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特展:「帶傷前行─社運抗爭者的創傷療癒可能」
- 更新時間:2023-05-21 20:25來源:台灣中央研究院編輯:華發網繁體版台灣頻道人氣:1460

據中央研究院網站介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2023年首度嘗試心理學研究的主題,於本年5月20日推出特展「帶傷前行─社運抗爭者的創傷療癒可能」,由長年研究人際暴力創傷主體經驗的精神分析學者彭仁郁副研究員策展,邀請民眾一同理解社運抗爭者創傷經驗的多重形貌,並探問療癒的可能路徑。
本展覽以社會抗爭者的受創主體經驗作為論述主軸和敘事起點,意在反思一個跨越時空地域的弔詭:在每一場人民對抗不義政權的行動中,掌權者皆以法之名施暴;反抗者卻為了捍衛更高層次的律法,置自身於險境。在內外在分崩離析的孤絕裡,反抗者經常受到一波又一波創傷浪潮的襲擊。
策展人彭仁郁表示,本展覽主要取材自2014年3月18日開始的「太陽花」公民運動,也是臺灣解嚴以來,國家對抗爭群眾最激烈的鎮壓事件。那些曾親身經歷323、324警察暴力血腥鎮壓的抗爭者,她/他們生命各層面受到的衝擊,並未隨著退場後的「出關播種、遍地開花」而結束。此次展覽將邀請觀眾閱讀、聆聽7+n個社運抗爭者的主體經驗,期待透過創傷多重樣貌的呈現,對主流精神醫學標準化、病理化、去脈絡化的心理創傷觀點提出批判。
本次特展共有三大展區,第一區「傷痕密碼」,透過隱含國內外幾場著名抗爭的特殊符號,讓民眾從中窺見改變歷史的社會運動中國家暴力烙下的集體印記。第二展區「抗爭者的身影」共有7大展台,台上展出7位抗爭者的訪談紀錄及代表物件。他們分享了當初走上街頭的原因,傷之所在,以及運動結束後,抗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延續。第三展區「再整合、再詮釋的療癒可能性」特別設計「療遇時光機」,邀請觀眾走進療癒的過渡空間,靜下心感受社運抗爭者的心靈地景。透過聆聽社運抗爭者的述說,感受療癒者如何陪伴受創者重返現場,撿拾散落的感官經驗碎片。
展覽也特別以當代精神分析臨床實踐者的角度,關照心理創傷主體經驗中不易捕捉的深層現象。包含在社運抗爭現場、法庭上,以及曾經的夥伴關係中,反抗者所承受的輿論污名暴力、甚至被妖魔化的經歷。透過精神分析方法,創造受創主體發話(enunciation)的「療遇」空間,並在其中探索自身所處卻未必能得見的心靈地景,藉此進入受創的哀悼歷程,重建與自己的關係及與社群的連結。
【展覽訊息】
策展人: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展覽期間:2023年5月20日至2024年8月31日
展覽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開館時間:每週三、五、六9:30-16:30
導覽預約及參觀聯絡:陳柏蓉,02-2652-3382,mioepj@gate.sinica.edu.tw
博物館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museum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臺史博與中央廣播電臺簽署合作意向書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中央廣播電臺攜手合作,5月22日在臺史博窩空間簽署專案合作協議書,未來雙方將善用臺史博地圖、音聲資料、常設展等豐富的展覽視角與館藏文物,透過央廣長期累積多語言媒體的優勢,創造雙方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向全世界說臺灣的故事,為傳[詳細]
- 2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珍貴文物捐贈臺文館
2023年5月26日,適逢賴和129歲冥誕(5月28日)前夕,由賴和長孫、也是賴和紀念館暨賴和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悅顏代表,將〈豐作〉等文物捐贈予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化部長史哲頒贈感謝狀,賴和家屬、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潮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詳細]
- 3「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正在台北展出
據台媒報導,故宮器物處瓷器科人員去年5月整理文物時,因操作疏忽導致瓷器「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掉落地上破損,轟動一時。如今3件受損瓷器已修復完成,並在3月30日開幕的「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中展出。該展的展覽地點為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105陳列室,展[詳細]
- 4台北故宮推出「八段錦AI互動防疫健康操」線上課程
據台北故宮網的故宮線上學校獲悉,故宮推出了「八段錦AI互動防疫健康操」線上課程,結合AI技術,依據八段錦的動作指引,引導學生學校八段錦的各個招式,讓學生了解相關文物歷史背景,精準傳達歷史文物的內涵。[詳細]
- 5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特展:「帶傷前行─社運抗爭者的創傷療癒可能」
據中央研究院網站介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2023年首度嘗試心理學研究的主題,於本年5月20日推出特展「帶傷前行─社運抗爭者的創傷療癒可能」,由長年研究人際暴力創傷主體經驗的精神分析學者彭仁郁副研究員[詳細]
- 6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台灣故宮博物院和臺博館免費參觀
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本年度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定為「博物館、永續性與健康福祉」(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為響應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台灣故宮博物院的南北院5月18日開放免費參觀。臺博館本館、古生物館、南[詳細]
- 7筆歌墨舞—台灣故宮博物院繪畫導賞
據台灣故宮博物院網站介紹,古畫發展如一部精彩的交響樂章,藉著人物、花鳥、山水等畫科的典範風格,組成幾項重要主題,並在歷史脈絡中加以變奏。從五代、宋、元、明和清代共21幅古畫於台灣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展覽區展出。[詳細]
- 中方:堅決反對生物武器研發、儲存或使用
- 習近平: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夏寶龍:二十大報告為港澳工作提供行動指南 「一國兩制」事業定能越走越好
- 香港新增5990宗確診 再多17人離世
- 運-20殲-20護送 88英烈魂歸故里
- 韓正:攜手開創共建「一帶一路」新篇章(全文)
- 本港新增7884宗確診 近5個月以來新高
- 「紅黃碼」顏色出錯 黃志光提醒及時更新「安心出行」
- 國台辦、國新辦聯合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 公屋加租寬免首年額外繳付 房屋局:已平衡多方考慮
- 第二階段消費券周日發放 涉636萬市民
- 蕭澤頤為「青興計劃」揭幕 冀培育青年成滅罪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