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地域文化 >

日本島國的奇跡

更新時間:2018-07-06 14:09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8831226


日本島國的奇跡

圖:日本人一向團結,捧日本足球隊打世杯亦然,可惜日本隊已經出局

一個國家在自然資源匱乏、地震災害頻仍的先天缺陷下,仍然憑藉後天努力,證明了人定勝天並非遙不可及。該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瓦礫廢墟上,以戰敗國的殘破之軀,重新崛起並曾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正是四面環海的日本,創造了島國奇跡!

地處板塊交界地帶的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和地震帶之上。自稱「太陽神後裔」的大和民族,似乎並未得到上蒼的眷顧。資源貧瘠、地震高發,「日出之國」自古便飽受天災之苦。據說,世界黎克特制六級以上的地震,有逾二成發生在日本。

秩序文化印象猶深

多災多難的日本,既無先天優勢可以仰仗,反而劣勢不絕,唯有後天將勤補拙。正所謂危中有機,禍兮福兮。地緣與天災,好似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由災難所激發的憂患意識,早已融入大和民族的骨血,積澱成順天知命的底蘊,乃至交織成人定勝天的亮色。事實上,如若坐享得天獨厚,一切水到渠成,自然也就無法稱之為「奇跡」了。島國的奇跡,正是脫胎於物質困境的精神盛放,是人類對無情大自然的一場成功逆襲。

島國的奇跡,實際是日本人的奇跡。且看七年前,突如其來的311大地震、大海嘯與核輻射,連環重擊日本。面對史無前例的浩劫,日本人應變之冷靜、鎮定、沉着、從容、堅忍,令人嘆為觀止。沒有呼天搶地,沒有驚慌失措,沒有爭先恐後,更沒有趁火打劫。自然災難之後社會失序的次生災害,在日本幾屬絕跡。即使是在重災區的避難所,也是秩序井然。災民守規、合序、有禮,排隊領取食水,限時手機充電,接受體檢,甚至連垃圾棄置,都依然分類處理。

在日本學者芳賀矢一的《國民性十論》中,分別從十個不同面向,闡釋日本國民性:忠君愛國;崇祖先,尊家名;講現實,重實際;愛草木,喜自然;樂天灑脫;淡泊瀟灑;纖麗纖巧;清淨潔白;禮節禮法;溫和寬恕。專著曾經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國民性大討論,堪為近代日本人自我塑造的一次嘗試。

此次日本之行,體會最深刻的,亦是日本的國民素質。從抵達東京成田機場的一刻,便已感受到日本的秩序文化。偌大的機場,繁忙卻不嘈雜,一切都在安靜中有序進行。在機場開往市區的地鐵上,滿座的車廂竟是鴉雀無聲,不僅沒有人通話,甚至沒有人交談,以至於初來乍到的我們,在無聲的靜謐中,意識到發聲亦是一種罪過,自覺噤聲。除了車輪碰擊鐵軌的聲音,彷彿一部默片正在上演。

敬業樂業令人嘆服

有研究表明,日本人與中國人雖然同屬注重人際關係的「間人」,但日本人以團體為本位,偏向於講究因緣際會的「緣人」,而中國人則是以家族為本位,偏向於講究血親天倫的「倫人」。對於群體的高度依賴,令克己從眾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公共場所,日本人都遵守社會行為準則,因此形成了發達的秩序文化。

對於日本人的敬業樂業,亦不乏感觸。在鎌倉的酒店,職員曾經不止一次熱情表示可以免費提供私家車服務,即使幾度遭婉拒,卻依然鍥而不捨。離酒店之際,忽聞身後急促腳步聲,回頭一望,竟是一位六旬開外的清瘦日本婦人。她見我們停步,立刻快跑上前,用英語說可以開車送我們離開。盛情難卻,唯有答允並致謝。婦人展露笑容,溫柔的眼波透過金絲邊眼鏡,盪漾如水善意。她示意我們稍等,隨即轉身小跑着去取車。她的斑駁白髮,在午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好似緄着金邊兒的麥浪。一路上,從我們來自何方,到鎌倉風土人情,相談甚歡。當到達目的地,婦人先行下車,認真地為我們的後續行程指路,並微笑着鞠躬道別。由頭至尾,自然而然,毫不矯揉造作。在老齡化社會,不少日本長者仍然要堅持工作。已屆退休年齡的婦人,以一顆敬業樂業之心,為業已離開的客人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彼情彼景迄今歷歷在目,注定成為腦海中無法磨滅的印記。

日本的鐵路系統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對於初入境旅行者而言,恍若迷宮。託鐵路迷兒子的福,我們竟可以穿梭自如,毫無差池。但卻也因此錯失了體驗日本鐵路職員周全服務的機會。據友人口述,當年一家人在東京鐵路購票後走錯方向,售票職員竟然連追三條線,將迷路而不自知的三人截停,並帶返正途。自此,對日本人敬業樂業之感慨,不由得又上升至一個新高度。

臨別之際,無意間又目睹感人一幕。周日的清晨,一隊義工攜帶着清潔工具魚貫而行。成員多是家庭組合,父母子女一齊利用假日走上東京街頭,小心翼翼地撿拾行人路上的垃圾。其實,日本的街巷十分整潔,目之所及,絕無垃圾可言。但義工們卻仍然一絲不苟地「尋寶」,用細長的夾子將幾不可見的小石子和小碎葉一一夾起,收落入袋,再繼續前行,令人擊節讚嘆!

百聞不如一見。當腳步在街頭巷尾丈量,當目光在市井之間游移,一個真實的日本,漸次成形……

【來源:大公報】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商丘催生了影響後世的商業文明。「商文化」的千年流衍遞嬗,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工業生產的發展。在「商文化」的影響之下,誕生了與晉商、徽商齊名的豫商。這些商人勵精圖治,在中原大地留下許多經商佳話。6月16日,「2018范長江行動─[詳細]

  • 2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搭上一輛舊得快要散架的老巴士,從西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國境的時候,已經是八月末了。我遇上的第一位印度人獨自端坐在遠處的紅土上,那裏離國境不遠。他那幅樣子突然吸引了我。 [詳細]

  • 3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自古以來造假和打假都是永久的熱點話題,可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人如何打假。 [詳細]

  • 4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

    閩,是福建簡稱。要談的是寧夏,為何跟福建扯上關係呢?先讓你想一想。上世紀1997年前後我去過寧夏,當時首府銀川仍未怎樣開發,整體條件不太好。現在讀資料才知道,原來寧夏,尤其是西海固,因為條件特別困難,於1996年開始被中央作出重點幫扶。回頭說1997年[詳細]

  • 5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特約夥伴美獅美高梅呈獻,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近日開幕,帶來五大亮點活動,包括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及講座、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詳細]

  • 6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

    大部分人對於中華文明史的了解開始於河南安陽殷墟、西安兵馬俑等遺址,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中華文明的探尋首站將會落在杭州,因為經過八十多年來中國四代考古人的不斷發掘證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詳細]

  • 7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

    2010年,當時我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支持,在當年上海世博會成功閉幕後,把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運到香港展出。日夜更迭的都市場景,千餘名動態人物,繁忙的汴河漕運以及喧鬧的街[詳細]

  • 8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在波爾多展開法國的行程,她表示,香港是波爾多的主要葡萄酒市場,法國更是香港最大的葡萄酒貿易夥伴,而相關貿易在香港2008年豁免葡萄酒稅後蓬勃發展。她期望兩地繼續保持緊密關係,並鼓勵法國和波爾多的葡萄酒商積極參與舉辦多年的[詳細]

  • 9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

    豬年春節,拒當「懶豬」。今年新春「文化味」尤濃,各個城市裡的圖書館、博物館齊齊人氣急升,意外成為市民熱門聚腳地。廣東部分博物館需要排隊逾1小時才能進場。春節期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日均接待[詳細]

  • 10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

    ■傳統彩調劇目頗受觀眾歡迎。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回家過年的人步履匆匆,街道上的車流人流也漸漸減少,各行各業進入到了節日「待機狀態」。而此時,廣西彩調劇團團長蔣劍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早上剛剛結束表演[詳細]

  • 11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

    中國人的習俗都喜歡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不過,隨着人們對煙火隱患的認識加深,以及發現對環境破壞不可忽視,世界各地近年都興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有人認為這是順應潮流的合理舉措,也有人覺得這是踐踏了人們歡樂的權利。總之,每[詳細]

  • 12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

    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人把「跳舞、跑馬」視為香港生活方式的代表,可見「跑馬」在香港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香港自鴉片戰爭割讓予英國後,也很早就引入賽馬活動,1846年香港島的一片沼澤被填平了用作比賽,這就是今天的跑馬地(Happy Valley)。賽馬最初只是一年一[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