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粵港兩地擴大經濟交流

更新時間:2017-03-24 12:25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981332

粵港兩地擴大經濟交流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昨在港舉行「廣東省2017年迎春宴會」。廣東省委常委林雄表示,過去一年粵港兩地攜手應對各種挑戰,務實推動及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廣東將全面推進粵港更寬領域、更高水準的合作,包括在銀行、律師會計事務、文創企業及旅遊等方面推展粵港服務貿易更自由化。梁振英強調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兩地合作,粵港兩地已敲定了2017年重點合作項目,港府將全力與廣東省推動有關合作計劃,相信在國家支持下,兩地將有更多合作空間。

迎春宴會昨晚假香港會展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全國政協副主席、行政長官梁振英,全國人大常委會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榮譽會長黃華華,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胡建中,廣東省委常委林雄,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榮譽顧問、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唐豪,以及特區政府三司十三局的官員共同出席主禮,粵港兩地政商名流、社會賢達濟濟一堂,共商粵港新發展,場面熱鬧。

三司十三局官員全出席

梁振英致辭時笑言,今次的活動自己並沒有下任何指令,但政府三司十三局的官員卻全體出席,出席率更比自己在政府召開會議時要高,強調這充分顯示三點,即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兩地合作、粵港合作已達到全方位涵蓋各政策局,以及港府眾官員都非常感謝廣東省一直在工作上支持和配合港府。

梁振英指出,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兩地經貿人文往來更加頻繁,近年包括深港通,落馬洲創科園區,港珠澳大橋,高鐵等項目亦發揮了先行先試的深導作用。他指出,粵港兩地政府已敲定了2017年重點工作當中的合作項目,包括「一帶一路」、經貿環保、教育、旅遊等合作,特區政府將全力與廣東省推動有關合作計劃,相信在國家支持下,兩地將有更多合作空間。

廣東省委常委林雄致辭時亦表示粵港兩地關係密切,過去一年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兩地更聯手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務實推動及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並在服務業等合作取得成就,又讚揚香港在梁振英政府的帶領下依法施政,保持了香港經濟平穩增長,更成為中國內地與世界聯繫的橋樑,對此深表敬佩。

林雄提出五個合作方面

展望未來,林雄希望能全面推進粵港更寬領域、更高水準的深度合作。他提出粵港來年的五個合作方面,包括深度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支持港資銀行、律師會計事務、文創企業等更便利的進入廣東,加強兩地郵輪方面的旅遊合作。另外,粵港亦將聯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兩地企業聯合到沿線國家投資發展;加快落實廣東自貿試驗區條例、加強創新合作平臺,支持港青到廣東創業,以及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

粵港兩地擴大經濟交流

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會長黃小峰致辭時就說,今年是第七年舉行廣東省迎春宴會,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及「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帶領下,不但舉辦了粵港澳合作論壇、協助三地青年創業、為專業服務交流提供平臺,亦促成了三地企業到東盟國家考察。黃小峰指,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希望粵港澳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繼續從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領域推動三地的民間合作,將粵港澳合作平臺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粵港澳大灣區,一個最早在八年前提出,涵蓋中國南方沿海最富庶地區的地緣概念,經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後,便迅速成為全國關注的火熱話題。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粵港澳大灣區覆蓋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人。有數據統計,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11城的GDP之和為9.35萬億元,是三藩市灣區的兩倍,接近紐約灣區水準。因此,有人預測,粵港澳灣區有望成為繼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之後的全球第四大灣區。

在這個充滿遐想空間的區域裏,順德恰好正處於整個灣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開風氣者和縣域經濟的領跑者,並不願錯過這一重大的發展機遇。

23日,順德區第十三屆黨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迎接大灣區時代成為主題,並提出以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環境優勢擁抱廣深,以教育衛生改革提升城市競爭力,加快實現“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目標。

灣區是指由一個海灣或者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稱為“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灣區經濟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國際一流灣區如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等,以開放性、創新性、宜居性和國際化為其最重要特徵,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如果將全球灣區的演變史分成1.0和2.0時代,由珠三角9市和港澳特別行政區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則被學界寄予開啟全球灣區3.0時代的厚望。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在參與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團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從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全球創新高地、攜手構建“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培育利益共用的產業價值鏈、共建金融核心圈、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等六方面系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身處粵港澳大灣區新戰略的一員,順德率先回應。順德區第十三屆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牢固樹立“支持別人、成就自己”理念,主動對接廣深、聯通周邊、面向世界,獲取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翻開地圖可以發現,在珠三角為主要腹地的灣區,以廣州為頂點,向左拉出一條線所經過的區域是珠江西岸,一直到珠海、澳門;向右延伸的則是珠江東岸,一直到深圳、香港。而順德恰好在兩岸的中間區域。因此,從地緣上看,順德可以說是灣區的“地理中心”。

手執一副天然的區位好牌,順德強調搶抓機遇,錯過就是罪過。

粵港兩地擴大經濟交流

自兩年前,順德吹響了新一輪開放戰略號角,從推動北部片區一體化融入廣佛到引入廣州地鐵7號線,從建設廣州大學城衛星城到赴深圳開啟全球城市路演,順德發佈了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三年行動計畫,一口氣推出130多個專案,逾千億元投資,最終提出“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城市戰略新定位。

如今兩年過去,骨架佈局已初步成型。從物理連接上來看,通過廣州地鐵七號線,從廣州大學城到順德北部只需半小時。而深中通道開通後,從順德到深圳的車程將由現在近2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

從片區佈局來看,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林江認為,去年底,順德在北部片區啟動廣州大學城衛星城建設,這是順德深度對接廣州資源的重要體現;而順德容桂等的東部靠近中山,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接駁深圳創新資源、資本力量將變得近在咫尺。此外,順德還毗鄰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從這些角度來看,順德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如果能左右逢源,一定可以有新作為。”

“今年將全面推進‘廣佛同城、融入廣深’發展計畫。”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區邦敏表示,今後要主動爭取廣深的支持,提升合作層次,確保海華大橋、南順大橋等區域性節點專案取得突破,探索公交、政務、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同城共用”。全力建設廣州大學城衛星城,加快建成人才社區和產業社區,建設深圳專題產業園區,主動以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環境優勢擁抱廣深。

2未來屹立珠三角必須依靠產業

有數據統計,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11城的GDP之和為9.35萬億元,是三藩市灣區的兩倍,接近紐約灣區水準。不僅有廣州、深圳這樣的中國一線城市兩極領跑,還有佛山、東莞兩大製造業大市雙雄並駕齊驅,中山、珠海、江門等相對後發城市也在奮力追趕。

作為一個縣級區,順德憑藉什麼能在這個超級經濟圈中脫穎而出?

順德的回答是產業。作為中國製造業重地,順德是國內風扇、空調、冰箱、熱水器、電飯煲、抽油煙機、木工機械等的最大生產基地之一,家用電器、機械裝備、電子資訊、精細化工、傢俱、汽車配件等產業發達。數據顯示,2016年,順德家電製造業產值達2624.8億元,同比增長6.6%。第二大支柱產業機械裝備業產值達2346.9億元,同比增長12.4%。不僅在珠三角,即使放之於全國,在縣域地區中也屬於領跑者。

“順德今天的輝煌靠的是產業,未來屹立珠三角也必須依靠產業。”區邦敏在作黨代會報告時說,必須旗幟鮮明全力支持產業發展。

然而,產業經濟經歷了30多年的歷程中,順德也面臨著一些的挑戰。順德區經濟與科技促進局相關負責人分析,一是全區土地開發程度已經超過45%,產業發展遭遇用地瓶頸;二是隨著受近年宏觀經濟不景氣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問題;三是,載體產出地下,占全區約67%工業用地的村級工業園,對經濟的貢獻率卻不足30%,而且其改造升級的占比不足16%。

為此,今年初,順德在全國率先提出劃定建設18萬畝產業發展保護區。目的是保障順德區工業用地和新產業用地的總體規模,防止一次性收益的房地產行業擠佔產業發展空間,引導園區和企業專注產業發展,做優做強順德核心競爭力。

與產業發展保護區相配合的,還有對村級工業園全面的整治提升,三年內重點推動全區249個村級工業園實現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雙達標”。“讓先富起來的順德人民早日享受更美更優的環境,讓融入大灣區的順德更具環境優勢。”區邦敏說。

專注產業發展,順德除了要向存量上要空間,還要從創新上找增量。本次的順德黨代會為今後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一手抓穩商擴產、一手抓招商引資,承接好村級工業園改造釋放的巨大空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創新龍頭城市。

根據網易、中新網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