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地域文化 >

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更新時間:2019-04-24 20:17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3381905

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自古以來造假和打假都是永久的熱點話題,可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人如何打假。

古代各朝代打假

周代

古代封建統治者對於老百姓的生活很關註,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立法打假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據《禮記》記載,周代對食品交易的規定為:“五谷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周代嚴禁未成熟果實進入市場,以防止引起食物中毒。這一規定大概是史上最早的關於食品安全管理的記錄。

此外,為防止商販為牟利而濫殺禽獸魚鱉,同時也保證動物的成熟度。周代規定:“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

即不在狩獵季節和狩獵範圍的禽獸魚鱉,不得在市場上出售。由此可見,周代時人們就懂得保護生態,以獲取更多食物。

周朝的《禮記·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兵車(指為出軍賦的車乘)不中度,不粥於市;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度狹不中量,不粥於市;奸色亂正色,不粥於市”。

這個規定可以說不僅僅針對於假貨了,如果產品的質量、數量、品質、顏色不達標,都是不合格的,不能在市場上出售。

漢朝

漢朝,經濟發展,對外交流活躍,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許多稀奇的東西,但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於是假冒的現象多起來,能仿制的仿,能冒充的充,食品安全隱患嚴重影響著人們健康。

因此漢朝制定法規,食物因腐壞等因素可能導致中毒,應盡快焚毀,否則將處罰肇事者及相關官員。

唐代

隋唐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唐朝不但制度配套健全,且法律規定詳細,懲罰措施也比較嚴厲。

唐朝時,頒布《關市令》,規定凡官私度量衡器具,每年八月必須送交有關官府檢驗校正,京師地區由尚書省金部司和太府寺主管,地方由各州縣負責。

經檢驗校正後的度量衡器具,由有關官府簽署封印後方可使用。所以,如果市場上的度量衡不符合法定標準的話,其持有人便將受罰。

當時,飲酒成為一種新興的社交方式,這催生出一大批制造假酒的作坊。當時唐代市場出現最多的是假酒(往酒中摻水),未敢故意損人健康。

唐代法律根據有毒食品出現的不同情況,規定了各自不同的處罰方法。

《唐律疏議》規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余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

銷售假食品、藥品致人生病者,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銷售假食品、藥品致人死亡,商家將被判處死刑(絞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假食品、藥品而死亡,食品所有者要按過失殺人罪論處。

此外,對於退貨也有規定,《唐律疏義》中記載,消費者買到商品後如果在三天內出現問題,可以找商家進行無條件退貨。

退貨時須有公證人進行驗看,確認確實存在品質問題方可退貨,如果商戶不給退貨,消費者便可報官,由官府出面調停退貨,並打賣方四十鞭子。

宋代

到了宋代,城市化速度加快,市場經濟繁榮,東京汴梁和洛陽的飲食業空前繁榮,《東京夢華錄》《清明上河圖》《水滸傳》中都有反映。

在宋代的街道上,酒樓飯店林立,小商小販無數。商品市場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

有些商販偷偷往食品密封的包裝裏摻沙子,或在酒裏註水增加重量,弄虛作假,坑害顧客。

宋朝除了跟唐朝一樣,嚴厲打擊毒假食品、藥品外,還比唐朝更高一籌。政府讓商人組成“行會”,按照行業類別登記在冊。從事商業和服務業的商戶們必須登記入會,接受行會的監管。

高度重視發揮行業協會在食品、藥品質量管理上的自律作用,這個行業協會不僅協助打擊“有毒食、藥品”,而且對食、藥品摻假、以次充好的假食、藥品承擔責任。消費者如果買到了假冒偽劣產品可以到行會進行投訴。

另外,對販賣假藥劣藥的現象,古代也有比較先進的法律條款加以管理。為防止造假藥,冒充官藥出售,宋朝負責制藥的惠民局和和劑局各自有“藥局印記”和“和劑局記”四個字的大印。

另外,東、南、西、北四局,也各自加蓋上六字公章。皇帝也曾下詔,若有人制造假藥,偽造處方和官印,要依“偽造條例”法辦,以防止商人制造販賣假藥劣藥。

明清

明清時期,比較有名的商品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防偽驗證。由此可見,歷朝歷代都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採取嚴懲的方式。

如今制假、造假、缺斤短兩等損害消費者利益問題屢見不鮮。雖然古代的法律稱不上百分之百的健全,但不能否定其所起的作用是比較大的。

對消費者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值得後人借鑒和學習。

來源:搜狐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商丘催生了影響後世的商業文明。「商文化」的千年流衍遞嬗,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工業生產的發展。在「商文化」的影響之下,誕生了與晉商、徽商齊名的豫商。這些商人勵精圖治,在中原大地留下許多經商佳話。6月16日,「2018范長江行動─[詳細]

  • 2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搭上一輛舊得快要散架的老巴士,從西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國境的時候,已經是八月末了。我遇上的第一位印度人獨自端坐在遠處的紅土上,那裏離國境不遠。他那幅樣子突然吸引了我。 [詳細]

  • 3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自古以來造假和打假都是永久的熱點話題,可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人如何打假。 [詳細]

  • 4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

    閩,是福建簡稱。要談的是寧夏,為何跟福建扯上關係呢?先讓你想一想。上世紀1997年前後我去過寧夏,當時首府銀川仍未怎樣開發,整體條件不太好。現在讀資料才知道,原來寧夏,尤其是西海固,因為條件特別困難,於1996年開始被中央作出重點幫扶。回頭說1997年[詳細]

  • 5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特約夥伴美獅美高梅呈獻,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近日開幕,帶來五大亮點活動,包括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及講座、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詳細]

  • 6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

    大部分人對於中華文明史的了解開始於河南安陽殷墟、西安兵馬俑等遺址,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中華文明的探尋首站將會落在杭州,因為經過八十多年來中國四代考古人的不斷發掘證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詳細]

  • 7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

    2010年,當時我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支持,在當年上海世博會成功閉幕後,把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運到香港展出。日夜更迭的都市場景,千餘名動態人物,繁忙的汴河漕運以及喧鬧的街[詳細]

  • 8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在波爾多展開法國的行程,她表示,香港是波爾多的主要葡萄酒市場,法國更是香港最大的葡萄酒貿易夥伴,而相關貿易在香港2008年豁免葡萄酒稅後蓬勃發展。她期望兩地繼續保持緊密關係,並鼓勵法國和波爾多的葡萄酒商積極參與舉辦多年的[詳細]

  • 9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

    豬年春節,拒當「懶豬」。今年新春「文化味」尤濃,各個城市裡的圖書館、博物館齊齊人氣急升,意外成為市民熱門聚腳地。廣東部分博物館需要排隊逾1小時才能進場。春節期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日均接待[詳細]

  • 10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

    ■傳統彩調劇目頗受觀眾歡迎。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回家過年的人步履匆匆,街道上的車流人流也漸漸減少,各行各業進入到了節日「待機狀態」。而此時,廣西彩調劇團團長蔣劍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早上剛剛結束表演[詳細]

  • 11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

    中國人的習俗都喜歡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不過,隨着人們對煙火隱患的認識加深,以及發現對環境破壞不可忽視,世界各地近年都興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有人認為這是順應潮流的合理舉措,也有人覺得這是踐踏了人們歡樂的權利。總之,每[詳細]

  • 12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

    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人把「跳舞、跑馬」視為香港生活方式的代表,可見「跑馬」在香港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香港自鴉片戰爭割讓予英國後,也很早就引入賽馬活動,1846年香港島的一片沼澤被填平了用作比賽,這就是今天的跑馬地(Happy Valley)。賽馬最初只是一年一[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