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祖國大陸開創更多機會與香港經濟合作

更新時間:2017-12-01 12:33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7851313

祖國大陸開創更多機會與香港經濟合作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北京上市公司協會、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中國金融協會、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香港特許秘書公會、香港證券學會,共同舉辦的2017「金紫荊」香港國際金融周——香港國際金融論壇暨中國證券金紫荊獎頒獎典禮,昨日在灣仔君悅酒店宴會廳隆重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為上午的論壇主禮並致辭。

續推動兩地互聯互通

下午頒獎禮時段,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雷海秋等主禮嘉賓出席,為獲獎公司及領袖頒獎。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明生,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華,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紹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等眾多上市企業掌舵人出席頒獎禮。

陳茂波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在國家經濟和金融領域的改革和開放進程中,香港一直扮演獨特角色,「香港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內地企業國際上市首選的平台,也是把外資企業『引進來』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雙向平台。」陳茂波續說,另一方面,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香港作為風險可控的「試驗田」,協助國家有秩序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如今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領先全球,既擁有最大的離岸資金池,也負責處理全球約百分之七十的人民幣支付交易。

陳茂波指出,近年來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措施,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及兩地基金互認安排都成功落實,並突顯香港是內地市場及投資者與國際接軌的橋頭堡。

金管局促進「一帶一路」融資

陳茂波續指,當局未來會繼續推動和內地市場互聯互通,他舉例指出,香港金融管理局去年成立基礎建設融資促進辦公室,到現在已有接近80家來自內地、香港以至海外的機構加入成為合作夥伴,共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基建發展。

展望未來,陳茂波深信,內地金融市場持續深化改革、經濟結構轉型提升,香港繼續在國家邁向高質量經濟發展過程中,在不同層面作貢獻,香港定能從國家穩步發展中尋找到更大、更廣的空間。

今年「金紫荊」系列以「新時代 新政策 新藍圖」為主題,在香港國際金融論壇上,一眾學者和企業家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全球先進製造業的前景與中國機遇」、「『一帶一路』再展望」,及「粵港澳大灣區」等議題分享心得。

「中國證券金紫荊獎」已連續舉辦七屆,此次共頒出12個獎項,其中包括「最具影響力上市公司領袖」、「最佳上市公司CEO」、「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獎」、「最具品牌價值上市公司獎」等,亦包括主辦方特別為香港回歸20周年增設的「香港回歸20周年資本市場特別貢獻獎(含個人獎項和集體獎項)」,70餘家上市公司獲獎。

由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主辦2017粵港澳合作論壇,澳門中聯辦,廣東省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珠三角9市相關負責人,香港、澳門主要商協會、企業家及專家學者共600多人參加。論壇期間,12個合作項目上台簽約,總投資金額291億元人民幣,涵蓋「粵港澳合作」、「一帶一路」、「創新創業」和「國際智能製造」等領域。

科創機遇20年一遇

「就在這裏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個香港的工業科技園,旁邊500米就有友邦亞太中心和滙豐銀行等,這些項目都很成功,都很賺錢」,李貽偉在致辭時說,這都是大灣區發展的成功案例,也是未來發展的基礎。當前,廣東在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的同時,着手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引進一批國家重點項目。這可能是20年一遇的粵港澳合作契機,三地科技界可以抓緊這個機會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期望,香港的研發機構利用大灣區的資源和優勢的相關性和互補性,合力提升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的能力,為人才提供更多出路,推動多元、高增值經濟發展。

對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梁振英認為「有好的創新產品,也要讓創新產品取得最好的商業和經濟效益。」國際貿易是香港的強項,香港有大量經驗豐富、國際脈絡廣泛的大大小小貿易公司,可以配合廣東的創新力量,走進最好的國際市場,找到最好的買家。

梁振英還建議,香港和內地的產學研三方面加強跨境交叉交流和合作。他並提出香港的政府科研經費應該容許到內地應用,而國家和內地地方政府的科研經費也應該容許到香港應用,「在最大程度上利用香港和內地的比較優勢」。

當天,粵港澳大灣區青創合作聯盟同期成立,該聯盟未來將通過聯通資源,推動創新創業項目概念化向成果化的全供應鏈條對接。

物流業是香港經濟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香港也是全球第五最繁忙的貨櫃港,去年處理的貨櫃吞吐量接近2000萬個標準箱,現時有超過800間與海運服務相關的公司,為兩岸三地和海外業界,提供包括船舶管理、船務代理、船務經紀、海事保險、海事法律,以及仲裁服務等多元化海事服務。但同時,因為內地港口優勢的增加和其他經濟因素,本港的物流貨運量近年有輕微下降的趨勢,毗鄰的深圳港,就已經在吞吐量上超越了香港,現位居世界第三位。

筆者認為,物流業和香港的其他支柱產業一樣,在內地高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同時面對機遇與挑戰。內地經濟發展迅猛,製造業集中,加上政府政策支持,有利於在規模上趕超香港這類以轉運服務作為主要業務的港口。香港的優勢也非常明顯:低稅收,簡便的手續,國際化的人才,全球網絡聯繫,以及面向世界的窗口的角色。

摒棄惡性競爭 通力合作

香港與毗鄰港口本身有業務競爭關係,「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提出,讓我們對這樣的局面有了新的認識:如果各方摒棄惡性競爭,通力合作,發揮所長,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一個大規模的港口和空港群,各個城市將自己的發展重點都放在各自的優勢產業,分工合作以達到互惠共贏的目的,那麼香港在世界航運業的地位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有更加鞏固的機會。

而香港物流航運業的當務之急,就是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不要一味追求貨運吞吐量這樣的指標,而是多發揮特長的業務和代理方式,比如聯繫外地港口開展業務,增強轉運功能等等,並積極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溝通聯繫,才能揚長避短,抓住機遇。

在「併船出海」這個新概念的指導下,香港物流航運業在國際航運物流中心的地位一定能鞏固,甚至提高。

根據中新網、大公網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