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旅 遊 > 環宇掠影 >

旅行之于我們是解藥

更新時間:2016-02-23 17:01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10829

旅行之于我們是解藥

突然之間,“裸辭去旅行”就變成一個話題了。  

跟“辭職去旅行”相比,裸辭這件事情顯得更加義無反顧,每次看到這個詞,眼前的畫面都是偶像劇裡的模式:一個剛從大學畢業一兩年的人把一疊檔摔在桌上,對那個70後的未老先衰老總說:“老子來這裡不是為了幹這些雞毛蒜皮事的,老子不幹了!”第一季結束,請看第二季。

工資要不要結,社保怎麼辦,下一個工作在哪裡,考慮這些事情就不灑脫了,人家凱魯亞克有社保嗎?沒有嘛,還不是一代為大作家,流芳千古。人家切格瓦拉摩托車走南美的時候有知道有人聘請他做革命家嗎?沒有嘛,到後來還不是一舉從革命家變成浪漫主義代言人,把一個頭像印得滿淘寶都是?這些事情說得都遠了,人家周傑倫去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人家蔡依林去布拉格廣場,人家梁朝偉去巴黎喂鴿子,哼哼,這才是生活。

裸辭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也從來不相信有人會因為裸辭了就從此過著悲慘的生活,露宿街頭,客死他鄉。沒有,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跟世界上出現一個約伯斯的幾率一樣低。

真正不妥的是“裸辭去旅行”這個搭配變成了一個固定片語。沒有人想過裸辭後面可以搭配的片語是創業,進修,發明潛水艇,做科學義工,支教,拍電影,開餐廳,寫書,學一門手藝,哪怕僅僅是去賣雞蛋??

所以準確地說,不妥的其實是“去旅行”突然變成了一個夢想和一種萬能解藥。似乎任何一個人,朝旅行夕可死矣。

自從三四年前,旅行者孫東純把“間隔年”這個概念鋪開之後,很多事情都突然迎刃而解。如果把這些心路歷程畫成思維導圖,會發現它就像一條一去無回的射線,連分岔和轉彎都沒有:

旅行之于我們是解藥

不想工作啊,間隔年吧——要幹嘛呢——旅行啊——旅行去哪兒啊——麗江啊,西藏啊——去幹嘛啊——流浪啊,尋找人生意義啊,洗滌心靈吸收天地之間靈氣啊。

失戀了——怎麼辦呢——旅行啊——旅行去哪兒啊——麗江啊,西藏啊——去幹嘛啊——流浪啊,尋找人生意義啊,洗滌心靈吸收天地之間靈氣啊。

人生沒有方向啊——怎麼辦呢——旅行啊——旅行去哪兒啊——麗江啊,西藏啊——去幹嘛啊——流浪啊,尋找人生意義啊,洗滌心靈吸收天地之間靈氣啊。

似乎所有的人生難題都可以通過一場一場的旅行解決。旅行,在字典裡擠開了逃避,出走,落跑等字眼,突然變得高高在上。

網上最近在流行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剛畢業的男生,聽了太多旅行可以改變一切的話語,於是就裸辭旅行去了。走了一圈發現,原來那些ps 大美圖上的景色不是隨去隨有,那些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永遠發生不到自己身上,他東看看西看看,並不十分享受旅程,而回家之後,世界依然沒變,生存問題依舊存在。文章一出來,“反旅行勢力”又開始抬頭。就像京東和蘇寧打仗,京東底價甩賣,人潮過去了;蘇甯揮淚跳樓,同一幫人潮又折回了。在兩個陣營之間疲於奔命,贊同和反對著各種理論,卻始終不能看見自己在哪裡。

然而旅行從來都不是世界的解藥,更不是任何人的仙丹。如果你本身就是個精神空虛的人,如果你本身沒有世界觀,那麼旅行根本不解決任何問題。在那篇文章裡,世界被描述成一個金錢至上,虛偽冷漠的所在,而文章作者的旅行變成了一顆短暫的搖頭丸。

其實世界遠沒有想像得那麼操蛋,只是目光和胸襟狹窄看不到方向。經常有人說去了西藏或者不丹、尼泊爾之後就受到了啟示,靈魂得到了洗滌。然而依然有無數通曉這個世界的奧秘的人並不旅行,真要得到神諭,在家門口也能得到。唐三藏本來就是高僧然後才去西天取經的,並不是去取經以後才得道。

那麼,不把旅行當作解藥,至少,它是一個夢想吧。

是嗎?給生命排個序,不,只把“跟單位請假扣工資”和旅行排個序吧。如果旅行連這個都打不贏,那麼它更多的是個夢,而不是夢想。但即便你的夢想不是旅行,只是賺錢買輛路虎,難道就上不得檯面,從此淪為俗人?

旅行之于我們是解藥

人云亦云,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可悲的狀態。我們滿腦子主意,卻從來沒有意識到沒有一個主意是自己形成的。它們全部來自外界,甚至只是那些輕薄卻無處不在的外界。

微博上,媒體裡,佈滿了以下顯得毫無餘地,又極具煽動性的言辭:

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

人生需要一次什麼都不顧的愛情,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去會死。

再不走就老了。

事實上每一句話都沒有錯——針對個體而言。但是如果它變成了普世操作守則,就變得那麼可笑。因為有些事情現在不做,其實以後可以做;哪怕以後也不做,其實對人生也並無影響。寇德卡甚至不擁有一部手機,那是因為他不用iphone5拍照。人甚至不是“非活不可”,那麼還有什麼是“非做不可”的呢?

某年在吳哥窟見到一對白髮老人,相互攙扶著勉力爬上吳哥大城。很辛苦,的確,當他們18歲的時候體力一定好得多。但是我也相信,拿著可樂的攀爬和拿著拐杖的攀爬是不一樣的體驗。風兒吹過光滑的臉頰是一種感受,難道你說夕陽鑲嵌在皺紋裡就不是一種幸福?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加里·馬庫斯在他年滿40歲的時候,想知道“40歲還能學會一門樂器嗎”,於是在學習的道路上,他發現克服困難的學習經歷和演奏音樂的樂趣,都給予他豐厚的回報。除了一門樂器以外,他甚至因此寫出了一本書。

所以啊,老,又如何?世界上難道有任何一條道路寫著60歲以上禁行?

旅行之于我們是解藥

同樣的,那些聽起來如天方夜譚一樣的故事充斥了我們的視野:不帶任何一分錢可以環遊中國,2000塊錢可以周遊世界。在一個沒有旅行經驗的人的想像裡,這個世界就像花一樣盛開。他們甚至不去認真看在這樣的標題底下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正如王石不是貧苦孩子起家,這些數字背後獲得的各種支援,贊助,幫助,也被書寫者有意無意地省略。 搭車去柏林很浪漫,前提是你先像主人公那樣拿到一張美國身份證才能實現。這些,媒體刻意回避,我們樂得不想。

不思考的人相信微博上那些心靈味精湯,相信媒體裡的那些故事的碎片。殊不知這些故事背後書寫的人是誰?個體獨立,包括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雖然這似乎是基本人格,如今也變成稀缺資源。

輿論需要熱潮,於是那些會思考的人創造一個。有時候它甚至是一個現有結論後有論點的遊戲。遊戲的形成方式是:行動者創造個案——思考者包裝成理論——追隨者鼓吹為熱潮——狂熱者奉為聖經。真正在煽風點火的,是那些能夠從熱潮裡獲得利益的人。

我們從來不曾懷疑這些產品——是的,這些甚至不是思想的結晶,而僅僅是為了迎合某個熱潮而製造出來的產品,我們不曾懷疑這些產品的製造者極有可能是那些智商,情商,人生閱歷都比你都高不出5個百分點的人。別人塞進我們腦子裡的想法,我們就把它供奉起來變成“夢想”。

過去的人生導師是蘇格拉底,現在的人生導師是某個官微帳號,那些貌似美好的句子撬開你空無一物的腦袋,然後像釘螺一樣在裡面產卵。然後拷貝,拷貝,無數次地拷貝。潮流讓每個人都活成一張盜版碟:10年前每個年輕人都在夢想買車,5年前每個年輕人都在夢想買房,現在每個年輕人都在夢想旅行。國慶期間,華山幾乎被夷平,鼓浪嶼幾乎被踐踏沉沒。

不旅行還可以幹什麼?南非總統塔博·姆貝基是非洲大陸最多產的網路寫手;匈牙利總理費倫茨·久爾查尼曾經自己製作了一部家庭電影錄影帶,裡面是他本人和英國帥哥影星休·格蘭特演連環戲;約旦國王阿卜杜拉熱愛極速運動??但是除了旅行,我們簡直想不到任何一個更加有創意的方式度過這個假期。

旅行之于我們是解藥

在旅行中,我見到了很多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各自生活著,種類繁多。有3個老婆的詩人、從來沒賺過錢的企業家、和蒼蠅生活在一起的母親,富家子變成的苦行僧、農夫成長成的政客、80歲的嬉皮士、有異能的殘疾人、和牛做朋友的農夫、10歲的醫學天才……他們共同存在於這個社會裡,平行旋轉,這就是生命的奇跡。他們從來沒有跟我說過夢想這類詞語,我想,“夢想”這個東西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內褲,必須有,但不必提。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中一種叫做旅行的毒。

我也不例外。

不喜周邊游短途遊,堅信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要去就去遠方,省外,隔省,境外,國外。見不一樣的人,看不一樣的風景,變得大膽而極具冒險精神。一場沒有發生任何意外的旅行在我眼中幾乎是不可思議的。

時間換空間,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

去過遠方的人,心是被打開的,一旦打開很難再收回了。於是,永遠期待更遠的地方,永遠準備著下一次旅行。永遠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旅行,因為最好的永遠都是,下一個。

旅行,不是我一個人的情結。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對遠方有嚮往。是因為厭倦了熟悉的生活還是趕在末世預言前好好享受?也許都不是,其實旅行是一種本能,每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多多少少血液裡都沸騰著征服世界欲望。和平年代,我們不需要流血犧牲,不需要兵戎相見,旅行就成了我們擁抱世界最直接最溫和的方式。

旅行的意義,對於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為了享受,有些人為了朝聖,有些人把它作為一種歷練方式,對於另一些人一次獨自上路的旅程意味著成長,就如電影中的明相。

一把吉他,一個行囊,一輛單車,一雙聽不清的耳朵,一個明媚乾淨的少年,一場一個人的環島旅行。為免日後回想過往時後悔,大學即將畢業的明相請假隻身騎上腳踏車,開始了以高雄為起點的逆風向的環島旅行。

看完電影新心生羡慕有三:第一,臺灣作為島嶼,為這樣七天環島提供了可能,而且更重要的是環島公路可以允許機動車和自行車並行。第二,心中所想,並可以成功實踐它本就是人生的多數幸福之一。第三,旅途中的經歷。這一點最是神奇,因為即使去同一個地方,每個人去旅行的經歷,在旅途中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

旅行之于我們是解藥

明相的旅行所遇就充滿了溫情,除了各地美不勝收的風景,還有形形色色的人:想借助影像製造夢想的工作者,正一心一意地將太平洋的風捕捉入鏡,可是他不知道最具有的夢想恰恰就是經過身邊的明相,還有來自立陶宛的年輕女模特,旅行即工作,路線圖巧妙地繪出了一個愛心,也許心中有愛的人即使身處異鄉都不必感到害怕,因為你要相信你總會遇到一個一樣有愛的人在恰當的時候來幫助你,還有即將退休的小學女教師,向他講述自己戀戀不捨的心情,那段永遠的黃昏,還有導遊兼司機和他分享盒飯,告訴他眼前這群下崗女工的生活,還有結婚多年但仍然甜蜜的夫妻,還有阿公和老友,體驗了祭媽祖的古老習俗,而老友與明相正是互為對照,老友教會了明相騎自行車,可是卻沒有想到環島旅行,人因夢想而不同,概莫如此。

當然更重要的還有與明相一樣環島旅行的驢友,他們每年或定期都會環島,看到臺灣的變化,在電影中,我們看不到那些耳熟能詳的城市名字,也看不到臺北101,阿里山這些被翻爛的景點,環島的每一站都是不被人所知的小城市,不為人道的觀光點,還有一個多山的,生態破壞嚴重,海岸線逐年流失的臺灣。就像驢友所說,環島總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一些風景,選擇方式不同,視野也就註定不同了。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堅持著自己的事,不要嘲笑他們,不是他們傻,而是他們曾經看到過多數人沒有看過的風景。

根據南都網、搜狐等綜合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塞納河畔的「綠箱子」塞納河畔的「綠箱子」

    這個陰天的午後很適合慢跑,我換上運動的衣服和鞋,沿着塞納河完成每個周末我的「長跑功課」。很多時候我並不喜歡跑步的時候戴耳機聽音樂,因為會影響我思考。事實上我也沒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比如說今天,我在認真考慮的,是給兩位特別要好的友人準[詳細]

  • 2有人去緬甸就是為了去蒲甘,去蒲甘就是為了阿難達有人去緬甸就是為了去蒲甘,去蒲甘就是為了阿難達

    蒲甘王朝建立於849年,到了1044年,阿努律陀國王登基,蒲甘才進入了鼎盛時期。虔誠的國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並進行了多項的建築計劃,在以後的250年至皇朝沒落為止,一個國王緊接一個國王在富饒的依洛瓦底江邊,不斷[詳細]

  • 3加拿大秋遊賞楓正是時節加拿大秋遊賞楓正是時節

    楓葉變了顏色,有的紅彤彤,有的黃燦燦。這個時節,不少加拿大人樂意外出秋遊賞楓。 楓葉是加拿大的標誌。紅白兩色的國旗上,東西兩邊是兩塊紅色,中間較大的白色部分,端端正正印着一個紅色楓葉圖案,難怪人們稱加拿大為楓葉國。 [詳細]

  • 4兩世紀見證 白宮最老樹末日兩世紀見證 白宮最老樹末日

    ■「傑克遜木蘭樹」見證歷任總統的白宮歲月。 美聯社嚴重腐爛 梅拉妮亞下令砍伐美國白宮西邊(west side)一棵由第7任總統傑克遜親手栽種以紀念亡妻的木蘭樹,由於年代久遠和樹身嚴重腐爛,經樹木專家鑑定後認為無法修[詳細]

  • 5春節內地旅收4700億 零售餐飲日進1300億春節內地旅收4700億    零售餐飲日進1300億

    國家旅遊局今天披露,2018年春節中國共接待遊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遊收入47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6%。廣東、四川、湖南、江蘇、河南、安徽、山東、廣西、湖北、浙江等地接待遊客人數居前十位。[詳細]

  • 6身在塞班猶如置身天堂身在塞班猶如置身天堂

    "天生麗質難自棄",塞班島就是一個風情萬種的佳人,玻璃般的海水,嫵媚動人的密克羅尼西亞女郎與土風舞,以及浪漫而令人興奮的沙灘燒烤PARTY……塞班島以富有變化的地形以及超高透明度的海水令潛水族們一展[詳細]

  • 7以一種從容的姿態去體驗東南亞秘境之美以一種從容的姿態去體驗東南亞秘境之美

    並非一見傾心的驚豔,老撾的美好,更需要你在每個地方住上幾天,靜靜細品,又因為當地山路眾多,所以盡管整個國家並不大,我們也推薦你留出9天時間,以一種從容的姿態去體驗東南亞秘境之美。也許你會被萬象嚇一跳,因[詳細]

  • 8沒看過馬特宏峰,不能說你到過瑞士沒看過馬特宏峰,不能說你到過瑞士

    她簡潔的外形和閃亮的冰雪,她就是美的代名詞,神聖不可侵犯。在歐洲人的集體記憶中,馬特洪峰就是阿爾卑斯的象征。裏布法特曾如此形容潛藏在人們心底的那個關於馬特洪的夢想:"我從沒走出過家鄉普羅旺斯,但我知[詳細]

  • 9另類郵輪遊另類郵輪遊

    和平號是日本郵輪,每年三個航次環球遊。過往的乘客絕大多數是日本人,近年對外推廣,外國乘客漸漸多起來,主要來自內地、台灣、香港,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詳細]

  • 10阿拉木圖中亞活力之都阿拉木圖中亞活力之都

    阿拉木圖,相信對中亞稍有認識的人,對它都不會陌生。它是哈薩克斯坦的前首都。哈薩克斯坦於1998年把首都遷往北面城市阿斯塔納後,阿拉木圖至今仍然是該國最大的城市,這裏也是全中亞地區最多元化、國際化以及商業化的城市。 大型現代化購物商場林立的阿拉木圖[詳細]

  • 11北國之冬北國之冬

    在南方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愈發覺得北方的冬天才是冬。或許有人會反駁說,北方入冬之後,大多都霧霾籠罩,天空灰蒙,其實也不盡然。 [詳細]

  • 12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

    9月6日—7日,“‘行走中国·感知五年’2017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广西向海经济新篇章”活动走进“中国南大门”广西崇左市。本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携手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办以及崇左市等地共同主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有人去緬甸就是為了去蒲甘,去蒲甘就是為了阿難達

有人去緬甸就是為了去蒲甘,去蒲甘就是為了阿難達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