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文史博览 >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麽親戚在世嗎?

更新時間:2022-04-18 10:13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2600


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但在他稱帝時,他的哥哥姐姐全都已經去世,與他平輩的親戚中,只剩下一個姐夫。


朱元璋是安徽濠州(今安徽鳳陽)人,父親名叫朱五四,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在世的時候,靠著有兩膀子力氣,給地主家當佃戶中種地爲生。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麽親戚在世嗎?

這樣的家庭,想要大富大貴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能吃飽飯不挨餓,就是最大的願望。


所以,本著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的傳統理念,朱五四與妻子陳氏,先後生養了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一共六個子女。


而在這其中,朱元璋排行老幺,上面有仨哥哥倆姐姐。


不過,這幾個朱元璋最親的人,卻沒有福氣等到他登基稱帝的那一天,在公元1368年的時候,朱元璋的仨哥哥倆姐姐,早已先後離世。


這要是詳細說起來,真的是一部血淚史。


先說朱元璋的大姐,她是朱元璋的兄弟姐妹中,去世最早的一個。


朱元璋的大姐,史料中沒有留下她的名字,並且,也沒有記載她的具體年齡,但部分佐證顯示,她比朱元璋大不少。


作爲家裏的長女,在她很早的時候,就嫁了出去,丈夫名叫王七一,同樣也是一個相當貧苦的農民。


而根據朱元璋在《皇陵碑》中的說法,其大姐在嫁人後,“期未久,與夫人相繼而亡”。


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在她成婚後沒多久,就和丈夫先後去世。


由于去世得太早,朱元璋大姐一家,沒有留下一個子嗣,而在朱元璋登基之後,將大姐追封爲太原長公主,將大姐夫王七一則追封爲驸馬都尉。


接下來是朱元璋的二姐,她是朱元璋感恩了一輩子的姐姐。


朱元璋的二姐名叫朱佛女,在朱元璋還是個半大孩子時,她嫁給了丈夫李貞,在婚後,沒少貼補娘家。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麽親戚在世嗎?

當時,朱元璋的家境十分貧寒,而二姐家的日子相對過得會好一點,因此,只要有機會,就會拿點糧食之類的貼補娘家,尤其對于老幺朱元璋,二姐是疼愛的很。


不過,朱佛女也是個無福之人,在朱元璋參加紅巾軍的頭一年,也就是至正十一年,朱佛女因病去世,留下了丈夫李貞和兒子李文忠。


還有就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他去世的時間爲至正四年,當時蝗災、旱災接連不斷,同時還伴有瘟疫和饑荒,因此,包括他以及他的父母,在當年都相繼去世。


而在他去世後,其妻子王氏帶著兒子朱文正和女兒,回到了娘家。


另外,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就是他和朱元璋一起埋葬了父母,在喪事料理完畢後,朱元璋進了皇覺寺當小沙彌,而朱重六則遠走他鄉再無消息。


直到多年後,已是一方大將的朱元璋,才知道二哥早就客死異鄉,並且,朱重六唯一的兒子朱旺,在出生不久後夭折,也就是說,朱元璋二哥這一脈,算是徹底絕嗣。


最後就是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據記載,他早年間,因爲家中貧困,給人當了上門女婿,不過,日子也是相當不好過,去世很早,並且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這便是朱元璋仨哥哥倆姐姐的最終結局,他們統一的特點,就是都沒能看到朱元璋登基稱帝的那一天。


而真正看到並親身經曆朱元璋稱帝的,在朱元璋的平輩親戚裏,只有二姐夫李貞一人。

李貞是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人,根據史料記載,他的兒子李文忠,生于公元1339年,由此可以推斷,李貞娶朱元璋的二姐,至少也在公元1338年之前。


前文也提到,李貞的家境在當時還算不錯,包括朱元璋家裏都吃不上飯的時候,李貞家中尚有余糧。


並且,在當時,李貞和妻子經常接濟朱元璋,而這份恩情,在日後得到了最大的回報。


妻子朱佛女死後,恰逢天下大亂,李貞帶著兒子李文忠前往淮東一帶避禍,說是避禍,實際上跟逃荒差不多,路上也是顛沛流離,爺倆兒始終沒個安穩的生活。


到了公元1353年,李貞聽人說,自己的小舅子朱元璋,已經是紅巾軍郭子興大帥麾下的一員大將,並且還占據了濠州城,李貞就決定,帶上兒子一起去投奔朱元璋。


史料記載,在李貞幾經輾轉來到濠州,並見到朱元璋後,朱元璋抱著李貞以及外甥李文忠抱頭痛哭,場面一度十分感人。


想想也是,原本一大家子人,由于戰亂和饑荒,此時死的死,亡的亡,幾年的光景下來,十幾口人就只剩下這幾個,怎能不讓朱元璋痛哭流涕。


而自此之後,朱元璋開始玩命地對姐夫李貞好,沒錯,就是玩命地對他好。


據記載,李貞在投奔朱元璋後,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待遇各方面,朱元璋都力所能及地提供,《明太祖實錄》中就提到,李貞所得到的“衣服供具之甚厚”。


由于小舅子對自己太好,弄得李貞也是感慨萬千,當時他就說,自己和兒子僥幸從戰亂中逃生,如今受到如此豐厚的優待,真的是“可謂再生矣”。


而到了朱元璋稱帝時,這份榮譽更是有增無減,李貞被封爲“恩親侯”,加驸馬都尉,同時,朱元璋 還在皇城的內城中,特意賜了一所宅子給李貞居住,更誇張的是,朱元璋甚至還允許李貞穿帶有五爪金龍的龍袍。


而在朱元璋的帶動下,朱元璋的兒子們,包括當時的太子朱標,對自己的這個小姨夫也是相當尊重,經常前去李貞的家中慰問,一時間,讓李貞成了朝堂中顯赫一時的人物之一。


不過,對于這份恩寵,李貞本人倒是清醒得很,他沒有像曆史上其他一些外戚一樣,在得勢後得意忘形,反而依舊和早年間一樣,衣食住行講究簡樸爲主,力求不鋪張浪費。


並且,他也經常給自己的兒孫們講當年自己苦難的事迹,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曆,讓兒孫們知道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


到了李貞晚年時,由于病危無法下床,朱元璋親自來到其家中,握著李貞的手問他還認識自己嗎?當時李貞已經病重到沒辦法說話,只是緊握著朱元璋的手淚流不止,這一幕讓當時的朱元璋也是大爲感慨,不由得淚灑當場。


李貞是朱元璋稱帝後僅存的同輩親人,而在他去世後,朱元璋大爲悲痛,下诏“停朝三日”,並親自前去祭奠。


除了李貞之外,還有朱元璋的幾個小輩親人,見證了他的登基稱帝。


第一個是朱元璋的外甥,也就是李貞和朱佛女的兒子李文忠。


李文忠小名保兒,生于1339年,在他出生數年後,母親朱佛女因病去世,年幼的他,開始跟著父親踏上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


公元1353年,十幾歲的李文忠跟隨父親,一路上風餐露宿,期間還差點凍死,好不容易來到滁州,終于見到了舅舅朱元璋。


史料記載,在見到舅舅之後,李文忠到底是孩子心性,看到舅舅想到了自己去世的母親,當時就撲在朱元璋懷裏大哭不止。


而看到自己的外甥,朱元璋也如同是看到了自己早已去世的姐姐,因此,對于李文忠,朱元璋有一份特別的疼愛,基本上是當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


在此之後,李文忠改姓朱,在朱元璋的授意下,他與朱標等人一起接受了大儒的教育,李文忠本人也是相當聰慧,讀書識字樣樣不在話下。


到了他19歲那年,就開始跟隨朱元璋東征西討,他的第一戰,就是大破池州,在這裏李文忠擊敗陳友諒的部下趙普勝,又攻下青陽、石埭等縣,可謂是居功甚偉。


自此,李文忠開始了幫助舅舅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征程,擊敗張士誠,攻打陳友諒,又跟隨常遇春等人遠征北元,期間均是戰功累累。


可以說,在明朝建立初期,李文忠參與了大多數至關重要的戰役,而他也靠著謀略和勇猛,立下了一個又一個功勞,這就讓朱元璋對自己這個親外甥愈加看重。


而在朱元璋稱帝時,李文忠已官至榮祿大夫,並且在軍中的地位極高,尤其是在常遇春死後,是李文忠接替了其將軍的位置,由此可見,當時的李文忠確實是前途一片光明。


只不過,李文忠也不是一個長壽之人,在他四十六歲時,因病去世,當時朱元璋在其臨終前,曾親自前去探視,並且,在李文忠死後,朱元璋懷疑當時的太醫在李文忠的藥裏做了手腳,就下令將所有負責爲李文忠診治的太醫以及其妻兒家小一律斬首。


雖說朱元璋此舉有濫殺無辜的嫌疑,但也能夠看出,他對自己的這個外甥,是如何疼愛。


除了李文忠之外,親眼見證朱元璋登基的小輩人中,還有一個朱元璋的侄孫。


這個侄孫名字叫做朱守謙,在說他之前,有必要先說說他的父親,也就是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次子,在朱文正上面,曾經還有一個哥哥,但在出生不久便夭折,因此,朱文正也算是朱重四的長子。


朱重四死後,妻子王氏帶著朱文正回了娘家,而在朱元璋投身紅巾軍,並闖出一片天地時,日子過不下去的王氏,帶著朱文正也投奔了朱元璋。


對于朱元璋來說,大哥的兒子,就和自己的兒子差不多,因此,朱文正來了之後,朱元璋同樣也是十分器重,經常帶在身邊,跟著自己征戰天下。


朱文正自己也是十分勇猛,打起仗來身先士卒,並且,在打下應天後,朱元璋曾問他,想要當什麽官,當時年輕的朱文正回到,自己是朱家人,不著急封官,應該先封其他有功的將士。


這句話,讓朱元璋對這個侄子分外滿意,從此,也就更加器重他。


而朱文正最引人矚目的一次功勞,就是在公元1361年,以少量兵力,堅守洪都城(今南昌),力抗陳友諒幾十萬大軍三個月的事迹。


當時,洪都城內只有兵力幾萬,而陳友諒則帶來了六十萬大軍,而朱元璋一時半會趕不回來支援,因此就下令讓朱文正死守,務必保證洪都城不丟。


最終,朱文正堅持了85天,終于在彈盡糧絕的前夕,等來了朱元璋的支援大軍,陳友諒也因此敗退。


此戰,令朱文正一舉封神,原本,大好的前途正徐徐展開,但卻因爲他的狂妄,最終葬送了這一切。


據史料記載,在洪都之戰後,朱元璋對其他大將均有所厚賞,但唯獨沒有賞賜朱文正,朱元璋的意思,是朱文正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想再曆練曆練他,然後再封個更高的爵位。


結果,朱文正沒能理解透朱元璋的這層意思,因此對于沒有得到相應封賞就十分不滿,時常在軍中口出不遜,並且,還暗中與陳友諒勾結。


這一切被朱元璋得知後,朱元璋大爲惱火,親自來到朱文正的駐地,一頓責罵之後,當場就想斬了朱文正,幸虧馬皇後極力勸阻,說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血親,這才讓朱元璋打消了處死他的主意。


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最終,朱元璋下令,將朱文正幽禁在了桐城。


可能是看到自己前途盡失,也可能是後悔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爲,在被幽禁不久後,朱文正便怏怏而死,年僅二十九歲。


朱文正死的時候,是公元1365年,此時距離朱元璋稱帝還有三年,因此,他沒有見證大明的建立。


而朱文正在活著的時候,曾有一個兒子,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朱守謙。


朱守謙小名鐵柱,在父親朱文正被幽禁時,朱守謙大概在五六歲的樣子,雖說幽禁了朱文正,但朱元璋畢竟是一個十分看重親情的人,因此對侄孫朱守謙,並沒有刻意冷淡。


爲了讓朱守謙得到很好的教育,不走其父親的老路,朱元璋將其帶在自己身邊親自教導,時常對其講人生道理,可以說,朱元璋對這個侄孫期望甚高。


到了朱元璋稱帝兩年後,也就是公元1370年,八歲的朱守謙,受封爲靖江王,這也是明朝曆史上第一位靖江王,其藩地在桂林。


洪武九年,朱守謙拜別朱元璋,前往桂林就藩,臨行前,朱元璋對他千叮咛萬囑咐,要他切不可恣意妄爲,同時還對隨行的文武官員一再交代,要好好引導朱守謙,不可走朱文正的老路。


不過,朱元璋的殷殷期望,在朱守謙到達桂林後,全部都落了空。


史料記載,朱守謙秉性頑劣,在桂林當藩王時,“不謹憲度,狎比小人;性情乖戾,陰賊險狠”,對于官員的規勸全然不聽,甚至多行不法之事。


這一切被朱元璋得知後,令他既傷心又憤怒,最終下令,將朱守謙從桂林押回鳳陽老家,命其在那裏種田,同時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爲。


這次反思過程,前後長達七年,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認爲朱守謙已經知道改過自新,因此出于可憐,就下令將其重新恢複爵位,並遷往雲南就藩。


不曾想,朱守謙表面上是改過自新,但到了雲南後,依舊故態重現,繼續爲非作歹,最終,忍無可忍的朱元璋再次將其安置在鳳陽,而朱守謙此次變本加厲,在鳳陽依舊不安分,沒少襲擾鄉民,不得已,朱元璋只能是將其帶回京城幽禁起來。


這次幽禁,一直持續到朱守謙去世,在他死後,朱元璋出于對大哥的愧疚,將朱守謙的兒子朱贊儀封爲靖江王世子,並在其成年後,讓其繼承了靖江王的爵位。


靖江王一脈,從朱守謙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初期,到了順治入關時,清軍攻陷桂林,最後一代靖江王朱亨歅眼見大勢已去,又不願投敵苟活,因此最終自缢殉國。


李文忠和朱守謙,是朱元璋的親人中,見證了其稱帝的兩個小輩,除了這二人之外,朱元璋的兩個侄女,同樣也見證了明朝的建立。


這兩個侄女,一個是朱元璋的親侄女,一個是朱元璋的堂侄女。


其中一個,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的女兒,也是朱文正的妹妹,當年她和母親王氏,以及哥哥朱文正一起投奔了朱元璋,並在朱元璋稱帝後,以王女身份被封爲福成公主。


另外一個,是朱元璋父親朱世珍的弟弟,也就是朱元璋的叔叔家的孫女,因此,從親屬關系論起來,算是朱元璋的堂侄女。


這位堂侄女,在朱元璋稱帝後,被封爲了慶陽公主。


福成公主後來嫁給了福州衛指揮使王克恭,慶陽公主則嫁給了龍江翼守禦千戶黃琛,這兩人均被朱元璋封爲驸馬都尉。


洪武四年,曾有官員上書,提出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乃是侄女,不宜封爲公主,應當降爲郡主,但朱元璋則認爲,他的直系親屬中,只有這兩個侄女還在世,因此不忍心降低爵位,最終,依舊是稱公主驸馬如故。


綜上所述,在朱元璋稱帝時,他在世的親戚中,平輩的只有二姐夫李貞一人,小輩的有侄孫朱守謙,以及外甥李文忠,另外,還有侄女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一共只有五人在世。


來源:搜狐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對於祖籍東北的我而言,日本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生於斯長於斯的瀋陽,正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地,亦即日本侵華戰爭的肇始地。彼時,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事端,炸毀柳條湖一段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中國軍隊,藉此炮轟北大營,次日侵佔瀋陽。及後,在不到[詳細]

  • 3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猖狂的攻打城市,掠奪土地。而國民黨軍隊在軍事上嚴重失利,喪失失地,節節敗退。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相繼失陷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傳出了“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抵抗必亡”“再戰必亡”“亡國論”等悲觀[詳細]

  • 4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

    四百九十三年前的5月24日,湖北江陵縣張文明家的長子呱呱墜地,起名張白圭。此時千里之外的河南新鄭,12歲的高拱正在發奮苦讀,準備未來的一連串考試。而萬里之外的歐洲,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首次環球航行,剛剛結束三年。[詳細]

  • 5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模式,就是一位貧寒的讀書人,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後,成功考取功名,高中狀元,然後得到了皇家的賞識,一舉成為駙馬,從此躋身皇室之中,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仕途順風順水。[詳細]

  • 6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他戎馬一生,帶領蒙古鐵騎政府了半個亞洲,而且還達到歐洲的多瑙河,為建立大元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很多開創者不同,成吉思汗不管實在成功還是失敗的時候,沒有一個將領投降,也沒有一個將領叛亂。[詳細]

  • 7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

    岡村寧次共2個孩子,長子岡村忠正,次子岡村武正,兩個兒子都先他死去,所以他的晚年很淒涼。 老大忠正是岡村在陸軍大學時期,與發妻星野理枝所生,1911年結婚,翌年得子。1926年理枝死後,這個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在日本照看撫養。 [詳細]

  • 8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

    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在朝鮮戰爭爆發時,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的全面攻勢下,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最終只能是跑來中國尋求幫助。[詳細]

  • 9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

    在唐代,學子們入仕以前,一般都過著艱苦的讀書生活。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觀念在唐代是很正統的。當時的書生都是自幼拜師求學[詳細]

  • 10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

    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有人認為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還高出許多,稱他為現代“孫武”、“軍神”。白崇喜也稱他是“共軍第壹號悍將”,但毛澤東卻對他別有看法,為何?其實,如果熟知黨史軍史的話,就不難[詳細]

  • 11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台北陽明山官邸,時年88歲。四天後,一位老人前來吊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輕地撫摸著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他就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詳細]

  • 12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

    毛人鳳娶的女間諜是戴笠送給他的,而且是戴笠的玩物,看來分析毛人鳳就必須要先談戴笠了。[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