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地域文化 >

西班牙鬥牛

更新時間:2018-12-11 14:20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3001006

西班牙鬥牛

圖: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但實際場面血腥(資料圖片

「為了誕生我誕生,為了死亡我死亡;為了死亡我誕生,為了誕生我死亡。」

不知道寫這首詩的匈牙利詩人弗勒什.山多爾看沒看過西班牙鬥牛,我願借這四句詩獻給那些注定要流着鮮血被刺死的鬥牛。

我們到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時,正值薄暮冥冥,華燈初上。朋友安排我們抓緊時間到西班牙最大的鬥牛場范塔士鬥牛場觀看一場鬥牛。中國人對西班牙最直觀的印象就是鬥牛。中國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到西班牙亦如此,不看鬥牛枉一行。

中國遊客有四大唱詞:「西班牙的鬥牛,馬德里的足球,唐吉訶德的雕塑,巴塞羅那的風情。」

鬥牛是西班牙人的國粹,是西班牙人在全世界的一張名片,到處顯擺。西班牙看鬥牛是在鬥牛中追求的是驚心動魄,心驚肉跳,看的就是鮮血淋淋,殺戮死亡,一種勇士的冒險和鮮血的回報,西班牙人認為那才是美的境界,美的享受,美的昇華。儘管那種美是一種死亡之舞、鮮血之舞、生命之舞。在驚險和造型中有一種美的定格,在鮮血噴濺和生命終結中有一種縱情的享受。

歐洲人似乎對鮮血迸濺有一種獨特的嗜好,從古羅馬帝國開始。西班牙的鬥牛是不是從古羅馬帝國的鬥獸場中繁衍派生出的?范塔士鬥牛場也是橢圓形的場地、讓我這個中國人感到它們似乎應該有「血緣」關係。

西班牙的鬥牛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成為國粹也有千年歷史了。西班牙人不理解偉大的中國為什麼會把京劇作為國粹,像着了彩裝的木偶,不是站着就是坐着,不是咿咿呀呀地唱就是呀呀咿咿地說,斯文太過,血性太弱。我們和西班牙離得太遠了。十五世紀中葉,西班牙和葡萄牙兩牙相磕,在西班牙的小鎮托爾德西拉斯鎮簽訂瓜分世界的《托爾德西拉斯條約》時,分到東方的是葡萄牙人,相當多的西班牙人連中國的京劇是何物一點都不知道。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的朋友舉的一個例子可作說明,假如你在中國問一百位從未到過西班牙的中國人知道不知道西班牙的鬥牛,可能有九十九位都會回答知道。假如你在西班牙問一百位從未去過中國的西班牙人知道不知道中國的京劇,可能有九十九位都會搖頭說不知道,一點不知道,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西班牙人的解釋是因為鬥牛作為西班牙的國粹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才一百多年。西班牙人也狡黠。

范塔士鬥牛場夠氣派夠講究。十個看台能容納三四萬人,燈光把場地打得神采奕奕,燦爛輝煌,節奏極強的樂曲極富有調動性和煽動性,在看台上方的樂隊尖利的小號吹得高潮迭起,鬥牛尚未開始,人們已經處於一種勃勃的躁動和亢奮之中了。

這麼大的鬥牛場觀眾只坐了一半,不知為什麼卻這麼不叫座?一問方知,眼前正是西班牙度假之時,西班牙人都忙着度假去了,但同時我們被告知,能犧牲度假座在這裏看鬥牛的才是真正的鬥牛愛好者。

刺耳的小號吹響了,鬥牛開始,牛欄上面有一木板,上面標明這頭鬥牛是哪一個牧場的,體重、年齡、名字,牛欄門一拉開,一頭狂躁的鬥牛飛奔而入,牠的背上拴着一條彩色的布條,那就是這頭鬥牛牧場的場旗。

我們坐的位置很好,第一頭鬥牛重五百一十五公斤,是頭黑色白蹄白角的大傢伙,牠從遠方直向我們衝來,又彎又尖的雙角直刺過來,我們都感到一種地動山搖的震撼,看得清楚,牛鼻子裏噴着憤怒的白沫,兩隻野性的大眼充滿仇恨,充滿着鮮血。粗大的牛蹄有力地敲打着地面,騰空的身軀直撞上前來。我們的心不由得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了。這和坐在家中喝着香茶從電視中看鬥牛絕不是一回事,只有坐在這裏,才能感覺到生命拚搏的殘酷和迸濺鮮血的血腥。

幾位手拿彩色披風的人在和近乎瘋狂的鬥牛接第一招,但都心虛膽怯地晃一下就逃,有一位穿着花俏戴着圓帽的鬥牛士拖着粉紅色的披風一晃就跑,鬥牛拚命在後面追,兩個鋒利的長角幾乎挑到鬥牛士的後腰,那個鬥牛士像猴子一樣跳到木護板後面,瘋了的鬥牛直抵護板,我們不但能聽見而且能感覺到「嗵嗵」的沉重的撞擊聲,你能感覺到那頭黑牛的力量,牠要把整個范塔士鬥牛場頂翻!

實際上,西班牙鬥牛曾經攻擊過一輛飛馳的列車。西班牙鬥牛除了一種天賦的勇猛,無尚的高貴,還有一種血液中的傲慢,牠蔑視一切,視萬物為趾下泥丸;牠敢於接受任何挑戰,敢於用生命去戰鬥。只有見到了真正的西班牙鬥牛,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牛脾氣,才能體會到鬥牛的怒、大怒、暴怒、怒氣沖天,敢一頭撞坍擎天柱。中國沒有鬥牛,只有孺子牛、老黃牛。

鬥牛場沸騰了!成千上萬人像着魔般地一起學牛搖頭,一起學牛瞪眼,一起學牛生氣,一起學牛大吼。

人們激動得忘乎所以,天地之間再無他物,除了鬥牛就是鬥牛,彷彿他們就是鬥牛,一群和鬥牛比瘋狂的鬥牛狂。都在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他們歡呼的是:「棒!這鬥牛行!」我背後和前面的男女突然發狂了,他們在高喊高呼高吼!鬥牛這東西真厲害,短短幾十秒就能把全場人的情緒撩動起來,煽忽起來,燃燒起來,狂躁起來,我這才明白它為什麼那麼殘酷血腥,卻幾千年流傳而不滅呢!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商丘催生了影響後世的商業文明。「商文化」的千年流衍遞嬗,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工業生產的發展。在「商文化」的影響之下,誕生了與晉商、徽商齊名的豫商。這些商人勵精圖治,在中原大地留下許多經商佳話。6月16日,「2018范長江行動─[詳細]

  • 2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搭上一輛舊得快要散架的老巴士,從西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國境的時候,已經是八月末了。我遇上的第一位印度人獨自端坐在遠處的紅土上,那裏離國境不遠。他那幅樣子突然吸引了我。 [詳細]

  • 3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自古以來造假和打假都是永久的熱點話題,可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人如何打假。 [詳細]

  • 4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

    閩,是福建簡稱。要談的是寧夏,為何跟福建扯上關係呢?先讓你想一想。上世紀1997年前後我去過寧夏,當時首府銀川仍未怎樣開發,整體條件不太好。現在讀資料才知道,原來寧夏,尤其是西海固,因為條件特別困難,於1996年開始被中央作出重點幫扶。回頭說1997年[詳細]

  • 5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特約夥伴美獅美高梅呈獻,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近日開幕,帶來五大亮點活動,包括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及講座、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詳細]

  • 6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

    大部分人對於中華文明史的了解開始於河南安陽殷墟、西安兵馬俑等遺址,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中華文明的探尋首站將會落在杭州,因為經過八十多年來中國四代考古人的不斷發掘證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詳細]

  • 7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

    2010年,當時我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支持,在當年上海世博會成功閉幕後,把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運到香港展出。日夜更迭的都市場景,千餘名動態人物,繁忙的汴河漕運以及喧鬧的街[詳細]

  • 8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在波爾多展開法國的行程,她表示,香港是波爾多的主要葡萄酒市場,法國更是香港最大的葡萄酒貿易夥伴,而相關貿易在香港2008年豁免葡萄酒稅後蓬勃發展。她期望兩地繼續保持緊密關係,並鼓勵法國和波爾多的葡萄酒商積極參與舉辦多年的[詳細]

  • 9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

    豬年春節,拒當「懶豬」。今年新春「文化味」尤濃,各個城市裡的圖書館、博物館齊齊人氣急升,意外成為市民熱門聚腳地。廣東部分博物館需要排隊逾1小時才能進場。春節期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日均接待[詳細]

  • 10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

    ■傳統彩調劇目頗受觀眾歡迎。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回家過年的人步履匆匆,街道上的車流人流也漸漸減少,各行各業進入到了節日「待機狀態」。而此時,廣西彩調劇團團長蔣劍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早上剛剛結束表演[詳細]

  • 11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

    中國人的習俗都喜歡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不過,隨着人們對煙火隱患的認識加深,以及發現對環境破壞不可忽視,世界各地近年都興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有人認為這是順應潮流的合理舉措,也有人覺得這是踐踏了人們歡樂的權利。總之,每[詳細]

  • 12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

    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人把「跳舞、跑馬」視為香港生活方式的代表,可見「跑馬」在香港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香港自鴉片戰爭割讓予英國後,也很早就引入賽馬活動,1846年香港島的一片沼澤被填平了用作比賽,這就是今天的跑馬地(Happy Valley)。賽馬最初只是一年一[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