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專 題 > 科技 >

中國新壹代火箭悉數亮相

更新時間:2020-12-29 10:26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3820

中國新壹代火箭悉數亮相

長征八號的完美“首秀”,再壹次讓中國火箭家族走進公眾視線。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新壹代運載火箭長征八號以“壹箭五星”的方式,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

此前,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十壹號4型新壹代火箭,也已分別完成首飛任務。如今,隨著長征八號成功首飛,“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壹代運載火箭悉數完成亮相。

“短短幾年時間,5型新火箭成功首飛,極大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進壹步豐富和完善新壹代運載火箭系列型譜基本構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壹院院長王小軍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長征八號等新壹代運載火箭集體亮相、成功首飛,逐漸在密集、復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當重任,可以說,我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綠色無汙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壹流水平。

現役火箭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未來實現新老全面交替

據王小軍介紹,新壹代運載火箭采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在繼承現役運載火箭技術基礎上,攻克了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50噸氫氧發動機、5米直徑箭體結構設計制造等數十項關鍵技術難關。

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如今時隔半年多,長征八號成功首飛,又將我國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

王小軍告訴記者,與現役運載火箭相比,新壹代運載火箭不僅采用無毒、無汙染的推進劑,而且運載能力成倍增長,令中國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高。隨著新壹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和完善,目前現役的運載火箭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他以剛剛首飛的長征八號為例,這是壹型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的新型火箭,有效填補了中國新壹代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壹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告訴記者,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壹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長征八號應運而生。

肖耘說,長征八號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據他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就圍繞新壹代運載火箭開展了規劃,逐步形成了小、中、大新壹代運載火箭的型譜發展規劃。

經過數十年預研和工程研制,我國成功研制了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新壹代運載火箭,形成了2.25米、3.35米和5米直徑的通用模塊,為後續新壹代運載火箭“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肖耘說,長征八號的研制遵循既定發展思路,充分繼承在役型號的產品和技術,借鑒已有的試驗驗證成果,實現型號快速集成研制。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壹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宋征宇介紹,長征八號是在長征七號火箭基礎上,與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三子級組合形成的新構型火箭。其采用芯級捆綁2枚助推器構型,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裏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宋征宇表示,目前我國具備中低軌道發射能力的主力運載火箭,只能將3噸有效載荷送到太陽同步軌道,而長征八號將此項能力提升到了4.5噸。這不僅是長征系列火箭運載能力的提升,對衛星等有效載荷來說,也是平臺的“升級換代”。

“未來,長征八號將和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十壹號等新壹代運載火箭形成更加優化、合理的能力布局。這將大力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對推進中低軌道衛星組網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肖耘說。

未來中國火箭可重復使用、更聰明?

未來中國的火箭將是什麽樣的,可重復使用,還是高度智慧化?

這其中,前者因為美國“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嘗試,讓人們充滿期待。過去幾年,埃隆·馬斯克麾下的獵鷹火箭先後完成陸地、海上回收,被認為是商業航天領域典型的成功案例,也再壹次點燃了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

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征八號的首飛似乎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用專家的話說,“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中國火箭的影子”。在不久的將來,長征八號有望把科研人員構想中未來火箭的相關技術,壹壹變為現實。

比如,要想實現火箭的“可重復使用”,發動機推力調節是重要的技術手段。此次發射中,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便應用了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這在我國運載火箭中,還是首次工程應用。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壹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介紹,該技術能大幅提升火箭的總體設計優化能力和任務適應能力,其首次應用也為後續相關技術進行了先期技術驗證,為我國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研制奠定了基礎。

他告訴記者,長征八號火箭在立項之初就確立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研制,從能力指標、經濟可靠性等綜合考慮,努力實現火箭研制和市場挖潛“雙成功”。

段保成說,長征八號的研制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模態分析技術,全箭動特性數據在已有模塊試驗數據及動力學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全箭動力學模型組裝和數值仿真計算獲取。長征八號的研制探索,為後續大型、重型火箭的模態綜合技術奠定了基礎,有助於大幅縮短其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費用。

他還專門提到,為了能在商業市場占據有利陣地,研制團隊在對長征八號的電氣、結構等方面進行低成本設計的同時,還開展了“垂直起降”的研究,對該火箭采用了可回收設計,力求實現可重復使用。

近年來,我國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已呈常態化,但也偶爾發生飛行故障甚至飛行失利的案例。

有人設想,如果火箭具備故障診斷和自主飛行能力,在發生故障時,火箭自主調整,飛行結果是否就能大幅改善?

長征八號在解決這壹難題上也做了嘗試。

宋征宇告訴記者,科研人員在長征八號身上,通過研究分析各種減載穩定控制方法,並采用自抗擾技術進行實時補償控制,提高主動減載的效果,解決了大整流罩帶來的“靜不穩定度”大的難題。

他說,基於控制效果的噴管極性辨識和控制重構算法,能讓運載火箭“更聰明”。通過該技術的應用,長征八號具備了滑行段飛行故障在線辨識能力,能夠在特定故障工況下自主進行姿態控制重構,提升了飛行控制適應性和智能化水平。

變定制為通用,未來發射任務周期更短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壹院的資料顯示:長征八號火箭自2018年4月轉入工程研制階段工作,2020年10月完成了出廠評審。

宋征宇說,從型號開始論證到首飛火箭具備出廠條件,僅用時兩年多,這在新壹代運載火箭研制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他告訴記者,針對當前我國運載火箭測試周期長、在發射區占位時間長的問題,科研團隊積極探索火箭快速發射路徑,為長征八號設計了“兩平壹垂”發射模式,即水平組裝、水平狀態整體運輸、星罩組合體垂直轉場對接。

據他透露,預計在2022年左右,長征八號將實現“兩平壹垂”發射。屆時,發射區將不再需要規模龐大、組成復雜的塔架,可減少建設成本。

王小軍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不斷提升的能力和發射次數,讓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邁得更遠。

“十三五”期間,面對高強密度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壹院提出設計上變“定制火箭”為“通用火箭”——火箭經最小程度適應性更改即能應用於其他任務,將壹發火箭任務調整周期由原來的18個月減少到4至5個月。

王小軍透露,新壹代火箭可實現每年5-8發的總裝總測和發射能力,完成組批投產。值得壹提的是,常溫液體火箭的發射場流程,也從原來的35天精簡至15天。

他以長征十壹號為例,該火箭更是具備全天候數小時內發射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國快速進入太空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網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

    據中通社報道:台軍「漢光演習」結束後,陸軍第八軍團下轄裝甲旅日前清點彈藥時,發現40毫米榴彈練習彈數量與清冊不符。軍方22日回應,已成立專案小組清查中,並將檢討究責,防範類似事件重演。 [詳細]

  • 2「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港稱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詳細]

  • 3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劉亞東認為,缺乏科學武裝、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持之以恆的情懷,成為阻礙中國攻克一些核心技術的共性原因。 “我國科技創新已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新階段。其中,2016年,全國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5676.7億元,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準2.0[詳細]

  • 4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防部證實,將出售36輛AAV7A1型兩棲突擊車,這項總額為8360萬美元(約6.55億港元)的訂單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負責,預計2020年7月完成。兩岸學者表示,華府以小規模的個案方式處理軍售,是想降低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但對台軍售違背中美三個聯[詳細]

  • 5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

    據報道,記者7月1日從中國計算機學會廣州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十五周年暨「智勝未來、智造廣州」專題論壇獲悉,目前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人民幣(約為593億港元),機器人生產量居全國第二。而廣州亦正在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詳細]

  • 6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

    海洋世界深不見底,吸引不少海洋愛好者去潛去拍去發現,但市面上的潛拍機價格高達八萬元且大多作工業用途。香港科技大學碩士校友組成的團隊研發出主打大眾市場的潛拍機,售價只是1.6萬港元,可深潛水底五十米,電池續航達四小時。[詳細]

  • 7「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

    據新華社報道:5月2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4日11時06分,「鵲橋」中繼星成功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Halo使命軌道。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人類首次窺探月背而發射的嫦娥四號[詳細]

  • 8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

    ​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中國預計將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24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七屆港股100強頒獎典禮上,眾多嘉賓看好5G商用市場,認為5G的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的應用場景。 [詳細]

  • 9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亞馬遜(Amazon)兼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創辦人貝索斯2019年擬實行首次送人上太空的計劃,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該火箭公司計劃向乘客收取約20萬至30萬美元(約156萬至234萬港元)的太空旅費。[詳細]

  • 10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

    ■林天福(右)介紹流動自助登機櫃位iCUSS。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新功能程式下月有售可多次重用 不必一過關撲去輸送帶苦等機場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在香港機場行李輸送帶苦候行李抵達一直為旅客所詬病。為提升旅客[詳細]

  • 11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

    ​28日,記者從商飛公司獲悉,當日12時45分,C919大型客機103架機平安降落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圓滿完成第一次飛行,標誌着目前共三架C919飛機進入試飛狀態。 [詳細]

  • 12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

    ​據新華社報道: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為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打造「深海一號」8日在武漢順利下水。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為中國大洋調查再添一利器。[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