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地域文化 >

為什麽北京春天的飛絮治不好?

更新時間:2019-05-07 17:32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549671

只要連續3天,春日的最高氣溫超過25℃,恰好又空氣幹燥,天氣晴朗,棵楊樹雌株剛剛成熟的蒴果就會裂開,露出裏面緊緊簇擁在起的白色絨毛。每棵雌株每年春天能長出30萬至1500萬枚楊絮,但加在起,平均每棵樹的飛絮重量只有1公斤。當風吹過,這些只比空氣重點的楊絮攜帶著芝麻大的種子,慢慢在空中飄散,在空中尋找著陸的地點。

當雌株的數量變成200萬,在北京這個近成的行道樹都由楊樹、柳樹構成的城市裏,只要有個溫度適宜的春日下午,楊柳樹們就集體被喚醒。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正是氣溫最高的時候,大量的飛絮同時散逸在城市之中,在樓群的間隙中飄飛,反復上下運動。個人行走在這樣的北京街頭,如同在吸塵器的集塵器裏遊泳。

  為什麽北京春天的飛絮治不好?

北京的春天楊柳樹開始大量飛絮(小憐 攝)

每年北京有四次飛絮,首先是毛白楊,然後像柳樹、青黑楊雜種、黑楊等樹種雌株種子依次成熟,每年這種飛絮的狀態都要連續持續40天。

飄浮在空中的飛絮和空氣中的灰塵、微生物結合,容易引發人體過敏反應。楊柳絮蓬松、透氣,可燃,10平方米的楊柳絮,2秒鐘就能燃燒空,瞬間形成的熱能會引燃附著的可燃物。僅僅2017年4月28日天內,北京市119火警中心就接到了301起因楊柳絮引發的火警。

2017年5月1日,北京市蟹島度假村突然起火,89輛電動大巴、16輛私家車陸續燃成灰燼。事後消防員發現,停車場周邊種著大量楊樹、柳樹,地面堆積著厚厚層楊柳絮,官方的調查中提到,這場火災初步判斷,是由於堆積的楊柳絮快速燃燒波及所致。

白楊樹從哪裏來?

康向陽1982年第次來北京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滿大街的白楊樹。北京林業大學附近的成府路上就有高聳雲天的毛白楊雄株,到夏天濃蔭蔽日,冬季銀白色的樹幹遒勁挺拔,看起來很有北方特色。

這些白楊樹都是上世紀70年代種植的。跟現在躲霧霾不樣,40多年前的北京最怕刮風:新華社電訊《風沙緊逼北京城》描寫了大風裏塵土飛揚的場景:“旦塵暴襲來,首都上空更是片灰黃,白晝如同黃昏。”北京周圍有五大風沙區,從不同方向往城裏“灌沙”。197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宣布:北京是“世界沙漠化邊緣城市”。

的解決辦法就是綠化,綠化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種樹,種樹最有性價比的就是楊柳樹。

上世紀70年代,北京地區的人們在植樹造林

“楊柳榆槐椿”是北京的鄉土樹種,其中楊樹是最實用的。楊樹是世界上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樹種,從北緯22°到北緯70°,從低海拔到海拔4800米都有分布。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楊樹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楊樹皮實,在冬季寒冷、春季幹旱缺水的北京也能頑強地存活。更主要的是便宜,直到今天,楊柳樹都是最經濟且能最快成蔭的行道樹。棵綠化用的年生小楊樹苗只要五六塊錢,胸徑五六厘米的楊樹,棵只要二三十塊錢。而且不像其他樹種要精心照顧,楊樹完全可以裸根栽種。

但也因為經濟原因,近20年裏,城市裏大多種下的是楊樹雌株:同齡的幼苗,雌株要比雄株長得更快更粗壯。而苗木都以胸徑計算價格,對於育苗企業,單位面積的土地,自然是種雌株的產出更大;對於園林招標方,即便是招標時要求供應雄株,但收到樹苗,肉眼也無法鑒定棵樹是雌是雄,等到開花結絮,已經是五六年之後的事情了。

1991年,康向陽考入北京林業大學讀研究生,師從朱之悌院士研究毛白楊。這時他才知道,北京街頭隨處可見的毛白楊其實是國家科技攻關的重點研究樹種。蘇聯留學回來的朱之悌先生從20世紀70年代在學校搬遷雲南時就開始研究毛白楊無性繁殖和良種選育,通俗點解釋,我國缺材少林,個樹種,可以像種糧食作物樣被改良,被選育出生長更快、材質更優的新品種推廣。

朱之悌先生最先關註的是提高毛白楊無性繁殖的成活率,到80年代初期,演進成研究如何讓毛白楊加快生長速度,變得短周期伐,成為綠化和工業木材。等到康向陽開始留校工作,成為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他的研究目標也是選育出生長更快、纖維含量更高、木質密度更大的毛白楊新品種,用來做成高質量的造紙木漿等工業原料。

在2000年之前,楊絮並不是林業科學界關註的範疇。在北京大街小巷的毛白楊還是茅盾《白楊禮贊》裏歌頌的形象:“這些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吧,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楊絮成為新問題

北京數量最多的行道樹其實是國槐,這也是北京的市樹之

北京的老槐樹很多,市區內還有很多三四百年的老樹。過去尤其是王府的院門外最愛種國槐。這種樹有講究,本身長得慢,壽命又長,即便是邊的樹冠死了,另邊還能發新枝條,繼續生長幾十上百年,象征福壽延綿。

北京市區內最老的棵國槐在北海公園的畫舫齋,唐朝種下,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在中山公園、天壇、什剎海、國子監等歷史古跡、景區周邊,還生長著大量古老的國槐和側柏。

參天古樹的移植價格極其昂貴,十幾年前,北京城區內移植過些老國槐,要在根部打上6米乘6米的方箱做保護,挖出條深槽,用吊車拽著鋼絲做平移。其中有棵古槐樹怎麽也移不走,吊車牽,鋼絲繩就斷了,反復試了幾次都不行。最後施工方“找人算了算”,在午夜用豬頭、紅繩專門對著大樹拜祭了番,第二天吊車拽,鋼絲終於不斷了——妳很難說這是場純粹的迷信活動,中國人對樹總有種敬畏心理,樹不只是樹,它們也是城市的生命脈絡。

國槐

80年代初,在培育毛白楊時,朱之悌院士從河北、山東、陜西、甘肅、河南、山西、北京等北方省市收集的毛白楊基因資源,就包含了許多古樹。康向陽回憶:“那時候從各地收集了60多份毛白楊古樹,都是上百年的老樹,還有不少是存活了五六百年的古樹,樹幹粗得要幾個人環抱。”這些毛白楊古樹之所以流傳下來,也是因為“講究”,它們大多生長在村頭、祖墳旁、廟宇前和皇家園林中,被當地人視作風水樹,沒有人敢輕易動。

移栽老樹,棵的施工費用就要100多萬元,好在國槐的生命力極頑強,平移後都能順利成活。城區的地皮價格水漲船高,當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十幾萬元的房價都不再是新聞後,棵樹挪走後騰出的這十幾平方米,讓摩天大樓多建排寫字樓,賣出去的產值就是幾十倍了。

更多的樹木讓位於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城區內交通繁忙的道路邊已經不可能看到古樹了——馬路從雙車道拓寬成四車道,沿途原有的行道樹早就換過了幾輪。

康向陽保存的基因樣本,在10年後再回訪,當時的古樹就在各地的城鄉建設中消失掉了10%。他最初贊嘆的成府路白楊行道樹也未能幸免:北京的汽車越來越多,過去偏僻的五道口也開始擁擠起來,成府路道路狹窄,紅燈時間又長,經常堵出來長長溜汽車,最後不得不把馬路拓寬。拓寬的第步就是砍樹,馬路南側二三十米高的白楊樹全被伐掉了排,有人在網上回憶:“那段日子裏,伐木工人手中的電鋸晝夜不停地咆哮,棵棵曾經給這裏的路人帶來無數美好回憶的大白楊就這麽轟然倒地,只留下樹根翻出的泥土味,彌漫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成府路之後又在路南補栽了排白楊樹,兩排樹有二三十年的時差,新栽的這排樹長勢再快,如今看起來也依舊是顯得矮小細瘦。

新千年開始,類似的拓寬工程越來越多,無數摩天大樓也拔地而起。從70年代開始陸續栽下的那批楊柳到了生殖生長最旺盛的階段,春季萌發出大量的楊柳絮。在高聳的樓群之中,會形成“街道峽谷效應”,樓間風吹得飛絮原地打轉,無法沈積。而那些被拓寬的柏油馬路,占據了城區的面積越來越大。跟原來飛絮可以降落的綠地、水池不同,城市硬質、幹燥的馬路和建築表面,讓楊柳絮無處附著,只能反復被風吹起,攪動著加速布朗運動。

楊樹、柳樹在完成了防風防沙的歷史任務後,自身春季大量的飛絮又成了問題。

綠化帶裏的生態

每年3月底開始,北京市開始為楊柳樹雌株打針:人們用鉆頭在樹幹上打孔,把種植物調節劑註射到樹幹裏。這種激素能抑制楊柳樹形成花芽,第二年樹木只長葉子,也就減少了飛絮的可能性。

藥劑據稱能抑制住90%的飛絮,但是本身價格高昂:胸徑20厘米以上的大樹要打兩三針,藥劑加上人工,平均棵樹要30元;每次註射只能管年時間,第二年還得從頭再來。

種辦法就是“換頭”,把雌株砍掉上半截,嫁接雄楊柳枝條,讓雌株改變性別。但“高接換頭”只適用於矮樹,且費時費力,沒法大規模實施,換棵的成本也要100元以上。

截至2015年,北京市區的雌株楊柳樹共有200萬株,占園林綠化喬木總量3700萬株的5.4%。個城市不可能對這麽大數量的樹木群體全面實施藥劑抑花,也不可能全面伐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也不可能用砍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畢竟這些雌株楊柳樹年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很盡職盡責。而且更重要的問題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生態,旦形成,過多的人工幹預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郭平是名自然愛好者,10年前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拍昆蟲。在北京的童年都是各種與蝴蝶、蜻蜓打交道的回憶,小時候在朝陽門的奶奶家玩,郭平記得盛夏正午的蟬叫聲根本吵得人睡不著覺。

從2002到2010年,大學畢業後郭平開始在北京境內拍蟲子,他見證了北京昆蟲過去的繁盛。積水潭、玉淵潭、北海後湖、景山,這些三環內的公園景區都是拍昆蟲的好地方,隨便個地方,光蝴蝶都能找到十幾種,瓢蟲、蜉蝣、葉蟬、吉丁蟲、花金龜……“十三四年前,在郊區只要支盞燈,晚上那鋪天蓋地的蛾子。城裏的原始植被也很多,公園裏的荒地、河邊,能拍的蟲子特別多。”

但越往後,郭平發現市區內的蟲子越來越難找。個有跡可循的節點是在2005年,種叫美國白蛾的食葉害蟲傳入北京,這種入侵物種此前在山東、陜西、河北等省份都造成過重大災害。1995年,美國白蛾曾在天津市塘沽區、薊縣、寶坻縣暴食綠葉,導致28萬畝的樹林幾周內樹葉全部被吃光。

2005年,當人們在北京發現了美國白蛾,媒體報道都指向了個點:美國白蛾恐威脅“綠色奧運”。

大規模的控蟲防治也自此開始,直到今天,每年的5月到9月,北京都要做三次大範圍的美國白蛾普查,給各個園林單位儲備大量的藥劑和藥械。此外還有大量生物制劑,比如用BT乳劑阻止毛毛蟲蛻皮,用藥劑讓昆蟲絕育、散布針對昆蟲的傳染病毒,還使用寄生蜂、寄生蠅這種物克物的方式控制害蟲。

好處是,當年的綠色奧運順利召開,美國白蛾疫情旦露苗頭,現在也能保證在最快時間能治理消除;壞處是,嚴格防控形成了預防為主的噴藥習慣,防控又有充足經費補貼,各處的綠化隊每年在蟲子爆發前就先在樹上打藥,大量的本土昆蟲也從此銷聲匿跡了。

植物也是同樣。北京的個綠化重點任務是拔除拉拉秧:拉拉秧的飛絮容易導致過敏,攀爬性能強容易絞殺其他植物,各個單位必須見到就拔除。然而拉拉秧本身是北京本土植物,其實也能達到綠化效果。市民習以為常的城市綠地,其實本身並不那麽自然,曾經有人看見環衛工人拔除二月蘭,非常驚詫:那麽漂亮的小紫花拔掉幹什麽?——背後的原因是北京的綠地共分特級、級、二級、三級四級評定,劃撥的養護費以每年15、9、6、4元/平方米依次遞減。級綠地就要求無明顯色差、無明顯雜草。諸葛菜、苦菜、蒲公英這些野菜野花不拔掉,立刻會影響當年的養護費用。而些單位把原有的荒地改成綠地,每年的綠地養護經費也能帶來大筆撥款。

拉拉秧

郭平說,很多昆蟲只吃固定的幾種植物,花椒鳳蝶在北方只吃花椒,綠帶翠鳳蝶只吃黃檗,絲帶鳳蝶吃馬兜鈴,大紫蛺蝶就吃樸樹。“植物豐富,昆蟲就豐富,很多特定的鳥又只吃特定的昆蟲,從草到喬木、灌木,這是個特定的生態體系。”

人工草坪是另種意義上的綠色荒漠,那些漂亮平整的草坪大多用禾本科和莎草科的草種,開花結果後依靠風力傳粉,連常見的授粉昆蟲都不吸引。再說,還沒等開花結果,割草機就都給割掉了。

回歸鄉土樹種

楊斧覺得飛絮是被過度關註的問題,作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教授,他覺得這是大家不懂植物的表現,“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春天飄絮的其實何止是楊柳啊,蒲公英這些菊科的植物,多半都是靠絨毛幫它們傳播種子。妳去南方看木棉,也是種子炸開了開始飛絮,只不過南方雨水比較多,毛遇到雨就飛不起來了。”楊斧有20多年野外植物考察和植物科普工作經驗,在科普界,大家都有自己的自然名,69歲的楊斧自然名叫“白頭翁”,來源於種草本植物。白頭翁種子成熟時就像個白發白須的老人,種毛隨風飄散,傳播後代。

常見的行道樹確實各有各的問題。銀杏漂亮,但長得慢,種下去幾年都長不大,景觀效果差;國槐在夏天生“吊死鬼”,就是尺蠖,結絲懸在半空,風吹時容易落到行人身上;各種懸鈴木也掉毛毛;白皮松、油松、櫟樹花粉多;最不濟種點北京過去最常見的柿子樹吧,秋天結果,行人爬樹摘果子又是安全隱患。

風媒的飄絮,蟲媒的招蜂引蝶,楊斧又說了遍不要大驚小怪:“植物為了自己生存繁衍的本能,肯定各有各的特性。”

現在的行道樹裏也有很多外來物種。比如火炬樹,這種樹3~5米高,原產北美,1959年引入中國。火炬樹喜光抗旱,壽命短,紅色圓錐形的果子整個冬天都不掉,很有觀賞性。像高速路兩邊土壤貧瘠,其他樹種長勢不好,但火炬樹因為耐鹽堿、生命力旺盛,很快能長起來,還會自己生根發芽。

個問題是,從行道樹到自然環境,中間的界限沒那麽分明。樹可以自己散播種子,也會因為政府在統籌規劃中沒有清晰區分,導致外來樹種在自然界中泛濫。北京的西山過去有櫟樹和油松的混交林,生長慢、木質好,過去被砍伐殆盡後,直沒有恢復起來。80年代,火炬樹被引入北京郊區做綠化樹種,2004年還被列為北京市山區造林6個灌木樹種之。但這種樹成熟早、結實量大,又會分泌化學物質抑制其他樹種生長。現在在北京郊區些地方,只種了三五年的火炬樹,樹苗已經蔓延到30~100米的範圍。像西山種火炬樹的地方,原來分布的北京丁香、迎紅杜鵑等都受到了壓制,火炬樹分布之處除了3~5種草本植物,幾乎難以見到本地樹種。

北京實際是個植物物種豐富的城市,北京地形復雜,平均海拔43.5米,高的地方東靈山2303米、海坨山2241米、百花山主峰也有1991米。“其實北京的地理形態很豐富,19世紀很多外國植物學家來北京找新物種。”楊斧說,比如1897年就是俄國植物學家馬克西莫維奇發現了槭葉鐵線蓮。很多植物都是以百花山、小五、霧靈山做前綴的,那些新種的模式種都在北京,意味著別的地兒可能也有,但最早發現就是在北京。而現在園林建設的共識就是,建設真正的生態城市,應該更多使用鄉土物種。

康向陽覺得,北京作為個世界城市,應該有自己的景觀符號,毛白楊這樣的本地樹木其實就是本地文化、歷史的直觀標誌。很多漂亮的外來樹種並不適應北京的自然環境,“比如南方樹木種到北方,受到光周期控制,這棵樹直生長,直到冬天降溫了還沒有封頂、沒落葉,結果就會幹枯凍死;更北的樹木移到北京,過早封頂,過早落葉,綠期就過於短了。很多樹不健康看起來是因為病蟲害,但根源是不適應環境引起的樹勢衰退”。

“行道樹最好的狀態就是長成參天大樹,鄉土樹種適應本地環境,而且本地人群對這些樹也適應,外來的樹種更容易導致過敏。”康向陽說。

2013年8月,新版《北京市主要常規造林樹種目錄》公布,目錄裏已經去掉了北京楊、泡桐、彩葉火炬等十幾種老牌行道樹。近幾年新栽樹苗大多是元寶楓、欒樹、銀杏等樹種。對於北京來說,楊樹將更多應用於生態造林,但很長段時間內,楊樹依然會是國內主要的綠化樹種。

那雌株、雄株不好辨認的問題到底怎麽解決?康向陽的答案是“釜底抽薪”。2014年,康向陽‘北林雄株1號’‘北林雄株2號’新品種通過了國家良種審定。這兩個花了22年培育出的雄株新品種,苗期生長會比同齡其他毛白楊雄株高20%、胸徑多出30%。這樣苗圃即使種雄性楊樹,也能得到跟以往種植雌株品種樣的經濟效益。市場造成的矛盾,最後還是用市場的方式來解決。

康向陽下個新的育種目標,是培育沒有花粉的毛白楊新品種,新品種將沒有飛絮,也杜絕花粉的過敏問題。很長段時間內,楊樹依然會是我國北方最常見、最離不開的樹種。毛白楊的研究經過了50多年的時間,目標從速生,到提高木纖維長度,到不飄絮,再到沒有花粉,人和自然都在雙向選擇。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商丘催生了影響後世的商業文明。「商文化」的千年流衍遞嬗,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工業生產的發展。在「商文化」的影響之下,誕生了與晉商、徽商齊名的豫商。這些商人勵精圖治,在中原大地留下許多經商佳話。6月16日,「2018范長江行動─[詳細]

  • 2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搭上一輛舊得快要散架的老巴士,從西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國境的時候,已經是八月末了。我遇上的第一位印度人獨自端坐在遠處的紅土上,那裏離國境不遠。他那幅樣子突然吸引了我。 [詳細]

  • 3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自古以來造假和打假都是永久的熱點話題,可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人如何打假。 [詳細]

  • 4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

    閩,是福建簡稱。要談的是寧夏,為何跟福建扯上關係呢?先讓你想一想。上世紀1997年前後我去過寧夏,當時首府銀川仍未怎樣開發,整體條件不太好。現在讀資料才知道,原來寧夏,尤其是西海固,因為條件特別困難,於1996年開始被中央作出重點幫扶。回頭說1997年[詳細]

  • 5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特約夥伴美獅美高梅呈獻,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近日開幕,帶來五大亮點活動,包括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及講座、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詳細]

  • 6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

    大部分人對於中華文明史的了解開始於河南安陽殷墟、西安兵馬俑等遺址,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中華文明的探尋首站將會落在杭州,因為經過八十多年來中國四代考古人的不斷發掘證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詳細]

  • 7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

    2010年,當時我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支持,在當年上海世博會成功閉幕後,把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運到香港展出。日夜更迭的都市場景,千餘名動態人物,繁忙的汴河漕運以及喧鬧的街[詳細]

  • 8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在波爾多展開法國的行程,她表示,香港是波爾多的主要葡萄酒市場,法國更是香港最大的葡萄酒貿易夥伴,而相關貿易在香港2008年豁免葡萄酒稅後蓬勃發展。她期望兩地繼續保持緊密關係,並鼓勵法國和波爾多的葡萄酒商積極參與舉辦多年的[詳細]

  • 9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

    豬年春節,拒當「懶豬」。今年新春「文化味」尤濃,各個城市裡的圖書館、博物館齊齊人氣急升,意外成為市民熱門聚腳地。廣東部分博物館需要排隊逾1小時才能進場。春節期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日均接待[詳細]

  • 10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

    ■傳統彩調劇目頗受觀眾歡迎。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回家過年的人步履匆匆,街道上的車流人流也漸漸減少,各行各業進入到了節日「待機狀態」。而此時,廣西彩調劇團團長蔣劍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早上剛剛結束表演[詳細]

  • 11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

    中國人的習俗都喜歡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不過,隨着人們對煙火隱患的認識加深,以及發現對環境破壞不可忽視,世界各地近年都興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有人認為這是順應潮流的合理舉措,也有人覺得這是踐踏了人們歡樂的權利。總之,每[詳細]

  • 12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

    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人把「跳舞、跑馬」視為香港生活方式的代表,可見「跑馬」在香港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香港自鴉片戰爭割讓予英國後,也很早就引入賽馬活動,1846年香港島的一片沼澤被填平了用作比賽,這就是今天的跑馬地(Happy Valley)。賽馬最初只是一年一[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