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更新時間:2017-12-07 15:00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4281268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把生態文明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把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是一個新的提法,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提出了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新發展觀,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觀。十九大報告多處傳遞出新發展觀的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生態環境建設舉足輕重,非重視不可。

事實上,過去的5年,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的5年。數據顯示,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被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覆蓋,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3個重點區域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下降均超過30%。過往的戰績值得稱贊,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仍待克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時期,如何更好滿足人民在生態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如何為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是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對此,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時代發展步伐,體察百姓發展需求,在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時指出,“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但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制度設計,更需全社會形成“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廣泛共識,自覺成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參與者、建設者、共享者,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只要舉國上下深植“像對待生命一樣”的生態觀,形成齊抓共管、共享共建的合力,美麗中國就能從願景照進現實,讓人觸手可及、抬頭可見。

發展觀是一個國家乃至全人類在一段時期內對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的總體看法和基本價值判斷,它一方面是社會發展需求在思想觀念層面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指導社會前行的指南。從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觀——生態文明發展觀,也可稱為綠色發展觀。生態文明發展觀繼承和完善了各時期發展觀的精髓,使中國發展的視野從政治和經濟系統,進一步拓展到了社會和自然系統,是一種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發展觀。生態文明發展觀必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平衡發展和充分發展指明正確的和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和空間規劃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以相對緊缺的資源賦存支撐了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但是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比如,伴隨近年來城鎮化快速推進,一些城市周邊耕地數量的“紅線”成了隨意變動的“紅飄帶”,建設占用耕地現象時有發生;“攤大餅”式的發展讓不少城市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城市周邊耕地、濕地減少了,城市生態帶遭到破壞,環境質量改善難度加大,城市熱島效應凸顯,灰霾天數增加,等等。堅持底線思維,把自然本底守住,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已成為當前各方最基本的共識。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截至今年6月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總體完成,全國有劃定任務的2887個縣級行政區全部落到實地地塊、明確保護責任、補齊標志界樁、建成信息表冊、實現上圖入庫,劃定成果100%通過省級驗收,成果數據庫100%通過質檢複核。

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穩步推進,按照中央部署,今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區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北京等14個城市開展了城市開發邊界劃定試點。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吉林等9個省份在今年年底前,探索在統一不同坐標系的空間規劃數據前提下,有效解決各類規劃之間的矛盾沖突問題,編制形成省級空間規劃總圖和空間規劃文本,其中包括提出三條控制線劃定的技術規程。有條不紊地壓茬式推進,讓三條控制線的劃定目標、路徑日漸清晰。

劃定三條控制線仍面臨著不少挑戰。“三線”不僅僅是表現在規劃空間上的三條引導線,更重要的是形成與之相配套的管理機制和實施政策,以及強調各項政策在空間上的綜合性和協同性,這是對管理提出的更加精細化和高效的新要求。三條控制線要劃得實、守得住,有權威、落實好,有待於更多創新探索。

劃定並守住三條控制線,是順應生態文明建設客觀規律的舉措,彰顯了我們黨著力加強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這就要求三條控制線不僅要劃在幅員遼闊的國土上,更要劃在每位領導幹部的頭腦裏、人民群眾的心田裏;不能只是劃完了事,還必須嚴格執行、有效監管,以確保三條控制線的剛性,使之成為生態保護的帶電“高壓線”。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資源環境問題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視。我國黨和政府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完全符合人類文明演進的大趨勢,體現了中國領導人的前瞻意識,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

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15年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作出了莊嚴的承諾:力爭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左右開始減少,並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把“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都體現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對人類命運和前途的曆史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所說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在新的發展觀的引領下,中國必將進一步積極推進世界生態文明的發展,必將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根據新華社、中國綠色時報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