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文史博览 >

吳融:戰塵飛處上琴臺 二年征戰劍山秋

更新時間:2022-04-14 10:59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2030

吳融:戰塵飛處上琴臺 二年征戰劍山秋

閬中古城城樓。張海攝

吳融:戰塵飛處上琴臺 二年征戰劍山秋

吳融像


□許永強


吳融,是名重一時的晚唐詩人,也是唐末時期少有的集高官職、出眾才華於一身的詩人。彼時的唐王朝戰亂頻仍,吳融雖然在朝堂身居高位,卻無力匡輔。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到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年),剛剛踏入仕途的吳融被朝廷派往成都,協助韋昭度平定叛亂,結果無功而返。在蜀地的三年時間,吳融看到了唐王朝統治日漸式微,體會到藩鎮割據帶來的危害,創作了不少思鄉之情和亡國之憂的詩歌。



青山隱枕湲 無人寄惆悵


吳融生活在唐僖宗與唐昭宗時代,生於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詩書禮儀之家,家風厚樸。從16歲時初涉科場,矢誌不渝地堅持赴考,長達二十余年。直到龍紀元年(889年)39歲時才登進士第。


一次次的落第讓吳融深感痛苦,他寫了不少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重門隨地險,一徑入天開。華嶽眼前盡,黃河腳底來。飛軒何滿路,丹陛正求才。獨我疏慵質,飄然又此回。


——《出潼關》


先寫潼關之險及四周的華嶽與腳底的黃河,暗示來往的不易,後寫明主丹陛求才,是以這麽險要的關隘也不乏人往來,只是「我」才疏學淺,與江山社稷無益,只能黯然神傷地哪來哪回。落第東歸途中所作的《渡淮作》:


紅杏花時辭漢苑,黃梅雨裏上淮船。


雨迎花送長如此,辜負東風十四年。


紅杏花開的時候「我」離開長安,黃梅雨落的季節「我」坐上南渡淮河的船,雨迎花送,次次如是。詩人每每懷抱中第的希望前來,卻一次次希望破滅無功而返,相同的時節,相同的景色,觸動了詩人,讓他悵然若失和深深地無奈。


吳融還有眾多表達相似情感的詩作。《雨夜》中的「未明孤枕倦,相吊一燈愁」讓愁苦孤寂之感溢於言表。《岐下聞杜鵑》《岐下聞子規》《西京道中聞蛙》等也是如此。雖然常常有痛苦感受的表達,詩人卻又時時在千裏奔波求取功名的路上,甘願承受痛苦也不放棄仕途追求。


參加科場應舉期間,吳融先後與皮日休、陸龜蒙相識,參與兩人的唱和。身處動蕩不安的晚唐社會,很多文人誌士選擇了隱居的生活,陸龜蒙就是一位隱士。吳融與他們的唱和詩也以寫景狀物、閑適隱逸為主。《祝風三十二韻》一詩中詳細地描述了吳融在江南一座草堂的隱居生活,「中又值幹戈,遑遑常轉徙。故隱茅山西,今來笠澤埃」。可知由於戰事不斷,吳融遷移茅山隱居笠澤(今蘇州太湖邊的長洲)。隱居山中所作的詩雅致清幽,情感閑遠疏離。


小亭前面接青崖,白石交加襯綠苔。


日暮松聲滿階砲,不關風雨鶴歸來。


青崖白石,綠笞松聲,一幅清幽之景;


萬事鯈然只有棋,小軒高凈簟涼時。


闌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樹影移。


一人棋局,飲酒微醉,花落之間時間悄然逝去,盡是閑散之情。山林之中,目之所及,物靜人閑,長居喧囂俗世中的人怎麽會毫無所感呢,又怎麽會沒有吟詠之辭呢?


秋雨空山夜,非君不此來。高於到溪雪,一棹到門回。友人來訪,詩人流露出欣喜之意,甚至頗有一種久居山中,深感寂寞,想念俗世渴望與人交談,而竟然就真的盼來了一位友人時驚喜快慰的感覺。


雖然有「只此超然長往是,幾人能遂鑄金成」一類的超然之語,但吳融最後還是義無反顧地揮手山林,踏入仕途求取之路。《山居即事四首》(其一):


桂樹秋來風滿枝,碧巖歸日免乖期。


故人盡向檐宮折,獨我攀條欲寄誰。


前兩句是山中秋景,已經可見其心緒的低落,後兩句則幾乎是直白的憤懣之語,相識之人中蟾宮折桂的不在少數,如今「我」在這山中攀枝摘葉,又有何人可以相送呢?詩人身處山林之間,卻依然視此為一大憾事,念念而不能忘。



萬裏從軍時 客愁夕陽知


文德元年(888年)春,唐昭宗繼位。閬州(今四川閬中市)刺史王建上表請求朝廷新派西川節度使,願為新節度使效力。昭宗任宰相韋昭度為西川節度使,並下詔召陳敬瑄回京任神策軍左龍武統軍。陳敬瑄不但抗命,還準備向韋昭度開戰。王建率兵攻打陳敬瑄,戰火隔絕了貢舉。昭宗任韋昭度為西川行營招討製置使,作為討伐陳敬瑄的主帥,剛及第的吳融即被韋昭度聘為掌書記。


吳融有一首詩《赴職西川過便橋書懷寄同年》記的就是這次赴任:


平門橋下水東馳,萬裏從軍一望時。


鄉思旋生芳草見,客愁何限夕陽知。


秦陵無樹煙猶領,漢苑空墻浪欲吹。


不是傷春愛回首,杏壇恩重馬遲遲。


蘇州平門橋下水依舊向東流去,詩人離家萬裏趕赴軍中,雖然時時回望,卻已經看不見故鄉了;如今「我」經過這長安的便橋,不禁想起了那熟悉的家鄉的橋,身處客鄉之愁又何止天邊的夕陽知道呢;偌大一個長安城,煙鎖秦陵,浪拍空墻,一派愁雲慘淡;「我」不是因為傷春悲秋的小情緒而踟躕不前,但若非是皇恩深重,「我」必定不會這樣遠離家鄉,奔波在外。詩先寫思鄉念遠的情緒,但「杏恩深重」則將全詩的意味拉回了身負皇恩、一心思報上:雖然思念家鄉難以自抑,還是選擇踏上征途。


然而,滿腔熱情一身抱負的吳融並沒有獲得韋昭度的賞識。在韋昭度幕中之時,吳融草詔的公文都不能合於韋昭度心中所想,多不被采用。這對於以文筆聞名於世的吳融來說可以說是一種嘲諷,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傷害。


吳融托韋昭度的親密之人代為傳達了一段語氣十分謙卑的話。他寫道:有幸恭列幕賓之中,自知僅有文字可以為上公所用,所以雖然也知道自己技藝拙劣,卻一直用心盡力製文,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聽說我寫的東西韋公能夠滿意的,這著實讓我憂懼不已。央告韋昭度將不滿意的原因告知自己,整段措辭將自己放得很低,將韋昭度擡得很高。在韋昭度指出吳融所擬公文個人色彩太濃重的問題後,吳融隨即做出了相應的修正。自此,他所製的公文果然能令韋昭度滿意了。這對於一個已有自己風格的文人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吳融果斷地這樣做了,看不出糾結與反感的情緒,可見他對於仕途官場的執著是遠甚於其作為詩人對於自己藝術風格的堅持的。


吳融有一首《追詠棠梨花十韻》:


蜀地從來勝,棠梨第一花。更應無軟弱,別自有奸華。不貴銷為霧,難降綺作霞。移須歸紫府,駐合輯丹砂。密映彈琴宅,深藏賣酒家。夜宜紅蟮照,春稱錦筵遮。連廟魂棲望,飄江字繞巴。未饒棘點薄,兼妒雪飛斜。舊賞三年斷,新期萬裏賒。長安如種得,誰定牡丹誇。這首詩是吳融離開蜀地三年後寫的,詩人對於棠梨花印象深刻,落筆細致,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既然如此喜愛,當時在成都卻沒有成詩,采用追詠,可見吳融對在韋昭度幕中工作多麽勤奮,以至於因公廢私了。



勒銘燕然山落寞別錦城


《赴職西川過便橋書懷寄同年》是吳融前往蜀地途中所作的詩歌:


平門橋下水東馳,萬裏從軍一望時。


鄉思旋生芳草見,客愁何限夕陽知。


秦陵無樹煙猶鎖,漢苑空墻浪欲吹。


不是傷春愛回首,杏壇恩重馬遲遲。


入蜀途中,吳融還作有《分水嶺》一詩:


兩派潺湲不暫停,嶺頭長瀉別離情。


南隨去馬通巴棧,北逐歸人達渭城。


澄處好窺雙黛影,咽時堪寄斷腸聲。


紫溪舊隱還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詩中的分水嶺連結川陜,位於川陜交界處。詩中的「別離情」「斷腸聲」表達了詩人充滿離別的愁緒。


在入職韋昭度軍中兩年時間裏,吳融抱著報皇恩、忠君事的想法潛心政務,寫了一些表達壯誌滿懷、建功立業的詩歌。剛入蜀時便作《靈池縣見早梅》:


小園晴日見寒梅,一寸鄉心萬裏回。


春日暖時拋笠澤,戰塵飛處上琴臺。


棲身未識登龍地,落筆元非倚馬才。


待勒燕然歸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詩題下自註亦雲:「時太尉中書令京兆公奉召討蜀,余在幕中。」靈池縣即東陽縣,治所在今成都市龍泉驛。前四句交代詩人在春暖時離開太湖旁的長洲,抵達戰火紛飛的成都。後四句詩人則將能參於此戰事、致君堯舜、邊陲立功的壯誌溢於言表,將此行比作「勒燕然」之功,表達建功立業的雄心。


勒銘燕然山,萬代垂芬郁。然後恣逍遙,獨往群麋鹿。不管安與危,不問榮與辱。但樂濠梁魚,豈怨鐘山鵠。紉蘭以圍腰,采芝將實腹。石床須臥平,一任閑雲觸。


——(《綿竹山四十韻》)


該詩寄托出為朝廷立功的抱負,並且希望功成名就後隱居世外,不再過問世事。


《登漢州城樓》是吳融記錄蜀地討伐場景的唯一一首詩:


雨餘秋色拂孤城,遠目凝時萬象清。


疊翠北來千嶂盡,漫流東去一江平。


從軍固有荊州樂,懷古能無峴首情。


欲下闌幹一回首,烏歸帆沒戍煙明。


此外,為慶賀大順正月辛亥(891年),簡州(今成都簡陽市)將領杜有遷和刺史虔崇歸王建一事,吳融寫下了一首詩:


分棟山前曙色開,三千鐵騎簡州回。


雲間墮箭飛書去,風裏擎竿露布來。


古謂伐謀為上策,今看靜勝自中臺。


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


——《簡州歸降賀京兆公》


此時韋昭度為行營招討使,王建充行營軍都指揮使,是韋昭度的部下。


然而,事與願違。吳融在韋昭度幕中卻以失敗告終,無功而返。韋昭度率兵十余萬討陳敬瑄三年不能克,身為指揮使的王建勢力卻得以壯大,朝廷決定息兵。891年4月,韋昭度迫於王建之勢,倉皇離蜀東還。這種結果是初入官場一心求取發展的吳融不願意看到的,落寞和無奈的心情在《太保中書令軍前新樓》體現得淋漓盡致:


十二闌幹壓錦城,半空人語落灘聲。


風流近接平津閣,氣色高含細柳營。


盡日卷簾江草綠,有時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詔朝天後,誰此登臨看月明。


太保中書令指韋昭度,「錦城」,即成都。詩人在軍前新樓,即韋昭度樓前感慨自己即將和韋昭度一起北歸離開蜀地,不知道誰以後還會登臨看明月,故不知以後誰還會登上此樓。這種失望的心情在《坤維軍前寄江南弟兄》一詩中也有表現:


二年征戰劍山秋,家在松江白浪頭。


關月幾時幹客淚,戍煙終日起鄉愁。


未知遼堞何當下,轉覺燕臺不易酬。


獨羨一聲南去雁,滿天風雨到汀州。


「坤維」即指西南方。


離開蜀地之後,吳融在長安作了三年多京官,直到去官流落荊南。此時的詩人在湘江邊聽到淒涼的杜鵑啼鳴,陷入深深的思鄉愁緒中,寫下了表達亡國離鄉悲切之情的詩歌。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淒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子規》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送杜鵑花》


用蜀王杜宇化杜鵑和杜鵑花是杜鵑啼血染紅的典故,營造讓人愁煞的場景,襯托愁絕的心境。身處於動蕩的朝代,藩鎮割據嚴重,農民起義不斷,吳融對杜鵑的悲傷感同身受。


吳融死後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走入了歷史,吳融也成為了整個大唐王朝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來源:搜狐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對於祖籍東北的我而言,日本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生於斯長於斯的瀋陽,正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地,亦即日本侵華戰爭的肇始地。彼時,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事端,炸毀柳條湖一段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中國軍隊,藉此炮轟北大營,次日侵佔瀋陽。及後,在不到[詳細]

  • 3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猖狂的攻打城市,掠奪土地。而國民黨軍隊在軍事上嚴重失利,喪失失地,節節敗退。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相繼失陷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傳出了“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抵抗必亡”“再戰必亡”“亡國論”等悲觀[詳細]

  • 4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

    四百九十三年前的5月24日,湖北江陵縣張文明家的長子呱呱墜地,起名張白圭。此時千里之外的河南新鄭,12歲的高拱正在發奮苦讀,準備未來的一連串考試。而萬里之外的歐洲,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首次環球航行,剛剛結束三年。[詳細]

  • 5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模式,就是一位貧寒的讀書人,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後,成功考取功名,高中狀元,然後得到了皇家的賞識,一舉成為駙馬,從此躋身皇室之中,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仕途順風順水。[詳細]

  • 6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他戎馬一生,帶領蒙古鐵騎政府了半個亞洲,而且還達到歐洲的多瑙河,為建立大元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很多開創者不同,成吉思汗不管實在成功還是失敗的時候,沒有一個將領投降,也沒有一個將領叛亂。[詳細]

  • 7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

    岡村寧次共2個孩子,長子岡村忠正,次子岡村武正,兩個兒子都先他死去,所以他的晚年很淒涼。 老大忠正是岡村在陸軍大學時期,與發妻星野理枝所生,1911年結婚,翌年得子。1926年理枝死後,這個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在日本照看撫養。 [詳細]

  • 8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

    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在朝鮮戰爭爆發時,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的全面攻勢下,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最終只能是跑來中國尋求幫助。[詳細]

  • 9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

    在唐代,學子們入仕以前,一般都過著艱苦的讀書生活。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觀念在唐代是很正統的。當時的書生都是自幼拜師求學[詳細]

  • 10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

    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有人認為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還高出許多,稱他為現代“孫武”、“軍神”。白崇喜也稱他是“共軍第壹號悍將”,但毛澤東卻對他別有看法,為何?其實,如果熟知黨史軍史的話,就不難[詳細]

  • 11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台北陽明山官邸,時年88歲。四天後,一位老人前來吊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輕地撫摸著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他就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詳細]

  • 12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

    毛人鳳娶的女間諜是戴笠送給他的,而且是戴笠的玩物,看來分析毛人鳳就必須要先談戴笠了。[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