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旅 遊 > 旅遊攻略 >

明十三陵賞遊記事

更新時間:2016-11-27 11:28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52449

明十三陵賞遊記事

我在十三陵周邊閑逛和看陵大爺聊天時,聽說這裏鬧過不少笑話,總結歸納起來相關對話總是如下的幾句話:

——“大爺,請問十三陵怎么走啊?”

——“你問的哪個陵啊?”

——“我就想問十三陵!”

——“對啊,那具體是哪個陵啊?”

——“……”

很多人只知十三陵,卻不知十三陵的含義。十三陵,顧名思義,是由明朝皇帝的十三個陵組成。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靖難之役中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被複辟的英宗趕下皇位的代宗朱祁鈺(今葬在北京西山景泰陵)以外,共十三位可是都葬在這裏了。方圓45公裏的陵區內,可謂濃縮了整部明史的風雲。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目前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皇陵建於1409~1645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曆史。占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裏,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

明十三陵賞遊記事

十三陵是一個天然具有規格的山區,其山屬太行餘脈,西通居庸,北通黃花鎮,南向昌平州,不僅是陵寢之屏障,實乃京師之北屏。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亙北走千百裏山脈不斷,至居庸關,萬峰矗立回翔盤曲而東,拔地而起為天壽山(原名黃土山)。山崇高正大,雄偉寬弘,主勢強力。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曾寫詩描述這裏的優勝形勢:

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

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

後尻坐黃花,前面臨神京;

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

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

這一優美的自然景觀被封建統治者視為風水寶地。明十三陵,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單位,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裏,多至八公裏。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餘均成扇面形分列於長陵左右。在中國傳統風水學說的指導下,十三陵從選址到規劃設計,都十分注重陵寢建築與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諧統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設"的完美境界,用以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

這種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國專家的贊賞,英國著名史家李約瑟評價十三陵是"最偉大的傑作"。他的體驗是"在門樓上可以欣賞到整個山穀的景色,在有機的平面上沉思其莊嚴的景象,其間所有的建築,都和風景融彙在一起,一種人民的智慧由建築師和建築者的技巧很好地表達出來。"

英國城市規劃家愛德蒙·培根也高度評價了明十三陵的藝術成就,他認為"建築上最宏偉的關於'動'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築群的布局"它們的氣勢是多么壯麗,整個山穀之內的體積都利用來作為紀念死去的君王。"他們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明陵建築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

明十三陵賞遊記事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千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長陵(明成祖 朱棣 年號永樂)

長陵的主人是永樂皇帝朱棣,他在篡了侄子的位後力排眾議把帝都從南京遷回了他的分封地——北京,也就是這位大手筆的主,敢開拓疆域、疏通運河、數下西洋(令鄭和)、編纂巨著(《永樂大典》)等,創造了一系列的豐功偉績。

但是不可否認,屠盡方孝孺和景清全族(瓜蔓抄)、因宮人魚氏偷情盛怒下活剮了三千宮女等一幹事件,證明這位爺也同樣不缺少殘忍嗜殺的一面。在看到那陵寢中耗費了巨額銀兩的金絲楠木大殿(明時一兩銀子可購買400斤大米)時,真心深感肉疼不已,不光是為了那些銀子,更是為了無數在深山老林中喪命的工人。

現在進入長陵參觀,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祾恩殿後有一道據說是分割陰陽兩界的“欞星門”,導遊們每帶著遊客出來時,都會讓大家撲撲身上、跺跺腳,右腳跨過門檻時嚎一嗓子“我回來啦!!”意為從陰間回歸了陽間趕走晦氣。所以總是時不時地幾十把嗓子齊齊開工,用聲震屋瓦來形容毫不為過。不知這本意來此地安眠的永樂大帝,現在可還能睡一個安穩覺?

獻陵

獻陵(明仁宗 朱高熾 年號洪熙)

裏面埋葬的是朱棣的長子、仁宗皇帝朱高熾,這位皇帝人如其號,仁義寬和、體恤民情,雖然在位時間還不到一年,但是他提倡喪葬從簡(獻陵為十三陵中非常簡樸的一座皇陵),還是頗值得稱道的。

獻陵由於風水原因,分為前後兩個院落,中間隔一道玉案山。但是八卦的老百姓們當然不這么認為啦,非得說這位皇帝和自己父親永樂皇帝朱棣的一位妃子有一腿,這玉案山,不就是一遮羞山么?嘿嘿,個中乾坤,不足為外人道也。

現在的獻陵雖參觀不得,但是院落前祾恩殿的遺址還是可以看到的,可做一觀。殿後的玉案山,更是鳥瞰獻陵全貌的極佳地點。

景陵

景陵(明宣宗 朱瞻基 年號宣德)

提起這座陵寢中的主人宣宗皇帝,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青花瓷瓶底最常見的那些“大明宣德年間”銘文,後查資料才知道,明代的青花瓷,果然鼎盛於這一時期。

雖然這位皇帝一生恭儉依舊、勵精圖治,但是依然采取沿襲的後妃殉葬制度還是令人對他的印象難以脫離封建條框。如今的景陵,規制雖小,卻處處透著精致和雅意,嘉靖年給立的那塊雙龍戲珠的禦路石雕,神采依舊。

裕陵

裕陵(明英宗 朱祁鎮 年號正統、天順)

目前的裕陵明樓已經坍塌得不像樣子,我去參觀時正在修繕中。裕陵埋葬的是明英宗皇帝,說起這位皇帝,就有點悲催了,土木堡之變被蒙古瓦剌大軍俘虜,當了一年的“北漂”(此北漂非彼北漂),好不容易還朝了,還被自己的弟弟——景泰帝軟禁了7年,苦心複辟後,清算冤殺了景泰帝舊臣於謙。總之,在政績上還真沒什么建樹,際遇方面卻是夠拍一部戰爭+苦情+宮鬥+諜戰+狗血的長篇連續劇了。但是說起來,明初傳下來的後妃殉葬制度卻是終止於他之手,繼而也算是避免了不少無辜性命的枉死。

裕陵的祾恩殿在民國年間遭到毀滅。我們去的那天,地上散落著從明樓上拆下來的老木料,盡管看上去粗壯結實,但用手輕輕一掰,殘朽的木屑就紛紛掉落,就好像早已湮沒在浩如煙海史料中的那些明朝故事……

孝宗

茂陵(明憲宗 朱見深 年號成化)

茂陵主人憲宗皇帝為英宗的兒子,在老爹被叔叔囚禁的日子裏,本應貴為皇子的他也跟著受了不少苦。

提起憲宗,我八卦的腦海中總是想起他跟比他大19歲的那位寵妃——萬貴妃。在憲宗人生最黑暗的日子裏,她始終不離不棄,相伴左右,這也是她能專寵後宮甚至害得憲宗差點絕後也依然榮耀無限的原因。

登基初時,他還算勵精圖治和體恤民情,到後來不知道是不是惰性衍生了,好方術,寵幸佞臣(汪直、梁芳等人),也間接造就了“紙糊三閣老”和“泥塑六尚書”,搞得整個朝廷烏煙瘴氣。

如今茂陵內的憲宗皇帝有三位皇後(孝貞純皇後王氏、孝穆皇後紀氏、孝惠皇後邵氏)的陪伴,想來也不寂寞,但是他最深愛的萬貴妃因為身份不夠就入不了帝陵了,被葬在了茂陵西南的蘇山下,二人只能隔著山水,遙遙相望。

泰陵

泰陵(明孝宗 朱祐樘 年號弘治)

泰陵的主人孝宗皇帝是憲宗第三子(長子母為萬貴妃,生下不久後夭折;第二子悼恭太子遭萬貴妃毒手)。說起這位皇上,可算是明朝那些不正經皇帝中難得的明君,締造了有名的“弘治中興”。他兒時經曆很坎坷,是在宮女太監的保護下才存活下來的(母親紀氏在憲宗認回他後立即遭毒手),可謂見夠了宮廷鬥爭的血腥和殘忍,想來他一生只一位皇後,恐怕跟這也脫不了原因。

泰陵在修造時傳說金井曾滲水,這要追究起來可是殺頭的大罪!一幹相關人等欺上瞞下,總算是瞞天過海了。可憐了一代明君孝宗皇帝和張皇後,恐怕是已經在滿是水的地宮裏,泡了幾百年了……

康陵

康陵(明武宗 朱厚照 年號正德)

這位武宗正德皇帝是明朝皇族中的一枚奇葩,尚武、愛玩,可謂明皇朝的“瀟灑帝”。有人認為他荒淫無道、貪圖享樂,也有人認為他自由奔放、平易近人,眾說紛紜中,一個活生生的正德皇帝剪影就勾勒了出來(PS:按生辰算,正德皇帝應該是腹黑的天蠍座,但我覺得他表現得更像一個天真自由的白羊座)。

不可否認,建豹房、寵八虎是武宗帝王生涯的汙點。他雖性放蕩不羈,但是其實內心中一直盼著能像太祖、成祖那樣建立不世之功;他雖行事荒唐,卻彈指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叛亂;雖貪圖享樂,卻在佛學方面造詣頗深,甚至通曉梵文。我們見到了一個多面化的正德皇帝,但看到的卻不是一個完整的正德皇帝。

明朝的皇帝壽命大多不長,武宗正德也是如此,僅活了31歲就駕鶴西去了,死後就葬在這康陵之中。如今與康陵有關的詞語中,最有意思的要數“康陵村正德春餅宴”,據說是當年因為正德皇帝兒時貪玩顧不上吃飯,太監為了哄他吃飯就用餅卷菜遞給抽陀螺的皇帝,由此產生的皇帝快餐,量大份足,回味無窮。來此旅遊的朋友,萬不可錯過!

永陵

永陵(明世宗 朱厚熜 年號嘉靖)

提起世宗皇帝可能很多人不太曉得,其實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他因好方術,用年輕宮女的身體煉藥,也導致他成了大明王朝頭一位逼得宮女集體謀殺他的皇帝(謀殺未果,參與的宮女俱被梟首淩遲,牽連甚廣),可見其暴戾殘忍的程度。

世宗嘉靖皇帝死後葬於永陵。由於那時候國庫較為充盈,加上嘉靖皇帝荒淫奢侈,使他的永陵成為了十三陵中僅次於長陵的第二大規模帝王陵寢。永陵的明樓為磚券頂結構,所以今天看來保存依然非常完好,禦路石雕上的龍鳳紋飾栩栩如生,像是在向人們講述著這位“不靠譜皇上”的傳奇故事。

昭陵

昭陵(明穆宗 朱載垕 年號隆慶)

要不說明朝的皇上比較悲催呢,這昭陵的主人穆宗皇帝僅當政6年就早早掛了。他少時不得寵,登基後又逢內憂外患,幸得一幹重臣的鼎力相助,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也產生了一些超前的成就,經濟、軍事等方面一改世宗末年的頹敗。奈何後來沉迷媚藥,早早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終於沒抗住閻王爺的召喚。

現在的昭陵是對外開放的景點,是十三座皇陵中複建最為完整的,可以見到明時皇陵內完整的規制建築,是參觀明朝陵寢文化比較好的地方。

定陵

定陵(明神宗 朱翊鈞 年號萬曆)

定陵的主人萬曆皇帝是明朝當政時間最長的帝王,也是那位二十多年沒上朝的甩手皇上。另外能發現,他很舍得給自己花錢,這從他的陵寢就能看出來,規模宏大,設計嚴謹。

傳說萬曆皇帝生前很滿意自己的“地下居所”,陵寢剛落成時還端著壺小酒在這玄宮中自酌自飲喝了個盡興。然而誰也沒想到四百年後,他和他兩位皇後的屍首會被從棺材裏拖出來直接被送去見火德星君了,今天再去定陵地宮參觀,也只能看到複制的棺槨,紅得分外刺眼。這些仿制品自然並無故事,但也只能在如今嘈雜的地宮中,茫然地接受千萬遊客獵奇的目光。

慶陵

慶陵(明光宗 朱常洛 年號泰昌)

如果你認為當政僅10個月的仁宗皇帝是明朝在位最短的,那你可就錯了!還有一位更杯具的主,就是這位光宗皇帝,兒時不受萬曆帝喜歡,熬了三十九年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寶座,在位還差一天就滿一個月的時候,卻一命嗚呼了。但是這位皇上也極富傳奇色彩,晚明三大懸案都跟他有關(移宮案、紅丸案、梃擊案,感興趣的盆友可以去百度下),也是夠倒黴的。

由於在位時間太短,加之國庫空虛,實在無力修建陵寢,於是就將景泰帝廢棄的陵寢改建為慶陵。話說慶陵最有意思的就是那裏的排水系統,可謂“不走尋常路”,數百年後的現在當然已經是幹涸了,但是聽說有不少驢友組隊下到排水道中探險徒步,想必那陰森的環境還是挺刺激的。

德陵

德陵(明熹宗 朱由校 年號天啟)

若從當皇帝來說,這位天啟皇帝無疑是昏庸無能的,但是若論藝術細胞,那真是難找的能工巧匠,史料載他曾操斧斤鋸鑿,自制小樓閣,“雕鏤精絕,即巧工亦莫能及”,甚至自制的家具令人歎服不已。怎么著?要是擱現代,這位皇爺絕對是一優秀的設計師,只可惜這絕佳的天賦發揮錯了地方。

天啟皇帝駕崩時只有23歲,現在來說也就是大學剛畢業的年紀,正是人生剛剛開始的時候,可是這位熹宗皇帝就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縱觀他的一生,固然荒唐昏聵,但也不過是一個欠教育的頑童的行徑,並非罪大惡極之人,只可惜,在大廈將傾的明末,讓他錯生在了帝王家。

思陵

思陵(明思宗 朱由檢 年號崇禎)

若論明朝皇帝悲催排行榜,崇禎帝認了第二怕是難有人敢認第一。登基初始勵精圖治,奈何明王朝氣數已盡,尤其是在殺了袁崇煥後,無論如何都已是回天乏術了,最後眼睜睜地看著江山葬於己手,枉死在了煤山一棵歪脖子樹上。話說崇禎皇帝那位有名的女兒——長平公主,可沒有老金筆下修習了絕世武功的獨臂師太那命,而是在清軍入關的第二年,就在哀怨中鬱鬱而逝了。

崇禎帝死後還是順治帝給他下的葬,現在的思陵,處處透著淒惶和蒼涼(規模很小,原為崇禎田貴妃墓)。思陵的南側,就是他的貼身太監王承恩的墓,這位忠君殉主的太監,在死後,依然默默地似隱於無形,跟隨在崇禎帝的身邊。

十三陵常年開放的地區

講完了十三陵中這十三位帝王的八卦野史,大家有沒有對這段另類的曆史產生一些興趣呢?想不想深入去瞄幾眼感受下呢?OK~十三陵中有幾處常年開放的陵寢,各自都非常有代表特色,接下來就帶大家逛一逛!由於交通非常方便,感興趣的盆友們,趕個周末就能過來。開放區域門票大致為20元-60元左右,詳細咨詢電話:010-60761422。

神路(有稱總神道)

看點:是長陵陵寢建築的前導部分,裏面排列著12對石獸、6對石人,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另外,下馬碑、神功聖德碑亭等建築也是裏面的亮點。

開放時間:8:10-17:50

交通:

1、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至昌平體委轉22路;

2、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881路至昌平東關路口轉314路南新村站下。

長陵

看點:長陵的金絲楠木大殿是最大的亮點,為全楠木結構,用材粗壯,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奇材佳木。

開放時間:8:00-17:00

交通:德勝門站乘坐872路到終點長陵站下車。

定陵

看點:定陵地宮是建國後有組織地進行考古發掘的,目前也對外開放,是定陵最大的看點,可以直觀地了解明皇死後安息的場所。

開放時間:8:00-17:30

交通:

1、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至昌平東關路口轉314路;

2、德勝門西站乘881路至昌平東關路口轉314路。

3、地鐵昌平線終點南邵站換乘“昌67路”可到。

昭陵

看點:昭陵是十三陵中修繕得最完整的一座陵寢,來到這裏可以看到明朝時皇陵內所有的建築,恍如穿越回了數百年前。

開放時間:8:30-17:00

交通:地鐵昌平線終點南邵站換乘“昌67路”可到。

若從典籍來看,二十五史,如同二十五條長河,波瀾壯闊,彙成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浩瀚。若要指定一塊地名來概括其中一部斷代史,我們幅員遼闊的疆域,紛紛擾擾的往事你方唱罷我登場地更迭,除非從太空俯瞰,無限大好江山,誰能指點清楚?——且慢,有北京昌平天壽山麓十三陵——40平方公裏的山青水秀,可以說,有明一代,277年,幾乎所有的往事,都埋藏於此。

此其一:十三位大明帝王的身前生後事,帶我穿越整個明史。

作為實施穿越行為的意象,"神路"首當其沖,不妨擅自理解成:"神秘之路"。其實神路景區草木蔥蘢,開闊整飭,並不太神秘。有望天吼踞於四柱華表,有碑亭巍峨,籠罩巨獸贔屭馱著長陵神功聖德碑,俱為前明皇家古物。但神路景區內最大的看點,則是路兩側的自明代保存至今基本完整的石獸石像生。壯大的整石,精美古樸的雕刻,由南向北,前是各種神獸,後為文武勳臣,兩兩相對,如同孿生,依次排列,或立或跪。遊客們興致勃勃,和各位石像合影。曆史系的小白楊,則就著朝官石像給我們講解"七梁冠"、"貂嬋帽"——大明衣冠的制度。

我在石獸"獬豸"面前停駐凝望,獬豸神獸,能辯曲直,洞悉真相,據說上古疑案都由它來解決。我即問它:建文帝下落何方?梃擊案由誰主使?紅丸案是誰下毒?移宮案如何解決?此明宮四大疑案,料它不肯回答,如同十三陵大部分神路上的神功聖德碑,不著一字。遂微笑而去,奇怪的是,它也面帶微笑。後來我發現,大凡路西的一列石像都是面帶微笑,而路東的則表情嚴肅,不知有何說法。問漂亮而專業的導遊妹妹,問明史達人小白楊,他們也不知其所以然。穿過八百米總神路,迷案仍是迷案。

此其二:迷案的穿越。

實際上神路又叫神道或陵道,是通往帝陵的主道,穿過總神路,才算真正進入十三陵。"天子"死後為神,歸天之路,故稱神路。除了思陵,十三陵每一座帝陵都有一條神道,其中長陵,即選定天壽山下這片盆地為大明祖陵的永樂大帝朱棣--他的陵寢的神道又為總神道,最為寬闊壯大,也是相對保存最完整的神路,現在已開辟為文保景區供遊人參觀;其他十一條神道由總神道分支,布陳於各陵寢之前,現大多已湮沒在文物保護重點范圍之外,部分成為鄉村道路,但在每一個帝陵大門之前細觀察,都可以找到一些殘跡。明亡國君主崇禎帝煤山自縊之後,是清朝庭葬他於思陵,降低了規格,神路以普通道路草草取代。

神路又可以理解成"神聖之路"。故時神道正中央微微隆起,象征"龍脊",用石板或"金"磚鋪成;兩側鋪以鵝卵石,是以象征"龍鱗"。除了帝後棺槨、儀仗、祭品等可以在神道中央前進之外,官員人等甚至前去謁陵的後代帝王都只能走旁邊的"輔路",明代時神路是至高無上的路。只是現在大部分神道殘破舊損,湮沒在果林村道中。挖野菜的村民,拉車的騾馬,覓食的黃狗白貓,荒野的狐兔蛇蟲,漫不經心地穿過舊時帝王神靈歸天之路,天空白雲蒼狗,假裝什么也不知道。只餘下總神路兩邊或立或跪的石獸和石翁仲,對所有的尊貴和所有的卑微,都同樣恭敬肅穆,默默無語,誰也不說這六百年的風霜雪雨。

此其三:沉默的穿越。

可以想象一棵巨樹,平原上的村莊城市是根系和滋養,總神路是這棵巨樹的主幹,各陵的神路和道路是分枝,枝端的十三座帝陵建築,則是十三朵金色花朵——用來紀念一整個王朝的花。而天壽山,大峪山,陽翠嶺,龍山(蟒山),虎山(虎峪)等山脈四周環繞護衛著,峰巒伏起,鬱鬱蔥蔥,勾勒出這棵巨樹的枝葉輪廓;盆地中央大片大片的果園、田地和護陵村,老松古柏參差其間,則是這棵巨樹濃密的葉子。何其壯觀。

明十三陵,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獨立的單位。在中國傳統風水學說的指導下,十三陵從選址到規劃設計,都十分注重陵寢建築與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諧統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設"的完美境界,用以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也是因此整體布局,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即使完全不懂神秘的風水學,完全不知道案山朝山,青龍白虎,望氣尋龍,察砂點穴這些堪輿術術語,來到十三陵,登高一望,在群山環繞中,蒼松翠柏間遠近錯落分布著的金頂紅牆的明樓,其布局看似隨意,卻又恰到好處,不可偏移一分,也會為這些與自然相和的構思嘖嘖稱奇。

此其四:風水堪輿術的穿越。

明十三陵的十三個陵寢地面建築群其實應該算是十三座

"陵宮"。它們規格嚴謹,制度森嚴,卻並不複雜。十三個陵宮建築格局大同小異。其大同者,規制也,所有陵宮由外及內的穿越,大體是先入"祾恩門",踱過一進院子,則入"祾恩殿",殿後有紅牆一列被稱為"三座門(或稱內紅門)",過此門又一院落,正中央是形似牌坊的"欞星門",再往後走,繞過"石五供",或穿行於"寶城券門",或從外,或從內登上"明樓",寶城之後或有

"月牙城",明樓兩側,則必連接一圈"城牆馬道",其形似長城,雉堞列列,圈住圓拱聳聳的"寶山",其山上百年樹齡以上的古木蒼蒼,密密匝匝。一般出於文保的規定,馬道和寶山不讓遊人涉足,所以除了已經開放地宮的定陵,一般看不見寶山中央神秘的"寶頂"。

十三陵曆經六百年風雨,改朝換代,兵燹戰禍以及自然侵蝕,所有陵宮建築都已不再完整。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旅遊開放的陵宮只有長陵、定陵和昭陵。其中長陵為永樂大帝朱棣的陵寢,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最古老,卻又是最宏壯,並且是相對保存最完整的陵宮,擁有數個"最"是它開放地面建築的主要原因,它是其他十二陵的范本,它的祾恩殿壯闊恢宏世間所稀,現被用作長陵博物館,建築本身和所展物品,無不令人歎為觀止;定陵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寢,古今中外,所有帝陵最核心、最令世人矚目的部分是埋葬帝王棺槨和陪葬品的"地宮",定陵最大的看點就是它是十三陵中唯一開啟了地宮的明皇陵,在定陵博物館展出地宮出土的無價之寶,加上地宮之遊,神秘是定陵旅遊的最大特點;昭陵是隆慶皇帝朱載垕之陵,昭陵地面建築損壞嚴重,公元1990年,按照舊制完整修繕和重建恢複了昭陵地面所有建築,甚至包括所有陵宮外已全部損毀的神廚、神庫和宰牲亭等建築,並且開放為觀光景點,在昭陵祾恩殿還原了舊時祭典先帝之禮儀的器具擺放模型,通過昭陵旅遊,可以全面直觀地了解明代帝陵的地面建築格局。長陵、定陵、昭陵這三座為旅遊觀光開放的帝陵,從三個不同角度,淬取了十三陵的精華。

此其五:陵宮建築群的穿越。

機緣巧合,我們得到正式許可進入未開放的陵宮參觀,雖說是在守陵人嚴密而溫和的監視下,仍然按捺不住心中狂喜。畢竟是未開放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前只能隔著鐵柵欄圍觀。現今,快門忘乎所已地一路哢嚓下去,生怕錯過了什么。除了我們,陵宮內再無他人,院落裏一片野花,數百年的松柏蒼蒼而立,古舊的頹牆頭,宮殿的地基縫,滋生出荒草,在這個晚春時節蓬蓬勃勃。我跨坐在德陵欞星門的門檻上,用相機鏡頭尋找角度仰視潔白光滑又古樸精美的漢白玉門柱,柱頂有貔貅蹲在天上,天空風雲變幻。我端著相機身體正在低下去低下去,"似乎要低到塵埃裏去",心裏想著古埃及的方尖碑,複活節島的石人像……突然一個花腔女高音在我身後大喊:"我回來了!"嚇我一跳,回頭看時,原來是同行的俏皮攝影師,正在模仿遊客跨過欞星門。其他同伴大樂,恭聲唱道:"娘娘,您回來了!"

話說我們在長陵和定陵觀光時,旅遊團簇擁往來,回程中,但凡到了欞星門,導遊必定要求遊客們停在門前,排隊站列,然後講解道:欞星門是皇陵的生死門,門外是陽界,門內是陰間,我們剛才在陰間參觀,要回陽界,必須跨過這道門,按以前的規矩,跨過門檻時,要大喊一聲"我回來了!"不然亡靈跟著,不肯回去。遊客們紛紛照辦,齊聲唱喝,跨過門去,撫掌大笑。實際上欞星門是天門的象征,一些宮室、廟宇、祭祀(如天壇)建築群等都設有欞星門。明皇陵前也有設置欞星門的規制,用以象征天上和人間的門檻,傳到民間則成了陰間和陽間的分界。舊時,後代帝王謁陵拜祭祖先,行至欞星門前為止,再不前行。現今,這是十三陵旅遊項目的一個小品。

此其六:天上和人間的穿越。

實際上更能象征生死陰陽的,是陵寢地宮。目前多流行的盜墓小說,古代陵墓總是充滿了神秘和詭異,恐怖和刺激的氣場,它同時象征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珍寶的狂喜--"恐懼-狂喜",多么極端的融合。十三陵定陵的地下玄宮是現今我國開放的最大的帝王陵寢地宮。有《風雪定陵》一書,把定陵的古今中外,地上地下,甚至中央的決定,民間的傳說,以及學界的分析,神秘的事件細述了個遍,曾獲台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推薦排行榜冠軍,以及美國《世界周刊》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關於定陵地宮的掌故波譎雲詭,在此不必贅述。

我曾去過清東陵的清裕陵地宮,也曾在成都參觀五代十國前蜀永陵地宮,還在敦煌鑽進了一處晉代貴族墓葬的地宮。現今又要探訪定陵地宮,被簇擁在各路導遊率領的旅遊團中間排隊寸步前移過安檢,又在各路導遊故作神秘講的一些陰寒故事中沿扶梯下到陰寒的地下27米,絲毫沒有感到看恐怖電影的快感,只是覺得有點悶悶的涼意。恐怕是遊人太多吧。

終於進入定陵地下玄宮時,我卻仍是震驚了。以我的經驗,從規模上看,相對明定陵地宮來說,清裕陵和前蜀永陵的地宮僅能算是比較大的地下房屋,定陵地宮才真正稱得上是"宮殿"呀!巨大的料石徹成巨大的拱券,構成前、中、後、左、右,共五個大殿,雕鏤精美的漢白玉龍鳳椅在中殿布列,一口嘉靖年間的清花瓷缸據說原是盛長明燈油的;後殿才是主殿,萬曆帝和他兩位皇後的巨大金絲楠木棺槨以及陪葬的裝滿金銀珠玉的幾十個箱子,陳列於此——可惜都是仿制品。定陵的部分出土珍寶以及金絲楠木棺槨,甚至帝後的屍骨,都在文革時被銷毀或者失蹤,難免令人心痛,加上墓宮的氣氛,心裏悶悶的。從打通金剛牆後修建的出口返回人間,是定陵明樓的背面,四野蒼翠,遊人如織。心情好一點。

此其七:生與死相安無事的穿越。

從定陵地宮出來即是明樓,明樓是十三陵的標志建築,是每個陵宮建築群的最高點,視野開闊。整個十三陵風水上佳,暮春時節,從明樓四望,山巒四聳,起伏嶙峋,山野青翠可人,心胸大快。又能看到相鄰的其他明樓,黃瓦紅牆,鶴然聳立,點綴蔥籠間。十三陵地勢最高的明樓是在昭陵,視野越過層層綠浪,可以一直望見遠處一弘碧水,那是十三陵水庫,左邊蟒山之上,有一人工天池,山壁上"天池"崖書,清晰可見。

其實明樓就是碑樓,此碑是陵寢主人的墓碑,但帝王的墓碑不能叫墓碑,得叫"聖號碑"。十三陵現存十三通聖號碑全部為明清(其中思陵聖號碑為清代豎建)原物,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壯大厚實。其中康陵和昭陵的聖號碑被李自成攻打北京時路過燒裂,康陵聖號碑有一裂縫,現今保持原狀。昭陵聖號碑碎成多塊,現在被文物工作者粘合後重新豎立,如同龜紋的昭陵聖號碑是十三陵中最為奇特的一通。所在聖號碑碑頭上都刻有古篆"大明"二字,是要千古的。碑身正文是陵寢中那位帝王的廟號和諡號,是要將死去的帝王捧上天去。地宮是亡靈居所,亡靈居所舊時被稱為黃泉;明樓和聖號碑則是要把帝靈捧上天去,上天舊被稱為碧落。白居易詩雲:"上窮碧落下黃泉。"

此其八:從黃泉到碧落的穿越。

如果說明樓是十三陵建築群的地標,那只是因為它的地勢高;其實祾恩殿才是陵宮的主體建築,是建築群中最大的單個建築。祾恩殿原本是祭祀的主要場合,又稱為享殿,相當於皇宮中的太和殿。只可惜十三座帝陵的祾恩殿已毀了十二座,不幸中的萬幸是長陵的祾恩殿基本無損地保存下來了,不能不說這是個奇跡。因為長陵的祾恩殿是十三座祾恩殿中最為壯大宏偉的一座,甚至可以說是現存古代宮殿建築中最宏壯的建構之一,其規格也與故宮太和殿相提並論。長陵祾恩殿座落在斜鋪了三層禦路石雕的基座上,面寬九間,深五間,用以象征"九五之尊"。殿內支撐重簷廡殿頂的60根金絲楠木大柱,直徑均在1米左右,是世界上難得的奇才佳木,每一根都是無價之寶。

目前長陵祾恩殿用做長陵博物館,即展覽本身,也展出不少定陵出土的國寶,黃金冠冕,寶石為飾,白玉杯,象牙箸,極盡奢華。定陵出土的國寶,另一部分在定陵博物館,在定陵大門的左側,是為現代建築,展品同樣不多,但件件令人嘖嘖贊歎。十三陵的其他祾恩殿大多損毀後又在清乾隆年間降低規格重建過,後來清代建築再次全部損毀,現在多是斷壁殘垣,甚至僅存地基,柱礎落落,荒草茂盛。從另一角度來看,倒是被時光削去了奢華,歸於大自然的素樸。

此其九:極盡奢華到拙樸的穿越。

明十三陵賞遊記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這是每朝每代每位帝王的終極夢想,永不可能實現。因為這種夢想必然造成壓迫,有壓迫,必然就有反抗。壓迫和反抗,殊途同歸,最重要的成份,都叫做"暴力"。大明帝國,由受壓迫的元代平民朱元璋建立,他建立帝國的方式一如既往,是用代表平民的暴力推翻統治集權暴力,建立政權後,立刻演變成一個新的集權暴力,最終被新的平民暴力推翻。所有的封建集權統治蓋莫如此,277年的大明帝國,只是五千年文明史的一個例案。我想:暴力,是人類文明程序中的一個BUG。

明王朝的興衰,在十三陵建築中,由思陵來表現。偏於十三陵東南一隅的思陵,是大明帝國最後一位君主崇禎帝朱由檢的陵寢。平民李自成攻入北京後,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平民李自成還沒過足權力的癮,隨後清兵入關,又將他趕出北京。清朝庭還算仁義,也是為了籠絡前明貴族,乃將崇禎歸葬十三陵,但省錢起見,將朱由檢一位妃子的墓改成帝陵,與之合葬了事。

我們十三陵地理穿越的最後一站來到思陵,雖說早有心理准備,還是不禁感慨。相對朱棣的長陵,朱由檢的思陵不及其十分之一,所有主體建築全部無存,是十三陵中唯一沒有重建明樓的一座。石五供與其他十二陵完全不同,據說是從某個太監墓前移來充數的,完全不是帝王規格。有兩通龍紋石碑,一在門裏,一在門外,都是清代遺物,保存尚好,碑座兩側,有表情悲傷的獅子。寶山很小,沒有寶頂,沒有馬道城牆。或者都快稱不上是寶山了,只是一座墳瑩,繞行一圈,不到一分鍾。據說有一處清代盜洞,但也湮沒,看不出來了。思陵也是重點文保單位,不對外開放,從門外看,也一覽無餘。思陵大門前有果園小路,行幾十米,路右有王承恩墓,齊腰鐵柵欄圍成,有三通石碑和一座墳瑩。王是崇禎的秉筆太監,陪同崇禎煤山自縊,死後以其忠心受尊敬,是唯一一位葬在十三陵的太監。

此其十:感知權力興衰的穿越。

除了思陵的陵村叫"悼陵監村",十三陵的其他十二座陵宮都有名字相同的陵村,是由清代守陵戶演化而來。在長陵午餐休息時,明史達人小白楊神秘地說誰願意跟我去探訪一座明代的門樓?欣然同往。穿過長陵村,東拐西拐,就到了景陵村,兩村幾乎連在一起。問了幾個老人,又穿了一條胡同,小白楊說:就是這裏了。抬頭一看,一個破舊底矮的硬山頂門樓,磚牆破損,瓦上枯草叢生。門前是一條小巷,門裏是幾戶人家的院子,門前坐著閑散的村民,幾個玩滑輪的小朋友尖笑著穿梭。甚至一塊文物保護的牌子都沒有,但小白楊說,這確實是明代的原物,是明代景陵陵監所的大門,算起來也有500多年曆史了。我們像當地村民一樣在五百年的門下進進出出,盤桓幾分鍾,滿意地走了。

做為穿越象征的門,我最喜歡未開放陵宮中幾座殘損破舊的欞星門和長滿雜草,牆體破損的三座門。野花爛漫的荒地,孤立幾棵松柏,一座沒有牆的門,讓人想起宮崎峻的漫畫,仿佛過了那道門,就到了另一個空間。

此十一:穿越之門。

為了深度了解,我們在十三陵住了幾天。十三陵鎮的村莊,都有鄉村農家樂或者餐飲農莊。我們從餄餎宴吃到春餅宴,從八盤八碗吃到烙糕子,從垮燉水庫魚吃到貼餅子宴。我們在所住的農莊摘新熟的櫻桃,夜晚去村裏找商店買雪糕,其樂也融融。此時,盛傳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口碑大好,我想這次十三陵之旅,同時也是舌尖上的旅行。

此十二:美食的穿越。

其實最溫暖的風景,是陵宮荒園中密若繁星的野花。點點金黃的苦蕒菜、剪刀股、萎陵菜,她們象放學後的小姑娘,東一堆西一簇,嘰嘰喳喳,熱烈蓬勃,布滿一操場;白色微紫的馬蘭頭花在暗紅的頹牆角落孤芳自賞;絨團一樣的泥胡菜和紫色的通泉草在陛階下迎著太陽搖動;基座上一只螭首,被一棵古柏的根包裹起來,讓我想起高棉遺址的"樹包佛";我們在寶城上尋找刻有年號窯址銘文的"金磚",同時也尋找磚縫中長出的地黃。

被太陽曬得倦了,就坐在祾恩門古老的影子裏,面對一片野花,閑閑地談起王陽明的山賊和心賊,或者戚繼光送給張居正的壯陽禮物,以及明熹宗的木匠活兒假如傳到現今能賣多少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十三:穿越文明與荒野的和諧。

周邊景點介紹

十三陵水庫

十三陵水庫位於神道東側的東山出口處,因建在明十三陵南面而得名。水庫碧波萬頃,大壩外側“十三陵水庫”五個大字,為毛澤東所書。水庫周圍有很多娛樂項目。

門票:無

交通:845路公交可達

蟒山

蟒山是一個森林公園,因為山勢起伏如同大蟒,故名蟒山。同時也是十三陵風水中的“青龍山”。內有北京最長的登山台階,適合登山運動。蟒山上的天池是全國最大的人工天池,位於蟒山山頂,是十三陵蓄能電站的地上部分。登上海拔568米的天池,可以看到十三陵水庫和陵區的全貌,而且這裏空氣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

門票:15元

交通:845到十三陵水庫,就在水庫旁邊。

電話:010-60713818

虎峪

虎峪風景區全長8500米,有森林、斷壁、深穀、溪水、野花,著名景點有30多處。同時虎峪山是十三陵風水中的“白虎山”。

門票:45元

交通:從市內乘919路龍虎台下車即到。

電話:010-69770297 69770295

銀山塔林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裏處,是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原名“鐵壁銀山”,因懸崖陡峭如同高大的牆壁一樣,色黑如鐵,而大雪之後漫山皆白,山色如銀而得名。鐵壁銀山風景宜人,更以眾多古塔著稱。銀山的遼代塔群是中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

門票:20元

交通:乘314、357、376、345、345支、912、919路至昌平下車,再坐出租。

電話:010-89726426

根據遠方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同游如詩如畫的犁橋水鎮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同游如詩如畫的犁橋水鎮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傍晚,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肇慶包公青天美名肇始肇慶包公青天美名肇始

    說起婦孺皆知的包青天,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什麼?是開封府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的一聲「威武」,還是一張黑黑的臉和額頭上一輪彎彎的半月?但是,真實的包公一點也不黑,額頭上沒有彎月,更沒有展護衛和王馬張趙,而且最早成就他青天美名的地方也不是開封府,而[詳細]

  • 3念念不忘的地名念念不忘的地名

    從上海自駕去四川時,途經蘇、皖、豫、鄂、陝,然後入川。走過路過,地名如人名,陌生之地能讓人一下記住的,肯定因其個性鮮明。還有一些記憶裏存在但是無感的,比如在地理書、小說裏出現過的地名,當它佇立在你面前時,很多相關的人與事就呼啦啦地湧出。你會[詳細]

  • 4禹王台上追思先賢禹王台上追思先賢

    作為六朝古都的開封,其古跡數不勝數,也許你不經意間踏足的一個公園,就是那幾百幾千年前的文物古跡呢。我們這次踏足的禹王台公園,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詳細]

  • 5如果你喜歡山,美麗山城重慶會帶給你驚喜如果你喜歡山,美麗山城重慶會帶給你驚喜

    如果你喜歡山,美麗山城重慶會帶給你驚喜,天坑地縫是山,城市中心坐落山上,一路全是山,山色皆風景。如果你喜歡水,黔江、長江、阿依河,小橋流水、山間清泉、百米瀑布,各式各樣的水,以萬千姿態流動,讓你大開眼[詳細]

  • 6巴塞羅那 一片笙歌留人醉巴塞羅那 一片笙歌留人醉

    西班牙巴塞羅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是一個好吃好喝又好看的地方。巴塞的美,屬於無需讚美的那種。這裏的人很快樂,這裏的風光很舒展,這裏的陽光會跳舞。 畢加索在這駐足,米羅在這裏出生,但巴塞羅那的靈魂歸根到底還是高迪給的。巴特洛之家、米拉之家、[詳細]

  • 7“一帶一路”建設為發掘中國與相關國家的曆史淵源提供了新的依據“一帶一路”建設為發掘中國與相關國家的曆史淵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2017年6月1日,華為第七個海外研究所在泰國曼谷宣告建立。此前華為已在歐洲、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海外研究所。華為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對接的同時,也將中國的“一帶一路”思想推向國際市場。[詳細]

  • 8松江:上海之根,都市新城松江:上海之根,都市新城

    松江本為華亭縣境內的一條大河,後稱吳淞江,即現在上海境內的蘇州河,源自太湖而東流入海。因宋朝之前吳淞江水量遠大於黃浦江,故以“江”命之,“上海”的稱謂即取自松江府境內黃浦江中上遊的“上海浦”一說。目前的松江區古稱華亭,秦時建鎮,唐時置縣,元[詳細]

  • 9時光如你,風光恰好時光如你,風光恰好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高大的馬頭牆融於煙雨蒙蒙的山水之中,守護著徽州土地上的居民。一戶人家著火後,遇到高聳的山牆阻隔,火勢就不能跨過高牆而蔓延至鄰裏。馬頭牆又稱風火牆、防火牆、封火牆,是漢族傳統民[詳細]

  • 10外伶仃島綺麗峻秀 水清石奇外伶仃島綺麗峻秀 水清石奇

    在星羅棋布的萬山群島中,外伶仃島是天生麗質的一處,島不大而綺麗,山不高而峻秀,尤以水清石奇為人稱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過零丁洋》中「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的千古名句,更是讓這個地方廣被傳頌。如今,隨着登島交通的日漸便捷,[詳細]

  • 11“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

    梅裏雪山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當地的藏族人民為它命名,賦予它神性,又與它世世代代保持著血肉聯系。“梅裏”一詞為徳欽藏語mainri”漢譯,意思是“藥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於2009年7月份成立,並於[詳細]

  • 12蒙古旅遊資訊蒙古旅遊資訊

    簽證:持特區護照入境蒙古毋須簽證,可停留不多於十四天;持BNO護照者須簽證,約需三至五個工作天。查詢:2522 2400/網頁:http://hongkong.consul.mn(蒙古駐香港領事館)。 航班:由香港出發往蒙古,直航機程接近五小時,蒙古航空(網頁:https://www.mia[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肇慶包公青天美名肇始

肇慶包公青天美名肇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