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的翻譯人生:人生是一場直覺
- 更新時間:2018-02-13 12:37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637527
林文月的表弟是連戰,外祖父是連橫,老師是台靜農,她家中的客廳裡常常往來林海音、董橋等人的身影。台灣大學有一座“望月樓”,有人玩笑說——望的就是林文月。
林文月也是《源氏物語》的翻譯者。
1978年12月的某個台北冬夜,林文月終於翻譯完成《源氏物語》全本五十四帖。丈夫和一雙兒女已經沈沈睡下,從窗口遠眺過去,整個台北都在安眠,只剩下稀稀落落的燈光。
“我當時感覺紫式部就站在我身後。”
從1973年開始,歷經五年半,這部日本平安時代的巨著終於翻譯成為中文。
這五年半以來,她的寫字桌面佈局從未改變:書桌正中間放著《源氏物語》古文的底本;在一邊放著三種日本現代譯文的《源氏物語》——與謝野晶子、谷崎潤一郎和円地文子的譯本;古文底本下面則放著兩種英譯本:英國人阿瑟·韋利的《源氏的傳說》(The Tale of Genji),以及美國人塞登史迪克的譯本。
平時她備課、或給家人老師寫信,就直接壓在這層層疊疊各種《源氏物語》書籍之上。這張書桌五年半一直如此佈置,紋絲不動。
2012年10月底,林文月第一次來到北京,站在北大的講台上,下面滿滿一階梯教室大學生。她此次來的目的是主講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魯迅人文講座”。這一系列講座成立於北大中文系系慶100周年,用魯迅來命名是為表達對這位曾任教於北大中文系的文學巨擘的敬意,演講嘉賓多為大陸及港澳台的退休教授。在演講中,她並沒有多談《源氏物語》的翻譯,反而是講了她的兩篇回憶性的散文:《江灣路憶往》以及《我所認識的劉吶鷗》,回憶她童年時期在上海日佔區的生活。
沒有禮節性的寒暄,她的開場白是:“教書的時候我都是站著的,今天我還是站到不能站為止吧。”全體鼓掌。這一年她已79歲。
“我到底是哪裡的人”
小時候,長期生活在上海日租界的林文月始終以為自己是個日本人。
父親林伯奏在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做事,而在當時的上海,台灣人一律入日本籍,是日本公民。在家中,林文月和父親說日語,和母親偶爾講一點點台灣話,和家裡的娘姨則講上海話。而“正式場合,全家對外講的都是日本話”。
到1942年,二戰進行到了轉折點,日本節節敗退。年幼的林文月對日本戰況毫不知情,只不過暗暗發覺時常有同學隨家人離開上海返回日本。她覺得奇怪。有些同學會告知她,互相交換臨別禮物,有些同學則是默默消失了。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向所有日本人下達了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3歲的林文月跟著學校的老師同學聽著廣播,大家一起抱頭痛哭。
沒過幾天,林文月忽然被告知:自己是戰勝國一方。日租界裡的台灣人,每人都被分到一面中國國旗,人們奔走相告:趕緊把日本的太陽旗燒掉。
直到家門口掛上中國國旗,林文月才懵懵懂懂:哦,原來我是中國人。
“過了兩天,我父親就帶著我,跟一群在上海的台灣人去掛中國國旗。當天我穿的還是日本學校的制服,真是荒誕。”
1945年夏天的日租界一片混亂,趾高氣揚的日本人變為喪家之犬。本地的上海人反過來對剩下來的日本人進行辱罵和搶劫。
“許多上海當地的男女,爭先恐後地湧入日本人的住宅內。有一家人的餐桌和椅子被扛出來……鋼琴被擡走了……一箱一箱的衣物被搬出屋外。從前看不起‘支那人’的日本人,一個個低聲下氣,連討饒都不敢,全家人蜷縮在一隅。”這一切,在林文月眼中看來是那麽地虛幻而又真實。
林文月全家都被鎖定在日租界,不能隨便跑出去。日租界的日本人大部分早已撤退,留下來的台灣人變成了眾矢之的,成為攻擊對象。
由於林伯奏在日本公司供職,林家門口被貼上封條,上書“東洋鬼子的走狗”。林伯奏覺得局勢混亂,無法再在上海停留。於是,他匆匆帶著全家遠渡台灣,連在上海的房產都未曾來得及處理。林文月甚至沒來得及和任何同學告別。
在遠渡的輪船上,林文月第一次見到九歲的表弟連戰。在當時的林文月眼中,連戰是個粗野的小家夥,拿到一根蘿蔔洗都不洗,放在腋下毛衣上擦一擦直接就啃。
到了台灣,“身份”依舊是林文月的一個困擾。
“我台灣的同學又覺得我是從上海來的。他們不停問我:上海長什麽樣?聽說上海的鐘都是用金做的,真的嗎?”林文月回憶說。
林文月台語完全不好,想要融入當地必須趕緊學會台灣話(閩南話)。二戰之後的台灣禁止使用日語,學校裡老師們用台語向學生教授國語——雖然那些老師也非常吃力,他們的國語同樣不夠用。
小學六年級的林文月突然需要同時適應兩種新語言。在她的腦中不斷地把國語翻譯成日語,把日語翻譯成台語,顛來倒去。“這是我翻譯經驗的開始。”林文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林文月(左)與台靜農(右)夫婦。台靜農教會林文月抽煙、喝酒,林文月對台靜農最深的印象是“老年斑”。 (王信/圖)
刀片刮出的“中文系”
“有巧合,才會想到歷史有那麽多機緣。”林文月說。
就在林文月一家登陸台灣島的七個月之後,1946年10月,台靜農拿著台灣大學的聘書從四川江津趕赴台灣,“支援台灣建設”。當時的台靜農從未想到自己的後半生會一直在台灣度過。他曾作詩:“丹心白發蕭條甚,板屋盈書未是家。”不料最終他人生的歸宿地就是台北。
13歲的林文月也從未想到,六年後她將見到影響到她一生的恩師。這個人是和她同年來到台灣的。
到達台灣後的林文月進入台北第二女中,班上四十多個女生。由於成績優異,她始終做班長。填報大學誌願的時候,班長負責收取大家的誌願表格。
1952年的台灣只有三所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淡江英專。在當時,讀外文系對女孩子來說是“最為摩登的選擇”,林文月也不例外地填了台大外文系。在收取全班誌願表格的時候,她發現四十多個女生中幾乎全部都填了外文系,僅有一個人選擇了哲學系。
林文月頓覺沒意思。“怎麽每個人都跟我一樣,真俗氣。”
鋼筆填寫的表格很難進行大幅度的改動,她用刀片刮——想了一個最快捷的辦法:刮掉“外”字,寫上“中”字。“外文系改成中文系最快了。”
這一“刮”,把林文月刮到了台大中文系系主任台靜農那裡。
在林文月的記憶中,師生關係總是親密而隨便的。她從未事先打過電話,總是隨隨便便地就按老師家的電鈴跑去玩。台靜農當時居住在台北溫州街十八巷六號,是日式房屋,門廳有很高的台階。台靜農每每需要走下來給她開門。
台靜農喜歡喝酒。某些黃昏,林文月從大學下課去拜訪他家,日光西下時分台靜農一人獨飲,看到林文月來了,就對她說:“來,妳也來喝一點吧。”
林文月跟著台靜農學會了抽煙、喝酒。“我們在一起就喝茶、聊天、抽煙。有時候他送我打火機,送我香煙,送我酒。”林文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當時學抽煙就是圖個好玩。”
林文月生兒育女,她的女兒和兒子都叫台靜農“台公公”,叫台靜農的太太“台奶奶”。台靜農家裡的貓成了林文月兒女兒時的玩伴,孩子們往往下了學就直接奔往溫州街台靜農的家。
冷戰年代,台靜農的身份非常特殊,對於曾經的文學創作和其恩師魯迅,他始終閉口不談。“台先生曾被關起來三次,他很敏感。台大的巷子裡曾有一個亭子,大家都知道裡面有跟蹤和觀察的人在。”甚至,當年的林文月根本就不知道她的老師在大陸曾經是一個名聲斐然的小說家。
林文月大學一年級念完,想回去念外文系:“我不知道中文系念出來到底會怎麽樣”——那個誌願書畢竟是一時賭氣。
台靜農知道了,叫林文月來辦公室,對她說:“妳幹嘛啊,功底不錯,好好地接著念吧,別轉系了。”
一句話就堵住了林文月的嘴,她就此再也“沒好意思”提轉系的事情。
台大中文系本科四年念完,林文月並未想到要做學術。她想:留校做個助教就挺好。
結果反而是台靜農著急了,叫來台大文學院院長,催著林文月去報考研究生班。
“可是當時很多人已經在準備了。我什麽都沒做,真的來不及了。”如此,林文月又“懵懵懂懂”地硬著頭皮趕緊準備考試。大四畢業時候,她正在戀愛,她對當時的男友說:“這兩個星期妳別來找我,我必須拼命準備考試。”她輕松考取。
1978年,林文月翻譯完畢《源氏物語》,單行本陸續全部出版,第一時間想要送書給台靜農。台靜農對她說:“妳別送我精裝本。那個好重。我是真的要看妳的書。我一般看書都躺在床上看。妳給我簡裝本,我拿著也輕松點。”
台靜農於1990年在台北溫州街老宅去世。現在問起林文月對“台先生”的印象,她說:“我給他畫過畫像,我記得他的老年斑。”
誰敢翻譯《源氏物語》
翻譯《源氏物語》,源於林文月“偶然”參加的一次在京都舉行的日本文學學術研討會。她寫了一篇比較《源氏物語》與《長恨歌》的論文,在論文附錄後面翻譯了《源氏物語》的第一帖《桐壺》。
論文在台灣結集出版後,附錄的翻譯出乎意料大受讀者歡迎。編輯跟林文月商量:可不可以接著把《源氏物語》逐帖翻譯出來?
《源氏物語》在日本的地位有如《紅樓夢》之於中國,日本的翻譯家把它從古文翻譯到現代文都異常審慎,非名家大家不敢貿然。文學家谷崎潤一郎曾用30年時間三次修訂才終成其稿。川端康成去世前,也曾對《源氏物語》的翻譯躍躍欲試,最終未能如願。
“他們說我的日語是小學五年級以前學的。小學五年級的水平,怎麽敢翻譯《源氏物語》?”林文月說,聽說自己來翻譯《源氏物語》,當時的學界有不少質疑。
雖然帶著一雙兒女,還要教書,林文月還是一如之前考研究生班那樣“硬著頭皮”答應了。於是,她就又“稀里糊塗”地開始了這樣一次難度極高的巨著翻譯。
翻譯是在一切時間罅隙中進行的。有時晚上要參加一個宴會,宴會前她還得翻譯半個小時。“我母親就像一部上了發條的機器。”林文月的女兒郭思敏曾這樣形容她。
台靜農曾勸林文月,不用一期不落每次都趕在截稿日之前翻譯完畢。林文月的態度是:“我不允許自己有‘來不及’這種問題。”
《源氏物語》描繪平安時代的日本宮廷生活,時期大致與北宋初期平行。“物語”原是日本宮廷之中講故事的方式,講故事的人多為有文藝修養的女官,拿著一卷圖畫,向聽眾描述圖畫內容與故事情節,聽者多為帝王後宮。這是一種精致婉約,極貴族化,也極女性化的文學產物,講求的是優雅從容的貴族情調。
“物語”是一種圖畫性非常強的文學形式,講故事的人往往不厭其煩地把畫面上所畫的庭院花卉、宮殿佈置、人物服飾等等進行細節描述——這就帶來了麻煩。
“《源氏物語》裡面有很多沒有辦法翻譯的。譬如說一件衣服的織法、染法。還有植物花草與香料的古日文……平安時代的日本人對品物的分類實在太細膩了。我實在不知道這些植物的名稱該怎麽翻譯。我甚至經常跑去問台大植物系的教授,他給我的是學術名稱。可是這也不好在小說裡面出現啊。”林文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林文月想了兩個法子:第一,有中文古代稱謂的就還原中文,比如“底衫”、“皮裘”;第二,直接保留日文中的漢字原貌,如“朝顏”(牽牛花)、“上席”(榻榻米上所鋪的錦緞)、“黑方”(一種日本香料),在文後加上詳細註釋。
《源氏物語》裡面夾雜著無數“和歌”,一種古典日本詩歌形式,一般分為三個短句,語言節奏為“五個音節—七個音節—五個音節—七個音節—五個音節”,簡稱為“五七五七七”。怎樣翻譯“和歌”?
“我想我要告訴讀者,這是一種異國的東西。所以用了一種類似於楚辭而又不是楚辭的方式。日語的感覺像小提琴,不像中國古文那樣,是硬的,是鋼琴。每首和歌我用三行,看起來有日本文的味道。”
1973年兩岸互不相通,林文月並不知道對岸的豐子愷已經翻譯完成《源氏物語》。而豐譯版也的確壓著直到1980年才得見天日。林文月毫無參考。
豐子愷用唐朝傳奇宋朝話本的筆法去翻譯《源氏物語》,用字講求平白利落。其中和歌部分則處理為五言詩。同樣翻譯一首和歌,豐子愷做出來的版本是:“欲望宮墻月,啼多淚眼昏。遙憶荒郊裡,哪得見光明。”在林文月這裡則呈現為:“雲掩翳兮月朦朧/清輝不及荒郊舍/獨有一人兮懷苦衷。”
對於“豐譯”好還是“林譯”好的爭論已經持續很久。林文月自己的說法是:“每一個譯者妳都可以罵,沒有一個完美的例子。第一,我很敬佩豐子愷先生的全譯,沒有偷工減料。另外,我想在那樣子的年代和情況下,他沒有太多的參考書。如果我當年知道豐子愷這樣的大家已經完成了中文翻譯,我大概會不敢提筆。”
林文月翻譯的《源氏物語》第一版在台灣很快售罄。到第三年(1982年),第二版也售罄。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小學五年級的日語水平”,此後她又陸續翻譯了日本平安時代最為著名的一批古典文學:《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伊勢物語》。
間雜地,林文月寫些散文小品,平時在家作為主婦在廚房烹飪煮飯之際,也能寫出一本《飲膳劄記》,開了台灣一代飲食散文的風氣。從古典文學以及現代文學中汲取養分,模擬各類經典散文的寫作手法,回憶家族往事,她又寫了《擬古》。在北大的講座中所重點談及的《江灣路憶往》就出自《擬古》一集。
“我考台大中文系,後來寫謝靈運,又翻譯《源氏物語》,我覺得都不足為外人道,因為這些事情起初的機緣實太可笑了。”林文月最後說,“人生是一場直覺。我始終都是靠‘直覺’。然而‘直覺’之外,其實妳是自己有所準備的,只是妳自己不那麽清楚。”
來源:南方周末
下一篇:剪紙大師:指尖上的春節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想成為音樂界的成龍 吳亦凡:讓全世界聽到華人音樂
6月2日下午,有網友曬出吳亦凡做客美國音樂節目直播的視頻,視頻中被問及如何縮小東西方嘻哈的差距,吳亦凡稱自己想做東西方嘻哈之間的橋樑,並坦言想當音樂界的成龍。 [詳細]
- 2俞飛鴻的美,是“不止於美”
害怕變老,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病。 變老意味著隨著年齡增長,其他屬性會發生各種變化。人們的臉上會長皺紋、皮膚變得更加鬆弛、膠原蛋白也不斷地流失,甚至體質也一年不如一年。[詳細]
- 3專訪關曉彤:跟張藝謀學習很多,導演是個溫柔的人
關曉彤在張藝謀的新片《影》當中飾演了一個叛逆有性格的公主,這是她以前沒有嘗試過的角色,也是第一次和張藝謀合作。即將開始讀大三的關曉彤對自己能加入到張藝謀的劇組中倍感驕傲,她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導演的尊敬,連連說從導演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而她對[詳細]
- 4林妙可穿衣又踩雷,硬是從19歲穿成了29歲,看來該請造型師了
今年19歲的林妙可,因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亮相一夜爆紅,成為了紅極一時的童星。隨著時光的流逝,童星林妙可也已經長大,可她卻並不像楊紫、關曉彤一樣順利晉升花旦行列,反而人們更多是把關註點放在了其“與年齡極不相符”的衣品上面……[詳細]
- 5張愛玲與港大
才女張愛玲,文筆細膩,她的小說獨樹一幟,令人有深入骨髓的感覺,連大導演李安也是她的超級粉絲,將其同名小說《色,戒》改編成電影,搬到大銀幕,且頻頻獲獎。[詳細]
- 6解開心結?周傑倫曬休比都嘩排練照:仿佛回到過去
搜狐娛樂訊 吳宗憲將於28日在台北小巨蛋開唱,休比都嘩19日合體彩排,一連演唱三首歌,當年替團體寫下《世界末日》的周傑倫,曾因“喜帖事件”和吳宗憲鬧僵,但幾年後訪問,周傑倫曾多次提到吳宗憲當年的教導,19日更在社交網站上寫下:“妳們的合體又讓我仿佛[詳細]
- 7廖凡:演技沒法分高低,每個人在一瞬間都是好演員
9月21日,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上映,廖凡在裏面演了一個北方小縣城裏的江湖大哥斌哥,隨著時代的變遷,處境和心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角色沒有趙濤演的“大女主”巧巧光彩奪目,但作為搭檔,廖凡的演技沒得說,會讓人感嘆不愧是影帝。 [詳細]
- 8專訪《炮灰攻略》餘玥:演百合很精分被嚴禹豪撩會心動
由餘玥、嚴禹豪、趙誠宇等主演的《炮灰攻略》正在搜狐視頻熱播。該劇改編自莞爾同名人氣網路小說《炮灰攻略》,講述了元氣少女百合意外進入懸浮時空的“萬卷書館”,從此開啟穿越“三千小說世界”助力炮灰角色人生逆襲的故事。[詳細]
- 9專訪昆淩:周董有空就會陪通告,現在不會想女兒到哭了
昆淩在電影《摩天營救》裏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有好多觀眾是看過了好幾分鐘才反應過來——剛才那個一身黑衣、身手利落的“女殺手”是昆淩嗎?沒錯真的是她。與在綜藝節目和接拍照片中出現的活潑、溫婉的形象截然不同,昆淩這次演了一個打女。這幾[詳細]
- 1041歲陳數vs44歲董卿:她們的高級美從何而來?
提起娛樂圈中的知性女人,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董卿、楊瀾的名字,她們舉止得體氣度恬淡,總有一種讓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很少有女性能夠超越董卿楊瀾,但卻有一個女人毫不遜色於她們,她就是陳數。[詳細]
- 11Banksy罕見作品現倫敦畫展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英國街頭藝術家Banksy因其神秘的街頭塗鴉作品聞名全球,曾為Banksy經理人的拉扎里迪斯7月11日至下月25日在倫敦舉行免費展覽,讓觀眾一睹從未在街頭出現過的Banksy的作品。 [詳細]
- 12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德國掀起“馬克思熱”
據中新社報道,今年五月五日是卡爾 · 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四日,北京將舉行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這一重要紀念日前夕,記者在馬克思故土——德國十分直觀地感受到不斷升溫[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