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劉慶冀《唇典》換個視角看人生

更新時間:2018-09-21 10:08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2981094

劉慶冀《唇典》換個視角看人生

圖:出席儀式嘉賓合影留念,左起:林幸謙、鍾玲、顏慧、劉慶、楊芷蘭、樂美德、錢大康、張樂翔

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文學院主辦的第七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以下簡稱「紅樓夢獎」)昨日於尖沙咀舉行頒獎儀式,憑藉小說《唇典》獲得首獎的作家劉慶抵港領獎。

具史詩般宏大氣魄

「我有幸闖入了薩滿詩篇這個秘藏的花園和寶庫,得以任意地採摘花朵裝扮自己的花籃,用那些寶石般的句子照亮我自己的語言。」在頒獎儀式中,內地作家劉慶如是說。劉慶出生於吉林省,現任華商晨報社執行社長、總編輯。他於一九八七年開始發表詩作,一九九八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風過白榆》。是次獲得「紅樓夢獎」的作品《唇典》是他的第五部長篇小說,曾獲東北文學獎、長白山文藝獎、吉林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出席昨日頒獎禮的嘉賓包括康文署署理副署長(文化)楊芷蘭、浸大校長錢大康、文學院院長樂美德及「紅樓夢獎」創辦人鍾玲、召集人林幸謙。楊芷蘭為劉慶頒發獎座、錢大康為劉慶頒發證書、樂美德為劉慶頒發獎金。

小說《唇典》主要講述了大薩滿李良的大弟子,一個命定的薩滿─滿斗,用一生來拒絕成為薩滿的命運,作者將東北傳統的薩滿文化與恢宏的歷史背景相結合。第七屆「紅樓夢獎」決策委員會主席、作家鍾玲表示:「《唇典》有史詩一般的宏大氣魄,描寫東北滿族烏拉雅族人八十年的艱苦經驗。透過七、八位主要人物描寫他們在苦難中成長、承受艱辛的勇氣,也寫民族氣節。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解放前東北的多元種族交流情況,也表現了人性的堅忍和光輝。」出席頒獎禮的嘉賓還有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紅樓夢獎」贊助人張大朋代表張樂翔。

創作痕跡越少越好

這部小說是劉慶構思五年、寫作十年的作品,「唇典引用口口相傳之意,在寫作中,我希望《唇典》能夠因為接引和借助神明和神靈的力量,讓小說有新的敘事系統,換一個視角看人生,多一些神性、理性、血性和詩性。」在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劉慶說:「一部二十萬字的小說,最多五萬字是激情寫就的,另外的十五萬字需要有漫長的創作過程。但另一方面,像《唇典》這樣的書。在寫作到三分之一時,書中的人物均已經有了自己的命運和性格,生活的邏輯和軌跡已經不再受當初預設的控制。我認為作家有時是在提筆下人物完成他們的命運,創作的痕跡則是越少越好。」

作家在寫作關於東北的內容時,往往會陷入描寫「原住民文化」抑或是「移民文化」的困惑,劉慶亦不例外,他道出了解決這一矛盾的「秘訣」,「我所找到的辦法,是將這片土地當成人來寫,這就要求土地本身有性格、故事、思想。薩滿這個故事就是這樣,是以地域為主的思想線。」

浸大文學院於二○○六年創辦「紅樓夢獎」,每兩年舉行一次,旨在獎勵世界各地出版成書的傑出華文長篇小說創作,藉以提升華文長篇小說創作的水準,首獎獎金三十萬港元。除了出席頒獎禮外,劉慶還將主講兩個公開講座,包括「白山黑水間的聖靈之光」和「靈魂之約─我與《唇典》」,分別於浸會大學逸夫校園行政樓五樓和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開講,詳情請瀏覽網站redchamber.hkbu.edu.hk。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