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生 活 > 設 計 >

貝聿銘:謙虛的建築

更新時間:2019-12-06 16:01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7586

貝聿銘:謙虛的建築

圖: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是一座謙虛的建築\作者供圖

一些朋友告訴我,他們去蘇州看到貝聿銘設計的博物館時,感到「失望」。在這些朋友中既有業餘的建築愛好者,也有專業的設計師。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的感覺對嗎?

有這種感覺並不奇怪。人人都知道,貝聿銘是馳名國際的建築大師。既然稱作「大師」,人們便認為他設計的建築也應該有個「大」字,例如「偉大」、「高大」等等。因此,人們自然期望在蘇州看到一座高大閃亮的建築,就像他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廳和巴黎羅浮宮博物館金字塔那樣。然而「失望」的是,蘇州博物館並非一座可以用「大」字來形容的建築。

建築的歷史通常都是「偉大」的歷史,例如吉薩的金字塔、北京的紫禁城、華盛頓的國會大廈等等。它們從開始策劃到最後建成,目的就是要「偉大」,要比同類的建築更大、更高、更豪華。而且,無論花多少錢、費多少事、建多少年都要做下去,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建造偉大的建築,不僅是埃及法老、中國皇帝和美國國會的願望,也是每一個建築師的願望。貝聿銘設計過不少高大的紀念碑式建築,深知建築的意義,為什麼他在自己的家鄉不留下一座「大」字號的建築呢?

這個「為什麼」我一直揣在心裏。說來很慚愧,自二○○六年博物館建成後,我一直沒去過蘇州。直到今年五月十七日早晨,深圳大學的南翔教授打來電話,告訴我貝聿銘逝世的消息,約我為報刊寫一篇文章,這才促使我踏上去蘇州的路,帶着揣在心裏十三年的「為什麼」去找答案。

蘇州博物館是貝聿銘晚年時期最重要的一個作品。雖然我聽朋友講過,也看過博物館的照片,但對於建築,這些耳聞眼見都不足夠,必須實地親身體驗才真實。如果僅憑二手資料寫文章做判斷,那是很不靠譜的。

在照片上看,蘇州博物館像是吳冠中的水墨畫。在現場看,它更像是立體派的雕塑。它的確不是一座高大的建築。無論與貝聿銘設計的華盛頓東廳或巴黎金字塔相比,還是與中國其他城市新建的博物館相比,它的身材都小了一碼。

如果不能用「偉大」來形容它的話,那麼該用什麼形容詞呢?我想了好久才找到那個詞:謙虛。是的,這是一座「謙虛的建築」。

貝聿銘說:「時間、文化、地點是建築設計的要素。」蘇州博物館在時間上是二十一世紀,在文化上是蘇州的建築,在地點上位於老城區。而且,它有兩個尊貴的、不能碰傷一絲一髮的鄰居:始建於十六世紀的拙政園和十九世紀的忠王府。因此,博物館的設計問題不單是造一座現代化的新建築,還必須兼顧相鄰的古建築群以及蘇州的傳統文化生態。

建築師都知道,謙虛的建築比自大的建築更難設計,既難以說服業主接受設計方案,也難以討好大眾。但假如把博物館設計成「偉大的建築」,那麼會怎樣?最可能的結果是:高大的建築形體打破老城區的和諧比例,改變原有的空間尺度和天際輪廓線,對相鄰的歷史建築環境造成嚴重的、難以彌補的破壞。這種令人遺憾的實例太多了,從過去到現在,從北京到香港,隨時隨處都可以見到。

那麼,蘇州博物館能避免重蹈覆轍嗎?在美國做慣大建築的大師能適應中國古城的小橋流水嗎?

儘管貝聿銘第一次在蘇州做設計,但他對於新建築有很清醒的定位。他說:「我在香港設計過中國銀行大廈,其建築形式比較適合香港……在蘇州我得走一條不同的路。」他指出:「在蘇州這樣的古城中做設計,就好比是在羅馬或佛羅倫斯,必須充分尊重古城的風貌。」因此,他提出的定位是:「既能與周圍環境協調,又能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博物館」。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貝聿銘採取謙讓的態度,一是嚴格控制建築的尺度,二是精心安排展覽廳的位置,從而避免了新建築對古建築的視覺環境產生干擾。因此,今日在拙政園和忠王府遊覽時,人們可以置身於歷史場景之中,不用擔心現代風格的大樓突然在古建築的屋頂上冒出來,打亂劇情。

除了考慮建築與外部環境的關係,貝聿銘還考慮到博物館內部空間與展品的關係。由於展品主要是小件的工藝品,因此,為了使展覽廳的尺度與展品相襯,貝聿銘特意將建築的比例調整得小一些。

翻開二十一世紀中國建築的詞典,很難找到「謙虛」這個詞。這是一個爭奇鬥艷的時代,高大奇特的建築一座接一座,而且設計難度一個比一個大,例如庫哈斯設計的央視大樓和哈蒂德設計的廣州大劇院。與它們相比,貝聿銘的設計難度是不是比較小呢?

蘇州博物館雖然沒有複雜奇異的造型,但設計難度其實也很大。庫哈斯和哈蒂德是在新城區做設計,是在一張白紙上畫圖,無拘無束。而貝聿銘面對的是一張發黃的、有幾百年歷史的名畫,他既要在古畫上繪出新圖,又不能損壞古畫,因此不能用蠻勁,只能用巧勁兒。

其實,謙虛正是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傳統和主要特色。古園林講究低調、含蓄、內斂,讓建築融入自然環境,與山水相映生輝,而不是像現代建築那樣鶴立雞群、唯我獨尊。貝聿銘的設計延續了古園林的傳統精神,同時在形式和風格上做出創新。所以,如果你去參觀蘇州博物館,我建議你也去相鄰的拙政園看看。通過比較,你會看到貝聿銘如何用現代的手法演繹傳統園林的意境。那將是一個有趣的體驗,也會對大師的設計多一分理解。

謙虛的建築也是自信的建築,由貝聿銘這樣的大師來做示範就更有說服力。建築師有足夠的自信,才能以謙虛的態度做設計。因為謙虛,才會禮讓,才會尊重相鄰的建築。有禮讓,才有和諧的建築環境。所以,貝聿銘的建築不僅是空間的藝術,也是生活的哲學。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APP自動續費的“坑”該咋填

APP自動續費的“坑”該咋填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