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專 題 > 科技 >

擁抱海綿城市

更新時間:2017-07-09 16:51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310652

擁抱海綿城市

自2015年啟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截至目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專案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50億元。

8日至9日,由萍鄉市政府主辦、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承辦的海綿城市建設論壇在江西萍鄉舉辦。論壇以“創新海綿城市,綠色迴圈發展”為主題,來自全國二十多個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門代表、業內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研究探討了以萍鄉為代表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運營管理、PPP模式建設等方面的經驗。

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董事長、黨委書記吳建順表示,作為一座“百年煤城”,江西萍鄉地處贛湘交界的丘陵地帶,資源型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城市內澇及水質污染等問題並存,煤炭資源臨近枯竭也制約著萍鄉的發展。海綿城市建設具有“建設理念新、建設模式新、建設標準高、運營週期長、維護週期長以及作用發揮系統化”等特點,專案的實施,在緩解城市內澇、消除水體黑臭方面已見成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介紹,自2015年4月萍鄉市成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以來,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萍鄉海綿專案已完工43個,在建74個,待建42個,完成投資46億多元。城市原來的內澇區經過改造後,已呈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景象。

純木步道、碎石路面、環繞雨棚的雨水收集管、遍佈四周的花草、蜜蜂在木牆做窩……在北京北三環馬甸橋華展國際公寓社區A座樓下的“蓋婭生態花園”(下稱“蓋婭花園”)裏,40平米的“迷你”庭院落成已有一年。

一年裏,蓋婭花園經歷了數次暴雨沖刷,都沒有變成澤國——積水全部下滲,雨棚上的收集管則為花園裏的生態系統提供充沛的水源。

2017年6月23日,北京再度“黑雲壓城”,蓋婭花園專案的主持人、“自然之友”蓋婭設計工作室創始人高健卻很淡定。他和社區內外600名志願者共同營建的這片小天地,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海綿花園”。

“我們要去擁抱雨水”

2014年6月,“自然之友蓋婭自然學校”落成伊始,高健和環保小夥伴們的辦公地點搬到了北京馬甸橋華展國際公寓社區一棟公寓的一層。高健說,“蓋婭”二字取自古希臘神話,意為大地之神、眾神之母,他希望借此傳達融入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

然而,展現在高健眼前的“庭院”卻和想像相去甚遠:被水泥板牢牢覆蓋住的空地寸草不生,“連一只小螞蟻都沒有,毫無生機可言。”除了沒有生機,朝西的水泥庭院在夏天一經日曬,溫度陡然升高。如果偶遇大雨,水泥地面阻斷了雨水下滲,雨滴奔流著沖向窨井,如果遇到污水外溢則形成新的積水。

改建,勢在必行。高健給他設計的蓋婭花園定下目標:在四十平方米的院落裏重新建立完整的生態迴圈,充分融入自然,而非靠外界人工的額外力量去維持系統的正常運轉。

他在蓋婭自然教育公號發佈資訊,召集社區內有相同想法的夥伴們一起構思方案,建議側重雨水收集、廢物利用、生態種植和空間利用等幾方面來展開設計。

水,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每年北京有10億立方米的降雨量,集中在6、7、8三個月,白白流走太可惜。”高健說,一個巨大的蓄水罐很快在生態花園的一角矗立起來,比起把雨水像廢物一樣排出去的設計理念,他更希望“擁抱雨水”。

事實上,將覆蓋著鋼筋水泥堅固表面的城市改造成一塊通透、滲水能力強大的“海綿”,充分利用從天而降的雨水資源,對國內現在的各大城市來說並非易事。每當暴雨來臨,大城市裏的人們仍舊會“如臨大敵”。

即便生活在北京市區,“下雨看海”也並不稀奇。高健發現,他身邊的人無論普通人還是設計師,往往都對雨水避之不及。

“傳統設計師”對待雨水的處理方式是在堅硬而不滲水的水泥路面兩側設計排水裝置。在人們的印象裏,雨水落到地面,應該流入路旁的排水溝或是在釀成內澇災害後被抽水泵排走。

然而,高健對此卻有截然不同的認識:“雨水不是洪水猛獸。”在他眼中,雨水是免費的自然資源,也是“滋潤生命的甘露”。造成嚴重城市內澇災害的雨水,如果能以一個更加科學的系統進行回收利用,其作用將會截然相反。“下雨的時候把它們蓄起來,不下雨的時候就把它們用起來,這就建立了一個新的生態迴圈。”

實際上,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在海綿城市的設計體系裏,雨水一部分下滲到了綠地裏,一部分被蓄水池和濕地儲存起來,被直接排放的不到四成。

收集雨水的裝置很快進入了正常運轉,如今,蓋婭花園的雨水收集系統在每次大雨中可以收集約半噸的水,足以保證整個生態花園動植物的水迴圈供應。此外,生態花園的地表也從水泥地被改建成了可以使雨水充分下滲的碎石地面。

灰色的社區變綠了

除了雨水收集系統,蓋婭花園內一排排由廢舊馬桶、沙發、輪胎做成的盆栽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高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些都是他和社區內外600名志願者花費兩年時間近4000小時進行社區營建的結果。

2014年6月,高健召集自然之友蓋婭自然學校工作人員及志願者開展參與式設計工作坊時,他就向居民公開徵集了意見。“我們當時徵集了五組設計意見,大家一起討論、取長補短,最終的方案力爭照顧到所有人的訴求。”

在外人看來,居民們訴求各不相同,要讓所有人滿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蓋婭自然學校的社區志願者祥雲參加了第一次公開的意見徵集,他記得當時自己在繪圖紙上畫了自己想像的改造方案,“既然要回歸自然,步道就必須是木質的。”最後,這一構想被成功採納。

高健坦言,“讓花園變成社區居民自己的”是他一直堅持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打破社區的邊界。

不過,也有一些居民在觀望。年近六旬、家住華展國際公寓A座二樓的劉阿婆正好處於蓋婭花園的正上方,每當有志願者前來翻土、種植或者除草,劉阿婆都會站在自家陽臺向下望,觀察著志願者們的舉動。

久而久之,改變發生了。高健發現,劉阿婆開始時不時帶著小孫女下樓來到蓋婭花園玩耍,還把樹枝樹葉撿拾起來,集中到花園裏堆肥。“她跟我說夏天水泥地很曬,建成現在這樣的花園挺好。”

每回大雨,蓋婭花園的塑膠雨棚總會滴答作響,遇到大風,雨水收集裝置更是無法發揮作用。生態花園建成後,劉阿婆主動出資購買了彩鋼板對雨棚進行加固。

點滴的轉變積少成多,蓋婭花園不斷迎來一批批新的志願者,社區業主們廢棄的建築材料、丟棄不要的傢俱、衛浴器材,也被陸續集中到了花園裏。居民們通過工作坊的形式參與生態花園的步道鋪設、作物培植,或是參加知識普及課堂。

三年級小學生小熊是年齡最小的參與者之一,立志長大要當設計師的他還在家裏用樂高玩具搭建了模擬的雨水收集裝置。高健覺得,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綠色公民。

靠著社區裏被拋棄的廢舊馬桶、浴缸、沙發,加上外界捐贈的木料、石料,能夠解決內澇問題,充分回收雨水,並保證生態系統內部迴圈可持續的蓋婭花園在2016年落成。天氣晴好的時候,蓋婭花園時常聚集著來這裏閑坐、談天、小憩的居民。

高健算過一筆賬,從開始設計到落成,兩年內蓋婭花園的實際建造成本只有1.2萬元。每到夏季一下雨,北京多處地面路段仍有積水。可是,在這40平米的狹小空間裏,“晴天不乾旱,暴雨不看海”的“海綿城市”目標卻已經實現了。

陪伴,而非贈與

“讓社區居民全面參與,自主融入自然”的理念,始於高健兒時長時間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成長經歷。

彼時,家住山東淄博郊外的他,在高中之前的課餘生活一直離不開鬥蛐蛐、捉知了、堆雪人。雖然在進城念書後他一度“與自然隔絕”,但在大學選擇了景觀設計專業後,他又在2010年接觸到了自然之友組織。“認識到這麼一幫喜歡自然的人,我覺得又找回了那種感覺。”

在參加自然之友活動的同時,高健逐漸意識到,比起“傳統設計思維”,自己應當幫助更多的人“重回自然”。“傳統設計師往往注重物質化空間改造的過程,但從另一個角度可以通過設計把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的情感鏈接建立起來,這是我的一個口號。”

不過,踐行生態景觀設計理念的道路,高健走得並不順。

2011年,還是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專業在校生的高健和同伴們找到了北京昌平燕京小天鵝實驗學校作為試點,打算和學校師生一道通過社區營建,把校園改造成可迴圈的環保生態系統。他們還申請到一筆企業捐助,在學校裏建成了綠色操場、菜園和雨水花園。

“整個過程是非常美好的。”然而那年冬天,學校因為取暖需要,在高健和同伴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一座煤山直接堆在了雨水花園裏。高健與小天鵝實驗學校的合作也就此終止了。

結果很“慘”,高健得到的教訓也很深刻——他意識到,如果想要維繫一個可持續的生態景觀設計,受益的一方就必須要有長期參與的主動性。“如果對方只覺得這是我們送給他的,就不會有‘互相’的意識。”高健說。

同時,高健也在思考,自己如何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帶動公眾一起營造生態景觀系統。“專業的人,不能光在玩專業的事,否則公眾就是被動的使用者。如果親自動手參與,一起去營造環境,效果會大不一樣。”

高健認為,要通過公民綠色行動讓公眾意識到,他們才是解決海綿城市問題非常重要的個體,“可以有能力去解決一些環境問題,而不是坐在這兒幹等著。”而社區則無疑是解決公眾認識問題的最好平臺。

“先從課堂開始,讓公眾提高環境意識,我們講解理念和方法,讓他們認識到雨水收集的作用”。兩年內,“共知共行”理念開花結果,高健和他的夥伴們成功地讓華展國際公寓的居民們把“對自然的訴求”轉化成了實際行動。

社區是最小的細胞

在四十平方米的土地上實現了成功,高健內心的藍圖也並沒有局限在馬甸橋北的這一個社區裏。在他心中,希望將自己的生態花園模式推廣到更多城市的角落。

一年多以來,有了蓋婭花園的成功範例,他也確實接到了不少專案的邀約。但是,他在理念上仍追求“寧缺毋濫”,並非所有找上門的專案最終都能達成合作。

高健說,在他的標準裏,“匹配”意味著理念上的高度契合。“要有時間跨度,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而非流水作業。”高健說,自己曾經拒絕過一些主動找上門的專案,儘管對方提供的資金條件優渥,但卻要求在三個月內就將專案全部營造完畢。

先找上門的是望京SOHO旁邊的啟明幼稚園,校方邀請高健的團隊幫助建設生態校園。和蓋婭花園的時間一樣,高健和校方約定的期限也是兩年。而在比望京更遠一些的順義區羅馬湖畔,成立於2014年9月的現代書院式國際學校培德書院,也於2016年8月正式和高健團隊開始合作。

“人從自然中生,從大地中來,我們不能忘記土地,”培德書院小學部教學主管寧冰潔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與蓋婭自然學校合作設置自然課程的初衷就是希望給生活在高樓大廈中的孩子們創造機會去腳踩土地、瞭解自然。

除了校園的環境營造,中關村街道科育社區亦有社區準備採取和蓋婭花園一樣的改建方式。科育社區多是落成於1960年代中期的老公房,目前擁有居民1600戶。該區居委會委員胡揚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因前些年修建停車場和部分居民的違章搭建,社區內的綠化面積銳減。2017年“開牆破洞”專項整治行動開始後,社區急需一場“綠色改造”。

中關村街道公共事務管理科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們對中關村專案的未來充滿信心,且自然之友提供的社區營造過程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補充社區活動的組織工作。久在鋼筋水泥樊籠裏的現代人終於有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居民參與度也空前高漲。

近年來,城市內澇問題屢現報端,成為國內大型城市的一塊心病。建設“海綿城市”的設想,在新的城市規劃中被不斷提及——2017年6月以來,先後得到國務院批復的徐州、太原城市規劃報告中,海綿城市的目標都被正式列入規劃,而北京市更是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建設海綿城市的規劃目標,並在前期以通州區、延慶區作為兩個先行試點。

“先小後大,微觀的是給整體在打基礎”,高健一直將蓋婭花園的範例視作解決海綿城市問題的有效途徑。“社區是城市最小的細胞,它的好壞決定一個城市的健康與否。如果一個灰色的社區變綠了,那周圍的社區也就離變綠不遠了。從小規模的創新開始,一起行動。真心實意身體力行,我們就是這樣的。”高健說。

根據網易、南方周末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

    據中通社報道:台軍「漢光演習」結束後,陸軍第八軍團下轄裝甲旅日前清點彈藥時,發現40毫米榴彈練習彈數量與清冊不符。軍方22日回應,已成立專案小組清查中,並將檢討究責,防範類似事件重演。 [詳細]

  • 2「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港稱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詳細]

  • 3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劉亞東認為,缺乏科學武裝、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持之以恆的情懷,成為阻礙中國攻克一些核心技術的共性原因。 “我國科技創新已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新階段。其中,2016年,全國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5676.7億元,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準2.0[詳細]

  • 4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防部證實,將出售36輛AAV7A1型兩棲突擊車,這項總額為8360萬美元(約6.55億港元)的訂單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負責,預計2020年7月完成。兩岸學者表示,華府以小規模的個案方式處理軍售,是想降低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但對台軍售違背中美三個聯[詳細]

  • 5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

    據報道,記者7月1日從中國計算機學會廣州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十五周年暨「智勝未來、智造廣州」專題論壇獲悉,目前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人民幣(約為593億港元),機器人生產量居全國第二。而廣州亦正在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詳細]

  • 6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

    海洋世界深不見底,吸引不少海洋愛好者去潛去拍去發現,但市面上的潛拍機價格高達八萬元且大多作工業用途。香港科技大學碩士校友組成的團隊研發出主打大眾市場的潛拍機,售價只是1.6萬港元,可深潛水底五十米,電池續航達四小時。[詳細]

  • 7「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

    據新華社報道:5月2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4日11時06分,「鵲橋」中繼星成功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Halo使命軌道。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人類首次窺探月背而發射的嫦娥四號[詳細]

  • 8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

    ​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中國預計將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24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七屆港股100強頒獎典禮上,眾多嘉賓看好5G商用市場,認為5G的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的應用場景。 [詳細]

  • 9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亞馬遜(Amazon)兼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創辦人貝索斯2019年擬實行首次送人上太空的計劃,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該火箭公司計劃向乘客收取約20萬至30萬美元(約156萬至234萬港元)的太空旅費。[詳細]

  • 10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

    ■林天福(右)介紹流動自助登機櫃位iCUSS。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新功能程式下月有售可多次重用 不必一過關撲去輸送帶苦等機場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在香港機場行李輸送帶苦候行李抵達一直為旅客所詬病。為提升旅客[詳細]

  • 11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

    ​28日,記者從商飛公司獲悉,當日12時45分,C919大型客機103架機平安降落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圓滿完成第一次飛行,標誌着目前共三架C919飛機進入試飛狀態。 [詳細]

  • 12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

    ​據新華社報道: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為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打造「深海一號」8日在武漢順利下水。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為中國大洋調查再添一利器。[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