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生 活 > 前 沿 >

從0到1的突破!——人工合成澱粉的意義與前景

更新時間:2021-09-25 16:27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2590

設想一下,不需要種地,也不需要綠色植物,以太陽光、水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在工廠裏就可以像植物一樣源源不斷生產出澱粉。是不是很神奇?而今,這看似遙不可及的一幕,在不久的將來,有望實現。

近期,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傳來喜訊:經過6年技術攻關,科研團隊在澱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

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設計人工生物系統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澱粉,這一被國際學術界認為將是影響世界的重大顛覆性技術,究竟有何厲害之處?其突破,又有何科學意義和現實意義?記者就此采訪了論文的作者及相關專家。

突破瓶頸

中國人偏重碳水飲食,清代美食家袁枚曾在《隨園食單》中這樣寫道,「粥飯本也,余菜末也」,足見國人對碳水的寵愛。這裏所說的碳水即碳水化合物,由碳、氫、氧組成,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而澱粉就是「粥飯」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它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糧食的主要成分,是養活全球人口最重要的食物原料,同時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多少年來,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將水、二氧化碳等無機化合物合成可作為動物飼料和人類食物的糖類乃至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但這是效率最高的澱粉生產方式嗎?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論文通訊作者、天津工業生物所所長馬延和提供的數據,在玉米等農作物中,將二氧化碳轉變為澱粉,涉及約60步代謝反應以及復雜的生理調控,太陽能的利用效率不足2%。「植物經過億萬年進化,適應了自然環境,其固有屬性製約了澱粉高效合成。」馬延和稱。

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夠擺脫植物來合成澱粉?自合成生物學誕生以來,人們就開始嘗試人工構建非自然途徑,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轉化,以突破植物媒介光合作用的瓶頸。但是,因為技術路線不清、瓶頸問題難測,這條科研之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馬延和等人還是決定勇闖「無人區」。2015年起,天津工業生物所在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和天津市財政專項的支持下,立項開展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的研究。

6年鏖戰,研究團隊終於如願以償。論文第一作者、天津工業生物所副研究員蔡韜興奮地說:「我們拿合成澱粉與自然界中的澱粉比較,得到核磁結果是一模一樣的,可以說,合成澱粉實際上與自然的澱粉是沒有區別的。」

這意味著什麽?數據顯示,2019年,全世界有近7.5億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占世界總人口近十分之一。「即使是替代一部分糧食澱粉作為工業原料甚至飼料,也是對緩解農業壓力的巨大貢獻。」馬延和表示。

技術路徑

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這項顛覆性技術是如何煉成的?馬延和告訴記者,從能量角度看,光合作用的本質是將太陽光能轉化為儲藏在澱粉中的化學能。

可如何更高效地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模擬和借鑒自然過程,構築新的人工光合途徑,科研人員想到了光能—電能—化學能的能量轉變方式,首先通過光伏發電將光能轉變為電能,通過光伏電水解產生氫氣,然後通過催化利用氫氣將二氧化碳還原生成甲醇,將電能轉化為甲醇中儲存的化學能,該過程的能量轉化效率超過10%,遠超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甲醇儲存了來自太陽能的能量,但是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甲醇合成澱粉的生命過程。於是,科研人員又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思想,從海量的生物化學反應數據中設計出了一條僅包含10步主反應的甲醇到澱粉的人工路線ASAP。

為將設計藍圖變為現實,科研人員還挖掘與改造了來自動物、植物、微生物等31個不同物種的62個生物酶催化劑,最終優中選優,使用10個酶逐步將一碳的甲醇轉化為三碳的二羥基丙酮,進一步轉化為六碳的磷酸葡萄糖,最終合成了直鏈和支鏈澱粉。

「這是實現人工光合作用合成澱粉的一種過程。」馬延和說,從科學突破角度看,這一人工途徑的澱粉合成,向設計自然、超越自然目標的實現邁進了一大步,為創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統提供了新的科學基礎。

從技術創新角度看,通過發展高效的人工催化劑和生物酶,研究團隊從6568個生化反應中設計形成固碳與人工合成澱粉新途徑。按照20%的光電轉化效率計算,這條化學、生物雜合的人工合成澱粉新系統,理論能量轉化效率可達7%,其澱粉合成速率比自然光合作用提高了3.5倍。

這意味著什麽?蔡韜解釋,按照目前技術參數推算,在能量供給充足的條件下,理論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應器年產澱粉量相當於5畝土地玉米種植的澱粉產量(按我國玉米澱粉平均畝產量計算),「這一成果為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生產的工業車間製造打開了一扇窗」。

應用前景

在江南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堅看來,食品生產大約占據全球40%的耕地,產生了25%的溫室氣體,作為最主要的糧食成分之一,澱粉的可持續供應是人類未來面臨的重要挑戰。這項研究成果將化學與生物的方法相結合,采用蛋白質工程和合成生物學等一系列新技術,從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澱粉,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澱粉生產方式。這項研究工作是典型的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不僅對未來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具有革命性的影響,而且對全球生物製造產業的發展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馬延和表示,如果未來該系統過程成本與農業種植相比具有經濟可行性,並實際應用,將有可能節約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資源,避免農藥、化肥等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人類糧食安全水平。

不過,他同時強調,目前該成果尚處於實驗室階段,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長的距離,且面臨諸多挑戰。

「後續,研究團隊還需要盡快實現從『0到1』的概念突破到『1到10』和『10到100』的轉換,讓這項技術最終成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中科院副院長周琪表示,中科院將集成相關科技力量,一如既往地支持該項研究深入推進。

「當今世界面臨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汙染等一系列重大挑戰,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全球格局、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關鍵因素。二氧化碳的轉化利用與人工合成澱粉,正是應對挑戰的重大科技問題之一。」周琪說。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

    7月6日下午,共用單車品牌Eazymov新聞發佈會在上海舉行,正式宣佈品牌的旗艦產品——混合動力自行車於義大利與希蠟成功落地。 [詳細]

  • 2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6月23日消息,小米終於啟動港股招股,在香港四季酒店召開全球發售新聞發佈會。此次出席的高管有,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及聯合創始人王川、黎萬強、林斌、洪峰、劉德以及CFO周受資等董事長雷軍及高管一行在香港面基投資者和媒體。 [詳細]

  • 3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

    ■今年海味供應約少三成,市民過中秋想食靚海味,荷包隨時「大出血」。全球氣候暖化,北半球多地近月備受高溫煎熬,內地東三省、日本、韓國等地錄得近攝氏40度高溫,其中盛產遼參的大連有6.8萬噸海參熱熔致死。事實上[詳細]

  • 4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張曉明在講話中強調,港澳辦在新時代更好地履職盡責,需要把握好四個角色定位。國務院港澳辦網站圖片「新老港澳辦人」聚首座談成立40周年 當好「一國兩制」事業傳承人奮進者據國務院港澳辦網訊,9月13日上午,國務院[詳細]

  • 5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

    1967年1月12日,加州格倫代爾學院(Glendale College)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James Bedford)剛剛死於癌癥,邁出了重獲生命的第一步。那天,教授成為第一個接受低溫懸置的人,置身於-32華氏度的液氮中。[詳細]

  • 6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

    眾所周知,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活在神秘的社交性的觸覺和氣味世界中,但他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感知和整合靜態視覺資訊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熱門話題。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黑腹果蠅光學系統的解析度是有限的,但是其他研究人員則註意到在黑腹果蠅看似[詳細]

  • 7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

    如果再有人對妳說:“妳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時,妳可以明確的告訴Ta,對!不光現在進水,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進水。近日,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水從血液流向大腦的方式。 [詳細]

  • 8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

    ■總理維克勒馬辛哈發表演說。 美聯社斯里蘭卡持續近兩個月的憲政危機終於落幕,10月底被總統西里塞納解職的總理維克勒馬辛哈,昨日獲西里塞納重新任命為總理,並宣誓就職。立場親印度的西里塞納於10月26日解除維克勒[詳細]

  • 9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

    ■1970年代的余光中。選自《古堡與黑塔》,香港中華書局出版。著名詩人余光中日前因病逝世,文化界故友們紛紛表達哀思。香港學者、作家、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維樑研究余光中的作品並書寫評論近五十年。曾說由[詳細]

  • 10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

    據外媒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激活”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腦”——一台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據曼徹斯特大學官網介紹,這台計算機擁有100萬個處理器內核(processor cores),每秒可進行200萬億次運[詳細]

  • 11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

    ■左起:HKIRC署理行政總裁秦佩文,香港互聯網協會執委宋德嘉。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岑健樂攝近九成小額交易 最憂私隱外洩近年流動支付宣傳攻勢浪接浪,惟有調查顯示,市民對使用流動支付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項昨日公佈[詳細]

  • 12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

    由全球首富傑夫·貝索斯所創辦的藍色起源,距離夢想的實現越來越近。 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藍色起源火箭成功發射,這是這家公司今年的首次發射,也是史上第八次,與之前所不同的是,此次成功發射進一步奠定了藍色起源最快在今年底實現真正將人類送上太空進行[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