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在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香港可以主動對接

更新時間:2017-05-02 13:0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727878

在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香港可以主動對接

在港舉行的香港回歸20周年法政論壇上,多位專家回顧20年來經驗,暢談香港經濟發展未來,認為應把握好“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機遇。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指出,香港無法自給自足,必須參與全球化過程,透過國際貿易保持經濟發展。如不與其他經濟體融合和分工,將很容易失去競爭力。因此,香港應該對自己有清晰定位,面對競爭走好未來道路。

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一大出路,透過發達的交通網絡,多地間形成互動,優勢互補。香港也需要培養有技術的人才以及專業人士,發揮自身優勢,力求多元化發展。

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顧問、數碼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禮認為,香港周邊有亞太地區多個發達經濟體,也有國家發展戰略支持,可乘天時地利東風,充分發揮自由經濟體優勢。

他強調,香港尤其應多多檢視“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利用在專業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投資者加強保障。同時,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做好創新科技與再工業化。在這一過程中,香港最大的資產是年輕人,應盡全力幫助他們裝備自己,擴大視野。

雷鼎鳴則提到,目前深圳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高科技生產中心,並進入創新發展階段。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應利用相關優勢,培養更多高科技科研人才。

有關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林家禮表示,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香港可在多方面發揮作用,例如與不同地區的溝通、資訊整合。此外在目前的全球互聯網經濟環境下,香港還可成為全球大數據中心,並成為安全的數據存放地。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認為,香港年輕人不缺乏追求創新科技的品質,他們更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希望“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幫助香港青年開放視野,加強對內地的了解,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機會。他同時建議香港改善稅制,助力經濟發展。

林家禮表示,香港有完善的法律,同時了解中西方文化,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背靠內地,利用好國家政策,讓年輕人多出去闖一闖,相信未來可期。

“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一國兩制’的實踐是成功的。雖然近幾年香港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仍然高於世界上其他發達資本主義經濟體。”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馮巍說。

在回顧香港回歸以來經濟發展時,多位專家學者表示,背靠祖國是香港最大的優勢。“背靠祖國,香港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大學前首席副校長王於漸說。

“內地持續穩定發展,為香港提供了後盾,繁榮穩定的香港也為內地發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在香港,內地企業越來越多。在內地,不管在北京長安街還是上海南京路,也都有來自香港的投資。”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說。

專家學者表示,香港擁有強而有力的政策框架,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及充裕的緩沖空間,有良好基礎迎接未來的挑戰。隨著香港與內地的分工體系由垂直分工轉為水平分工,在未來香港的經濟成長中,積極與內地合作、融入國家發展是必要途徑。

“香港應當憑借‘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發揮好‘超級聯系人’的作用,把握內地經濟發展及走向世界的機遇。”中山大學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說,隨著內地企業大規模對外投資,香港扮演內地企業“走出去”平台的作用將日益顯現。

“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帶來了新的機遇。”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譚惠珠說。

“以航運為例,目前香港集裝箱年吞吐量有2000萬標箱,深圳有2400萬標箱,廣州有1700萬標箱,如果能夠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將有利增強香港的全球航運中心地位。”陳廣漢說。

他表示,在“一國兩制”下,制度的多樣性和互補性是粵港澳區域合作的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要推進各種要素流動和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連通內地、溝通中外的重要節點,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之一……在與會專家學者看來,香港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開放合作先發優勢、服務業專業化優勢和人文優勢等。面向未來,香港應將自身發展與“一帶一路”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聚焦“國需港長”並找到二者的結合點。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曹二寶表示,在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香港可以主動對接,打造綜合服務平台,在沿線拓展人民幣業務,協助內地企業開展基建項目投資、融資、資產管理等金融業務,拓展資金渠道。除了發揮“聯系人”的角色,香港還可以與內地創新合作模式,“拼船出海”,共同開辟“一帶一路”市場。

最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有望成為未來泛珠三角地區的頂層設計,其規劃和建設將實現粵港澳三地互利互補、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和建設將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國家發改委在去年12月份印發的《加快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2017年啟動珠三角灣區等跨省域城市群規劃編制。所謂“灣區”,指的是沿海口岸城市群和港口組成的區域,其經濟發展被稱為“灣區經濟”。目前全球有三大著名灣區,即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這三個灣區正成為引領科技創新和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國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包括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個城市。曾有學者測算,若以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個城市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范圍,其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裏,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和建設對於香港實現經濟轉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借助灣區經濟效應,香港的優勢將獲得更有效的發揮。香港近年來在經濟轉型中,一直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創新科技、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的問題。隨著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城市群將實現基礎設施互連互通、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鏈延伸,構建更加國際化、高端化的灣區型產業體系。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這三者的發展都離不開珠三角實體經濟的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的形成有助於降低三地市場准入門檻,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將“珠三角制造+香港服務”有機結合起來,使粵港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珠三角地區優勢在於制造業,香港的優勢在於專業服務。珠三角良好的產業基礎可以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既是“國家所需”,同時也能發揮“香港所長”。中央政府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是為了將該區域打造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高地,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制度的多樣性和互補性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征和優勢之一。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和自由港,相關法律制度和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香港在金融投資、貿易航運、現代服務和跨國人才等領域的積累,與“一帶一路”提倡的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等核心內容高度契合。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香港不僅可以繼續發揮“超級聯系人”的作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還可以紓解自身現有結構性矛盾,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通過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營造和諧社會環境。

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日前宣布,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線可望在4月份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全長55公裏。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重要交通網絡。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粵港澳大灣區域內不僅擁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網,還有深圳港、香港港和廣州港等世界級港口。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萬事俱備”,香港應緊緊抓住“東方風來”的契機。香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放下政治爭拗,聚力經濟民生。誠如梁振英最近在網志上指出,如果沒有內地的改革開放,如果沒有國家給予香港的優惠待遇,香港的舞台大概就會局限於港島、九龍和新界三地。香港不能對“中國機遇”視而不見,更不能背道而馳。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勢,馳騁世界經濟舞台,才是香港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根據新華社、中國經濟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