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鐘馗和他的妹妹
- 更新時間:2021-07-05 09:13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4401
關於鐘馗,楊慎曾言:“俗傳鐘馗起於唐明皇之夢,非也。蓋唐人戲作鐘馗傳,虛構其事,如毛穎、陶泓之類耳。”
北宋與南宋、宮廷與民間的儺儀中均包括鐘馗、小妹、鬼神等,可儺禮的嚴肅性在逐漸下降,變為類於娛樂的形式。那麽,鐘馗的小妹從何而來?筆者有幾種設想,其中包括女巫的演變,女魃的演變以及宗愨之妹等。
《鐘馗夜遊圖》軸,明,戴進繪,絹本,設色,縱190厘米,橫120.4厘米 款署:“西湖戴進” 鈐“靜庵”印
關於鐘馗圖的起源,最為膾炙人口的故事是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記載。唐明皇驪山講武還朝後身染瘧疾,巫醫使出渾身解數,但治療無效,一日唐明皇夜夢二鬼,小鬼竊取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皇帝的玉笛,大鬼捉住小鬼,剜目啖之,明皇問大鬼是何人,大鬼回答自己是武舉落第人士 — 鐘馗,並說自己曾發誓為皇帝掃除天下妖孽。明皇夢醒,熱瘧消除,感覺身體更加強健。詔吳道子進宮,告之以夢,道子頃刻畫成,明皇認為所繪與夢中人無異。而沈括之前,盧肇《唐逸史》和周繇《夢舞鐘馗賦》所記內容更為豐富。比《夢舞鐘馗賦》更早的有晉末至劉宋時期寫成的《太上洞淵神咒經》。與此經類似的還有中晚唐敦煌寫本S.2055《除夕鐘馗驅儺文》,是單獨以鐘馗為主角的驅邪儺儀,還有敦煌寫本經文伯3552《兒郎偉》,均顯示出鐘馗信仰與巫、儺文化的淵源。
楊慎曾言:“俗傳鐘馗起於唐明皇之夢,非也。蓋唐人戲作鐘馗傳,虛構其事,如毛穎、陶泓之類耳。”如果說圖繪鐘馗起源於明皇夜夢是個傳說,只是為鐘馗起源尋找一個“高貴的出身”,那麽大量出現於盛中唐時期臣子的《謝賜鐘馗及歷日表》,卻顯示出鐘馗形象的確立是一次發生於盛中唐時期的自上而下的“推廣活動”。如張說《謝賜鐘馗及歷日表》中所表達的“屏祛群厲,繢神像以無邪”,再如劉禹錫《為李中丞謝鐘馗歷日表》中“繢其神象,表去厲之方;頒以歷書,敬授時之始”,都說出了皇家賜鐘馗像等於是頒給臣子去疫之方,可保身體無恙,為朝廷在新的一年裏繼續健康工作。
在“清華藏珍 — 翰墨丹青書畫展”中,一幅清代錢慧安的《蒲觴邀福圖》吸引了筆者的註意,此作不同於記憶中很多描繪鐘馗捉鬼、殺鬼的畫作,那些作品中的鐘馗皆怒目圓睜,手舉寶劍,殺氣騰騰。比如任伯年的《鐘進士斬狐圖》,畫中鐘馗睚眥欲裂,須眉如戟,怒發沖冠,寶劍出鞘,腳下所踩的幻化為俊俏婦人的狐妖,已顯出原形,仰頭看向鐘馗,不知是在討饒還是在哀叫。想那下一步,定是妖狐頭顱落地,鐘進士仰天大笑。而《蒲觴邀福圖》中的鐘馗雖黑面虬髯、身材壯碩,但目光和善,且畫中還有古琴、書卷、筆墨等文房用具,更增添其溫雅敦厚之氣。此圖前景繪鐘馗和小妹,鐘馗穩坐於趴伏在地的小鬼身上,順便說一句,請觀者耐心尋找,此圖中共有五只小鬼,看看是否能一一找到。鐘馗端坐,抱一男童,另一手拿銅鏡。鐘馗面前有另一戴冠男童,及一頭梅花鹿。鐘馗身側有投壺、抱鼓凳、花貓。鐘馗身後是石桌,桌上有古琴、雁足燈、紫砂壺、茶杯、書函、畫卷、硯臺、棋罐、水丞、筆筒、銅觚、瓷瓶、魚盆、白象擺件和果盤。畫面內容豐富,蘊含著“豐綏先兆”“加官晉爵”“福祿雙全”“洪福齊天”“擡頭見喜”等祝福。題款:“蒲觴邀福。綬廷仁兄大人有道之屬,希即正是。庚寅(公元1890年)嘉平之吉,仿白陽山人筆。清溪樵子錢慧安並記歲月於雙管樓。”鈐“吉生書畫”白文印、“道光癸巳月生”朱文印、“硯田生活”朱文印。
一、“能文能武”的鐘馗
盧肇《唐逸史》記載,唐明皇因痁疾,白日沈睡,夢到虛耗小鬼偷盜自己的玉笛和楊太真的香囊,隨後小鬼被一大鬼製服,大鬼自稱“臣終南進士鐘馗也。武德中應舉不第,觸階而死,得賜綠袍以葬,感恩發誓,為除虛耗妖孽之事”。盧文中鐘馗的出身為“武德中應舉不第”人士,因落第觸階而死,唐高祖李淵因此賜他綠袍下葬,鐘馗感恩,發誓要掃除虛耗妖孽。根據“賜綠袍”可見,鐘馗死後被追賜了相當於六品或七品的官品。
到沈括《夢溪筆談》時,唐明皇夢中的小鬼同樣盜取了皇帝的玉笛和楊太真的香囊,小鬼被大鬼刳目,“上問大者曰:‘爾何人也?’奏雲:‘臣鐘馗氏,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沈文中當唐王問大鬼是何人,大鬼回答自己是武舉落地人士 — 鐘馗,並說自己曾發誓為唐王掃除天下妖孽。
盧文為“武德中應舉不第”人士;沈文為“武舉不捷之士”。“武德”變成了“武舉”!盧文與沈文的不同,由此推斷出鐘馗的兩個死亡時間。
《唐摭言》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敕諸州學士及早有明經及秀才、俊士、進士,明於禮體為鄉裏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復,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上貢”。此舉標誌著唐代科舉製度的確立。武德為唐高祖年號,所以盧文中的鐘馗的死亡發生在初唐時期,盧文中的鐘馗為文舉。
唐代科舉分為貢舉和製舉,貢舉又分為文科和武科之分。武舉創設於武則天執政時期。據《新唐書》“選舉誌”記載:“武舉蓋起於武後之時,長安二年,始置武舉。”武則天於長安二年(公元702年)頒布了創設武舉的敕令。沈文中的鐘馗死亡最早也是發生在武周後期,沈文中的鐘馗為武舉。
明清神魔小說盛行,鐘馗的故事無疑是極好的題材。鐘馗的故事,從“簡訊”擴充為“專著”,而鐘馗從孔武有力的“武舉”又變回滿腹經綸的“文舉”。在《慶豐年五鬼鬧鐘馗》中,鐘馗的籍貫為“終南山甘河鎮人”,他“滿腹詩書,前者中過鄉貢進士,因楊國忠當權,兩次不能中殿試”。鐘馗的仕途之路因為奸相的阻撓,頗為坎坷。當鐘馗獲得第三次進京赴試的機會時,他已經心灰意懶,但是禁不住遊說,再次踏上了考試的進京之路。鐘馗懷揣著“今日要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豪情,最終還是與金榜無緣,憂憤而死。楊國忠為玄宗朝臣。鐘馗恢復了文舉的身份,死亡時間又向後順延至玄宗朝楊國忠當權時期。
從晚唐盧文中的“武德中應舉不第”的文士到宋代沈文中的“武舉不捷人”的武舉,至明初又恢復了“滿腹詩書”的鄉貢進士,鐘馗可謂“能文能武”全才。鐘馗悲劇發生的時間從高祖到武周再到玄宗,時間一再後延。
在《蒲觴邀福圖》中,鐘馗所著的官袍前襟上的官補為禽鳥,也就是文官的官補圖案。另有收藏於蘇州博物館的陳洪綬《鐘馗圖》,圖中鐘馗著龍紋官衣。鐘馗死後被封為判官,賜予了靴笏襕袍,之後的畫家們紛紛根據自己的想象,為鐘馗“穿”上了各種官袍。
二、鐘馗的“妹妹”
鐘馗小妹從何而來?筆者有幾種設想。
1.女巫的演變
張衡《東京賦》中曾有“爾乃卒歲大儺,驅除群厲。方相秉鉞,巫覡操茢,侲子萬童,丹首玄製”之句,歲終之儺方相氏和巫覡都參與其中,規模宏大,可驅除眾多鬼怪。在儺儀的逐漸演變中,是否其中的女巫身份發生了變化,演變為“儺公、儺母”?如唐李淖《秦中歲時記》:“歲除日進儺,皆作鬼神狀。內二老兒,其名作儺公、儺母。”再如宋李廌《德隅齋畫品》中石恪《鬼百戲圖》中有鐘馗夫婦,對案置酒,供張果肴。
農歷五月一直被認為是“惡月”,五月第五日則被看作是“惡月”中的“惡日”,最不吉利。《異苑》記載了在五月因暴曬床席,出現鬼祟導致家中兒童死亡的事件。民間認為此時五毒匯集,滋生邪祟,南方的濕熱天氣會導致毒蟲橫行,因醫療條件有限,很多小兒夭折。明鄧原嶽《夏日雜興》寫道:“朝來忽聽采蓮歌,別浦龍舟競渡多。社裏平安無個事,不須巫媼為驅儺。”其中提到端午龍舟競渡時節,如果社裏平安,便不需要巫媼為之驅儺,反之,如果“惡月惡日”的端午不太平,則會有驅儺的活動。此時巫與媼一同出現,類於“儺公”與“儺母”。此儺儀中的女性是否演變為鐘馗的小妹?
2.女魃的演變
還是在張衡的《東京賦》中,方相和巫覡“桃弧棘矢,所發無臬。飛礫雨散,剛癉必斃。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然後淩天池,絕飛梁,捎魑魅,斫獝狂,斬蜲蛇,腦方良,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殘夔魖與罔象,殪野仲而殲遊光。”方相氏和巫覡驅逐的眾多鬼怪中包括女魃,在漢代的畫像石中
有《虎吃女魃》畫像石,畫像石中上方有虎和一獸,兩獸之間是方相氏,虎和獸按住女魃的手腳,似要咬食。在中國的神話中,能食魅的是十二神之一的雄伯。《後漢書·禮儀誌》記載:每年先臘一日的驅疫大儺中,驅鬼的方相執戈揚盾在隊前導引,有十二人裝扮成神獸,中黃門和侲子相唱和,贊唱十二神以驅除惡鬼。其中就有“雄伯食魅”之語。此女魃可能也屬於“魅”之一。俞樾《茶香室三鈔》中寫道:“明文震亨《長物誌》:懸畫月令,十二月懸鐘馗迎福、驅魅嫁魅。按此知世傳鐘馗嫁妹乃嫁魅之訛。”此類儺儀本意是為“鐘馗送魅”,也就是把邪魔外祟都送走,漸漸地,“魅”演變為“妹”。
3.宗愨之妹
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皇祐中金陵上元縣發一冢,有石誌,乃宋征西將軍宗愨母鄭夫人墓。夫人,漢大司農鄭眾女也。愨有妹名鐘馗。”趙叔向在《肯綮錄》中曾分析鐘馗小妹的由來:“皇祐中,金陵發一冢,有石誌,乃宋宗愨母鄭夫人,雲有妹鐘馗,便謂鐘馗之設亦遠,且明皇病中之夢,何足憑信。鄭夫人之妹,偶然有此名耳,未必便為擒鬼者。今人家舉動相效,何止此一事,但今人畫鐘馗,又畫一女子於旁,謂之鐘馗小妹,其訛至此。”沈括記載的宗愨之妹名鐘馗,趙叔向記載的宗愨之母妹名鐘馗,皇祐時期沈括正當青年,而趙叔向離皇祐時期已遠,所以沈括所記“愨有妹名鐘馗”更為可信。
但趙文中解釋了鐘馗小妹形象出現的原因“偶然有此名耳,未必便為擒鬼者。今人家舉動相效,何止此一事,但今人畫鐘馗,又畫一女子於旁,謂之鐘馗小妹,其訛至此。”時人競相效法,在畫鐘馗時添加小妹的行為,是由此事引發的。元代的朱德潤與趙叔向觀點相同,其《存復齋錄》寫道:“ 遯齋閑覽雲,宋皇祐中掘地得宋宗愨母墓誌刻石載其妹名鐘馗,此鐘馗氏小妹之始見於簡錄也。今觀石恪所畫一年少婦人,四女鬼相從,豈謂是耶?”
三、鐘馗“嫁妹”
趙叔向生活於北宋末期,此時歲終驅祟的大儺儀中有鐘馗和小妹,如《東京夢華錄》卷十“除夕”所記載:“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並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
執金槍龍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偉,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用鎮殿將軍二人,亦介胄,裝門神;教坊南河炭醜惡魁肥,裝判官。又裝鐘馗、小妹、土地、竈神之類,共千余人,自禁中驅祟出南薰門外轉龍彎,謂之‘埋祟’而罷。”鐘馗與小妹的儺儀形式延續至南宋,每年歲末城市貧民和乞丐“巡門乞錢”為施主驅疫逐鬼,如《夢粱錄》“打夜胡”中載“街市有貧乞者三五人為一隊,裝神鬼、判鐘小妹等形,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儺之意也。”
金農在《醉鐘馗圖》的跋語中曾提到李公麟有《鐘馗嫁妹圖》。查閱明孫鑛《書畫跋跋》中著錄了一件《鐘馗移家圖》,原文是“ 李伯時舊戲作《嫁妹圖》,或雲即《移家圖》,余嘗見其副本,叔寶雖仿佛其意,而所增飾過半,作魈魑虛耗得誌跳踉之態,深得小人情狀。”孫鑛所著錄的“鐘馗圖”中有鐘馗、小妹與虛耗等小鬼一行浩浩蕩蕩,孫鑛所見時已經被定為“嫁妹”主題了,但孫鑛存疑,認為應該是“移家”主題,並在其《書畫跋跋》中對此作定名為《鐘馗移家圖》。文中所提到的臨摹人“叔寶”應指的是錢榖,在《佩文齋書畫譜》中著錄錢榖有《鐘老移家圖》,應該就是他根據李公麟的畫作臨摹而成。可見後人在對前人鐘馗作品進行畫題的解讀時,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同一幅作品,可以解釋為“移家”或“嫁妹”。
北宋與南宋、宮廷與民間的儺儀中均包括鐘馗、小妹、鬼神等,可儺禮的嚴肅性在逐漸下降,變為類於娛樂的形式,朱熹曾感嘆“儺雖古禮而近於戲”。遼金元明不再施行宮廷儺禮。乾隆年間的《欽定續通誌·禮略》記載儺禮“蓋唐時猶以為國家之典禮,至宋則直以戲視之,而古意益微矣。此史誌所以削之,與遼、金、元、明俱無儺禮”。明時的大臣丘浚曾建議朝廷恢復漢唐的索室逐疫病之法,但未被采納。沒有了官方的儺禮,歲終驅儺與宮廷嚴格正式儀軌的脫離,使得後人對儺禮更加疏離,很多當初表現儺儀儀仗的圖像,其含義在後世被誤讀。如龔開《中山出遊圖》中,鐘馗小妹及女隨從都有墨妝染面,類似於孟郊《弦歌行》所雲:“驅儺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鐘馗與小妹的儺儀隊伍浩浩蕩蕩,這可能與後世婚俗的儀仗有相似之處,後人見到前人所繪的鐘馗與小妹的儺儀隊伍,誤讀為“鐘馗嫁妹”。
隨著明清鐘馗小說繁榮,鐘馗嫁妹的情節被編入戲曲中,現今留存下來的最早的《天下樂·鐘馗嫁妹》為清初張大復所撰寫。當時戲曲風靡,鐘馗嫁妹的故事被強勢推廣,並被公眾接受。
四、“福星”鐘馗
鐘馗由嚴肅的驅鬼祛祟的神祇,逐漸“俯下”身段,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相聯系,並且在“嚴肅可怖”的面孔下,慢慢滋生出“賜福天官”的“平易近人”的樣貌。
元鄭廷玉《包待製智勘後庭花》第四折中有“增福祿、畫鐘馗”句。再如明周憲王朱有 的《福祿壽仙官慶會》,描寫福祿壽三仙官召鐘馗蕩除妖祟,然後三仙官為人間賜福添壽。雜劇《慶豐年五鬼鬧鐘馗》主要以迎吉祥、慶豐年、頌恩德為主旨。
朱見深《歲朝佳兆圖》上題: “柏柿如意。一脈春回暖氣隨,風雲萬裏值明時。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成化辛醜(公元1481年)文華殿禦筆。”鈐蓋“廣運之寶”朱文印。鐘馗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小鬼肩,雙目看向面前飛舞的蝙蝠。小鬼手戴金鐲,捧著朱盤,盤內有雙柿和柏葉。背景筆墨甚少,僅渲染出蒸騰繚繞的雲氣。成化帝禦筆親繪的鐘馗圖顯示了鐘馗可保“百事如意”的迎福法力。正如前文明皇對鐘馗除夕驅祟的詔告一樣,帝王家(成化帝的繪畫、周憲王的慶賞劇)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慶瑞圖》繪鐘馗與五鬼,一鬼趴伏在地,鐘馗大腹便便,手捧酒杯,坐在小鬼身上。鐘馗身後二小鬼,一鬼與鐘馗背靠背,手舉酒罐正在暢飲,另一小鬼眼饞地看著飲酒的小鬼。鐘馗對面有二鬼,似在演雜耍,一鬼趴伏,一鬼頭朝下,雙腳托起一個花瓶,瓶內有菖蒲、艾葉、龍船花(或石榴花)等。上題:“丁酉(公元1717年)蒲月午日寫慶瑞圖,七十叟姚宋。”鈐“三中子”朱文印、“羽京”白文印。圖中鐘馗在蒲月喝著菖蒲酒,觀看著天中五瑞之中的菖蒲、艾葉和龍船花(或石榴花),點明了“慶瑞”的畫題。
再如王素《年景挑》中,幾位民間藝人走千家串萬戶跳儺,一人敲鑼,招攬家中人出門觀看。這一家老老少少被儺儀鼓聲吸引,走出家門,圍攏觀看。三個藝人,頭戴面具。一位手持葫蘆杖,高額白須;一位手持笏板,黑面虬髯;一位手捧元寶,美髯笑面。從三人所戴面具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從左至右分別為壽星、鐘馗、祿星。上題“小某王素寫於冬榮書屋”,鈐“小某”朱文印、“小某七十以後作”朱文印、“吟香簾下聽蕉聲”朱文印。正如《渭南縣誌》載:“除夕,優人扮鐘馗,遍詣人家,鳴鑼擊鼓,曰驅鬼。”從圖中可見,鐘馗在民間已經取代了福星的位置。
來源:澎湃新聞
上一篇:李廣難封,確實是真的不能封
下一篇:人生有酒須當醉,愛喝酒的宋朝人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對於祖籍東北的我而言,日本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生於斯長於斯的瀋陽,正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地,亦即日本侵華戰爭的肇始地。彼時,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事端,炸毀柳條湖一段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中國軍隊,藉此炮轟北大營,次日侵佔瀋陽。及後,在不到[詳細]
- 3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猖狂的攻打城市,掠奪土地。而國民黨軍隊在軍事上嚴重失利,喪失失地,節節敗退。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相繼失陷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傳出了“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抵抗必亡”“再戰必亡”“亡國論”等悲觀[詳細]
- 4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
四百九十三年前的5月24日,湖北江陵縣張文明家的長子呱呱墜地,起名張白圭。此時千里之外的河南新鄭,12歲的高拱正在發奮苦讀,準備未來的一連串考試。而萬里之外的歐洲,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首次環球航行,剛剛結束三年。[詳細]
- 5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模式,就是一位貧寒的讀書人,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後,成功考取功名,高中狀元,然後得到了皇家的賞識,一舉成為駙馬,從此躋身皇室之中,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仕途順風順水。[詳細]
- 6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他戎馬一生,帶領蒙古鐵騎政府了半個亞洲,而且還達到歐洲的多瑙河,為建立大元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很多開創者不同,成吉思汗不管實在成功還是失敗的時候,沒有一個將領投降,也沒有一個將領叛亂。[詳細]
- 7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
岡村寧次共2個孩子,長子岡村忠正,次子岡村武正,兩個兒子都先他死去,所以他的晚年很淒涼。 老大忠正是岡村在陸軍大學時期,與發妻星野理枝所生,1911年結婚,翌年得子。1926年理枝死後,這個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在日本照看撫養。 [詳細]
- 8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
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在朝鮮戰爭爆發時,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的全面攻勢下,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最終只能是跑來中國尋求幫助。[詳細]
- 9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
在唐代,學子們入仕以前,一般都過著艱苦的讀書生活。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觀念在唐代是很正統的。當時的書生都是自幼拜師求學[詳細]
- 10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
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有人認為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還高出許多,稱他為現代“孫武”、“軍神”。白崇喜也稱他是“共軍第壹號悍將”,但毛澤東卻對他別有看法,為何?其實,如果熟知黨史軍史的話,就不難[詳細]
- 11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台北陽明山官邸,時年88歲。四天後,一位老人前來吊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輕地撫摸著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他就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詳細]
- 12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
毛人鳳娶的女間諜是戴笠送給他的,而且是戴笠的玩物,看來分析毛人鳳就必須要先談戴笠了。[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