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書香紹文脈 文獻名邦銘高風
- 更新時間:2019-12-06 15:22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4370
千載名邦在浙東,文脈綿延蘊傑靈。意在傳承越地文化精髓、弘揚紹興三書文化(郡人著書、地方刻書、名家藏書)的「文獻名邦 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日前在北京國家圖書館揭開曼妙面紗。宏大又精微,震撼又唯美,展覽以綿延兩千五百年的紹興文化史為基本脈絡,以歷史時代為經,以學術脈絡為綱,薈萃了先秦至建國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七十二種鄉邦文獻,生動呈現了古今紹興的文明演進和學術延昌,亦為文史愛好者奉獻了一杯韻味迴盪的文化佳釀。
紹興地處浙東平原,山川奇秀,人傑地靈。自越國句踐定都以來,不僅城址未變,肌理風貌延續至今,而且文脈昌榮,名士輩出。此次展覽共分六個篇章,分別是越絕不絕尚有人(先秦至兩漢)、身向山陰道上行(三國兩晉南北朝)、一夜飛渡鏡湖月(隋唐)、紹祚中興駐蹕地(宋元)、陽明蕺山雙峰峙(明)、浙東自古貴專家(清至民國)。展品含宋元版六種,明刻二十六種,明清稿鈔本二十五種,多為兼具學術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及藝術價值的地方文獻珍籍善本,不乏稀見罕傳之本,甚至海內孤本。
方志鼻祖 浙學開山
從國家圖書館正廳扶階而上,便可進入第八展廳。光暈幽柔,暗香浮動,一步入展室,彷彿就浸入芝蘭叢中。在左手邊的第一板塊,首先入人眼簾的便是著名的《越絕書》,此書又名《越絕紀》,是一部關於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據稱為漢朝會稽人袁康、吳平所作,向來被視作「中國地方志鼻祖」。宋元刻本已不傳,此次展出的是現存較早明刻本。
與《越絕書》緊鄰的是另一部史家名作《吳越春秋》。這部書以編年史形式記述了先秦吳越史。作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紹興人趙曄。音注者徐天祜也是紹興人。此次同時展出二冊,卷末所在冊刻有版刻年代,另有紹興路儒學學官銜名四項,是當時官方刻書的標誌。有元一代,各路儒學刻書興盛,是書即為代表。為現存最早版本。
在這個名為「越絕不絕尚有人」的板塊,還可以看到漢代大哲王充的代表作《論衡》。這部作品在中國思想史上影響深遠,奠定了其兩浙經史之學的開山地位。這次展出的宋本《論衡》是整個展廳中年代最久遠的古籍之一,為宋乾道三年(1167)紹興府刻宋元明遞修本,該宋刻本經元代補刻,明代又修,保留了三個朝代的痕跡。上面有錢謙益、毛晉、瞿鏞等人的印章,卷末有乾嘉時期大藏書家黃丕烈的跋,也是今存最早版本。
魏晉風流 元白佳話
巡牆移步,歲月更迭。第二板塊「身向山陰道上行」集中展示了紹興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脈遺存。「永和流韻」講述了王羲之和《蘭亭序》的故事。《世說新語》則記錄了魏晉名士的逸聞趣事、玄言清談,其中記載會稽郡人物和風物尤多。此次展出的本子是明嘉靖本的典範,品相甚好,遞經明清兩代藏書家馮舒、毛奇齡、翁同龢等收藏,鈐有「默庵藏本」「古愚」「翁同龢印」等印,尤為珍貴。
在唐代展區,出現了現存最早的類書《北堂書鈔》。這部作品由籍貫越州餘姚的隋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虞世南編纂,輯錄了隋以前文獻中大量的史實典故、名物制度、詩文歌賦。虞世南書法甚名,被稱為「山陰真傳」,然存世文獻僅此一種,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展出本遞經孫星衍、何元錫、陳徵芝等名家收藏。其中紹興藏書家周星詒因喜得此書,特將其藏書室名為「書鈔閣」。
中華文明群巒競妍,唐詩更是其中當仁不讓的高峰。入唐以後,紹興的鏡湖風光尤為成熟,山水之美無以復加。據稱有四百多位唐代詩人到過紹興,留下一千三百多首吟誦篇章。作為完整傳延了中華文脈的紹興典籍,自然不會缺位。展覽着重展示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長慶四年(824年),時任越州刺史的元稹曾為之作序雲:「揚、越間多作書模勒樂天及予雜詩,賣於市肆之中也。」這也是迄今所見最早記錄越地刻書的珍貴文獻。這部明正德八年(1513)華堅蘭雪堂銅活字印本,也是整場展覽中唯一一部銅活字本。
版刻巔峰 陸氏家藏
步入宋代展區,此次展覽的重中之重「越州六經」首先躍入眼簾。越州六經,現尚有五經存世。此次展出兩部(《禮記正義》與《春秋左傳正義》),均是國寶級的珍品。「越州六經」作為南宋時期浙刻的代表,被後世譽為「中國版刻史巔峰」。此次展板與實物整體展出,視效亦十分震撼。此外,司馬光所撰宋刻《切韻指掌圖》書卷也十分受人矚目。這部書是研究等韻和宋代語音的重要著作,卷首有司馬光之序,卷末有版刻信息,係司馬家族遷徙至越州後所刻。
「宋韻擷萃」板塊的重頭戲是陸家藏書。其中大詩人陸游之祖父陸佃即越州山陰人,一向被視為宋代越州三大藏書家之首。這次集中展示了陸佃所撰《埤雅》,係明建文二年(1400)贛州府刻本,建文存世僅四年,故存世刻本極其罕見。
展覽還展出了陸游所撰《渭南文集》。陸游一生彪炳文壇,在詩詞等多方面均有建樹。宋高宗時,陸游曾參加禮部考試,但遭秦檜貶黜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累官至寶章閣待制。嘉泰二年(1202),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書成後,蟄居原籍。文集由其子陸子遹編定。這個本子也是黃丕烈舊藏,卷末有黃跋。
陽明手跡 蕺山孤本
轉入明朝展區,最耀眼的人物自然非陽明莫屬。王守仁是浙江餘姚人,亦稱王陽明。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被貶貴州龍場驛丞,謫居期間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論知行合一,是為「龍場悟道」。這一時期所撰詩文由門人丘養浩編輯整理,名之《居夷集》,為現存最早的陽明詩文集。而明隆慶六年(1572)所刻《王文成公全書》,則是王陽明存世最早全集本,《四部叢刊》曾據此影印。
現場還以展板形式展出了難得一見的陽明手跡《客座私祝》冊頁(局部)。明嘉靖六年,在去征剿思田叛亂前,王陽明將紹興陽明書院的諸事務交給門人打理,並寫下《客座私祝》。「客座」指招待客人的房間,「私祝」即「私囑」,篇名意即懸掛於客廳的一幅字,以告誡書院的學生要德業向善,刻苦讀書。文中有「不願狂躁惰慢之徒來此博弈飲酒,長傲飾非」等字樣。展出的局部真跡筆力率意蒼勁,撼人心魄,有合顏柳之功,令人久駐而忘返。
在明代堪與王陽明並峙的理學大家便是劉宗周。因其講學於郡城蕺山,世稱「蕺山先生」,其所開創者亦被稱為「蕺山學派」。這次展覽展出了劉宗周主講證人書院時的授課講義《人譜》,是其生前唯一刊行的著作。這是一個清順治年間刻的藍印本,劉宗周的本子在清代初期尚屬禁書,而藍印又代表着版刻時的初印,故其珍稀程度可見一斑。
展館中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會稽王驥德校注的《新校注古本西廂記》。王氏校注本《西廂記》在徐渭本基礎上,綜合諸善本進行校勘,以經史證故實,以元劇證方言,為流傳至今較善者。書中木刻插圖為明代畫家錢叔寶繪,徽派刻畫名工黃應光鐫,刊刻者為會稽王氏香雪居,堪稱明代越中戲曲版畫傑出代表。
繼續深入展區,便可見一代碩學黃宗羲的《明儒學案》。黃宗羲,人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教育家。明亡後隱居不仕,著述講學。《明儒學案》乃梨洲遺著中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該書系統整理有明一代學術思想史資料,並開創「學案體」的新史學體裁。
魯迅手稿 銅製雕像
幾千年來,紹興歷代先賢多致力於歷史文物、文化典籍的收藏、保護和傳承,特別是創辦於一九○二年的古越藏書樓,以「存古開新」為宗旨,開近代公共圖書館之先河。到了近代,又一紹興人卓然而起,自成大家,他便是魯迅先生。在文獻保護上,魯迅先生也曾做出過特殊貢獻。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二六年,魯迅先生在教育部工作時,曾親自踩點、考察、確認了京師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的選址。同樣是在他的親自過問和協調下,才把收藏在承德的《四庫全書》調撥給京師圖書館,為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紀念魯迅先生對國家圖書館建設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紹興特意製作了魯迅先生銅製半身雕像,並將其捐贈給國家圖書館。在此次「越地歷史文脈展」接近終篇的位置,人們便可看到這尊半身像,而目光如炬、照視遠方的魯迅先生,不僅是紹興文化的最佳代言人,同時也傳遞着紹興承古啟今的獨特魅力。
在展覽現場,最吸引的展品之一便是魯迅先生親撰並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手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妙趣生活的散文名篇,寫於民國十五年(1926),後被收入《朝花夕拾》。此次展品為魯迅先生手稿真跡,上面筆體工穩,結構嚴整,十餘處的勾抹刪改,伴着泛黃透舊的紙張,彷彿大師創作之狀就在眼前,觀者無不感慨稱之。
剛柔相濟 古越文華
當沿着U形的布展格局參觀完所有珍品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在展廳「中空」的部分,主辦方還設計了一處「世外桃源」:月亮門,軟地榻,方木桌,正中牆面上一塊從上至下的碩大熒屏,放映着宛委山的翠色欲滴,以及若耶溪的涓涓流水……桌案上,一本赤黑相間的《宛委琅嬛──越地文獻精粹》,引得觀展者紛紛席地落榻,展卷欣賞。
全程參與策展的紹興圖書館古籍工作人員唐微告訴大公報記者,由於紹興文獻資料浩繁,而展廳空間有限,所以巧設這一多媒體展區,以此將越地山水人文風光盡皆容納其間。同時在本次展覽展出的珍本古籍基礎上編選增輯,共收錄先秦至民國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紹興鄉邦文獻一百五十七種,匯成《宛委琅嬛──越地文獻精粹》,以為補充。
一邊翻閱這本大書,記者一邊問起紹興文脈一以貫之的特色究竟是什麼,唐微答曰:「紹興山水柔美,卻多生氣節之士;越劇綿柔動人,越歌卻悲愴蒼勁。所以真若概括起來,我想紹興文脈的特點應該就是『剛柔相濟』吧。」此時,展廳內環繞立體聲的琴音徐徐入耳,既纏綿婉轉又愴然動人,那是《越人歌》,一首可以和魯迅先生一樣,代言紹興這顆文化明珠的悠悠古曲。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浙江良諸博物院重開館 文物擴充近一倍
闊別10個月,閉館改造的浙江良諸博物院於6月25日在浙江杭州揭開神秘面紗。據杭州良諸遺址管委會副主任李新芳介紹,改陳後的良諸博物院共展出文物600余件(組),比原展擴充近一倍。此中,鐘家港的良諸先民頭蓋骨、魚鉤、五千年前良諸先民吃剩的動物骨頭、果核等[詳細]
- 2德·斯塔埃爾的三隻梨子
上周末與幾位朋友合辦了一場藝術導賞活動,去中環季豐軒欣賞「綠磨坊街」六人聯展。展廳中固然有趙無極等名家的大尺幅作品,我卻尤其被其中一幅靜物畫作吸引,那是俄裔法國藝術家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L,一九一四至一九五五年)的作品《靜物,梨,綠[詳細]
- 3王震與溥儒 藝術「小中見大」
今年三月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參觀過PMQ元創方的朋友,或許對「梅潔樓」這三個字有些印象。三月底「梅潔樓藏畫」(MK Lau Collection)曾在此舉辦「方寸之間——梅潔樓藏手卷冊頁」展覽,遴選五十件梅潔樓主人羅仲榮的書畫珍藏,包括丁衍庸、居廉、陸儼少、吳昌[詳細]
- 4玉琫為飾劍出鞘
古人磨劍十多載,適時才用。現今狂人動輒劍拔弩張,無中生有,顛倒是非黑白,竊以為霸權在握,四處欺凌,亂舞亂砍。 [詳細]
- 5霍金遺物拍賣 論文600萬落槌
據英國《衛報》報道:已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遺物8日於倫敦網上拍賣,包括他的論文、獎牌、獎杯、輪椅,以及一本印有他指紋簽名的《時間簡史》。其中,他在1965年發表的117頁論文「宇宙膨脹的屬性」(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以58萬4750英鎊(約[詳細]
- 6為何清朝妃嬪很多都不能生育?驗屍發現真相
【導讀】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當皇帝的女人。 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詳細]
- 7港大明清竹雕展鐵筆藝術
竹雕自明代起成為文人和宮廷之中盛行的藝術品,而清代更廣泛發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鐵筆的藝術:明清竹雕」展覽即日起舉行,展出共六十五件竹雕作品,包括筆筒、臂擱、袖珍山水小景、人物雕像等,展現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和想像力,以及竹雕背後的文化意義[詳細]
- 8遠古小怪蛋:長相奇特 身份成謎
愛吃巧克力的人都知道,香味濃郁的費列羅巧克力,以其獨特的造型和豐富的層次,讓人久久回味。然而,一種形似費列羅、來自寒武紀的疑難化石——“古球蛋”卻讓全世界科學家都犯了難。這種遠古化石雖然外形與結構酷似費列羅,但其真實身份卻始終是個未解之謎,[詳細]
- 9埋存黃沙的寶藏
猶記得一九九二年一月至二月期間,上海舉辦《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展覽,由上海博物館特邀江西省博物館把珍藏品展出,公諸同好。主要陳列品是江西新淦(新干縣)大洋洲鄉一九八九年出土的墓葬區文物;雖然分期斷代方面比較複雜和困難,但大致上可推算遠自商代[詳細]
- 10長安多麗人
前些天去北京出差,在零下十度的寒風裏排隊四十分鐘,只為去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看一場名為「大唐風華」的展覽。單憑這股不知哪裏來的勇氣,應該足夠自稱為「藝術愛好者」吧。[詳細]
- 111.74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為何叫“南京花”?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詳細]
- 12經典名作之《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
數年前初次在德國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邂逅《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The Battle of Alexander at Issus),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幅由德國多瑙河畫派代表人物,西方風景畫奠基人之一的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爾(Albrecht A[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