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大灣區 > 灣區資訊 >

一個文學、審美和藝術的大灣區

更新時間:2019-02-21 10:38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5621616

一個文學、審美和藝術的大灣區

圖:粵港澳大灣區為學者提供更廣闊的文學藝術交流平台。圖為「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研討會」與會者合照/資料圖片

所謂「大灣區」涵蓋了香港、澳門以及廣東省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九個市,它所涉及的戰略規劃建立在這些城市相互聯通、合作的基礎上。所謂「大灣區文學」的概念也呼之欲出,與此整體布局相配合,期待把經濟上的共贏延伸到文化、文學層面,充分發揮其文化地理相近相親的優勢。

早在二○一七年五月下旬,「港澳青年文學研討會」在廣州開幕,與會學者就專門討論過在文學上實現大灣區敘述的可能性。當時,花城出版社設立了一套名為「香港文學新動力」的叢書,着力向內地讀者推介優異的香港青年作家,具體包括唐睿的小說《腳注》、謝曉虹的小說集《雪與影》、陳苑珊的小說集《愚木》以及麥樹堅的散文集《琉璃珠》。《香港作家》總編輯蔡益懷在向讀者介紹這套書時便談到,香港作為一個文化場域,在譜系和形態上都極為複雜,「從來不是一句話可以形容的城市」。因此只有借助這一本本書的導引,我們才有可能抽絲剝繭那般逐步體悟到香港文學的內部肌理和豐富內涵。二○一七年的這次會議難得地使來自港澳的作家,以及青年作家與前輩作家匯聚一堂;它提出讓文學史的敘述、文學的閱讀和批評跨越行政區劃,容納新角度和新活力,更主要的則是形成嶄新的文化空間,增進作家作品跨區域互動。

從這個面向來看,「大灣區文學」與當下南方常常聽到的提法如「粵派」、「閩派」不可等同視之。後者希望充分運用地區資源打響自己的招牌、擴大話語權和影響力,使本地作家與批評力量集合在一起;前者則不存在一個整體一致的框架體系。一方面,內地與港澳在文化層面的交流尚顯不足,即便海外華語文學的學術研究時興多年,但一般讀者對港澳地區尤其中青年作家及其作品不甚了了,不同地域的作家之間也沒有建立起相互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內地、香港、澳門在文學發展的脈絡上有各自不同的時間節點、歷史議題和發展方向,如果用一個過大、過於抽象的體系加以論述,反而遮蔽了它們各自複雜的紋理、特性,減少了彼此之間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機會。

二○一八年六月香港《香港文學》、廣州《作品》、深圳《特區文學》也在深圳舉辦以「大灣區文學」為題的對話。這種代表性文學雜誌的對話顯然別有意趣,遺憾的是從有關報道來看,他們沒有從編輯、辦刊、設計、規劃的角度深入展開討論。《作品》是內地較早開始推介九○後作家的雜誌,且不無開創性地運用了九○後推薦九○後、九○後評論九○後的方法來引入作品、進行評介。今年《香港文學》也開始把關注點轉移到年輕作家身上,開設了九○後欄目,可見兩地在辦刊的想法與舉措上有不少共同話題。再者,評上「中國最美期刊」一直教《作品》引以為傲,而香港的文學雜誌在美術設計方面亦不遑多讓,《字花》屢次改版,不斷尋求最好的版式,創新更吸引眼球、方便閱讀的設計,《聲韻詩刊》除了在內容上教中英文雙語文學同台演繹,也在設計上費盡心思,近幾期封面畫作皆出自藝術家之手,誠意十足。回到這場會議來說,它提到的文化同源、血脈相連的說法的確言之有理。譬如以粵語寫成的文學作品就能在「灣區」較快流傳開來。香港文壇早期便流行三及第文體,也就是在同一篇文章裏靈活混用文言文、一般書面語以及粵語方言,而後來進一步用粵語寫成的詩歌和小說等作品皆不在少數。二○一七年被邀請出席「港澳青年文學研討會」的香港本地前輩作家飲江,就是擅長用粵語口語寫出濃厚韻味的詩人。馬家輝結合香港歷史以粵語寫成的長篇小說《龍頭鳳尾》也在內地市場取得了不俗成績,獲多個評獎的肯定。而在這場會議上有關「國產芯片」的提法,我以為的確與「大灣區文學」的概念不甚兼容,反而是在文化的開拓與交流上缺乏自信的表現。一如前述,作為一個跨地域的文學空間,它不是對外尋求芯片一致的產品從而將它們集合起來,而是強調界限的跨越與重置、差異的對話與共存。就藝術創作而言,倘若沒有陌生、新鮮的因子介入,技藝將漸次為套路所覆蓋,觀念亦愈加僵化、陳舊。香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橋樑」也好「補給站」也罷,只會加快其自身文化的發展,同時間讓傑出的中國文化從「大灣區」這個展示平台進一步走向世界。

去年十一月,「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研討會」在廣州暨南大學召開,此次會議除了繼續研討「大灣區文學」的可能性,也正式設立了大灣區首個文學工作坊,為發展成為先進的、國際化的文學藝術交流平台打下基礎、摸索具體的機制,葛亮、蒲荔子、阿菩等成為首批入駐的作家。香港代表性作家葛亮的作品研討會也在這次活動中舉辦。此外這次會議也在學術研究層面提出了當下的港澳文學的重要性,讓人們看到在政治、地理的指向以外,如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所指出:「還可能存在一個文學、審美和藝術的大灣區」,藉此展開「新的經驗、新的生活,那些不被辨識的經驗和無名的經驗」。我想,這便是新創一個文化空間最有價值之處。

在我看來,「大灣區文學」出自地域規劃卻又不是全然地域化的,它應當是一個開放式的文化空間,讀者將以更加包容的心態重訪各不相同的藝術發展傳統,發掘有價值的作品;作家也在跨區域交流中獲取靈感、帶動藝術新變。它一邊鼓勵我們提高閱讀「他者」的能力,又一邊鼓勵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方言的人們去討論、創作能夠真正走向更廣闊空間的作品。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穗文旅城下月迎客 港人灣區滑雪玩水穗文旅城下月迎客 港人灣區滑雪玩水

    粵港澳大灣區將增添「遊樂新地標」。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從廣州融創樂園「移動歡樂屋」大篷車珠海巡演獲悉,總投資500億元人民幣的廣州融創文旅城將於6月15日開門迎客,屆時旗下的融創樂園、雪世界、水世界將同時開業,預計年接待賓客2,000萬人次。其中,作為華[詳細]

  • 2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

    ■包括20位港青在內的大學生,將參訪騰訊、中興等名企並體驗模擬創業。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由深圳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聯合成立的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宣佈啟動首屆雙創領航精英訓練營。32名來自深圳大學的內地學生和[詳細]

  • 3香港旅發局副總幹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旅遊帶來新機遇香港旅發局副總幹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旅遊帶來新機遇

    香港旅遊發展局副總幹事葉貞德近日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即將開通,將給香港旅遊業帶來積極的影響,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更多的內地遊客更方便來到香港旅遊。 [詳細]

  • 4社科院:香港應主動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爭取成為大灣區龍頭社科院:香港應主動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爭取成為大灣區龍頭

    社科院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顯示,香港在「宜居競爭力指數」及「可持續競爭力指數」位居內地各大城市之首,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則落後深圳,位居第二。 [詳細]

  • 5婚介:定居大灣區成新趨勢婚介:定居大灣區成新趨勢

    有研究指,過去20年兩地跨境婚姻人口已接近100萬人,但隨著香港近年樓價高企,也同時影響了兩地跨境夫婦來港定居的選擇,有研究甚至顯示,有55%的受訪者表示,樂意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長遠定居。 [詳細]

  • 6港企部署大灣區優惠搶市佔港企部署大灣區優惠搶市佔

    ■工銀亞洲推出粵港澳灣區信用卡,為經常往返大灣區的消費者提供便利。 資料圖片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台,以及各種交通網絡陸續開通,勢必為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貫通任督二脈,屆時港人北上無論衣、[詳細]

  • 7香港立法會通過共建大灣區議案香港立法會通過共建大灣區議案

    香港立法會通過共建大灣區議案(文匯報資料圖)【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立法會今日(31日)上午討論「加強區域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無約束力議案,由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提出動議。林健鋒稱大[詳細]

  • 8【共建大灣區】韓正:灣區建設重惠民【共建大灣區】韓正:灣區建設重惠民

    ■ 韓正昨日主持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 中通社提升協調性 穗深港澳建科技走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昨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首次以領導小組[詳細]

  • 9逐一拆解港青顧慮 提升大灣區吸引力逐一拆解港青顧慮 提升大灣區吸引力

    近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發表網誌,表示香港經濟面對下行風險,應該抓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應對環球政經局勢的不穩定。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發展機會的官方宣傳,可謂鋪天蓋地。可是民間的回響並不熱烈,特別是青年人作為社會的未來,部分更是反應相對冷淡[詳細]

  • 10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機遇

    廣東正加速整合港口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水上經濟走廊」,記者13日從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官網獲悉,廣東省港口布局規劃項目近日正式委託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進行研究,成果預計一年後公布。按照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今[詳細]

  • 11穿梭大灣區 擁抱新機遇穿梭大灣區 擁抱新機遇

    近年來,香港和內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緊密,兩地青年的來往也更加頻繁。北上讀書、工作,抑或周末去深圳、廣州覓食休閒,成為不少港青的「新常態」,而來香港讀書、就業也是內地年輕人的熱門選擇。特別是在大灣區範圍內,這種雙向流動,更為明顯。[詳細]

  • 12林鄭:港展金融優勢 服務大灣區林鄭:港展金融優勢 服務大灣區

    由全球廈門大學金融校友聯合會主辦的「南強全球金融論壇」昨在港開幕,彙集超過350名金融界、政界、學界人士,共同探討當前全球經濟新形勢。論壇以「開放、全球、創新、發展」為主題,共舉辦三場主題演講和三場圓桌論壇,以發掘商界合作及投資機遇。昨日舉行的[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

灣區創新學院首啟雙創訓練營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