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大灣區 > 灣區資訊 >

筆酣墨飽書寫建橋人 《大橋》再現工程奇跡

更新時間:2019-06-04 16:34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3988

筆酣墨飽書寫建橋人 《大橋》再現工程奇跡

圖: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請問,你們的費用是?」對方會意一笑,然後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阿拉伯數字:「1.5」。「1.5億人民幣⁈」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緊張地讀着數字,急促問道。荷蘭人笑了,那笑是居高臨下的:「No! No!是Euro(歐元)、Euro!」聽到這裏,林鳴臉似鐵灰。談判暫時中斷……

港珠澳大橋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它的最難點在於一段6.7公里的沉管隧道。一方面,中國以往從未在深海裏建過島隧工程,另一方面,該領域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荷蘭公司手裏。「自己不會,只能兜着錢袋子去求人家。」《大橋》披露了中方團隊與外方碰面的諸多細節。

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半年之際,一部全景再現大橋建造過程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正式誕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多次走上大橋、進入隧道,在與建橋人曠日持久的協風共雨之後,終於獻上這部力作。這部名為《大橋》的作品首次披露諸多不為人知的建橋細節,所遇險阻難以想像,破繭之喜令人動容。在這部書裏,何建明用雄健的筆墨書寫了一段雄闊的傳奇。從二者相似的氣質看,大橋與《大橋》堪稱一對孿生兄弟。因為對中國工程師群體的深刻書寫,何建明在作品誕生後也被評論界譽為「文學界的工程師」。

《大橋》首次披露跌宕秘聞

再次來到談判桌。「我們把三億人民幣的經費全部交給貴公司,請問你們能幫忙做哪些工作?」「三億人民幣?」荷蘭方代表拉長了聲調,「這個數字嘛……可以為你們點一首祈禱歌……」「走!我們走!」沒向任何人低過頭的林鳴徹底生氣了。離開屋子前,林鳴說了一句「後會有期」。

類似跌宕起伏的秘聞在《大橋》中比比皆是。正如評論家、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所說:「作家深刻揭示出這座世界最難建又最美麗的大橋之所以能夠聳立於中國深海之上的密碼。這部報告文學力作寫出了建橋工程師真實的風采,寫出了時代的精氣神,寫出了中國人的力量。」在《大橋》裏,林鳴就是中國工程師群像的代言人。正是「林鳴團隊」一次次突破國外技術封鎖,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完成了這項「工程奇跡」。在書中,何建明帶着極高的崇敬還原了一個更加豐滿立體的林鳴。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就是與大海搏鬥周旋的過程……七年施工期間,他們先後遇到颱風二十九場,小的可以掀翻船隻,大的能把萬噸巨輪掀到珠海街頭。」何建明寫道。林鳴團隊衝在搏殺最前陣,於是也格外殘酷與血腥。

《大橋》披露了一個小插曲:有一天晚上回到宿舍,林鳴突然感覺自己的右鼻孔有些瘙癢,於是用手指輕輕在鼻腔揉了一下,哪知這輕微的一下,卻誘來血流不止。「塞點棉絮就行了吧?」林鳴問醫生。這一回醫生對林總可不那麼客氣,推着他就進了手術室。手術沒有成功,而且孔腔主動脈破裂,血流從「不止」演變為「如注」,一會兒功夫,鼻血就盈滿了一整盆。此後四天,林鳴接受了兩次全麻醉手術。一周後,他又出現在海上E8沉管的安裝現場。

三幕序曲引領宏大敘事

《大橋》不僅故事精彩,結撰方式也十分獨特。「通常一部書只有一篇序言,但我一口氣寫了三幕序曲。它們也構成了整個建橋故事中最精彩的三個片段。」何建明對大公報記者說,多篇序曲的設計與大橋本身的宏大、多面密切相關。如果將大橋比作一顆鑽石,那麼這三幕小故事就是它最耀眼的那幾個側面。

在序曲一《「Y」形大橋的核心密碼》裏,何建明以作家的敏銳和美感深情寫到:「港珠澳大橋是Y形的,它一頭連着香港,一頭連着珠海,再一頭連着澳門……Y的上半部分是一個V,而V是英文『勝利』的縮寫……大橋值得我們用Y(Yeah)去歡呼和讚美!」

如果說第一篇序曲重在勾勒作為「成品」的港珠澳大橋的美麗和意義,那麼另外兩篇序曲《從逼你就範 到為你升旗》與《「天考」林鳴 毫髮未損》則筆鋒一轉,將大橋誕生過程中所遭遇的兩次重大考驗真實而震撼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其中序曲二重點披露了「人為之難」,也就是技術壟斷方對中方團隊的刁難,序曲三則着重描摹了「自然之難」,也就是大橋成功經受颱風考驗的故事。

《大橋》正文分為十六章。每一章都是一個獨立的子故事,但又可以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大故事。特別精彩的是,每一章的開頭、結尾,又都與前後兩章緊密銜接。「我寫這部書的時候,就想到了『扣』。一個個章節就像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的一個個沉管,彼此相連,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故事。」何建明說。

可以說,以橋之結構寫橋,是《大橋》的重要特色,這種寫法也為中國報告文學創作增添了新的亮色。文學評論家胡平就認為,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創造了若干項世界紀錄,生成了許多人間奇觀,提供了大量文學性情境,而這些都不是幾篇普通報道就能描述出來的。《大橋》較為完整地映射出工程全景,囊括其中經歷的諸多艱難曲折、驚濤駭浪,使人再次體驗到長篇報告文學的特有優勢和強勁張力。

鋼鐵巨龍展現奮鬥精神

在大橋建設過程中,何建明多次進入現場、下到隧道,零距離感受大橋的氣場和魅力。在充分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後,何建明於去年八月開始動筆,用情飽滿,運氣貫通,幾乎一氣呵成,完成了這部紀實文學力作。這部作品也成為港珠澳大橋全面竣工前後唯一完整採訪、精彩講述的第一部紀實文學作品。

談到為什麼要創作《大橋》,何建明說,在建設港珠澳大橋時,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非常厲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大橋的核心是它的精神,是中國人創造奇跡的那股勁兒。何建明說:「大橋是實實在在的,硬碰硬的。中國需要這樣的東西。」

在長期的創作生涯中,何建明觸及的題材也多是硬碰硬的。從《時代大決戰》到《國家》,從《南京大屠殺全紀實》到《共和國告急》,再從《忠誠與背叛》到《浦東史詩》……直面重大主題,叩問核心命題,投射古今之思,成為何建明報告文學創作的鮮明特色。

作為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的領軍者之一,從發出第一篇稿件算起,何建明的寫作生涯已經超過四十年。按作家自己的話說,可算作為寫作領域的長跑運動員了。儘管征途漫漫,何建明始終樂此不疲,「每一次長跑對我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但也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因為如果不一直跑下去,長跑運動員就很難維持他的運動生命。」何建明說:「每當面對並完成一部有挑戰意義的作品,這個過程都為我的創作生命賦予極大意義。」很顯然,為港珠澳大橋做傳就是這樣的挑戰。但何建明堅信,在眾多文體中,報告文學能夠最快捷、最有效地呈現大橋的全貌和精神。

「報告文學創作非常需要像港珠澳大橋這樣的大事件,但很多作家或小說家根本接觸不到這樣的題材。而我能有這樣寶貴的創作機會,當然是因為我們的祖國。」何建明說,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成就舉世矚目,可以說包括林鳴在內的一大批了不起的人物,正為中國開創一個偉大的時代。「很有幸,我作為一名中國作家,身處這個時代的第一線,可以零距離感受這些奇跡和偉業。」

文學評論家張陵曾談到:「與小說家不同,何建明在生活中也屬於身體力行、摸爬滾打的人物。從《大橋》大量的內容裏,可看出作者辛勤採訪的強度。應該說,他身上也具有了某種和中國工程師相通的素質,或可稱他為『文學界的工程師』。」

在訪談過程中,何建明數次提到一句話: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大事,世界矚目。把這段精彩的歷史書寫出來,是報告文學作家的使命。

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習近平主席曾稱讚它:「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可以說,這條騰飛在伶仃洋上的鋼鐵巨龍,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

「建橋之初,外國對我們的技術封鎖十分厲害。等我們依靠自身努力把大橋建設完成後,原來拒絕我們的西方公司,反過來為我們升起了五星紅旗。每當我想起這段故事,我就想,這就是大橋,大橋的精神。」何建明說,作品定名為《大橋》,既指物質上的大橋,也指大橋的精神,那就是中國人不服輸、靠自己的奮鬥精神,而後者更是「大橋」二字的核心意旨。

「港珠澳大橋向世界釋放了一個明確又強烈的信號——中國在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比別人差,一個偉大的國家正在快速崛起。」何建明說。

談到大橋建成後的影響與期待,何建明說,「我特別希望香港同胞都能到大橋上走一走,來到內地看一看。我也希望內地能夠通過大橋,多去了解香港的社情民意。只有這樣,港珠澳大橋才算真正建設完成,它也才真正成為一座心靈之橋、情感之橋。」

【來源:大公報】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穗文旅城下月迎客 港人灣區滑雪玩水穗文旅城下月迎客 港人灣區滑雪玩水

    粵港澳大灣區將增添「遊樂新地標」。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從廣州融創樂園「移動歡樂屋」大篷車珠海巡演獲悉,總投資500億元人民幣的廣州融創文旅城將於6月15日開門迎客,屆時旗下的融創樂園、雪世界、水世界將同時開業,預計年接待賓客2,000萬人次。其中,作為華[詳細]

  • 2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

    ■包括20位港青在內的大學生,將參訪騰訊、中興等名企並體驗模擬創業。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由深圳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聯合成立的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宣佈啟動首屆雙創領航精英訓練營。32名來自深圳大學的內地學生和[詳細]

  • 3香港旅發局副總幹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旅遊帶來新機遇香港旅發局副總幹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旅遊帶來新機遇

    香港旅遊發展局副總幹事葉貞德近日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即將開通,將給香港旅遊業帶來積極的影響,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更多的內地遊客更方便來到香港旅遊。 [詳細]

  • 4社科院:香港應主動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爭取成為大灣區龍頭社科院:香港應主動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爭取成為大灣區龍頭

    社科院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顯示,香港在「宜居競爭力指數」及「可持續競爭力指數」位居內地各大城市之首,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則落後深圳,位居第二。 [詳細]

  • 5婚介:定居大灣區成新趨勢婚介:定居大灣區成新趨勢

    有研究指,過去20年兩地跨境婚姻人口已接近100萬人,但隨著香港近年樓價高企,也同時影響了兩地跨境夫婦來港定居的選擇,有研究甚至顯示,有55%的受訪者表示,樂意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長遠定居。 [詳細]

  • 6港企部署大灣區優惠搶市佔港企部署大灣區優惠搶市佔

    ■工銀亞洲推出粵港澳灣區信用卡,為經常往返大灣區的消費者提供便利。 資料圖片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台,以及各種交通網絡陸續開通,勢必為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貫通任督二脈,屆時港人北上無論衣、[詳細]

  • 7香港立法會通過共建大灣區議案香港立法會通過共建大灣區議案

    香港立法會通過共建大灣區議案(文匯報資料圖)【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立法會今日(31日)上午討論「加強區域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無約束力議案,由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提出動議。林健鋒稱大[詳細]

  • 8【共建大灣區】韓正:灣區建設重惠民【共建大灣區】韓正:灣區建設重惠民

    ■ 韓正昨日主持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 中通社提升協調性 穗深港澳建科技走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昨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首次以領導小組[詳細]

  • 9逐一拆解港青顧慮 提升大灣區吸引力逐一拆解港青顧慮 提升大灣區吸引力

    近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發表網誌,表示香港經濟面對下行風險,應該抓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應對環球政經局勢的不穩定。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發展機會的官方宣傳,可謂鋪天蓋地。可是民間的回響並不熱烈,特別是青年人作為社會的未來,部分更是反應相對冷淡[詳細]

  • 10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機遇

    廣東正加速整合港口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水上經濟走廊」,記者13日從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官網獲悉,廣東省港口布局規劃項目近日正式委託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進行研究,成果預計一年後公布。按照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今[詳細]

  • 11穿梭大灣區 擁抱新機遇穿梭大灣區 擁抱新機遇

    近年來,香港和內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緊密,兩地青年的來往也更加頻繁。北上讀書、工作,抑或周末去深圳、廣州覓食休閒,成為不少港青的「新常態」,而來香港讀書、就業也是內地年輕人的熱門選擇。特別是在大灣區範圍內,這種雙向流動,更為明顯。[詳細]

  • 12林鄭:港展金融優勢 服務大灣區林鄭:港展金融優勢 服務大灣區

    由全球廈門大學金融校友聯合會主辦的「南強全球金融論壇」昨在港開幕,彙集超過350名金融界、政界、學界人士,共同探討當前全球經濟新形勢。論壇以「開放、全球、創新、發展」為主題,共舉辦三場主題演講和三場圓桌論壇,以發掘商界合作及投資機遇。昨日舉行的[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

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