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版年畫 清雅祥和
- 更新時間:2019-01-10 09:25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229415
圖:清康熙《潘安擲果》
三百多年前,吸收了西方美學的蘇州版年畫,通過商船傳入日本江戶時代對外開放的唯一港口長崎,直接啟發了浮世繪的誕生。而以浮世繪版畫作為代表的日本美術,又對歐洲現代藝術理念的建立產生巨大影響。康乾盛世,千年古都蘇州「家家雕刻木版,戶戶描繪丹青」,文人畫與能工巧匠,憑藉明末繁華書業成熟精湛的版畫藝術,融入西方透視技法,形成獨樹一幟的審美風格,不僅創造了中國年畫的藝術巔峰,還留下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佳話。代代傳續所形成的蘇州桃花塢年畫,色彩鮮明亮麗,人物清爽俊俏,線條纖巧細柔,畫面清雅流暢,於熱鬧喜氣中透着樸實清雅之美,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中國普通百姓對於平安、富足生活世代不變的祈願。
康乾盛世「蘇州版」,指的是清前期至太平天國戰爭前的名聞天下的蘇州木版年畫,以文人畫傳統和市民化特徵交織的「古風」,成為中國南方版刻和年畫代表。「蘇州版」大都銷售於歷史悠久的蘇州閶門外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的「七里山塘」,被日本學者評價為「在西洋銅版畫影響下產生的作品,是中國版畫史上極為罕見的具有優秀技術的大型版畫。」
康乾「蘇州版」成海外遺珍
蘇州文化學者高福民在其所著《康乾盛世「蘇州版」》書中介紹到,「蘇州版」版畫作品木版年畫共計發現三百餘種,其中絕大多數由日本的一些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另有一定數量收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歐美的大學、博物館、圖書館、基金會及個人均有收藏,內地卻難覓蹤跡。
日本戰國古版畫收藏家德力富吉郎數十年前赴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憑着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淺野出具的介紹信,終於親眼看到館藏的「中國明代萬曆三十年(一六○二年)刊印的二十八幅套色版畫花卉圖」實物,他在一九九二年三月撰寫的《回憶蘇州版畫》中記錄道:「明萬曆三十年的花卉版畫太美妙了,它的精美冠絕古今,無與倫比。」「紙質優良,中國的上等品質的紙自身也是美術品。其色調之高雅,紙質之厚薄,最適宜印刷的厚度,並且刻工精巧,即便我所收藏的春宮畫的雕刻線條也黯然失色,花卉之雋美雅致更上一層,其格調之高乃超群絕倫。」
德力富吉郎感慨:「世上竟有如此精美的套色版畫,就連以擁有世界最大收藏品為自豪的美國波士頓博物館也沒有這樣的藏品,日本當然沒有。」
不過,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薄松年於一九九一年考察倫敦時,觀覽了這批古版畫後表示:「根據大英博物館檔案記載,這批版畫係英國人卡姆培夫爾於一六九三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從日本江戶收集回英國,其刻印時間最晚在清代康熙中期,是流傳有序的清代早期蘇州年畫的遺存。」
在清代「蘇州版」花卉圖版畫中,一幅《蓮花花藍圖》典雅鮮亮。花籃裏盛放的蓮花和舒展的百合、石榴,以五彩餖版套印而成。一朵碩大鮮紅的蓮花在中央,花瓣由淺入深。脈紋以拱花凸起,充滿立體感。蓮花不施用墨線勾勒輪廓,恰如國畫的沒骨畫法,鮮紅的花瓣層層簇擁着淺綠色的蓮蓬,蓮子粒粒飽滿。左側伸展出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花蕾。
古人愛蓮,常以「並蒂蓮」象徵美滿的夫妻生活。精美細密的花籃上飾以「錢紋」,上下繞以「8」字形代表循環永久。兩旁迎風搖曳的百合,怒放的石榴花與果實,有「百年好合」和「多子」的寓意。整個畫面造型、構圖和技法,都以中國傳統繪畫寫實工筆為基調,同時賦予古典的浪漫情調。一籃鮮活欲滴的鮮花,點染出姹紫嫣紅的喜慶。
《一團和氣》流傳五百年
一八六○年太平天國進攻蘇州,清軍在潰敗前,縱火焚掠閶門外山塘街一帶,「蘇州版」連畫帶版化為煙埃。此後,蘇州年畫的印刷中心轉移至桃花塢,以亮色醒目,供應農村與市民,而「桃花塢年畫」的前身「蘇州版」則宛如碎夢,不僅刻版蕩然無存,僅存的「蘇州版」年畫作品幾乎都在海外,深藏於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博物館中。
據去年十二月中旬離世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印刷大師房志達生前介紹,桃花塢年畫的特點是「中西合璧、雅俗共賞」,大紅大綠,顏色鮮明奪目。年畫一般是配套銷售,一套年畫有:《門神》、《灶王爺》、《財神爺》、《花開富貴》、《一團和氣》等,這類年畫是緊俏商品。《門神》、《灶王爺》是過年時家家戶戶必備的。
人們結婚時會來買《龍鳳呈祥》、《和合二仙》、《麒麟送子》,清明節時要買《逼鼠蠶貓》、《金雞報曉》等,端午節買《鍾馗》、《張天師》、《划龍船》等。「一到過年人那個多啊,生意紅火得不得了。驅邪降福、保佑平安、喜慶吉祥、戲文故事這類年畫銷售情況最好。」房志達說,人們都喜歡色彩鮮明亮麗、人物清爽俊俏、線條清晰、構圖豐滿的,這叫「白白胖胖圓滾滾,清清爽爽人人鍾」。
桃花塢年畫中影響深、流傳廣的傳統代表作要數《一團和氣》,在蘇州深得民心。相傳最早為明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年)憲宗朱見深即位後繪製。
《一團和氣》畫面呈圓形,畫中是晉代惠遠、陸靜修、陶淵明僧、道、儒三位高士,面容以兩個側面相對,成一正臉,乍看是一團坐之老人,細察卻是三個老者抱成一團。此畫取自《廬山記》中「虎溪三笑」的故事。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相談甚歡,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這個傳說作為象徵三教合流的美談而膾炙人口。
朱見深是英宗朱祁鎮的兒子。英宗在正統十四年(一四四九年)被北方瓦剌俘虜。皇太后命英宗弟祁鈺即位,為景泰帝。瓦剌首領被明尚書于謙擊退,翌年英宗被放還歸京,復辟,廢景泰帝,造冤獄,殺于謙等忠臣。朱見深目睹這場「奪門之變」,心中不安,兄弟叔侄之間,雖同在大內紫禁城中,但為了爭奪皇位,竟如身在四方邊遠之地,互不相識。於是他借古喻今,在《一團和氣圖》上題記,倡導「虎溪三笑」的精神:「偉哉!達人遐觀高視,談笑有儀,俯仰不愧,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和氣,噫!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備。」
《一團和氣》作為家喻戶曉的蘇州木版年畫代表作,不同時期有不同版本,因為象徵和諧吉祥,至今仍被眾多蘇州人家張貼在客廳醒目處。
《灶王爺》銷量最大
據房志達回憶,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名字響噹噹,銷量最大的就是灶老爺。以前沒有煤氣灶,家家戶戶燒土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對灶君菩薩(灶老爺)極為尊崇,「每家每戶都要用我們桃花塢做的灶王爺。當時的王榮興,印得最多的就是灶王爺。」「銷量都是幾百萬,是大宗的生意。」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蘇州有送灶的年俗。灶王爺,又叫灶神爺、灶君、灶王,蘇州又叫「灶界老爺」。送「灶神爺」,一般都是在當日下午。擺上供品後大人就不允許小孩子說話了,把印有灶王爺神像的紙馬一燒,就把灶王爺送走了。
灶王爺的神位一般在灶頭的上面,會有個神龕,兩邊擺着燭台和香爐。過年的時候,要給灶王爺上供品、燒香、點蠟燭,平時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也要做這些。民間一代一代流傳着,灶王爺是管着上天給玉皇大帝匯報情況的神仙,家家戶戶當然都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了。
房志達說,灶王爺像,只需刻個墨線版。用油墨印一下,然後用金粉。江蘇的灶王爺都是用金粉的,叫「金灶」。南通的灶王爺與眾不同,要用銀粉,叫「銀灶」。各地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江蘇、浙江一帶的灶老爺都是統一的大紅紙、白臉、金灶。南通一帶的灶老爺,紙張是用粉紅、玫紅。
《灶君》張貼在灶台的上方。灶王爺的形狀各地也不一樣,江蘇的灶王爺下面有五子,南通的灶王爺就用粉紅紙印一條墨線。許多居住在安徽的河南人,用的灶王爺要上金粉,分灶公、灶婆,根據他們的風俗,也要用彩色的紙印。
浮世繪的「蘇州版」烙印
江戶時代的日本雖處於鎖國政策之下,但通過長崎港與「一衣帶水」的中國進行有限的貿易往來,「蘇州版」年畫得以進入日本。中國學者鄭振鐸對此表示:「故成為江戶時代供不應求的寶貴物品。遙遠而危險的海上旅途,更使這些書籍成為常人難得一覓的帳中秘籍。」這些來自中國民間的木版年畫,被日本畫家視為珍品,他們從中間接接觸到西方的繪畫透視技法。
高福民表示,日本美術界所稱道的影響「浮世繪」的「蘇州版」,正是清早中期的作品,許多日本學者對此有論述。小野忠重認為「中國年畫感動了日本的浮世繪畫家,……浮世繪的新構思,無不以此為參考。」
日本學者成瀨不二雄在其《試論蘇州版畫》一文中寫道:「江戶時期的長崎,輸入很多蘇州版畫。由於長崎位於中國江南地方的對岸,僑居的中國人中亦多來自蘇州,蘇州版畫之輸入,開始主要供應僑居長崎的中國人對年畫的需要。」「隨後因愛好者之推廣傳至京都、大阪和江戶等地。江戶浮世繪師羽川沖信,模仿桃花塢木版年畫《壽字吉祥圖》製作了《壽字江戶名勝圖》。蘇州版畫對江戶時代的莫大影響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傳入日本的蘇州木版年畫對浮世繪版畫主要影響,是透視和明暗畫法,通過長崎傳入東瀛。日本藝術家既有執守傳統的精神,同時大膽吸收外來文化,從而最終積澱起真正屬於自己的浮世繪藝術風格。一八六○年至一九一○年前後五十年裏,浮世繪版畫對歐洲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催生了歐洲十九世紀興起的「後期印象派」油畫技法和風格產生。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浙江良諸博物院重開館 文物擴充近一倍
闊別10個月,閉館改造的浙江良諸博物院於6月25日在浙江杭州揭開神秘面紗。據杭州良諸遺址管委會副主任李新芳介紹,改陳後的良諸博物院共展出文物600余件(組),比原展擴充近一倍。此中,鐘家港的良諸先民頭蓋骨、魚鉤、五千年前良諸先民吃剩的動物骨頭、果核等[詳細]
- 2德·斯塔埃爾的三隻梨子
上周末與幾位朋友合辦了一場藝術導賞活動,去中環季豐軒欣賞「綠磨坊街」六人聯展。展廳中固然有趙無極等名家的大尺幅作品,我卻尤其被其中一幅靜物畫作吸引,那是俄裔法國藝術家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L,一九一四至一九五五年)的作品《靜物,梨,綠[詳細]
- 3王震與溥儒 藝術「小中見大」
今年三月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參觀過PMQ元創方的朋友,或許對「梅潔樓」這三個字有些印象。三月底「梅潔樓藏畫」(MK Lau Collection)曾在此舉辦「方寸之間——梅潔樓藏手卷冊頁」展覽,遴選五十件梅潔樓主人羅仲榮的書畫珍藏,包括丁衍庸、居廉、陸儼少、吳昌[詳細]
- 4玉琫為飾劍出鞘
古人磨劍十多載,適時才用。現今狂人動輒劍拔弩張,無中生有,顛倒是非黑白,竊以為霸權在握,四處欺凌,亂舞亂砍。 [詳細]
- 5霍金遺物拍賣 論文600萬落槌
據英國《衛報》報道:已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遺物8日於倫敦網上拍賣,包括他的論文、獎牌、獎杯、輪椅,以及一本印有他指紋簽名的《時間簡史》。其中,他在1965年發表的117頁論文「宇宙膨脹的屬性」(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以58萬4750英鎊(約[詳細]
- 6為何清朝妃嬪很多都不能生育?驗屍發現真相
【導讀】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當皇帝的女人。 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詳細]
- 7港大明清竹雕展鐵筆藝術
竹雕自明代起成為文人和宮廷之中盛行的藝術品,而清代更廣泛發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鐵筆的藝術:明清竹雕」展覽即日起舉行,展出共六十五件竹雕作品,包括筆筒、臂擱、袖珍山水小景、人物雕像等,展現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和想像力,以及竹雕背後的文化意義[詳細]
- 8遠古小怪蛋:長相奇特 身份成謎
愛吃巧克力的人都知道,香味濃郁的費列羅巧克力,以其獨特的造型和豐富的層次,讓人久久回味。然而,一種形似費列羅、來自寒武紀的疑難化石——“古球蛋”卻讓全世界科學家都犯了難。這種遠古化石雖然外形與結構酷似費列羅,但其真實身份卻始終是個未解之謎,[詳細]
- 9埋存黃沙的寶藏
猶記得一九九二年一月至二月期間,上海舉辦《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展覽,由上海博物館特邀江西省博物館把珍藏品展出,公諸同好。主要陳列品是江西新淦(新干縣)大洋洲鄉一九八九年出土的墓葬區文物;雖然分期斷代方面比較複雜和困難,但大致上可推算遠自商代[詳細]
- 10長安多麗人
前些天去北京出差,在零下十度的寒風裏排隊四十分鐘,只為去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看一場名為「大唐風華」的展覽。單憑這股不知哪裏來的勇氣,應該足夠自稱為「藝術愛好者」吧。[詳細]
- 111.74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為何叫“南京花”?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詳細]
- 12經典名作之《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
數年前初次在德國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邂逅《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The Battle of Alexander at Issus),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幅由德國多瑙河畫派代表人物,西方風景畫奠基人之一的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爾(Albrecht A[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