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激活千年運河活力的文化密碼
- 更新時間:2022-11-18 10:15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7151
來自山東的非遺技藝葫蘆烙畫 新華社發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現存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賡續燦爛源於運河的流動不息,更源於運河沿岸人民世代相守、南北交融的文化傳統、生存智慧與藝術創造。今天,我們將那些人民群眾口傳心授、共創共享的活態文化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既是大運河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彰顯大運河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
豐富生動、生生不息的大運河非遺
在國務院公布的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大運河流域8省市總計有1100余項,約占總數的32%。這些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大運河核心區內的省、市、縣級非遺項目,共同組成了豐富生動的大運河非遺長卷,展示著大運河文化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
兩千余年來,大運河以其強大的漕運功能,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興起和繁榮。以北京為例,人們常說「運河上飄來北京城」。大運河對於北京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古往今來,隨大運河入京的不僅有各地的物產精華,還有無數騷客文人、能工巧匠,以及他們帶來的文化。「燕京八絕」、北京建築彩繪、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等宮廷技藝匠心獨具,「兔兒爺」、「面人郎」、天橋摔跤等市井娛樂項目雅俗共賞,共同構成了北京這座古都的人文積澱與人間煙火。
南北運河與海河在天津三岔口相匯,南來北往的人與物在這裏周轉、停留,構成了天津繁盛活躍的城市風貌。從場面宏大的天津皇會,到深受百姓喜愛的天津「泥人張」、「狗不理」包子,再到茶樓裏的相聲、天津時調,共同點綴著津沽運河兩岸。
河北作為大宗商品的必經之地,亦為水路走鏢的交通要道。俠義豪傑在這裏演繹「鏢不喊滄」的故事,讓滄州武術名揚南北;運河沿岸瓷窯星羅棋布,磁州窯通過漳、滏兩河運往各地;吳橋雜技藝人勇闖碼頭,沿大運河北上南下。
大運河自蘇魯交界處的陶溝河口進入山東,經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一路迤邐向北。臨清貢磚、魯錦從這裏運往京師,祭孔大典、簫韶樂舞、仲尼古琴製作技藝則遠播著聖哲先賢的聲名。
隋唐大運河以河南洛陽為中心,形成了通濟渠和永濟渠。河圖洛書、洛陽宮燈、鈞瓷燒製技藝、朱仙鎮木版年畫、浚縣泥咕咕……穿城而過的融融運河把璀璨的中原文化傳遍中華大地。
作為通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運河安徽段承上啟下,連接東西,是謂「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沖」。安徽在水路交錯間將南北文化融於己身,形成了泗州戲、淮北花鼓戲、徽劇等傳統戲劇,亦孕育出宣紙、徽筆、歙硯、徽墨等傳統技藝。
大運河從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穿流而行。在大運河江蘇段,有洪澤湖漁鼓、杖頭木偶戲、小熱昏、秦淮燈會的繁華熱鬧,有宋錦織造技藝、蘇繡、南京雲錦織造技藝的巧奪天工,亦有傳統木船製造技藝、淮鹽製作技藝的人間煙火。
浙江,不僅是大運河漕運的一處啟程點,更是連通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水鄉社戲、越劇、余杭滾燈展現著人們樸素細膩的藝術表達,船模藝術、象山漁民號子、徐福東渡傳說呈現著運河文化與海洋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兩千余年裏,大運河在服務農耕需求、平衡南北資源、促進區域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哺育出秀麗的沿河景觀、繁榮的周邊城鎮與璀璨的運河文化。如今,大運河的部分傳統功能已逐步退化,但見證了運河兩岸經濟發展、社會變遷與文化演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仍在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查滑拳 光明圖片
天人相合、兼容並蓄的大運河文化基因
大運河非遺中蘊含著諸多運河沿岸人民乃至中華民族共同的思想智慧、價值觀念和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天人相合的互動實踐、兼容並蓄的文化交流。
人們在大運河持續不斷的開鑿、疏浚、修築、維護過程中,在依河而居、順水行船、沿河貿易、引水灌溉的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許多特殊的傳統技藝和實踐技能。例如,在江蘇省興化市竹泓鎮,水鄉人民為出行和勞作方便,摸索出一套獨特有效的傳統木船製造技藝。人們以老齡杉木為主要原料,以鐵釘、麻絲、桐油等為輔料,製作流程包括選料、備料、拼板、油船等十多道工序,造出的木船輕盈靈巧、堅固耐用。這些傳統知識、技藝和實踐技能根植於人的需求,體現出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智慧。
又如,在浙江嘉興,每年清明、中秋、除夕舉行的網船會是運河水系漁民、船工的水上廟會。漁民們駕船赴會,並自發表演龍舞、獅舞、蕩湖船等民間藝術,不僅祭祀神靈,還認祖歸宗、聯絡感情。這些由運河生活派生出的節慶活動、表演藝術,蘊含著運河沿岸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然和生命的虔誠敬畏。
作為我國的標誌性大河,大運河涵蓋京津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淮揚文化、吳越文化,南北各地以不同的資源稟賦、人文傳統哺育出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形態,既有剛猛如滄州武術的華北豪邁,又有婉轉如蘇州彈詞的江南水韻。與此同時,各地的文化藝術又因流動的大運河而始終處於相互借鑒、去蕪存菁的吞吐狀態,傳承與創新兼容並蓄。運河沿線不同城市,即便相隔千裏,其文化內核仍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如南方的桃花塢年畫與北方的楊柳青年畫,就被並稱為「南桃北柳」。南北交融的非遺,彰顯著中華民族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文化態度。這些蘊含在大運河非遺中的文化基因,對於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 新華社發
連接傳統與當下,用非遺喚起千年大運河新生機
悠悠運河,生生不息。大運河文化的延續與發展離不開新的表達方式,也離不開對運河非遺當代價值的挖掘。
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等文件,特別強調大運河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融合發展,應在大運河沿線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完善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同時,應促進大運河沿線傳統工藝振興發展,以大運河非遺的材料之美、工藝之美、視覺之美、聽覺之美,展現運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智慧,喚醒大運河沿岸的中華傳統審美典範,使大運河文化在創意場景中煥發新生。在這方面,各地已經或正在進行積極探索。比如,邯鄲市以「運河古都名鎮之旅」為主線,開發非遺美食遊等特色運河主題旅遊線路;衡水市以大運河沿線遺存為基礎,修建了華家口京杭運河文化村等一批運河村莊;滄州市正在建設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及展示館,建成後,將成為大運河沿線非遺的集中展示地。
此外,在山東、江蘇、浙江等運河沿線省份,運河非遺小鎮、運河非遺集市、運河非遺文創、運河非遺旅遊線路等也越來越多。各種運河文化新載體、新媒介在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融合中不斷湧現。
貫通南北、哺育生民的大運河從歷史深處流淌而來,大運河沿線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脈、記憶、鄉愁,更是今天的人們創新創造的基因庫、素材庫。我們期待大運河文化活起來、火起來,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大運河非遺必將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來源:新華網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浙江良諸博物院重開館 文物擴充近一倍
闊別10個月,閉館改造的浙江良諸博物院於6月25日在浙江杭州揭開神秘面紗。據杭州良諸遺址管委會副主任李新芳介紹,改陳後的良諸博物院共展出文物600余件(組),比原展擴充近一倍。此中,鐘家港的良諸先民頭蓋骨、魚鉤、五千年前良諸先民吃剩的動物骨頭、果核等[詳細]
- 2德·斯塔埃爾的三隻梨子
上周末與幾位朋友合辦了一場藝術導賞活動,去中環季豐軒欣賞「綠磨坊街」六人聯展。展廳中固然有趙無極等名家的大尺幅作品,我卻尤其被其中一幅靜物畫作吸引,那是俄裔法國藝術家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L,一九一四至一九五五年)的作品《靜物,梨,綠[詳細]
- 3王震與溥儒 藝術「小中見大」
今年三月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參觀過PMQ元創方的朋友,或許對「梅潔樓」這三個字有些印象。三月底「梅潔樓藏畫」(MK Lau Collection)曾在此舉辦「方寸之間——梅潔樓藏手卷冊頁」展覽,遴選五十件梅潔樓主人羅仲榮的書畫珍藏,包括丁衍庸、居廉、陸儼少、吳昌[詳細]
- 4玉琫為飾劍出鞘
古人磨劍十多載,適時才用。現今狂人動輒劍拔弩張,無中生有,顛倒是非黑白,竊以為霸權在握,四處欺凌,亂舞亂砍。 [詳細]
- 5霍金遺物拍賣 論文600萬落槌
據英國《衛報》報道:已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遺物8日於倫敦網上拍賣,包括他的論文、獎牌、獎杯、輪椅,以及一本印有他指紋簽名的《時間簡史》。其中,他在1965年發表的117頁論文「宇宙膨脹的屬性」(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以58萬4750英鎊(約[詳細]
- 6為何清朝妃嬪很多都不能生育?驗屍發現真相
【導讀】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當皇帝的女人。 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詳細]
- 7港大明清竹雕展鐵筆藝術
竹雕自明代起成為文人和宮廷之中盛行的藝術品,而清代更廣泛發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鐵筆的藝術:明清竹雕」展覽即日起舉行,展出共六十五件竹雕作品,包括筆筒、臂擱、袖珍山水小景、人物雕像等,展現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和想像力,以及竹雕背後的文化意義[詳細]
- 8遠古小怪蛋:長相奇特 身份成謎
愛吃巧克力的人都知道,香味濃郁的費列羅巧克力,以其獨特的造型和豐富的層次,讓人久久回味。然而,一種形似費列羅、來自寒武紀的疑難化石——“古球蛋”卻讓全世界科學家都犯了難。這種遠古化石雖然外形與結構酷似費列羅,但其真實身份卻始終是個未解之謎,[詳細]
- 9埋存黃沙的寶藏
猶記得一九九二年一月至二月期間,上海舉辦《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展覽,由上海博物館特邀江西省博物館把珍藏品展出,公諸同好。主要陳列品是江西新淦(新干縣)大洋洲鄉一九八九年出土的墓葬區文物;雖然分期斷代方面比較複雜和困難,但大致上可推算遠自商代[詳細]
- 10長安多麗人
前些天去北京出差,在零下十度的寒風裏排隊四十分鐘,只為去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看一場名為「大唐風華」的展覽。單憑這股不知哪裏來的勇氣,應該足夠自稱為「藝術愛好者」吧。[詳細]
- 111.74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為何叫“南京花”?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詳細]
- 12經典名作之《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
數年前初次在德國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邂逅《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The Battle of Alexander at Issus),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幅由德國多瑙河畫派代表人物,西方風景畫奠基人之一的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爾(Albrecht A[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