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經濟催生的粉紅色文化
- 更新時間:2018-03-05 10:52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391588
早在公元前800年的荷馬史詩中就出現過用玫瑰色形容朝霞,玫瑰色“rose”來自拉丁文就是指粉紅色。在莫奈的繪畫中經常可以見到這種變幻莫測的瑰麗色彩。倫勃朗的油畫《持粉紅康乃馨的女性》的英文名為WomenwithPink,首字母大寫的Pink為名詞,指代粉紅色的康乃馨。在這之前也有很多繪畫作品表現這一主題,粉紅色的康乃馨代表訂婚或者已婚,拿康乃馨的有男有女。
16世紀初拉斐爾就描繪過幼年耶穌將康乃馨拿給聖母的畫面。不過這裡的Pink應該是後來翻譯成英文的,因為在17世紀之前Pink還沒有被用於指代康乃馨。
到了17世紀左右,粉紅終於被用作名詞了。一種當時類似康乃馨的淺紅色花卉被稱作“pink”,因為它花瓣上有鋸齒狀缺口便從動詞引申而來,後來“pink”逐漸成為專指粉紅色的顏色了。
插畫家凱特·格林納威在1884年出版的花語書中對不同的粉紅花卉進行了定義。“Pink”粉紅代表勇敢,如今粉紅絲帶是全球乳腺癌防治運動的標志;粉紅色的康乃馨表達了女性的“愛戀”。當時這種花卉圖案時常出現在女性服飾的胸口處也是最貼近心髒的地方,也是對這個含義最好的表達。1904年至1906年是畢加索創作的“粉紅色時代”也稱“玫瑰時代”,一掃之前“藍色時代”的憂鬱,這是愛情帶來的溫暖。
提到粉色,人們不由自主地想到童話中的公主和芭比娃娃,如今地球人都知道,粉色絲帶是女人的象征。不過很多人卻並不知道,粉色並不總是如此女人氣十足,它曾經是中性的,甚至還有雄赳赳的男子氣的一面。
粉紅色是文藝複興前後藝術品尤其是繪畫中非常常見的顏色,這種溫馨的色彩不僅出現在耶穌、聖母、天使的身上,還被很多男士穿著,尤其是地位尊貴的男性。後來聖母穿藍色、耶穌穿粉色也成為慣例,但並不足以證明粉紅色的性別設定。
在古代,服裝的顏色沒有性別之分只有階級之別,高階神職人員和貴族顯貴擁有繽紛的色彩,而農民、平民買不起那些色彩豔麗的衣服。
他們的襯衫、馬甲、長襪這些衣服通常是植物染料染成的灰色、褐色,而且很容易褪色。色彩在古代被用來闡釋權力和身份,炫耀財富和地位。
中世紀的人們最愛豔麗的顏色,對色彩的狂熱引發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為這種狂熱激起了窮人的嫉妒和不滿。中世紀的鄉村和城鎮都是一片灰蒙蒙、陰沉沉的,比某個19世紀制造業城鎮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一來一位身穿猩紅色或紫色鬥篷,騎著馬穿過大街小巷的貴族就很招人羨慕嫉妒恨了。
1453年,土耳其人攻佔了君士坦丁堡這個古代印染藝術的中心,一些手工業者逃亡它方。印染的秘方隨著這些工匠傳到了各處。很快世界各地都能印染人們需求的顏色了。
印染從一種神秘的科學發展成為一種手工業,方法也更加簡單化,有光澤的色彩和深顏色在價格上的區別開始縮小。
到了19世紀,德國化學家首先發現了苯胺染料,這種合成染料因為價格便宜,不易褪色,很快風靡世界,這也導致曾經稀罕的色彩的普及和貧民化。
在19世紀,英國的兩所貴族男校,伊頓公學和威斯敏斯特公學的賽艇隊為了爭奪誰有資格用粉色作為學校的代表顏色。舉行了比賽,結果威斯敏斯特獲勝。
19世紀最受歡迎的騎馬服裝,猩紅的獵狐夾克就被稱為“Pinks”。而其始作俑者,倫敦高級服裝定制店ThomasPink也樂於與粉色傳說交纏在一起。
商業一開始自然是紳士的職業和興趣,1893年,《金融時報》採用了Salmon-Pink(鮭魚粉)色的新聞紙,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後來“SalmonPress”成了一般報紙商業版的簡寫。
粉色的男性時尚還穿洋跨海,1945年在馬薩諸塞紮下了根,其代表便是南塔克特紅褲子(NantucketReds),這種褲子本來是給紐約遊艇俱樂部准備的,但因其標志性的紅色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粉,而深受常青藤學院男生的偏愛。
從最初只是短褲到現在蔓延到長褲,這褲子標志著最經典的常青藤風格的精髓。如今,你可以在帽子、襯衫甚至襪子上看到南塔克特紅。
如今,在美國和歐洲,一看新生兒的繈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衣服也是按此規矩。其實到了20世紀初期,女嬰穿粉色、男嬰穿藍色的“清規戒律”才真正成型。
用粉色和藍色對性別的劃分確實存在,但是各地的規矩不同。法國人認為粉色適合嬌嫩的女孩,藍色適合男孩。但是在比利時和英國各地或者正相反,或者沒有這樣的硬性規則。
在德國的天主教地區。女孩要穿藍色,據說這是為了表達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敬。而小男孩則穿粉色,當地人認為,粉色是更加有男子氣的紅色的影子。
在美國各地的規矩也不一樣,在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小說《小婦人》裡,大姐梅格生了雙胞胎之後,妹妹艾米遵循法國傳統,給男孩綁上了藍色絲帶,給女孩綁了粉色絲帶。
但是1918年的《家庭婦女期刊》理直氣壯地說,一般來說,粉色適合男孩,藍色適合女孩。因為,粉色是更強烈更堅決的顏色,適合男孩,而藍色更柔和更精細,適合女孩。
20世紀初,柏林的大商店的時裝目錄上,男孩和女孩的嬰兒服只有白色。當時的商店只出售白色、褐色的嬰兒鞋,嬰兒穿粉色或藍色的時尚,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流行起來,因為這時人們才有能力制造耐洗無毒的染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繁榮時代,母親們從親手給孩子做衣服轉向了購買成衣。兒童服裝制造商們急於建立顏色規則,因為畢竟有了約定俗成的約定之後,新生的女兒就再也不能穿哥哥的舊衣服了。
各大百貨公司就顏色規矩展開了激烈競爭。費城的著名百貨公司約翰·華納梅克,芝加哥的馬歇爾·費爾德百貨公司,新奧爾良的白樓百貨公司,推崇女嬰穿粉色,但是其他的百貨公司,如曼哈頓的梅西百貨和洛杉磯的佈拉克百貨公司則標榜粉色是男孩的顏色。粉色還要經過很多年才能成為女性的顏色。
隨著彩色嬰兒服成為時尚,男性的粉紅色轉變為女性的粉紅色。
經過戰時的蕭條之後,二戰後的經濟繁榮裡充斥著豔麗的顏色,其中就有粉色,最為人所知的是1955年,道奇汽車推出的粉色和白色相間的新車型LaFemme,這是其專門為女性設計的一款車型。
電影《甜姐兒》(FunnyFace,1957)中那段展現粉紅色魅力的歌舞,歌詞寫道“對於每一個美國女性……以及所有地方的女性,驅走黑色吧,焚毀藍色吧,埋葬米色吧!從現在開始女孩只要粉紅!粉紅!粉紅!紅色已經死去,藍色已經過時,綠色顯得輕浮、棕色太多禁忌。”在美國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二戰後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夫人瑪米·艾森豪威爾(MamieEisenhower)特別喜歡穿著粉紅色的服裝而帶動了穿粉紅色代表著女性優雅的風潮。直到如今很多女性政要都會選擇粉紅色,不僅僅代表女性的溫柔,而且還代表女性的力量。
在天主教傳統深厚的地方,比如荷蘭、比利時的天主教區,瑞士及意大利的部分地區,還保留著女孩穿藍色,男孩穿粉色的習慣。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粉紅色已經成了全世界代表女性的色彩。
到了80年代,人們再次失去了對嬰兒色彩的熱衷。不過到了90年代,粉色絲帶再次把粉色和女人綁在了一起。
1992年10月,雅詩蘭黛集團資深副總裁伊芙琳·蘭黛和美國《自我》雜志主編彭尼女士共同倡導發起了全球性乳腺癌防治運動。
當年美國各地成千上萬名婦女自豪地在胸前佩戴上了粉紅絲帶。
對現代人來說,粉紅象征溫柔、甜美、浪漫、沒有壓力,粉紅色是糖果色,人們在看到粉紅色時感覺到的是甜蜜和柔和。但是在女權主義者看來,再也沒有一種顏色能夠像粉色這樣能激怒女人,讓她們有撕碎一切的沖動了。
在某種程度上粉色代表著女性的處境,即使是在最富裕、最發達的美國,婦女的收入也只是男人收入的77%。
具有反諷意味的是,正是因為女權主義對粉色的抗議和貶低讓其成了名副其實的女性色彩。
韓國藝術家JeongMeeYoon的“粉紅和藍色系列”攝影作品,表達了如今女孩喜歡粉紅色,男孩喜歡藍色的傳統不再是西方文化的專有,而是全球化的商業行為所帶來的。然而在傳統的西方文化中女孩喜歡粉紅色的曆史還真的並不長。“一般看來,粉紅色更適合男孩,因為更具力量感,而藍色更適合女孩,比較乖巧”,這句話並不久遠,它來自1918年的一本出版物。甚至在20世紀初美國各大百貨商店對女孩穿粉色和穿藍色的宣傳是一樣多的,直到二三十年代粉紅色才逐漸傾向於女孩穿著。
如今粉紅色的含義已經發生了流變,幾乎成為女性的特質。粉紅色不再是典型的男裝色彩,穿著它甚至會有更加戲劇性的效果。例如1974年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穿著的粉紅色西裝就暗指了他不光彩的過去以及輕浮。不過事到如今,雖然穿粉紅色仍然具有極強的女性色彩,但男性穿粉紅色也是相當正常的事情了。
粉紅色是東西方都有的傳統色彩,而在洛可可時期它們成為了世界流行色。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博物館曾經舉辦過一個粉紅色瓷器展,其中一件乾隆時期的粉紅開光花卉瓷瓶和另一件1735年的德國梅森中國風粉紅開光人物瓷茶壺,它們分別來自18世紀地球的兩端,看上去卻是如此相似。中國的粉彩瓷器最早是否來源於西方的技術一直都有爭論,但這兩件粉色瓷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至少能夠說明學習是相互的。粉紅色在那個時代已然成為了世界風尚。
根據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對於祖籍東北的我而言,日本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生於斯長於斯的瀋陽,正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地,亦即日本侵華戰爭的肇始地。彼時,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事端,炸毀柳條湖一段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中國軍隊,藉此炮轟北大營,次日侵佔瀋陽。及後,在不到[詳細]
- 3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猖狂的攻打城市,掠奪土地。而國民黨軍隊在軍事上嚴重失利,喪失失地,節節敗退。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相繼失陷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傳出了“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抵抗必亡”“再戰必亡”“亡國論”等悲觀[詳細]
- 4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
四百九十三年前的5月24日,湖北江陵縣張文明家的長子呱呱墜地,起名張白圭。此時千里之外的河南新鄭,12歲的高拱正在發奮苦讀,準備未來的一連串考試。而萬里之外的歐洲,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首次環球航行,剛剛結束三年。[詳細]
- 5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模式,就是一位貧寒的讀書人,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後,成功考取功名,高中狀元,然後得到了皇家的賞識,一舉成為駙馬,從此躋身皇室之中,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仕途順風順水。[詳細]
- 6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他戎馬一生,帶領蒙古鐵騎政府了半個亞洲,而且還達到歐洲的多瑙河,為建立大元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很多開創者不同,成吉思汗不管實在成功還是失敗的時候,沒有一個將領投降,也沒有一個將領叛亂。[詳細]
- 7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
岡村寧次共2個孩子,長子岡村忠正,次子岡村武正,兩個兒子都先他死去,所以他的晚年很淒涼。 老大忠正是岡村在陸軍大學時期,與發妻星野理枝所生,1911年結婚,翌年得子。1926年理枝死後,這個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在日本照看撫養。 [詳細]
- 8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
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在朝鮮戰爭爆發時,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的全面攻勢下,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最終只能是跑來中國尋求幫助。[詳細]
- 9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
在唐代,學子們入仕以前,一般都過著艱苦的讀書生活。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觀念在唐代是很正統的。當時的書生都是自幼拜師求學[詳細]
- 10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
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有人認為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還高出許多,稱他為現代“孫武”、“軍神”。白崇喜也稱他是“共軍第壹號悍將”,但毛澤東卻對他別有看法,為何?其實,如果熟知黨史軍史的話,就不難[詳細]
- 11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台北陽明山官邸,時年88歲。四天後,一位老人前來吊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輕地撫摸著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他就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詳細]
- 12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
毛人鳳娶的女間諜是戴笠送給他的,而且是戴笠的玩物,看來分析毛人鳳就必須要先談戴笠了。[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