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的“教父”稱謂是最純粹的,他就是華語樂壇“教父”
- 更新時間:2016-11-02 09:3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263505
由羅大佑攜手動力火車、田馥甄、張宇、彭佳慧、a-lin黃麗玲、李泉等實力歌手獻上的“假如我是羅大佑”北京演唱會日前在工人體育場激情開唱。這是羅大佑縱橫華語歌壇近40年來的首次個人作品音樂會,《之乎者也》、《愛的箴言》、《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童年》等一首首經典作品穿越時空,帶著記憶中的溫情,為北京初秋的寒冷天氣添加了絲絲暖意。
羅大佑將此次演唱會視為他音樂生涯的一次總結,因此演唱會的環節編排也是獨具匠心,六組嘉賓藝人分別代表“精神”、“力量”、“溫暖”、“希望”、“愛”與“批判”這六大元素,依次登台獻唱羅大佑在不同階段的代表作。
在華語樂壇,能夠被冠之以教父之名的音樂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通常來講也只有羅大佑、李宗盛、崔健、陶喆等寥寥幾人。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教父”中,李宗盛常常被冠以情歌的前綴,崔健同樣在“教父”之前,離不開搖滾這個相伴始終的標簽,而陶喆則因為推廣R&B音樂在功,被稱為華語R&B“教父”。這其中,唯有羅大佑的“教父”稱謂是最純粹的,他就是華語樂壇“教父”,沒有任何的前綴和補充說明。
因為時代的關系,現在鮮有作品問世,也相對比較少在綜藝節目中露面的羅大佑,已經不被更新一代的歌迷所熟悉,要不是“縱貫線”時期短時間的複出,他的名字可能在新生代歌迷裏,將會變得更陌生。但翻開華語樂壇的曆史,羅大佑達到的成就可不是一星半點,他的華語樂壇“教父”之名,更絕非浪得虛名,至於他到底優秀在哪裏,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
即使在同時期,羅大佑也有著非常另類的出身。
在羅大佑入行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正是台灣流行音樂洗牌的一個轉型期,以劉家昌為代表的老一代電影歌曲創作者,漸漸被更年輕的“現代民歌運動”取代。而隨著像馬兆駿、童安格、李宗盛等大量民歌手逐漸進入行業,也開啟了台灣流行樂壇的一個盛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已經成為一線歌手的劉文正,就借助了這股台灣現代民歌的清風,順利成為八十年代初台灣樂壇的天王。
而羅大佑卻並非“現代民歌運動”的一分子,這也讓他的存在顯得相當獨特。雖然早期入行時曾為劉文正創作《閃亮的日子》,為鄧麗君創作《愛的箴言》,以及為張艾嘉創作《光陰的故事》和《童年》,也有著校園民歌的特質,但羅大佑在骨子裏卻是一個有著搖滾血統的歌者。
正是因為這種和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性格,導致在當時台灣地區嚴格的唱片審查體制下,羅大佑個人的作品無法被順利通過,也讓當時台灣主流的唱片公司,沒有一家願意接手。這就讓早期已經積攢了一些作品的羅大佑,不得已只能在東南亞地區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直到後起之秀的“滾石唱片”願意出版發行後,羅大佑才正式推出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也就是那張被後來評為台灣百佳唱片首位的唱片。
《之乎者也》和之後的《未來的主人翁》,其實算是同一時期的作品,而這兩張專輯也開創了華語樂壇的很多個第一。首先,在一個以鄧麗君、劉文正為審美標准的時代,羅大佑是第一個戴著墨鏡出現在封面的男歌手,而且還蓄著直達肩部的長發,這在當時這個時代,都是叛逆、反傳統的行為。
另一方面,羅大佑也開啟了一個批判歌曲的新時代。雖然在羅大佑之前,華人世界就有很多玩搖滾的人,但通常還是以單純模仿西洋曲風,甚至貓王那樣的造型為主。而羅大佑卻將中文的精髓,移植到了音樂之中,創造了真正的中文批判搖滾。像《之乎者也》專輯裏的《鹿港小鎮》中那一句“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直到今天還是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文明沖突時,經常被人引用的句子。
而《現象七十二變》在當時更是創下了歌詞字數最多的紀錄,“眼看著高樓蓋得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情味卻越來越薄;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只因為大家見面越來越少……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這些形象、淺顯的歌詞,不僅入木三分、而且朗朗上口。至於《未來的主人翁》裏,羅大佑所唱的“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汙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則更像是一則寓言,至今聽到都讓人覺得毛骨悚然。這或許也得益於羅大佑出自醫學世家,後來又棄醫從樂,所以即使在批判的過程中,歌詞都猶如手術刀般精准卻又充滿理性。
在羅大佑之前,華人流行音樂多的是風花雪月,即使是當時年輕的民歌手們,同樣也是將愛情當成永恒的主題。而羅大佑則是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賦予了作品以一種針砭時弊的效果。在當時流行的如《恰似你的溫柔》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羅大佑的作品就如同他的聲音一樣刺耳,卻成為了時代的先鋒。
羅大佑可以說是一個“既可以打開門來罵娘,又可以關起門來憂傷”的歌手。比如李宗盛,其創作的軌跡主要還是以情歌為主,兼或寫一些小人物和人生的主題。而崔健的歌曲,即使是一些民謠風格的作品,都常常顯得非常重口味,還會被很多人引伸到其它層面。但羅大佑則不同,他甚至可以說結合了李宗盛和崔健的兩種極端,既細膩又粗獷、既柔軟又剛硬、既流行也搖滾。
雖然在人文的層面,羅大佑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肯定是《之乎者也》、《鹿港小鎮》、《愛人同志》、《未來的主人翁》、《皇後大道東》、《盲聾》和《亞細亞的孤兒》等等作品,但羅大佑的出類拔萃,或者說之所以人們在“教父”的前面不加任何修飾詞,就在於他在作品傳播度上的全滲透性,真正做到俗就能成為街曲,雅又能成為文化的傳奇。
比如在流行歌曲的層面,羅大佑就為潘越雲、鄧麗君、張學友、周華健等歌手,寫過《野百合也有春天》、《癡癡的等》、《穿過你的黑發的我的手》、《家II》和《愛的箴言》等作品。而在電影音樂領域,羅大佑為《衣錦還鄉》創作的《船歌》(齊豫),為電影《又見阿郎》創作的《戀曲1990》和《你的樣子》,為電影《滾滾紅塵》(電視劇版
電影版)(和陳淑樺合唱)創作的同名主題曲,為電視劇《雪山飛狐》創作片尾曲《追夢人》(鳳飛飛),同樣也在華人世界流傳甚廣,至今還在各種選秀節目裏被翻唱。
而作為一名來自“現代民歌運動”時代的歌手,羅大佑也不乏很多優秀的民謠作品,比如早年給劉文正創作的《閃亮的日子》,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根據徐志摩譯作《當我死去時》改編的《歌》,亦是一首簡潔中充滿人文力量的歌曲。同樣根據餘光中詩歌《鄉愁四韻》譜寫而成的同名歌曲,更是用一種近似古樂吟唱的方式,非常好地表現出一種家國、尋根的主題。更為重要的是,羅大佑在校園民謠的創作中,也把這種載體上升到一個人文的高度,像《童年》甚至已經在華人世界的校園裏傳唱至今,而《光陰的故事》甚至還深刻影響了高曉松的創作,後者早期的《同桌的你》就受到了這首歌曲的影響。羅大佑也間接完成了對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影響。
如果這幾項還是很多音樂人能夠做到的,那么在大歌方面,就很少有音樂人達到羅大佑的高度,因為即使像李宗盛、崔健這樣痛仰擁有“教父”頭銜音樂人,也沒能寫出過真正大合唱的歌曲,李宗盛最有名的《真心英雄》和《最近比較煩》,也都是小組作戰式歌曲。而羅大佑則寫出過《明天會更好》這首華人世界傳播最廣的大合唱曲目,另一首作品《東方之珠》,雖然在流傳的過程中被誤讀,但同樣是很多晚會上都適宜的合唱曲。從這個高度上來講,羅大佑確實在華語語壇,迄今無人能及。
做兩岸三地的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公司的一個目標。尤其是在香港樂壇鼎盛時,香港唱片公司甚至不惜犧牲本港藝人在國語表達上的夾生,而采取為粵語歌重填國語詞的方式,以大肆拓展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的市場,事實上很多歌手都成功了,其中就包括九十年代商業奇跡的香港“四大天王”,以及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的陳奕迅。
但這種兩岸三地的拓展,更大程度還是基於商業。而羅大佑則不同,羅大佑是真正從文化的角度,將當地方言和音樂結合後,以一種文化與音樂同步的方式,將自己的音樂做到兩岸三地化。
關於台灣地區的歌曲不用再說,《鹿港小鎮》、《亞細亞的孤兒》、《之乎者也》等作品,也記錄下每個時代台灣的世情百態。而1991年在香港設立“音樂工廠”廠牌後,羅大佑並不像一般音樂人下海那樣,急於找一些有市場潛質的歌手簽約,雖然他在當時,也確實簽下了娃娃和後來大紅大紫的王菲(後來因為理念不和而解約),在美國進行秘密的培訓。但羅大佑更感興趣的,依然是文化上的撞擊和呈現。
比如在“音樂工廠”成立後的首張專輯《皇後大道東》裏,羅大佑就用音樂呈現了當時處於回歸前期香港市井的圖景,這一點甚至是當時歌舞升平的香港主流樂壇,自己都沒有去做的,除了像“達明一派”等少數音樂人,涉及到這個和港人息息相關的主題之外,反倒是羅大佑以一個外鄉人的身份,在這個主題視角上,做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除了簽下因為“達明一派”而單飛的黃耀明,並邀請梅豔芳演唱《似是故人來》這樣的作品之外,羅大佑自己也用粵語演唱了半首《皇後大道東》(另半首是如今TVB簽約演員蔣志光所唱)。但更重要的是,羅大佑在音樂對於香港文化的解讀,則更多還是基於當時的新銳詞人林夕,雖然當時的林夕已經展露頭角,但羅大佑則給了林夕更大的創作舞台,像《皇後大道東》這樣的作品,甚至是後來的林夕都沒有機會寫了。
同年,羅大佑也以這樣的方式,重新殺回台灣,並以一張台語專輯《原鄉》,試圖以一種更接地氣的角度,用音樂詮釋和解讀台灣的曆史和今天。羅大佑和林強在專輯裏演唱的、和《皇後大道東》同曲的《大家免著驚》,或許因為台語的原因,傳播沒有那么廣泛,甚至很多人都沒聽過,但這卻是另一首台語版的《鹿港小鎮》,在未來的某天,甚至可以兼具曆史紀錄的功能。
同時用普通話、粵語和台語演繹,並且用三種語言直刺當地的文化,迄今為止華語樂壇出現過幾個,我們可以數數,這大概也是羅大佑之所以被稱為華語樂壇“教父”的原因,確實他在兩岸三地都在音樂裏教會我們許多。
根據騰訊娛樂、海口日報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慈悲頌》呈現壁畫故事
今年康文署的新視野藝術節推出譚盾的新作《慈悲頌》,於十一月在文化中心音樂廳「亞洲首演」。場刊裏既不說明是哪一類的作品,又沒有作曲者的解說,只表示是音樂會版《慈悲頌》,意味着另有舞台版。筆者上網查閱,「搜狐首頁.文化」的標題是:「敦煌慈悲頌:[詳細]
- 2音樂人百慕三石:讓民間音樂得到更好傳承發揚
當前,無論是國家傳統文化大環境,還是傳統音樂領域都在向好發展,大眾對音樂的鑒賞也更加多元化。民族民間音樂被列入非遺音樂的越來越多。 [詳細]
- 3回歸日撞上山火 BLACKPINK取消記招
據韓國門戶網站報道:韓國一線女團BLACKPINK5日凌晨帶新歌《Kill This Love》回歸樂壇,因為是YG娛樂旗下藝人罕有的短期回歸,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她們原定今早舉行回歸記者會,但由於江原道發生嚴重山火,YG娛樂宣布取消記者會。 [詳細]
- 4文化中國·水立方杯全球海選7月倫敦啟動
一年一度的“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展開全球海選,英國賽區的主辦機構倫敦華埠商會宣佈倫敦賽事將于7月7日舉行,優勝者將在北京水立方奧運場館與中國知名歌手同台演出。 [詳細]
- 5空山新雨後
前不久去欣賞一場音樂會,鋼琴家彈畢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後,加演了一首舒伯特降G大調即興曲。技巧和節奏都不是問題,卻獨獨少了那麼一點淡泊超然的味道。我不禁想到德國鋼琴家肯普夫(Wilhelm Kempf,一八九五至一九九一)。如果你聽過他演奏的舒伯特鋼琴作品,[詳細]
- 6港樂新年音樂會辭舊迎新
在富有希望、浪漫而煥然一新的音樂中度過二○一八年的尾聲、迎接二○一九年的開啟,成為眾多香港市民慶祝新年的方式。香港管弦樂團(港樂)於前晚及昨晚八時連續兩場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呈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邀請德國指揮家克里斯汀.舒曼(Christian [詳細]
- 7一曲聯起澳港珠四友樂緣跨兩地
採用四支管樂器和樂團演奏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297B),其作者是否莫扎特,一直存在不少疑點,但這首作品卻奇妙地將澳、港、珠三地串聯起來。自去年十月七日至今年一月二十日,藉着港珠澳大橋連接起來的這三個城市,這首樂曲先後演出五次。先在澳門,繼而在[詳細]
- 8郭富城首次挑戰戶外個唱
郭富城前晚於深圳寶安體育中心舉行個唱,亦是巡演中的第一場戶外演出。由於城城的智能舞台的設計及機械十分繁複,遷移去體育場必須有強大的加固工程,因此製作組不惜斥資近400萬元人民幣,全新打造全亞洲最大的舞台篷[詳細]
- 9網易雲音樂頑强不爲阿里騰訊所打擊
最近,網易雲音樂與臺灣數字音樂平臺KKBOX達成戰略合作,並在發佈會上宣佈了用戶數突破4億的消息。一時間,大家似乎又想起了9月版權事件中為網易捏過的那一把汗。今年9月12日,國內音樂圈發生了一件活久見的大事。擁[詳細]
- 10港樂今明輕鬆樂聚
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將於本月十五日及十六日晚上八時在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舉行「太古輕鬆樂聚系列:格拉斯的大衛寶兒」音樂會,帶來多首於亞洲及中國首演的作品,其中包括格拉斯(Philip Glass)及萊許(Steve Reich)兩位簡約主義大師的作品,帶給觀眾糅合古[詳細]
- 11漢堡港的新星
月初的時候,我們全家一起去漢堡的易北愛樂音樂廳(Elbphilharmonie)聽音樂會,那天獻演的是來自英國的喬治.本傑明爵士和他的樂隊。說來慚愧,這座音樂廳已經建成開放兩年有餘,而我們就生活在離漢堡不遠的地方,那天卻才是第一次來,主要原因是這裏實在一票[詳細]
- 12網易雲音樂就“周傑倫歌曲打包收費”認錯:全額退款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周傑倫單曲《等妳下課》,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截至一個月前,它在網易雲音樂上的評論正式超過100萬,讓周傑倫成為唯一擁有兩首百萬評論歌曲的歌手。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