得到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同樣經過多次戰爭,又在黑海得到了克裏米亞出海口。
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所獲得的波羅的海和黑海出海口相繼脫離俄羅斯獨立,使俄羅斯追求了數百年的海權大國之夢一朝破滅,剛剛舒緩的“不安全”神經又重新繃緊。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當烏克蘭出現動盪的時候,為什麼普京迫不及待地將克裏米亞收歸俄羅斯版圖,使俄羅斯重新獲得這一天然良港,重新踏上了海權大國的征程,這簡直是天賜良機,讓俄羅斯失面複得的克裏米亞對俄羅斯來說就像是皇冠上的寶珠,哪怕因為西方的制裁而使經濟倒退十年二十年都值。
現在我們再看看美國為什麼可以容忍中國的崛起卻絕對不能容忍中東和中亞被俄羅斯或中國控制。看看中東和中亞地理圖和能源分佈圖、石油和天然氣管道走勢圖,我們就會明白伊拉克和伊朗對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有多麼重要。
自古以來,伊朗高原就是東西文明的樞紐,是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交匯點,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各宗教內部教派如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碰撞融合的交匯點,是北方遊牧民族進入印度次大陸的關鍵區域,近代發現儲藏著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後,這一地區更成了各國經濟的命門,“兩伊”掌握著世界經濟發展的鑰匙。蘇聯解體後在黑海、里海及中亞地區發現大量石油天然氣,這更讓美國、歐洲、俄羅斯和經濟上後起的中國、印度對這一地區加快了爭奪步伐。可以說,誰在這裏搶得了先機,爭得了頭籌,誰就會在21世紀的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
然而中國在這一競爭中始終處於被動,這是中國西部那道高聳的自然屏障所帶來的影響。中國改革開放起步的時候,世界上的優質能源資源已被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國家瓜分完畢,剩下的都是風險大成本高開發技術難度大的地區,比如非洲。美國之所以花重金扶持以色列像釘子一樣紮在中東,之所以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莫須有罪名兩次發動伊拉克戰爭,都是因為那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而且那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都已經控制在美國和歐洲的大公司手中,它們不允許在中東出現一個強大國家對美國歐洲掌控那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構成威脅,從摧毀伊拉克到阿富汗的國家機器,到以發展核武器罪名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這些都是出於美國和歐洲國家利益。即便美國靠國內大規模開採葉岩氣、葉岩油而大幅減少了對中東、中亞的能源依賴,也依然不會放棄對這一地區的爭奪,因為美國不願讓其他國家輕鬆得到能源供應。
現在我們再拿起世界地理圖看看,會發現從伊拉克到伊朗再到阿富汗這個區域,不僅是能源富集區,更是控制黑海、里海能源向外輸送的樞紐,這裏的石油天然氣向西經巴爾幹半島進入歐洲,或經過黑海進入地中海送往歐洲,向東通往中國、日本和韓國,向南通往印度、波斯灣、印度洋,不僅中東,而且中亞和俄羅斯也需要以上能源通道向外輸送能源,誰控制了伊拉克、伊朗、阿富汗這一歐亞大陸的樞紐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這不僅是國際貿易和能源供應問題,更是國際政治問題。中國翻越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進入這一地區,必然打破既有的國際利益格局,必然對這裏已經形成的利益格局進行重新分割,對已經形成的勢力範圍進行重新劃分,必然產生政治、經濟和軍事碰撞。可以說,中美之間的生死競爭,除了南海和東北亞,就是在中東和中亞,中國要打破僵局,在中東和中亞站穩腳跟,必然與美國、歐洲、俄羅斯、印度有一次殘酷甚至是攸關生死的碰撞。
當前美國不僅控制著中東的石油資源,而且還控制著海上的石油運輸通道。雖然伊朗在波斯灣有漫長的海岸線,美國卻在印度洋有航母編隊控制著整個印度洋的航行,更重要的是,美國在新加坡有大型軍事基地,與新加坡一起控制著麻六甲海峽的航運線。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新加坡及其前領導人李光耀對中國十分友好,其實並不盡然,這是一種錯覺,李光耀不僅長期反共,而且是東盟中對中國最堅定的排斥者,它一個彈丸小國,掌控著世界能源通道的鑰匙,使得新加坡在世界上擁有極大的話語權,這並不是新加坡治理得好,也不是李光耀是偉大的政治家,而是因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小國的重要性,地緣政治決定了新加坡的現實與未來前景。要打破美國和新加坡對中國經濟的制約,要破除麻六甲海峽這一瓶頸,就必須另辟溪徑,另想它法。
中國的未來並不在東部的東北亞,也不在大洋對岸的美國,而是在歐亞大陸,做好歐亞大陸的事,謀劃好歐亞大陸的格局,是我們當下緊迫而重要的事。當前中國的能源大通道一是從沙烏地阿拉伯起程,經過印度洋和麻六甲海峽海運;二是北部通過與中亞的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天然氣管道和俄羅斯的石油管道,還有通過鐵路經阿拉山口向中國新疆和內地輸送;三是通過正在建設中的中巴經濟走廊;四是通過中國雲南經緬甸的石油天然氣管道輸送;五是從美洲的委瑞內拉等國購買,經太平洋海運。這些運輸通道都存在著風險和不穩定。北面的中亞各國一是政局不穩,二是受恐怖分子威脅,雖然暫時是安全的,但是否能長久保持暢通,則有待觀察。雲南通往緬甸的能源通道則因緬甸政局不穩定已經出現風險,如何控制風險,減輕美國對緬甸的滲透和控制是中國需要重點考慮的。麻六甲海峽目前雖然風平浪靜,但一旦有事,必將卡住中國的脖子,使中國經濟和政治均受制於美國和新加坡。
中國要想擺脫目前的地緣困境,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打破傳統的地緣限制,從不可能處辟出一條路來。站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站在興都庫什山脈之上,站在帕米爾高原之上,來看中國未來的出路,不僅僅是能源的出路,也不僅僅是政治的出路,更是地緣的出路,文明的出路。我認為21世紀的世界格局將還原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的本來面目,俄羅斯將依然被封閉在內陸,回歸一個陸權國家的本源,美國將徹底退出歐亞大陸的政治版圖,中國、印度、伊朗、歐洲這四大古文明及俄羅斯將成為主宰21世紀歐亞大陸政治版圖的核心主體,特別是中國、印度、伊朗的“文明三角”關係,即中華文明、古波斯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地區將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國際關係。橫亙於中國與印度、伊朗之間的世界屋脊將不再是一道地理屏障,而可能是一道新興的世界經濟走廊,更可能形成一道文明世界的脊樑。隨著交通的便利,隨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這一地區將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心,這是過去幾千年文明發展的歷史,也是地緣政治即將出現的走勢。
我們說2017年是一個地緣政治的突破年,其實2017年只是歐亞大陸地緣政治重大變革的一個開端,中國將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實現世界屋脊兩邊的經濟融合,而文化融合也將隨著這一通道實現突破。中巴關係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並不僅僅在中巴兩國本身,而在於世界屋脊兩側將形成一種新型的國際關係,這種國際關係的形成將徹底改變數百年來由歐洲文明通過海權統治世界的格局,將改變歐洲文明被視為先進文明的話語表達和思維習慣,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將實現復興,世界屋脊兩端的陸權國家將得到更大的話語權和世界政治支配權。
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恢復伊朗的大國地位。美國為了維護在中東的經濟利益和霸權地位,必然會打壓中東本土的政治勢力,他們絕不會讓中東地區出現一個能夠與美國抗衡的政治勢力出現,因此,當伊拉克出現統一而強大的政治勢力的時候,他們就發動了兩次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總統,然後又通過伊朗核問題對伊朗施壓和制裁。美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絕對不能讓中東出現一個能夠恢復大中東全球地位的王者出現,出現一個搞垮一個。另外美國在中東搞猶太複國,建立以色列這個軍事強國,對北非的埃及、利比亞、中東的伊拉克、敘利亞、伊朗構成威脅,將以色列作為一個釘子釘在中東地區,讓中東成為一個火藥桶。伊朗人作為古波斯文明的主要傳承者,恢復伊朗的大國地位,進而復興古波斯文明是穩定中東地緣政治格局、排斥美國霸權主義的重要基礎,只要中東地區有一個能團結中東各民族的強大國家出現,美國就不可能控制這一地區,美國遲早得退出這一地區的政治舞臺。
印度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孟加拉等國,這個地區分分合合,從未形成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幾千年來一直戰火連年,征伐不斷。但能夠把印度次大陸聯繫起來的是古印度文化,印度這塊土地雖然戰爭不斷,卻對宗教相對寬容,各種宗教都能在這塊土地上生長繁榮共生。當前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首先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是除中國外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而且很快會超過中國成為第一大人口國家;其次是印度經濟在迅猛發展,是除中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正在與美國縮小差距的國家,未來經濟總量將超過日本、德國、英國、法國而排名全國第三位。印度作為印度次大陸的主導國家理應在未來世界格局中發揮重作用,不僅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力量,而且必然成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中印在歷史上從未有過重大的軍事、文明衝突,除了1962年的一次小規模軍事衝突,中印應該算是友好鄰邦。雖然目前因領土糾紛一直關係緊張,但領土其實不是一個什麼大問題,關鍵是看雙方政治家的智慧和兩國人民的誠意。世界上各國的領土邊界從來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雙方政治家都能從大局著手,相互妥協,求同存異,既尊重歷史,又考慮現實,既考慮人民的感情,又維護兩國主權,堅決把英國殖民者留下的邊界傷口清理乾淨,不讓它繼續流血化膿。如果能從兩國恢復友好關係後給兩國人民帶來的福祉考慮,我想邊界問題一定有辦法解決,只要中印邊界問題得到解決,中印之間就不存在根本性的重大利益衝突,中印兩國關係就會走上快速發展軌道,這對兩國都是有益的。特別是在中國“一路一帶”大戰略中,如果印度因為邊界糾紛而不與中國合作甚至搞破壞,不僅對中國有負面影響,對印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大,如果印度不能搭上中國“一路一帶”快車,印度將在未來歐亞大陸及大中東發展中被邊緣化,這對印度有百害而無一益。
歷史上,印度的佛教曾對中國政治產生過重大影響,在唐代的一些年代甚至曾被奉為國教,佛教在中國民間的影響遠遠超過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我想解決中印關係的兩大障礙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一個是DL在印度從事分裂西藏的活動。由於佛教在印度已經式微,影響並不大,禁止達賴在印度的活動並不會影響印度人民的感情和宗教信仰問題。二是邊界問題,我前面已作了分析。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後,其他就是經濟、貿易、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問題,我覺得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和能源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合作是主流,兩國都有發展經濟的強烈願望,合作必將成為兩國關係的主流。
發展中印關係,一是政治層面,二是經濟層面,三是外交和軍事層面。中國可以先發展與巴基斯坦的關係,樹立中巴關係典範,然後以此促進印巴改善關係,由於印巴原本就是一個國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點,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民族關係都可以通過交流達成和解,由於中、印、巴三國都有核武器的相互威懾,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加強合作的願望卻越來越強烈。如果能在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基礎上修通中國到尼泊爾再到印度的鐵路和公路,將使中印兩國關係繞過麻六甲海峽而直接發展,聯繫將更加緊密。
中印、中巴關係在“一路一帶”戰略實施後,將出現新的重大突破,我們要對這一點提前佈局,不僅經濟貿易會出現井噴,政治上也會出現重大變化,只要是有遠見和聰明的政治家,都不會對眼前的重大利益無動於衷。
在解決與印度關係的同時,要開始佈局與伊朗的關係,無論從當前還是從長遠看,在中東出現一個統一強大的伊朗對中國都是有好處的。一個統一強大的伊朗,首先可以從北面阻止俄羅斯的擴張,從而減輕中國、印度、伊朗“文明三角”關係的壓力;其次可以減輕從西邊進入中東中亞的歐洲勢力;第三是可以通過伊朗的影響力,把伊斯蘭國家團結起來,形成大中東經濟圈,並使之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一極;第四是可以削減印度在中東的影響力,由於印度在中東比中國距離近,文化上又能夠相互融合,因此強大的伊朗可以對印度進行制衡;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可以把美國的勢力從中東趕走。由於美國在中東除了為自己的利益發動戰爭策劃動亂,不幹任何好事,已經在中東人民心目中信義喪盡,並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第六,伊朗之所以重要,除了能源因素,還有人口因素,伊朗現有人口接近8000萬,是中東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搞得不好是動亂之源,搞得好了會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變成人口紅利,同時也可以在大中東建設特大城市,形成經濟中心,對大中東地區產生凝聚力和帶動力;第七,伊朗成為中東大國還有其文化優勢,伊斯蘭什葉派是信奉伊斯蘭教人數最多的教派,具有廣泛影響力,雖然要統一伊斯蘭各教派不可能,但可以讓各教派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目前中國和美國的關係是全球戰略關係中的核心關係,但中國、印度、伊朗“文明三角”關係是21世紀中後期全球關係中的核心關係,也是重要力量。有了一個穩定的中印伊關係就可以實現亞洲的事情由亞洲國家和亞洲人民作主,就可以徹底擺脫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對亞洲事務的干涉和對亞洲人民的奴役,從而實現亞洲的偉大復興。
習近平2015年3月在“博鼇亞洲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他說:“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不同文明相容並蓄、交流互鑒。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如亞洲的黃河和長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流域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的亞洲,多樣性的特點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彙聚交融,共同組成多彩多姿的亞洲大家庭。”習近平提到的三大流域文明即是我所提到的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後為古波斯文明)和中華文明。實現這三大文明的復興,並使其形成國際關係中的“文明三角”對規劃世界未來前景具有重要價值。
走出西方中心主義的陰影。當今比較流行的區域學、國別學知識體系雖然彙聚了各國學者的智慧,但無疑帶有明顯的西方中心主義色彩。這與幾個世紀以來世界知識體系的發展方式有著密切關係,是西方學術話語體系強勢地位的具體體現。然而,當今世界最大的變化之一,是西方國家的影響力在下降,一大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進入發展快車道,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世界發展格局的新變化,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發展格局的認識也應更新。受各種因素影響,我國一些學者以往對非西方國家的瞭解比較有限。整體來看,在國際問題研究和學科設置中,面向非西方國家的研究機構、研究力量和學科配置明顯不足。與熱門的美國研究、歐洲研究、日本研究等相比,我國學者對中亞、中東、南美等地的經濟政治發展情況關注不夠。因此,為精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學理支撐,首先需要走出西方中心主義的陰影。
有針對性地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具體研究。“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使中國成為全球治理變革的重要參與者以至引導者。中國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全球治理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需要我國學者突破以往的認知方式和研究範式,有針對性地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具體研究。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缺乏對一些沿線國家的深入研究和細緻瞭解,相關交流合作出現一些困難。比如,由於相關研究不夠深入、缺乏學理支持,我國一些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時,對潛在風險和挑戰估計不足、應對不充分。這啟示我們:對於區域國別研究者來說,應按照“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需要重新設置研究機構、研究議題、學科體系等,努力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政治制度、自然資源、人口構成、宗教信仰、地緣關係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而深入的研究,為我國政府及相關企業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讓相關研究更接地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研究,如果手段單一、方式刻板,不分對象和層次,就無法取得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相關研究者應靜下心來,努力掌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官方語言甚至方言,為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可以通過田野調查等方法,與相關國家的民眾增進理解、互通有無,充分瞭解該國的社情民意。在研究中應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深入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儘量掌握第一手的數據和資訊,讓研究更接地氣,為“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更好地提供決策諮詢。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跨越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米爾高源,這是中國邁出的勇敢而堅定一步,也是中國向地緣政治發起的挑戰。幾千年來,中國一直囿於高山、大海和草原的封鎖和捆綁,從不敢越此一步。跨越西部屏障,不僅是一種英雄氣慨,更是一種現實選擇,從無路處探索一條路來。古人雲:“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從前,中國積弱積貧,受人欺辱,任人宰割,不僅中國,亞洲各國也是如此。今天我們要團結起來,建設一個亞洲人當家作主的亞洲,真正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不僅要把殖民主義趕出亞洲,而且要把帝國主義趕出亞洲。這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需要幾十年數百年的艱苦鬥爭和共同努力。
將來,那道壁立千仞的西部屏障將成為一座巨大的碑石,上面將書寫我們今天跨出的這一步,以及我們此後所邁出的每一步。這是世界陸權走向海權再回歸陸權的一步,這是中印伊“文明三角”時代的開始,也是歐洲文化統治世界走向沒落的開始,中國將站在世界屋脊上宣告中國世紀的到來、亞洲世紀的到來和歐亞大陸世紀的到來,宣告中華文明、亞洲文明和歐亞大陸文明的復興。
此即為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指導下,在“一帶一路”宏大視野中,中國所面臨的地緣困境,以及即將開始的戰略選擇和戰略突破。
根據新華網、中新網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實現工業産值超百億 爲當地創造3萬多個就業崗位
作爲中國企業最早“走出去”建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泰中羅勇工業園區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吸引百余家中國企業入駐,帶動中國企業累計在泰投資超過29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過100億美元,爲當地創造了3[詳細]
- 2“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
今年夏天,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精彩紛呈,而在非洲塞內加爾的很多村落,球迷們也度過了一個狂歡的盛夏。由于中國在非洲啓動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塞內加爾300個村落因此受益,球迷們通過電視機觀看了這[詳細]
- 3王義桅:貿易暢通是應對逆全球化之道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貿易暢通成果豐碩,對于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性[詳細]
- 4孔子學院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6年 架設了解與友誼橋梁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以及世界對了解中國語言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強,應運而生的孔子學院從2012年開始相繼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一些島國。位于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的南太平洋大學艾瑪盧校區主管魯本·馬克沃德盛贊孔子學院是一[詳細]
- 5探訪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區域發展
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區,開車向北大約30多分鍾,就來到了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四個跨越式發展區之一——納傑日金斯基跨越式發展區。“納傑日金斯基”是俄語“希望的”意思。將在這片面積爲806公頃的土地上建設的俄羅[詳細]
- 6“一帶一路”為波黑發展提供“加速器”和“穩定
波黑12日舉辦“一帶一路”5周年研討會。波黑主席團塞爾維亞族成員伊萬尼奇盛贊“一帶一路”倡議,認為“一帶一路”不但在經濟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也促進了不同社會間的交流,將影響未來數個世紀。[詳細]
- 7物流樞紐已成形 “一帶一路”促進中哈投資
五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五年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顯著。 昨日(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一帶一路”中哈智庫媒體人文交流論壇上,多位嘉賓指出,[詳細]
- 8衢州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6月28日,由衢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務廳、南南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中國 衢州)國際經貿合作活動盛大啟幕。近年來,衢州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衢州的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有力務實地推動[詳細]
- 9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必將給世界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提供了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方案,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熱情參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應運而生。[詳細]
- 10搭“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橋,中國校企聯盟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
身處經濟全球化洪流中,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詞匯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技術語言”。5月20日,由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5所高校共建的“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下稱“標準化大學聯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希冀以標準化文化交流搭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詳細]
- 11拉美已成“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參與方
5月28日,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拉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中拉全面合作夥伴建立三周年的背景下召開,多位前駐拉美國家大使、拉美研究學者就新時代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倡議進入關鍵實施階段,中拉關係和[詳細]
- 12中剛共同開發黑角經濟特區 助剛果(布)打通“夢想之路”
9月5日,在習近平主席和剛果共和國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見證下,中國海外基礎設施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OIDIC)與剛果共和國政府在北京簽署《剛果共和國黑角經濟特區開發框架協議》。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和剛果共和國大型工程部長讓·雅克·布亞[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