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專 題 > 科技 >

VR除了要解決頭暈,還要有強大的應用

更新時間:2016-05-10 12:40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372100

VR除了要解決頭暈,還要有強大的應用

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以下簡稱 VR)普及的過程中,我們聽到得最多的不適症狀莫過於眩暈了。

用戶玩完第一人稱射擊 VR 遊戲,脫下頭戴顯示器覺得天旋地轉是常有的事。當然,除了眩暈,有人還會出現其他不適症狀,比如疲勞、眼花、噁心等。

所有這些症狀,我們統稱為虛擬實境暈動症(Virtual reality sickness/Cybersickness)。

有研究表明,在 VR 中待了超過 20 分鐘後,80% 的人都會有虛擬實境暈動症症狀。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很少有 VR 應用會將使用時長設置在 20 分鐘以上,因此說虛擬實境暈動症是 VR 產業發展最大的攔路虎也不為過。

想知道虛擬實境暈動症產生的原因,首先要理解一個人體構造——前庭系統,以及人體平衡機制。

前庭系統和暈動症

日常生活中,起立、坐下、轉身、走路等動作都需要維持身體重心的平衡才能完成。平衡是一套複雜且精細的機制,依賴於前庭系統和視覺感官的相互配合。

前庭系統位於人體的內耳,它和聽覺系統的一部分耳蝸一起構成了內耳迷路。其肩負的責任是,感受頭部運動,並將其轉換成神經系統可以利用的資訊。如果人體的前庭系統受到了不良刺激,很容易引發暈動症。

我們在乘坐汽車、輪船和飛機時,總會感覺到顛婆、搖擺或旋轉等各種形式的加速度運動。

VR除了要解決頭暈,還要有強大的應用

而前庭系統對加速度運動非常敏感,它將運動資訊傳遞給神經系統,讓大腦認為人體是處於運動中的。此時,如果視覺感官沒有感受到運動,前庭系統和視覺感官的衝突就導致了暈動症(Motion Sickness)。

比如,如果我們在開得不平穩的車上看書、看手機,視覺感官感受到的是靜止物體,就很容易暈車。暈船、暈機都是同樣道理。

以上說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暈動症,直到 1992 年,伴隨著 VR 的一次商業化浪潮(最終失敗了),才出現了一個新詞「Cybersickness」專指虛擬實境暈動症。

虛擬實境暈動症同樣是因為前庭系統和視覺感官的衝突。不同的是,暈動症是人體實際運動了,而視覺感官沒有感受到。虛擬實境暈動症則是人體實際沒有運動,而視覺感官感受了運動。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副研究員翁冬冬教授團隊的研究表明,虛擬實境暈動症典型症狀為噁心、眼部不適和方向障礙,小型症狀更是有 16 項之多,包括身體不適、疲勞、頭痛、眼睛疲勞、眼睛聚焦困難、唾液分泌增加、出汗、噁心、注意力不集中、頭脹、視覺模糊、眼花(眼睛睜開時)、眼花(眼睛閉合時)、頭暈、胃部不適、打嗝。

另外,還可能干擾平衡能力、方向感,也有在使用後不相信真實環境的真實性這種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暈動症,還是虛擬實境暈動症,都和個體有很大關係,產生的症狀也因人而異。因此,同一個 VR 應用,有的用戶沒有任何不適,有的用戶會覺得暈。

廠商是如何解決虛擬實境暈動症的?

在一個 VR 系統中,導致前庭系統和視覺感官衝突的原因有很多,硬體方面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 2 類——系統設計以及性能。

目前很多 VR 系統僅僅設計為一個帶頭部追蹤功能的顯示器,完全沒有手部、腳部的交互,這使得人的身體與虛擬內容不能同步運動,很容易導致前庭系統感知與視覺感知不一致,進而引發虛擬實境暈動症。

為了盡可能地讓人的身體和虛擬內容同步運動,三大 PC 頭顯都設計了手部控制器來匹配手部運動。Oculus Rift 有 Oculus Touch, PS VR 有 PS Move,HTC Vive 也有 Vive 控制器。

HTC Vive 更是具備 room-scale 級別的動作捕捉系統,允許使用者最大在 15x15 英尺的空間內自由走動,真實身體和虛擬運動完全同步。

VR除了要解決頭暈,還要有強大的應用

頭顯廠商之外,還有不少協力廠商交互設備廠商在提供運動同步方案。比如,手部有 Leap Motion 的 Orion,Nimble VR, Usens, 微動、Ximmerse 等;腳部有 KAT WALK, Virtuix Omni, Cyberith Virtualizer 等;提供全身解決方案的有諾亦騰 Project Alice, Kinect, 奧比中光等。

除了系統設計本身的原因,硬體性能不足也是導致虛擬實境暈動症的一個重要原因,最明顯的表現是延遲。延遲又與顯示延遲、運算性能限制、交互系統延遲、跟蹤交互精度密切相關。

把延遲控制在 20ms 以下,VR 頭顯才算到了及格線。虛擬實境資深從業者台伯河分析道:

首先,設備需要足夠精確的辦法來測定頭部轉動的速度、角度和距離,這可以使用慣性陀螺儀(反應靈敏但是精度差)或者光學方法來實現。

然後電腦需要及時渲染出畫面,顯示器也需要及時地顯示出畫面,這一切都需要在 20ms 以內完成。

相應的,如果每一幀顯示的時間距離上一幀超過 20ms,那麼人眼同樣也會感到延遲。所以,VR 頭顯的畫面刷新率應該超過 50FPS,目前來說 60FPS 是一個基準線。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搞定這一切,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

內容開發者怎麼規避可能的誘因?

VR 內容導致虛擬實境暈動症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視角、加速度、場景複雜程度和比例等。

VR 能大大增強第一人稱視角的沉浸感,但也最容易引發暈動症。減輕這種不舒適的有效方法是捨棄第一人稱視角,比如 Oculus Rift 隨機附送的遊戲《Lucky’s Tale》使用的就是第三人稱視角。

VR除了要解決頭暈,還要有強大的應用

不過,第三人稱視角沒第一人稱視角那種代入感,有用戶會質疑:「這種內容有必要做成 VR 嗎?」   對於視角選擇這個問題,業界現在也仍處於討論階段。

前文說到,前庭系統對加速度非常敏感,VR 內容開發中更應該慎用加速度運動。但這並不代表 VR 內容中不能採用加速度運動,有經驗的團隊會耗費大量精力在測試上,以確定什麼範圍的加速度在 VR 中不會引起虛擬實境暈動症。

場景設計方面,有實驗證明,虛擬實境暈動症隨著場景複雜度的提升而增強。這可能是由於更多的細節導致了更頻繁的眼動,或是更重的大腦負擔。同時,虛擬場景一旦與真實場景比例有偏差,就會引發暈動症,這種偏差越大,越容易誘發 。

VR 內容中引發虛擬實境暈動症的原因還有很多,翁冬冬教授團隊的研究列出了 21 項可能的因素。即使有相應的研究,內容開發者還是得自己一點一點去摸索細節。因為當前 VR 內容開發技術的發展遠談不上成熟,更沒有一本萬能的《防虛擬實境暈動症開發指南》。

筆者曾與開發出 Google Cardboard 上體驗最棒遊戲《Lamper VR:Firefly Rescue》的 Archiact Interactive 團隊就暈動症問題進行過一次深入討論。

其 CTO Derek 表示,為了規避可能導致虛擬實境暈動症的「陷阱」,他們進行過無數次測試,總結出 40-60 多條防眩暈設計原則,每反覆運算一個版本,會有專門的人員去一條條地核對。比如,運動中的物體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影響,怎樣的 UI 在 VR 中不會產生眩暈,在迅速移動中要用什麼樣的貼圖,甚至是怎樣的字體才是合適的、字體多大、放多遠等等。

從今年開始,我們就一直聽到一種論調——“VR目前缺少殺手應用”。很多人認為,殺手應用的到來將能夠幫助VR虛擬實境快速取得成功。

VR真的需要殺手級應用嗎,如果它真的需要殺手應用來點燃市場,那麼,和“在場感”相比,VR究竟更需要哪個,今天我們和大家好好來聊聊這個話題。

VR除了要解決頭暈,還要有強大的應用

別人的殺手級應用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究竟什麼是殺手應用。殺手應用,一般指的是軟體,能夠促進大眾購買某款硬體的軟體。比如,Office是Windows的殺手應用;即時通訊、網路社交是智慧手機的殺手應用之一。

放在遊戲主機上,那就更好理解了。因為任何一款遊戲主機,都需要在問世幾個月內獲得殺手級應用“力挺”。如果沒有它們,遊戲主機和其他設備就沒有任何實效。

在任天堂64主機上,《超級馬里奧64》是它的殺手級應用,索尼PS2的殺手應用是《俠盜獵車手3》、《古墓麗影》成為Xbox殺手應用之一。

在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由於這個市場非常成熟,因此殺手應用的數量也最多,範圍涵蓋社交、辦公、遊戲、攝影等多個領域。

很多時候,當一個科技平臺剛剛興起的時候,殺手應用能夠促進它的發展壯大,刺激消費者去購買這一平臺。如果某一個產品缺少殺手應用,那麼它將難以獲得成功,比如,智慧手錶至今尚未有殺手應用出現,它所能夠實現的功能,手機全部都能實現。

可是VR和其他平臺不同

VR平臺與其他的平臺不同,當我們在問VR技術的殺手級應用是什麼時,我們實際上將VR與其他常規的消費者產品視為同類……很多企業需要殺手級應用拉升硬體銷量,但VR不是。

索求VR殺手級應用,等同於要求它展示即時、功利性的實際效用,這是對這項有能力觸及人類內心精神技術的低估。

VR就像是曾經的熱氣球,在一開始的時候,熱氣球曾經被質疑沒有用。對於這樣的質疑,佛蘭克林的回應稱,一個新生嬰兒有什麼用?

現在,熱氣球發展到現在,甚至已經能夠被穀歌用來傳播網路,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聯網。

熱氣球需要做的是“飛起來”,同樣的,VR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虛擬實境”和“在場感”,殺手應用排在後面。

“在場感”or “殺手應用”

今天我們看到一則報導,報導稱,索尼PlayStation研發部門的負責人Richard Marks看來,VR並沒一個所謂的殺手級應用,它不需要。

Marks認為PlayStation VR的殺手級應用是“presence(在場感)”,“presence”並不是一款app,它的意思是那種穿越到另一個地方的感覺,中文可以說是“在場感”。

對於Richard Marks的觀點,我們既同意又反對。我們同意,VR的確最需要“在場感”,就像熱氣球的確需要飛起來一樣,這是一切前提的前提。

但是,我們不同意VR不需要殺手應用的觀點,我們認為,VR需要殺手應用,只是先後不同,主次不同。

試想一下,當一款VR無法提供良好“在場感”體驗的時候,即使你有再多的“殺手應用”,那也白搭。

上個月,德意志銀行發佈一個非常全面的VR商業報告。“完全在場”是當前VR面臨的主要挑戰,當前,沒有幾個VR平臺能夠做到這一點。

“在場”(Presence)是一個行業術語,用來描述一種VR體驗,即讓大腦認為自己正處於所見到或正在互動的環境或場景中。例如,你不僅僅在觀看電影,而是身處電影之中;你不僅僅在玩2D或3D遊戲,而是身處視頻遊戲之中;你不僅僅是在看走鋼絲表演,而是你就在鋼絲上行走。

“在場”就是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正身處VR世界中,而不僅僅是帶著VR頭盔。VR在做到這一點的同時,還要確保不讓用戶出現暈動症,這需要VR設備滿足特定的技術規範,無論硬體還是軟體。

報告還特別指出,“在場”與“沉浸其中”有區別,後者僅代表你感覺到被虛擬世界中的圖像所包圍,而“在場”是你感覺到自己正身處這個虛擬世界中。

怎樣才能做到“完全在場”

第一是穩定的圖像品質,圖像要逼真流暢,無“沙窗效應”;

其次,精確的頭部追蹤,如果追蹤不精確就會導致用戶頭暈;

第三,手/身體的虛擬,要做到讓用戶感覺自己的身體處於虛擬世界之中;

第四,環境反應的連續性,例如當你把一個物體放在桌上時,你回過頭去它應該還在那裡;

最後是社交,其它人也應該存在於虛擬實境空間裡。

要實現上面這些功能,我們還得基於硬體基礎。要知道,創建“在場”體驗,VR頭盔的設計僅占一小部分,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是CPU/GPU、追蹤系統和軟體。

當熱氣球能夠飛起來之後,很多人會展開想像,用它來實現更多夢想。當VR真的能夠實現“在場感”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好的想像,哪些應用會成為殺手應用。

很多人認為“遊戲”將成為殺手應用。從短期來看,唯一能推動虛擬實境發展,唯一能讓人們為之振奮的行業,就是遊戲行業。只有遊戲玩家才會把虛擬實境眼鏡戴在頭上,才願意嘗試這種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HTC會選擇在遊戲玩具聚集的網吧內鋪設HTC Vive體驗區。

不過,Oculus工程師卻表示,相比遊戲,社交體驗將會是 VR 更具潛力的領域。TCA 的工程師 Sam Birley 說:“雖然我不確定殺手級的應用是什麼,但我認為它不一定是遊戲。社交互動完全可以在 VR 領域實現。可以想像,能夠在社交網路和人用眼神接觸,是多麼厲害的事。”

根據網易、騰訊等綜合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

    據中通社報道:台軍「漢光演習」結束後,陸軍第八軍團下轄裝甲旅日前清點彈藥時,發現40毫米榴彈練習彈數量與清冊不符。軍方22日回應,已成立專案小組清查中,並將檢討究責,防範類似事件重演。 [詳細]

  • 2「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港稱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詳細]

  • 3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劉亞東認為,缺乏科學武裝、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持之以恆的情懷,成為阻礙中國攻克一些核心技術的共性原因。 “我國科技創新已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新階段。其中,2016年,全國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5676.7億元,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準2.0[詳細]

  • 4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防部證實,將出售36輛AAV7A1型兩棲突擊車,這項總額為8360萬美元(約6.55億港元)的訂單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負責,預計2020年7月完成。兩岸學者表示,華府以小規模的個案方式處理軍售,是想降低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但對台軍售違背中美三個聯[詳細]

  • 5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

    據報道,記者7月1日從中國計算機學會廣州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十五周年暨「智勝未來、智造廣州」專題論壇獲悉,目前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人民幣(約為593億港元),機器人生產量居全國第二。而廣州亦正在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詳細]

  • 6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

    海洋世界深不見底,吸引不少海洋愛好者去潛去拍去發現,但市面上的潛拍機價格高達八萬元且大多作工業用途。香港科技大學碩士校友組成的團隊研發出主打大眾市場的潛拍機,售價只是1.6萬港元,可深潛水底五十米,電池續航達四小時。[詳細]

  • 7「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

    據新華社報道:5月2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4日11時06分,「鵲橋」中繼星成功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Halo使命軌道。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人類首次窺探月背而發射的嫦娥四號[詳細]

  • 8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

    ​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中國預計將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24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七屆港股100強頒獎典禮上,眾多嘉賓看好5G商用市場,認為5G的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的應用場景。 [詳細]

  • 9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亞馬遜(Amazon)兼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創辦人貝索斯2019年擬實行首次送人上太空的計劃,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該火箭公司計劃向乘客收取約20萬至30萬美元(約156萬至234萬港元)的太空旅費。[詳細]

  • 10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

    ■林天福(右)介紹流動自助登機櫃位iCUSS。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新功能程式下月有售可多次重用 不必一過關撲去輸送帶苦等機場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在香港機場行李輸送帶苦候行李抵達一直為旅客所詬病。為提升旅客[詳細]

  • 11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

    ​28日,記者從商飛公司獲悉,當日12時45分,C919大型客機103架機平安降落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圓滿完成第一次飛行,標誌着目前共三架C919飛機進入試飛狀態。 [詳細]

  • 12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

    ​據新華社報道: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為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打造「深海一號」8日在武漢順利下水。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為中國大洋調查再添一利器。[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