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如今最火的笑星沒有南方人?
- 更新時間:2019-03-18 09:47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473536
說起被北方人壟斷的行業,喜劇絕對是一個。
德雲社、趙家班、開心麻花、大碗娛樂(張小斐),東北小品和京味幽默幾乎統治著整個喜劇市場;
國產喜劇電影裏,幾位票房杠把子沈騰、黃渤、王寶強、大鵬也全都是典型的北方人。
北方笑星的統治權,在各種喜劇類節目上更是可見一斑。
當陳漢典在《歡樂喜劇人》上模仿“吉娃娃跳鋼管舞”,這個他在康熙上百試百靈、甚至連尖酸的小S都會被逗得哈哈大笑的保留曲目,一定沒想到自己會落得如此地步。
無論他再如何拼盡全力地壓住台灣腔,滿身大汗地竄上躥下,全都無濟於事。用陳漢典自己的話說:“帶來的笑果甚至還不及宋小寶一句輕飄飄的'損色兒'的十分之一”。
坐在台下的,是趙家班的小沈龍、文松、周雲鵬,和德雲社的張雲雷、楊九郎,表情更是一個比一個尷尬。
事實上別說陳漢典了,《歡樂喜劇人》這幾季,無論是香港喜劇大神詹瑞文,亦或是喜劇天後吳君如,都混得非常慘烈。
偌大的喜劇江湖,似乎已經容不下一個小小的南方人了。
01
第一個在春晚演小品的,是上海人
雖然現在一提到小品,我們滿腦子都是大碴子味的《念詩之王》。但妳知道嗎:第一個在春晚演小品的,卻是上海人嚴順開。
1983年,嚴順開在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阿Q的獨白》,首次用了“小品”這個新的表演形式。那時的他,正因為主演電影《阿Q正傳》紅遍全國。
自那以後,這位上海滑稽戲的代言人多次出現在春晚小品舞台上,尤其擅長飾演以情動人的老人形象,真實得就像現實中的長輩。
第二年,江蘇人遊本昌也帶著南方特色喜劇形式之一——啞劇《淋浴》登上了春晚。
那時的他雖然還沒有出演濟公,但憑借一出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啞劇,成功讓全國觀眾捧腹大笑。
早年間,春晚還很註意推出地域代言人:東北的趙本山、河北的趙麗蓉、西北的郭達、江南的嚴順開,都曾帶著極具地方特色的喜劇形式登上舞台。
年輕一代更熟悉的,是神似野比大雄、一口塑料普通話的大兵。
1999年春晚,奇誌大兵表演的相聲《白吃》,打破了北派相聲演員一統天下的格局。雖然只有簡短的4分鐘,卻把公款吃喝的醜態諷刺的淋漓盡致。
要知道,當年的90後守著湖南衛視,除了快樂大本營,更期待的就是這二位了。
他們讓人捧腹的還只不是相聲,還有雙簧。奇誌大兵的表演不像傳統意義裏的北方雙簧說歷史,而是加入了時代元素。
奇誌在前面紮著沖天辮,大兵躲在後面極盡針砭時弊之事,嬉笑怒罵間就讓觀眾笑的合不攏嘴。
再往南,粵語文化區的喜劇興於香港電影。
從上世紀70年代許冠文的鬼馬喜劇開始,到成龍的動作喜劇、黃百鳴的開心鬼、王晶的屎尿屁、周星馳的無厘頭,粵式喜劇文化開辟了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
就算是20年後,整個華語喜劇電影界也再沒有如此輝煌過。
02
消失的“周立波們”
如妳所見,南方笑星的輝煌大多是以知名的個人出現。
北方喜劇人就不一樣了。德雲社、趙家班、大碗娛樂、開心麻花,都是團隊闖天下。運營靠著核心人物的巨大號召力,培養和發掘喜劇新人,再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營銷。
就拿德雲社為例,喜歡賤的有小嶽嶽,喜歡帥的張雲雷,喜歡兇的有燒餅,喜歡騷的還有孟鶴堂……多種口味,任君挑選,什麽樣的粉絲都能攏獲到。
郭德綱還動不動就叫一群明星徒弟上台,來個群口相聲。大家一唱一和著,包袱就接二連三地甩了出來,極具舞台感染力。
馮小剛呼籲上海本地笑星多參加喜劇類節目
相比之下,最火的南方喜劇,都更依靠單打獨鬥。
無論是上海的周立波,四川的李伯清,還是香港的黃子華都是單人脫口秀,靠的是個人魅力。和營造故事感的相聲小品比起來,其實本就不太利於電視傳播。
再加上,南方笑星又頻頻在“個人問題”上出事兒,火上澆油。
2009年,大兵在主持某節目時,因為看到一位演唱Beyond樂隊《真的愛妳》的嘉賓在台上表現的過於活躍,不僅口無遮攔地調侃道:“當年黃家駒在日本演出,就這麽蹦死的”,還和嘉賓一起用“黃家狗”來開玩笑。
在他看來一句僅僅是相聲“錯字梗”的調侃,惹怒了無數Beyond粉絲。
之後大兵的人氣大跌,依然沒有收斂自己火爆的脾氣。2016年,有因為在違反交規之後,當街辱罵交警:“妳算老幾”,被圍觀群眾拍下傳到了網絡,再也沒能翻身。
眾所周知的周立波,跌得更慘。
如果說嘲諷穿漢服的嘉賓和從小被父母送人不想認親的女孩,都還能用“真性情”來解釋。那麽後來的疑似涉槍涉毒案,就徹底讓他失去了重興海派清口的可能。
自周立波一蹶不振,上海地區的脫口秀就漸漸退出了公眾的視野,只能靠著王自健和金星苦苦支撐。
問題是,相聲演員出身的王自健其實是北京人,舞蹈演員出身的金星更是濃重的沈陽口音,作為南方喜劇代表實在有點牽強。
正如周星馳息影之後,無厘頭喜劇也只能存活在80後的青春回憶裏了。
一個巨星級別笑星的淡出,往往意味著一整個門派的暗淡。因為無人可繼,更讓觀眾不勝唏噓。
03
“普通話說不好的,都是南派笑星”
南派笑星最近一次認可度最高的嘗試,是謝娜在今年央視元宵晚會上的小品。
當她和鞠婧祎、王迅等一眾川渝藝人用純正的西南官話,出現在面向全國人民的舞台上。本是一次創新,可觀眾卻呈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聽得懂的,說它是全場最好笑的語言類作品;而聽不懂的,卻全程懵逼,仿佛回到了高考英語聽力的考場。
按說西南官話已經是北方語系,是對北方地區的朋友們最友好的方言。
然而看十幾分鐘無字幕的純正四川話小品,難度可比在微博上看到一句“妳懂個錘子”大多了。
畢竟崇尚語言幽默的中國喜劇,和更奉行肢體幽默的西方喜劇有著天壤之別。看卓別林和金凱瑞的喜劇,只要觀眾能理解情節,笑點在不同文化區域間都可以互通;
但以對白為驅動的作品就不一樣了:想笑,首先妳得聽得懂。
郭德綱的話雖然只是一句玩笑,卻道出了南派笑星口音接受度低的事實
從小聽著各種“咩”長大的廣東人,頭次聽到“妳瞅啥”都不知所雲,更是不知道“浪催”,不認識“朝鮮冷面殺手”,也聽不懂北京三環和五環的區別。
2014年春晚前的短片裏,一位受訪的農民工那句“北方的笑話聽不懂啦”,就道出了很多南方觀眾長期以來的心聲。
但北方方言最起碼在口音和語調上,還非常接近普通話。
交換過來,讓一個東北人去看廣東棟篤笑或上海滑稽戲,可就不只是聽不懂個別詞的問題了。
上海滑稽戲代表人物蔡嘎亮,與郭德綱一起有“北郭南蔡”的稱號
更別提南方方言眾多,不同地域差別很大。正如大兵所說:“別說到北方,湖南的笑星去湖北表演,湖北的觀眾就聽不懂了”,南方八大方言區之間都很難get笑點。
這導致越來越多的南方喜劇人,因為語言的限制失去了站上更大舞台的機會。
中央電視台2007年小品大賽上,很多參賽作品使用方言,就被評委唐國強批評道,“不要把說方言當作時尚,特別是咱們中央台。”
04
圈地自萌的南方喜劇
問題是,很多喜劇偏偏要在方言環境下才更揮灑自如。
就像四川人公認的男神李伯清先生,如果沒有了自帶萌感的四川話加持,不知要少了多少趣味——
狗攆(追)摩托,不懂科學。
大眼睛迷人,小眼睛又豁(勾引)死人。
一說起打喪火(成都人在守靈時打麻將)就想去撈兩個!
往往是方言喜劇強行改成普通話之後,反而變成了“四不像”。
比如2017年春晚上的杭州小品《阿峰其人》,因為擔心北方觀眾聽不懂,一再被要求修改,最終從杭州話改成了江浙口音的普通話。
結果顯然是能被“看懂了”,但卻反被當地人嫌棄“春晚的南方人基本上都是北方人想象中的南方人”,鬧得個裏外不是人。
再比如,雖說周星馳喜劇很大程度上是靠石斑瑜的國語配音,才火遍大江南北的。
但在廣東人看來,周星馳電影翻成國語版後,少了很多粵語諧音、雙關的梗,也失去了很多樂趣。
《大話西遊》裏,斧頭幫的娘娘腔沙僧前生叫做“盲炳”,在粵語裏有“不打不成器”的意思。普通話名字直接寫作“瞎子”,意思便少了好幾層。
而星爺最愛用的“9527”代號,因為諧音某句粵語臟話,就被香港人中被調侃成是紅燈區熱線。
這些梗都是普通話版本完全傳達不出來的,可為了照顧非粵語區觀眾能夠看懂,不得不舍棄這些樂趣。
比語言上的難以統一更難解決的,是表達方式上的水土不服。
寧靜曾經在《吐槽大會》上diss陳漢典時講到,陳漢典在後台說想和自己重現《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戲份。
就在寧靜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他撐起了一把雨傘,自顧自地模仿起了“下(夏)雨”。
這是陳漢典在《康熙來了》裏最擅長的“諧音式冷笑話”,奈何這和內地觀眾熟悉的接地氣型外放表演,有著天壤之別。然後被寧靜虧道:“妳講這種爛梗,一輩子都紅不了。”
好在,南方喜劇人早有了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
比如這個叫做黃子華的香港男人,北方的朋友們聽說過的並不多。可在粵語文化區,黃子華卻堪稱巨星一般的存在。
作為第一個把脫口秀表演到紅館的笑星,沒有燈光伴唱,他僅靠一張嘴就能鎮住幾萬名觀眾,氣勢可想而知。
廣東人或許沒看過《鄉村愛情》,但絕對都聽過黃子華的棟篤笑,即粵語版的脫口秀。
像黃子華一樣,在自己的方言文化區擁有眾多粉絲,可影響範圍卻跨不過長江的南方笑星還有很多。
他們也曾擁有光輝時代,可因為語言和地域的隔斷,不得不沈寂下來、被更為通俗易懂的北方喜劇壓了這麽多年。
或許正如下面這位黃子華粉絲說的那樣:“黃sir不必大火,圈地自萌就夠了。”
在下一位現象級南方笑星橫空出世之前,也不必急著給南北方喜劇爭個高低。
畢竟京派的海侃,海派的毒舌,東北的豪爽,粵派的親和,本就各有各的特點。笑點這種東西更是迎合不同觀賞習慣的存在,又何須強求?
來源:搜狐
上一篇:瑪雅的世界——窺遠古美洲文明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商丘催生了影響後世的商業文明。「商文化」的千年流衍遞嬗,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工業生產的發展。在「商文化」的影響之下,誕生了與晉商、徽商齊名的豫商。這些商人勵精圖治,在中原大地留下許多經商佳話。6月16日,「2018范長江行動─[詳細]
- 2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搭上一輛舊得快要散架的老巴士,從西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國境的時候,已經是八月末了。我遇上的第一位印度人獨自端坐在遠處的紅土上,那裏離國境不遠。他那幅樣子突然吸引了我。 [詳細]
- 3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自古以來造假和打假都是永久的熱點話題,可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人如何打假。 [詳細]
- 4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
閩,是福建簡稱。要談的是寧夏,為何跟福建扯上關係呢?先讓你想一想。上世紀1997年前後我去過寧夏,當時首府銀川仍未怎樣開發,整體條件不太好。現在讀資料才知道,原來寧夏,尤其是西海固,因為條件特別困難,於1996年開始被中央作出重點幫扶。回頭說1997年[詳細]
- 5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特約夥伴美獅美高梅呈獻,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近日開幕,帶來五大亮點活動,包括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及講座、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詳細]
- 6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
大部分人對於中華文明史的了解開始於河南安陽殷墟、西安兵馬俑等遺址,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中華文明的探尋首站將會落在杭州,因為經過八十多年來中國四代考古人的不斷發掘證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詳細]
- 7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
2010年,當時我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支持,在當年上海世博會成功閉幕後,把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運到香港展出。日夜更迭的都市場景,千餘名動態人物,繁忙的汴河漕運以及喧鬧的街[詳細]
- 8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在波爾多展開法國的行程,她表示,香港是波爾多的主要葡萄酒市場,法國更是香港最大的葡萄酒貿易夥伴,而相關貿易在香港2008年豁免葡萄酒稅後蓬勃發展。她期望兩地繼續保持緊密關係,並鼓勵法國和波爾多的葡萄酒商積極參與舉辦多年的[詳細]
- 9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
豬年春節,拒當「懶豬」。今年新春「文化味」尤濃,各個城市裡的圖書館、博物館齊齊人氣急升,意外成為市民熱門聚腳地。廣東部分博物館需要排隊逾1小時才能進場。春節期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日均接待[詳細]
- 10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
■傳統彩調劇目頗受觀眾歡迎。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回家過年的人步履匆匆,街道上的車流人流也漸漸減少,各行各業進入到了節日「待機狀態」。而此時,廣西彩調劇團團長蔣劍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早上剛剛結束表演[詳細]
- 11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
中國人的習俗都喜歡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不過,隨着人們對煙火隱患的認識加深,以及發現對環境破壞不可忽視,世界各地近年都興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有人認為這是順應潮流的合理舉措,也有人覺得這是踐踏了人們歡樂的權利。總之,每[詳細]
- 12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
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人把「跳舞、跑馬」視為香港生活方式的代表,可見「跑馬」在香港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香港自鴉片戰爭割讓予英國後,也很早就引入賽馬活動,1846年香港島的一片沼澤被填平了用作比賽,這就是今天的跑馬地(Happy Valley)。賽馬最初只是一年一[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