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人物訪談 >

黛西札記\久望孤月

更新時間:2019-05-30 15:55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214678

黛西札記\久望孤月

圖:阿根廷鋼琴家阿格麗希 作者供圖

近來重讀阿根廷詩人波赫士的作品,想到他的同鄉、女鋼琴家瑪莎.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一九四一至今)。兩人用來表意和抒情的媒介不同,性格脾性也不同,而其文字及樂音卻予我相似之感,細想,恐怕是其中的神秘與孤絕。拉美藝術看似奔放,內裏卻深藏憂鬱感傷,不信,去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寂》,便會明白。

上篇文章中,我們講到得獎後遠離喧囂、拜在「隱士」米開朗傑利門下學藝的波里尼,阿格麗希與他不單是好友,亦師出同門,且都是蕭邦鋼琴比賽金獎得主。兩人都是天才,而阿格麗希的天分甚至更勝一籌。她十六歲那年,在三個禮拜內將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和布梭尼國際鋼琴比賽的兩座冠軍獎杯輕鬆收入囊中,在那之後成為音樂廳和唱片公司爭相追捧的明星。至今,阿格麗希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從來不需要怎樣擔心票房(畢竟,她是能將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彈得像霍洛維茲那樣好的女人),只是觀眾常常要擔心,今晚的瑪莎會否因為找不到演奏蕭邦夜曲的狀態而臨時取消演出。

相比前輩女鋼琴家如優雅的哈斯姬爾與溫柔和善的瑪格麗特.朗,阿格麗希的個性實在是太「野」了。她那一頭波浪式的長髮、彷彿能看透一切的率直不羈的眼神,甚至她的三段愛恨交纏的婚姻,都是樂迷樂此不疲談論的話題,可偏偏阿格麗希是低調的人,絕少接受訪問,絕少在鏡頭前侃侃而談自己對於浪漫主義音樂的理解,甚至在一九九○年代之後刻意減少了獨奏音樂會的數目而專注於室樂演出……這位阿根廷鋼琴家可說是將雙子座的特點發揚到了極致:音樂廳中,她可以用奔放如火的姿態演奏普羅高菲夫或是拉赫曼尼諾夫那些十足炫技的鋼琴協奏曲;私下裏,她用羞怯的語氣談論自己鍾愛的作曲家,抱怨那登台前無故怯場的毛病,與舞台上張揚、果決和不羈的「鋼琴女祭司」(樂迷對她的愛稱)形象簡直判若兩人。

法國記者貝利米在為她寫作的傳記《童子與魔法》中,曾不斷強調阿格麗希這樣不善與陌生人往來的羞赧性格,其實意味着她在內心深處仍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孩子,不懂修飾,不喜造作,自然而然。她的琴音也是這樣。瑪莎這一生,從來都是我行我素的,什麼時候想彈琴,什麼時候不想登台,統統由她說了算,甚至她為自己拒演而編造的蹩腳藉口,樂迷也全盤接受。她身邊的同行與愛樂人總是用包容甚至寵溺的態度來對待這個桀驁不馴的女子,絕不僅僅因為她生得美且琴技好,還因為囿於沉悶現實的你我,總能從她的自在琴音中,依稀望見當初未曾抵達的理想,就像是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總能暫時將觀眾從平庸現實中解救出來一樣。

相比張揚的瑪莎,我倒是更喜歡內斂神秘的她,喜歡傅聰口中「清澈見底」的她。如果你僅僅鍾愛她高超而讓人目眩的技巧,那你恐怕低估了這位鋼琴家。儘管阿格麗希演奏的巴赫不時被樂評人善意地嘲笑為「像爵士樂一樣搖擺」,但她對於舒曼和拉威爾的理解不遜於任何同輩甚至前輩鋼琴家。當我從晚年霍洛維茲演奏的舒曼《童年情景》中聽到釋懷與淡然,阿格麗希的舒曼則讓我想到波赫士詩中那些鮮明的意象:絕望的落日,黃昏的雨,和久望孤月的人。

或許,天才的孤獨終歸無法被理解,而旋律如同帷幔,將神秘與日常隔開。

【來源:大公報】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Howard Hodgkin:把弄色彩Howard Hodgkin:把弄色彩

    著名學者薩義德曾在《論晚期風格》(On Late Style)一書中,提到貝多芬與史特勞斯等知名藝術家的晚期創作。在他看來,有些藝術家的晚期創作趨向圓融安寧,而像是貝多芬等人卻並未因循此理:愈到晚年,他們的作品愈發張揚另類,甚至呈現出一種抗拒的、倔強的姿[詳細]

  • 2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

    打印人體心臟、骨骼,這些原本只存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將變成現實。作為科技界的“當紅明星”,3D打印已遍及航空航天、醫療、食品、服裝、玩具等各個領域,在拓展自身領地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詳細]

  • 3姜文:我想通過電影表達成長和變化 姜文:我想通過電影表達成長和變化

    6月22日晚,結束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工作的姜文接受媒體群訪,談自己即將上映的新片《邪不壓正》。 [詳細]

  • 4常紀慶:將滿醫發揚光大常紀慶:將滿醫發揚光大

    常紀慶,1957年出生在吉林省海龍縣興華華鄉的金家崗。身為漢族人,卻有滿族血統,2011年他申請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長白山滿族醫藥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具有中醫執業醫師,現任世界中聯滿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及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滿醫藥分會副秘書[詳細]

  • 5向站在高點的任正非致敬向站在高點的任正非致敬

    任正非,可能是近期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企業家,作為華為的創辦人,同時也是華為的代言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標誌性人物,在這場硝煙瀰漫的中美貿易戰中,任正非更成為不少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前幾天(五月二十一日)他接受內地媒體採訪的視頻和文字被刷屏,[詳細]

  • 6周迅:網友說我老我哭了 但現在我敢說出來周迅:網友說我老我哭了 但現在我敢說出來

    因為演了如懿,周迅接連一段時間都被推到風口浪尖。先是有人批評她“女兒死了都不會哭”,又刻薄她已經演不了年輕的如懿,還有人更直接地說她“老了”,臉都腫了。對一個女演員,這些評價每一句話都是插到死穴上,雖然可能只是看客在飯後茶余的話茬,周迅卻真[詳細]

  • 7“90後”作家如何擺脫“90後”標簽“90後”作家如何擺脫“90後”標簽

    90後作家李唐在自己的長篇小說《身外之海》的新書發佈會上,嘉賓徐則臣是70後,主持人方悄悄是80後。 北京的春日,作家和新書都仿佛蘇醒過來,陸續與讀者見面。在單向空間的一場新書發佈會上,作者李唐、主持人方悄悄、嘉賓徐則臣分屬於90後、80後、70後,免[詳細]

  • 8阿瑟.魯賓斯坦:永不從俗阿瑟.魯賓斯坦:永不從俗

    上周此欄介紹了嚴謹理性的布倫德爾,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鋼琴家是這位奧地利人的前輩,性情與那位「學究」式鋼琴家迥然不同,他就是阿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一八八七至一九八二)。 [詳細]

  • 9艾青:生活逆水行舟艾青:生活逆水行舟

    曾卓先生一九八三年夏天來到北京,約我一起前往艾青家中。這才知道,艾青家與我工作的《北京晚報》相距甚近。報社在西裱褙胡同,艾青的家則在東裱褙胡同裏一個往南拐進去的小胡同——豐收胡同。東、西裱褙胡同,本是同一條胡同,後因修建北京站,自車站廣場往[詳細]

  • 10魯益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益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一般簡稱C S Lewis。中文習慣上譯作魯益思,倒是一個音義兼顧的譯名。不過,在英國如果你喊他Clive,他肯定充耳不聞,絕不理睬。為什麼呢?原來他童年時所養的愛犬Jacksie有一天不幸被車撞死。他極度傷痛,甚至從那時起,把[詳細]

  • 11陳紅天:港商「超級聯繫人」角色不斷升級陳紅天:港商「超級聯繫人」角色不斷升級

    改革開放四十年,港商是最先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到內地投資和參與建設的先行者,對內地制度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陳紅天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為內地改革開放輸送了資本、人才、知識,到今天仍然是連接內地與國際的「[詳細]

  • 12白巖松:不管走多遠,請看看妳的18歲白巖松:不管走多遠,請看看妳的18歲

    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回頭看,我覺得是減法,從某種角度來說《痛並快樂著》也是一種減法,但是對於我來說,30歲,我覺得無論從自己還是對各位的提醒來說,做減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

盧秉恒:“小人物”一樣能築夢未來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